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0节

      刘延宁淡定的笑道:“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两日后就知道了。”

    “也是……”李氏抿唇,“幸好你妹妹还不知道,他们要是中途反悔,也不耽误咱们找别人。”

    刘延宁笑了笑,心想他妹妹和江景行私底下通信都不知道通了多少回,她哪能不知道此事?不过他也没有对李氏说这些,因为没有必要,这事已经没什么悬念了。

    去殿试之前,刘延宁就从他师傅那儿得到了准信,不仅是江景行和他妹妹的事,还有师傅他们对他的要求,或者说是规划。师傅的意思是要他殿试照常发挥,获进士出身,之后的馆选中才要更加努力,争取被选入翰林院。

    作为读书人,刘延宁当然知道翰林院的重要性,那里几乎是全天下读书人向往之地,想要入阁拜相,翰林院是必经之路。不过通过馆选入翰林院,只会是无品级的庶吉士,三年以后才有可能胜任编修等职,而他现在是新科状元,被天子恩赐直接入翰林,任从六品修撰,远远超出了师傅,或者说是侯府对他的预期。

    侯府尚不知他有此番造化,只要他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两家结亲一事就能定下来,如今他成了新科状元,侯府应当会更满意才对,怎么也不能临时变卦。

    刘延宁对此已是把握十足,要不然也不会提前向李氏和刘延林他们透露。

    这几位“知情人士”非常有默契的瞒着刘青这个当事人,正好因为刘延宁高中状元的喜气还没有消散,家里头一个个精神抖擞,来来去去不知道在忙碌些什么,刘青还觉得很正常。

    一时大意,刘青直到提亲的人都上门了,才得到消息。

    依着惯例,侯府请了官媒一块上门,本来是要媒人先来打探消息,合一合生辰八字,再把婚事定下来,不过两家人现在都有默契,江景行等待这一天也等待已久,再不想耽误下去,干脆就一道办好了。

    江景行一上来就直接提亲,侯府的态度也很诚恳,虽然江景行的母亲没来,他父亲江二爷和江远辰都一同到了,有两位长辈陪同,自然能彰显男方的重视。

    刘家见这场面,上到主子下到仆人,几乎人人都喜不自胜。

    口齿伶俐的官媒发挥特长,把江景行和刘青这一对即将定亲的新人夸得天花乱坠,其实刘青连人都没出来,提亲也好,定亲也好,似乎跟她本人都没什么关系。

    直到两边家长交换了信物,亲事才算定下来了,江二爷和江远辰还有事,他们就先走了,江景行这个准姑爷顺理成章的留下来吃午饭,这才有机会见上刘青一面。

    刘青也是措手不及,不知道家里全瞒着她一个人,以为江景行现在还没回来了,没想到一个上午的功夫,她的身份就变了,从未婚少女变成待嫁大姑娘,两辈子头一遭啊,刘青心里有点小复杂。

    不过江景行下手快又快的好处,他现在是名正言顺的进出刘家大门了,从江南带过来的玩意儿,京里的稀奇物件,一趟趟往未婚妻家送,谁也拦不住他讨好未来媳妇。

    遇上刘延宁不在家的时候,李氏就好说话多了,不仅留江景行吃饭,还会给两个年轻人提供独处的条件——当然是在客厅里,或者院子里,他们一眼能看得到地方,想要关门进屋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算每天“约会”小片刻,他们相处的时间也要比这几年加起来更多,能够和小丫头牵牵小手,谈谈心事,江景行已经心满意足了。

    可惜他在京里逗留的时间不多,过几日又要返回江南,江景行现在只能抓紧时间,一天恨不得去刘家十趟,这让侯府本来有心嘀咕的人都明白了,这桩亲事到底是谁稀罕谁。

    这一天,江景行给刘青带来了一个不算好的消息,“我娘昨日进宫,请娘娘赐了个教养嬷嬷。”

    刘青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这教养嬷嬷和她有什么关系,手就被人紧紧握住了,江景行眼神温柔的看着她,“你先忍一忍,过两年咱们成亲,她也管不着了……”

    原来这个教养嬷嬷是给她请的?刘青恍然大悟,她说怎么这次定亲顺利的不可思议,二太太居然一句话也不说,原来后招在这儿。

    刘青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二太太的行为,在侯府住了一个多月,足够让她看清侯府的环境,看似尊贵的侯夫人,娘家兄弟竟然只是个五品知府,世子夫人又是侯夫人的亲侄女,相比之下,二太太的娘家,和她师傅的岳父家世,就要比侯夫人娘家高出一大截了。

