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节

      尉迟越转过头看了一眼双目紧闭的沈宜秋,她与舅家如此亲密,却不曾为她舅父争取过什么,他上辈子怎么会以为她与沈家沆瀣一气呢?

    想到自己的诸多误解,尉迟越心里生出许多愧意,连早晨那卷《列女传》图带来的不快,也随之消散了大半。

    她又不记得上辈子对他一往情深,这一世他于她而言只是个陌生人,又有宁十一的亲事在先,她不乐意嫁他也情有可原。

    想起沈家发生的种种,他心生怜意,就是因为没有家人的爱护,才让她把仅有一面之缘的宁十一当作寄托吧。

    沈宜秋平躺在床上,听着身侧男人沉沉的呼吸,忽然没了睡意。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起风了,不一时又下起雨来,屋内骤然生凉。她素来体寒,每到深秋便要用薰笼将衾被薰暖,否则睡一夜还是手脚冰凉。

    近日气候晴暖,舅母准备的衾被也不算厚,沈宜秋身上发寒,转过身背对尉迟越,抱着被角缩成一团。

    就在这时,床榻一动,一个暖热的胸膛贴上她的背,不等她回过神,已经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中。

    尉迟越将沈宜秋紧紧揽在怀中,便是感觉到她身子僵硬,他也没有在意,更没有放开手,反而将她搂得更紧,下颌在她发顶上蹭了蹭,似埋怨又似嗔怪:“身上这么冷……”边说边将长腿一屈,沈宜秋冰凉的双脚便抵在了他腿上。

    尉迟越又摸索到她的手,覆在手心里搓了搓。

    沈宜秋不敢轻举妄动,缩成一团装睡。

    尉迟越没得到回应,明知道她装睡也不着恼,就这样将她拥在怀中,嗅着她身上若有似无的馨香,有一搭没一搭地摸她顺滑微凉的头发。

    他不是柳下惠,温香软玉在怀,腹中便如有一把火在烧着,烧得他心中焦渴,奈何外宿不便,也只好忍耐一二。

    沈宜秋蜷缩成一团,一动不动地躺在尉迟越怀里,听着窗外的风声,听着雨滴敲打在屋瓦上,听着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

    这一切都让她想起另一个深秋的长夜。

    那时候她也是浑身冰凉地躺在床上,听着外面风雨大作。

    医官告诉她娩下的是个死胎,她往后再也不能有孩子。血流不止,洇湿了床褥和席簟,但她不觉得疼,只感到冷。

    沈宜秋闭上眼睛,男人的怀抱真的很暖,她曾经愿意倾尽所有去换一个这样的怀抱,然而她等了一夜,直到风雨停歇,窗纸微明,也没有等来。

    祖母至少教会了她一点,若是你贪恋一个温暖的怀抱,它就会成为你的软肋。

    沈宜秋将圈着自己的手臂轻轻挪开,从尉迟越怀里挣了出去。

    尉迟越久久凝视背对他的女子,床不大,她已经几乎贴到墙上,只是为了远离他。

    第35章 长夜

    雨下了一夜,沈宜秋记不起自己何时睡过去的,醒来天已微明,她睁开双眼,便发现帐外立着一道颀长的身影。

    她揉了揉眼睛,发现尉迟越背对她站着,已经换上公服,戴上玉冠,正在扣腰间的玉带,不知为何他没有叫宫人进来伺候他更衣。

    沈宜秋一动,丝缎摩擦,发出悉悉簌簌的声响,尉迟越听到动静,转过身淡淡道:“孤吵醒你了?”

    沈宜秋道:“妾自己醒的,殿下要出去?”

    尉迟越的语气仍旧淡淡的:“孤要去太极宫召臣僚议政,先走一步。”

    他的脸藏在阴影里,隔着青纱帐更是看不真切,沈宜秋起身披衣:“妾替殿下更衣。”

    尉迟越道:“不必,孤自己来便是。时候还早,你再睡会儿,待孤回宫再遣人来接你。”

    这辈子沈宜秋总是一觉睡到大天亮,从未做过早起伺候他更衣,恭送他上朝的事,眼下也没觉出不对劲,只道:“外面下雨,殿下怎么去太极宫?”

