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42节

      颜宓的南府军,在当地杀了一个尸山血海,里面有罪该万死的,也有无辜被牵连的。反正,这些人都成了南府军的刀下亡魂。

    最后,颜宓用上万颗洒了石灰的人头,在城门口两里的地方筑了一个四层楼高的京观。

    京观筑成的那天,颜宓邀请当地官员土司去参观。那些官员和土司当场就被吓尿了,更有甚者还昏了过去。

    看热闹的老百姓,十有八九也都被吓尿了。

    从拿以后,颜宓在当地人口中多了一个杀人魔王的外号。

    官员受刺激过大,当晚写了奏章状告颜宓。

    官员细数颜宓所作所为,尤其这是筑京观这件事情,简直是天理不容。之后又细数二十条大罪。

    纵兵行凶,草菅人命,杀戮成性,破坏纲常伦理,藐视皇权……

    各种要命的罪名,官员跟不要钱的往颜宓头上扣。

    官员的奏章刚刚送出去,颜宓就已经知道奏章的具体内容。

    颜宓对亲兵说道:“不用管这件事情,让他们告去。本国公就怕没人告。”

    奏章到了京城,顿时引起了轰动。

    京观啊!这玩意多恐怖啊。将几万颗人头垒在一起,这哪是一般人做得出来的,这分明就是杀戮心极重的非人类才能做得出来。

    京城有老人提起,以前本朝叶有筑京观的传统,目的就是为了震慑敌人。不过那都是开国之前的事情。

    跟着太祖打天下的那些大将军,一个个就跟颜宓一样,全都是杀人魔王。杀完了人,就习惯筑一个京观。

    没想到一百多年了,竟然又听到有人筑京观。而且还是帅得惨绝人寰的颜宓。太玄幻了,太不可思议了。

    老百姓议论纷纷,语气中都带着一种激动和八卦。

    朝臣们可没老百姓那么闲。

    弹劾颜宓的奏章跟雪片一样飞到宫里。都是弹劾颜宓筑京观这事。

    御史们都说,颜宓筑京观,毫无人性。同天朝上国以德服人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像颜宓这种行为,就应该严惩。否则不足以震慑其他武将。

    如果元康帝放纵颜宓的行为,那就是纵容颜宓,坐视颜宓拥兵自重。

    总而言之,颜宓必须严惩。而且不少人还要求将颜宓召回京城严惩,下诏狱。

    朝中纷纷扰扰。颜宓此举,瞬间替宋子期分担了大部分的压力。现在御史们全都盯着颜宓,没空理会宋子期。

    宋子期望着坐在龙椅上的元康帝。面对这个局面,元康帝又会怎么办?

    元康帝怒而退朝。

    回到思政殿,元康帝就开始发火砸东西。

    气死他了。他正在对付宋子期,眼看着就要成功了,结果颜宓就搞出这件大事。

    现在朝堂上开口闭口说的全是颜宓,宋子期的事情,几乎没人提起。

    元康帝咬牙切齿,颜宓搞事,搞得还是大事,还是消失了百年的京观,真是胆大包天,果然是不怕死的颜宓。

    元康帝当场提笔,就要将颜宓召回京城,将颜宓下诏狱。刚刚写了两个字,元康帝就停了笔。

    元康帝表情挣扎,眼神怨毒,还带着愤恨,猛地将手中的毛笔丢出去。毛笔带起墨水,将近身伺候的刘小七甩了一脸。

    刘小七没动,他也不敢动。因为元康帝正在气头上。这个时候谁敢乱动,元康帝就会杀了谁。

    元康帝怒将桌面上的东西全都扫到地面上。

    元康帝想将颜宓召回京城,偏偏他不能这么做。

    将颜宓召回京城,元康帝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颜宓。等颜宓离开了苗疆,苗疆的局势会更加糜烂,朝堂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来平乱。这对元康帝来说,得不偿失。

    这种想杀不能杀的感觉,将元康帝气的出离了愤怒。

    有一瞬间,元康帝真想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不顾一切地将颜宓召回京城。

    不过元康帝还是控制住了心中那头野兽。

    元康帝微微眯起眼睛,他怎么觉着这一次,他又被人算计了。难不成宋子期和颜宓这对翁婿联合起来,唱了一出大戏?颜宓突然搞出京观,弄得全天下的人议论纷纷,是不是就是为了帮宋子期脱身?

    一旦这个念头出现,元康帝就控制不住的往深处想。越想越是胆寒,越想越是气愤,越想越是想要杀人。而且杀的还不是一个人。

    元康帝叫来内卫,询问宋家和晋国公府的情况。

    内卫告诉元康帝,最近这段时间,无论是宋家还是晋国公府,都十分低调,同外人几乎没有来往。

    元康帝又问道:“宋安然同颜宓的联系频繁吗?”

    内卫摇头,“启禀陛下,晋国公夫人同晋国公还是保持着半个月一封信的频率。并没有过于频繁的联系。”

    元康帝微蹙眉头,“宋安然同颜宓的通信,你这里是不是有手抄本?全都交给朕,朕要亲自检查。”

    “微臣遵旨。”

    内卫将信件的手抄本拿出来,交给元康帝。

    原来自从颜宓离京之后,内卫一直监视着晋国公府。后来元康帝要对付宋子期,又派内卫监视宋家。

    内卫不仅监视人,还将颜宓同宋安然之间的通信信件,偷偷抄了一份。这件事情已经做了两三年,一直没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