    尤其是江景行的外祖家,要说简在帝心,江宁侯府不一定比得过他们。

    自古女人多攀比,二太太出身高贵,想来平日在妯娌面前也是高人一等,江景行又是她的骄傲,连侯府的老人都说,当年老侯爷在世时,最喜欢的是江景行,而不是嫡长孙,如今的世子爷,可见二房在很多地方都压了大房一头,可如今他们刘家的家世,连世子夫人的一半都比不了,二太太咽不下这口气太正常了。

    只是连老夫人都发话了,丈夫儿子也不跟自己一条心,二太太的反对毫无作用,所以请宫里赐了教养嬷嬷下来,二太太大概铁了心要把刘青往“名门淑媛”的方向打造了——不管怎么样,她儿子绝对不能娶粗鄙的乡野村姑。

    说起来,二太太也不是完全不变通之人,她的想法是没错,就是苦了刘青,本来就不喜欢受拘束,现在又被押着学规矩,宫里娘娘亲赐的教养嬷嬷,说出去都是荣幸,他们家只有感恩戴德的份,根本由不得刘青有丝毫敷衍。

    不过这是后话了,至少在江景行离京之前,教养嬷嬷还没有下来,刘青也就能躲一天是一天。

    江景行前后加起来,在京里也不过住了十来日,正事办完,喜欢的姑娘成了自个的未婚妻,又培养了感情,他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也该回老家准备最后的院试了。

    童试过后,第二年还有乡试,江景行都准备在祖籍参加,所以尽管他们订了亲,可以光明正大的见面,但还是架不住距离遥远。唯一比较方便的,就是他们现在恢复了通信。

    连见面都成了奢侈,成亲就更不知道还在何年何月了,至少两家人暂时都没有把这项提上日程。

    李氏琢磨着,未来姑爷说不定像他们家延宁一样,也等着先考完科举再成家,至少得先把乡试给考了吧?这样也好,青青又可以多留一年了。

    江景行回江南,是跟刘延林和刘延根一块动身的,因为可以同一段路再分开,而且两家就要成为亲家了,他们路上也好互相照应。

    叫刘延林和刘延根现在回家,是刘大爷的意思,早在刘延宁高中状元后,他就立刻写了书信送回家,解释了不能回去的原因,顺便也请刘大爷他们来京城。他如今在京里做官,可以说是已经安定下来了,接家中长辈来京,也算是尽了孝道。

    刘大爷却放心不下家里一摊子事,现在不像以往,几亩地说撒手就撒手,他们和张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不说日进斗金,但也是不愁吃喝,就凭孙子的那些俸禄,要把他们一大家子接到京里去,只怕吃喝都够呛。

    反正孙子在京城,又不会跑,他们什么时候去享福都成,倒不如趁现在还干得动,再攒几年家底。

    刘大爷和几个儿子一商量,决定暂时不去京里了,主要家里的娘们还在互相别苗头,他和老婆子要不在家盯着,还不得闹翻天?到时候生意也别想做了。

    这回叫刘延林和刘延根回家,是为了让他们把各自的媳妇孩子接到京里去。

    既然他们走不开,也就只有这兄弟俩能在京里帮衬着刘延宁了,刘青和李氏都是女子,指望不上她们去办什么事。

    再加上张家那边也决定下来了,要在京里也开几间铺子,这些事总不能让刘延宁一个官老爷去插手,还是叫刘延林和刘延根照应着才好,刘大爷估摸着,这两个孙子怕也要长住京城了,他们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大的小孩还不会走路,小的刚成亲不久,总不能叫他们小夫妻天天见不着面,所以尽管王氏和安氏颇有微词,刘大爷还是压着叫两个孙媳妇都收拾行李,等刘延林哥俩一到家,就随他们北上。

    老家有人欢喜有人愁,京里这边就是喜气洋洋了,正如刘青预料的那般,教养嬷嬷一到他们家,差点没被她娘供起来。

    李氏激动,一是为了皇恩浩荡,二也是因为二太太的“用心”,她不是傻子,早前在侯府的时候,二太太态度总有些阴阳怪气,她还当是富贵人家瞧不上他们这样乡下人,江公子来提亲了以后,她才明白过来,二太太是对这桩婚事不满意呢。

    其实二太太瞧不上他们家也正常,侯府这样的门第,她自己都没想过要去高攀,当然这门料想不到的好事落到自家身上,李氏也没有因为担心二太太的态度就拒绝,她认为主要还是看江公子的意愿,从这些天里他频繁的来他们家,就能得出来,江公子自个儿是再满意不过的。

    世上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李氏也不敢奢求太多,不过从二太太进宫请了教养嬷嬷这上面看,她倒觉得对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或许二太太心里还瞧不上自家,可至少她愿意教青青,请了教养嬷嬷来,说明二太太心里也是盼着他们好的,这样的婆婆,可不比只知道刁难磋磨儿媳妇的婆婆好太多?