    尉迟越目光微动:“不必担心,雨势已收了。”

    他这么说,沈宜秋当真就不担心了,只是道:“妾恭送殿下。”

    尉迟越启了启唇,最终什么也没说,默然走到门口,撩起竹帘,立即有内侍追上来替他打伞,尉迟越也不管,走到前院,与邵家人告辞,便即叫人将马牵来,翻身上马,一夹马腹,便冲进了雨幕中。

    内侍和随从们不明就里,只道太子等不及宫中派车来,这么火烧火燎地冒雨骑马回宫,必定是朝中有什么要紧事,连忙拍马跟了上去。

    雨比昨夜小了许多,然而雨丝细密,如千万条的细丝,从灰蒙蒙的天空坠落,天地仿佛笼罩在无边的纱幕中。

    街衢泥泞不堪,尉迟越策马疾驰,泥水飞溅,青锦障泥挡不住,尉迟越的衣袍被雨水洇湿,又沾了许多泥点,当真狼狈不堪。

    可更狼狈的却是他的心绪。

    他两世为人,从不曾在女子身上放过多少心思,便是上辈子宠爱何淑妃,也不过是在理政之余抽点时间去看看她,多赏她些珠宝器玩和锦缎,在她哭的时候耐着性子好言宽慰几句——他是君王,体情察意是妃嫔的本分,何尝需要他去揣摩一个女子的心思?

    重生以来,他为沈氏做的事,付出的心血,已经大大出乎他自己的意料。

    他以为这些事足以打动世间任何一个女子,可昨夜沈宜秋的举动却如兜头一盆凉水浇下,令他猝不及防。

    一个女子如此抗拒自己的夫君,若非心中有别人,他想不出任何解释。

    而沈宜秋心里的那个人,除宁彦昭以外不作他想。

    尉迟越从小到大事事出类拔萃,他有卓绝的天资,又肯下死工夫,便是再难的事,他也能想方设法做成,还从未尝过无能为力的滋味。

    没想到在他明媒正娶的妻子这里碰了壁——还是上辈子对他痴心一片,不惜殉情的妻子。

    只不过见了宁彦昭一面,至于如此念念不忘么?

    尉迟越胸中仿佛堵着一团绵絮,直到太极宫承天门巍峨的门楼出现在眼前,他的郁闷仍旧无法纾解。

    片刻到永安门前,尉迟越勒缰驻马,守门的侍卫都认得太子,立即避让行礼。尉迟越微一点头,便策马长驱直入,径直到了千秋殿。

    下了马,他去净室草草洗濯一番,换上干净衣裳,披散着湿漉漉的头发,便即命内侍去中书、门下以及各部官廨,请众臣来议事。

    想不通的事情,不去想便罢了。他肩上担着江山社稷,本就不该在女子身上花什么心力。

    不一时朝臣们陆陆续续冒雨前来,有的还打着伞或披着蓑衣。

    尉迟越请群臣入座,将昨日与邵安商讨的漕运方案提出来,让群臣集思广益,众人便认真参详讨论起来。

    尉迟越一心专注政务,倒把不快暂且抛诸脑后。

    不觉半日过去,雨势收歇,天色放晴,尉迟越一看更漏已近午时,便对朝臣们道失陪:“兹事体大,非一时可决,有劳诸位多费心。”

    说罢辞出,刚走到廊庑上,秘书监魏言追上来:“殿下请留步。”

    尉迟越停住脚步,回头道:“魏公有何见教?”

    魏言道:“不敢当,仆只是想起一事,前日仆遣人送了两卷举子文卷到殿下宫中,其中有一卷乃是宁尚书之孙所作,小有文采,还望殿下拨冗一观。”

    尉迟越目光一闪:“近日冗务缠身,未及阅览。不知魏公说的是宁家哪位公子?”

    魏言道:“是二房行十一的小公子。”

    尉迟越不动声色地颔首:“孤知道了,有劳魏公举荐贤才。”

    魏言忙道:“当不得殿下谬赞。不瞒殿下,宁老尚书对仆有知遇之恩,不过仆举荐宁小公子,却是出自一片公心,天地可鉴。”

    魏公一心为社稷举荐贤能,孤感激不尽。“话是这么说,他心里一清二楚,顾念师恩和一心为公都是幌子,魏言与礼部侍郎不对付才是真的。

    而礼部侍郎与宁老尚书的龃龉众所周知,魏言此举一来向世人显示自己尊师重道、知恩图报,二来能给政敌添个不大不小的堵,三来宁十一郎确实惊才艳绝,眼下蒙他举荐,日后便要承他的情,真是一举三得。

    不过人有私心无可厚非,尉迟越用人只论迹不论心,当下答应定会仔细读一读宁彦昭的行卷。

    回到东宫,他径直去了书房,便即命黄门找出宁十一郎的文卷。

    不管他的太子妃是否心许宁十一郎,然而公是公,私是私,尉迟越心里再怎么不豫,也不会将公私混为一谈,宁彦昭有才能,有器局,他为何不用?

    上辈子他是一年后才举进士科,这回却是提前了一年,也不知是因为什么缘故,但是他能早出仕一年,他身边便可多一个得力之人,他自是乐见其成。

    尉迟越一边思忖,一边等黄门翻找行卷,谁知几人将书架上的卷轴翻了个遍,也没找到宁彦昭的行卷。

    尉迟越这才想起来,当日自己叫人送了一批行卷到承恩殿,想来宁十一的文卷也在其中。

    想到此处,他的心不由一沉,沈宜秋可曾发现?

    他立即站起来:“去承恩殿。”

    这会儿太子妃还没从邵家回来,几个黄门都是莫名其妙,不过太子要去哪儿,没人敢说一个不字,当即备辇。

    到得承恩殿,尉迟越径直走进东侧殿,屏退宫人和内侍,然后走到书架前。

    沿墙一排书架上堆满了书卷,尉迟越随便翻了几个签子看,架子上除了史书之外,大多是汉魏六朝诗赋和文集,他料想的没错,沈宜秋果然涉猎广泛,不止爱看《列女传》——他至今也不明白沈氏为何对列女传爱不释手。

    书中女子的嘉言懿行堪可垂范,但若论文采见地,自是不能算一流,她既读过《左传》、《史记》,怎么还能将一部《列女传》当宝贝?

    莫非她并不喜欢《列女传》?前世摆在案头,莫非只是装装样子?这一世她移情别恋,便懒得装下去了?

    尉迟越越想越觉得十有八九是这么回事。

    难怪他精心描绘的《列女传》图,被她弃如敝履,却也不全是因了他的缘故。

    这个念头叫他心里一松。

    他继续挨个在书架上搜寻,找到第四个架子,只见上面堆放着许多传奇文集和举子行卷——想来便是她近日叫人搜罗来的,而他叫人送来的那批行卷便堆在架子第三层。

    尉迟越将十几轴文卷抱到书案上,一卷卷展开看,展到第四卷 ,宁彦昭的大名赫然出现在卷首。

    宁十一郎的诗赋他前世见过许多,每次宫中宴饮群臣,宁彦昭总是挥笔立就,拔得头筹,这精心挑选出的诗赋自是文质相炳焕,饶是他存了别样的心思,也忍不住在心中暗暗赞叹,将起首一篇《江海赋》从头至尾品读一番,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

    或许沈氏并未发现其中混着宁十一的文卷,他身为人君,实在不该这般杯弓蛇影。

    他正要将文卷卷起收好,忽然瞥见两个字之间有个青色的小点。

    这一点十分细小,又夹在笔画之间,非常不起眼。

    可这青色绝非本来所有——这翡翠般的颜色,分明是宫中独有的青墨,他记得沈宜秋批注行卷时,用的便是这种墨。

    他找出一卷沈宜秋批过的行卷,两相一对照,颜色果然分毫不差。

    尉迟越的心不断往下坠,她看过宁十一的文卷,若非心虚,又怎会装作不曾看过?

    他枯坐了片刻,将文卷收拾好,按原样放回架子上,然后步出承恩殿。

    事情已经再清楚不过了,他费尽心思娶来的太子妃心有所属,她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心腹之臣。

    尉迟越出了承恩殿,登上步辇,回到书房。他陪沈宜秋省亲几日,书房中又堆了许多奏书亟待处理,他定了定神,饮了半杯酽茶,然后拿起一封奏书,可看了半晌,也没看明白上面写了些什么,以往随时都能沉下心,今日却烦闷不堪。

    他尽力批了两封,终是扔下笔,对身边黄门道:“你带人去邵府,将太子妃接回来。”

    看着黄门奉命匆匆离去的背影,他心里舒坦了一些,随即又是一坠,把人接回来之后又待如何?

    拿着宁十一的文卷当面质问她么?这样的事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

    尉迟越捏了捏眉心,仰头灌下一杯苦茶,涩味直蔓延到他的心窝。

    又批了几道奏疏,便有黄门来禀,道太子妃的车驾已经回到承恩殿,又问:“殿下今日可是去承恩殿用夕食?”

    尉迟越便欲起身,回过神来,又坐了回去,对那黄门道:“不必,就在长寿院用。”

    他想了想又道:“遣人去承恩殿说一声,让太子妃不必等孤。”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