    李氏想想,又觉得安心了几分,竟帮着教养嬷嬷一起盯着刘青学规矩了。

    除了刘青的事,李氏也在琢磨刘延宁的终身大事,之前他身上没有一官半职,怕婚事高不成低不就,再加上也一心放在读书上面,并不急着张罗婚事。现在也到了该成家的时候。

    只是这京城不比江州,他们人生地不熟的,想要相看姑娘都不知道上哪儿去找人,李氏想找闺女商量,那日侯府请来家里的官媒,看着就很可靠,不知道找他们有没有用。

    刘青也没经历过这一遭啊,那天官媒的面她都没见着,哪知道靠不靠谱?只能建议她娘,可以去试试。

    李氏胆子小,有个侯府出身的未来女婿,并没有让她张扬几分,反而更加束手束脚了,以前她是怕做错了事连累儿子,现在更怕拖累女儿,让她被未来婆家瞧不起,一时也拿不出主意,到底该不该找那官媒。

    好在刘延宁有个好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话不假,李氏还没有头绪的时候,江远辰已经帮着张罗了,他挑选的还是御史席大人的嫡幼女,正五品的京官,也是清贵人家,自然是刘家高攀的。

    相看的地点是在侯府,跟刘延宁没什么关系,是刘青和李氏过去的,正好席夫人是世子夫人的远房表姨,寻了个由头,带着席姑娘去侯府做客,刘青和李氏也不是侯府的生人了,直接坐上府上派来的轿子,进了侯门,与席姑娘见了一面。

    ☆、第158章

    这年头所谓的相亲, 基本上是看家世, 疼爱姑娘的人家还会比较在意男方的人品和家风, 感情什么都就只能随缘了。

    席夫人都愿意带席姑娘来“相亲”了,证明他们对刘延宁的家世是不挑的,要先见一见刘延宁的家人, 也是想看一看他们的人品, 怕姑娘嫁到野蛮不讲理的人家去受罪。

    刘青和李氏的人品, 自然也没什么好挑的,她们两个不说有多么优秀, 但至少一看就知道是很好相处的人, 于是没过几日,侯府那边就提醒李氏可以请媒人上门提亲了。

    相亲没刘延宁什么事,但是提亲却是刘延宁和李氏一块去的,刘青先前还有些暗爽的想,她哥总是阻扰她谈恋爱, 现在他娶媳妇, 还不是得她出把力,这就叫风水轮流转。

    然而刘延宁到底比刘青“技高一筹”,没什么悬念的,就把亲事给定下来了, 刘青那几日还经常拿这个事逗他,结果她哥定亲这日也没她什么事,连刘延林夫妻都陪着一块去了,刘青反而被他们留在了家里。

    二嫂小林氏回来后跟刘青说, “之前听你二哥说,席大人很是喜欢大哥,我原还不信,今日去了席大人府上才知道,要不是席夫人在旁边,大哥只怕现在还没回来,被席大人拉着不放呢!”

    虽然两家已经定了亲,但是席大人毕竟官位比刘延宁大,所以刘家这边还是习惯用尊称。

    刘青听完就忍不住瞎猜了,看来她哥的未来丈人对他很满意啊,就是不知道她哥是不是早就知道席大人有意选他为婿。

    她哥应该是早就有数的,刘青想起她之前拿未来嫂子逗他,他都一副气定神闲、不为所动的模样,应该是把握十足了。而且他们师傅虽然有时候比较强势,却并不古板,他们相看之前,师傅应该是问过了他本人的意见,这才叫府里安排起来的。

    不过不管怎样,这确实是一件喜事了。

    站在刘延宁的角度,想要找家世更好的妻子也不是没可能,只是高攀来的婚事到底没那么圆满,如果他一个人倒无所谓,可他还有一大家子要照料,不仅是他娘,他年迈的祖父祖母,包括供他读书的叔父们,和底下那些堂弟和侄子,也都是他的责任,没有家人的付出,就没有他刘延宁的今日,如今他出头了,自然不能忘记拉扯这些亲人。

    祖父他们现在不便来京里,往后总归还是要来和他一块住的,他要是娶个门第太高的妻子,就怕对方脾气也大,叫长辈们受气不说,家里头只怕也得不了安宁。

    席大人家的闺女刚刚好,五品御史在京里并不起眼,应该养不出用鼻孔看人的闺女,而且席大人为人刚直,想来家风也不错,虽然门第比他们家高,但也不至于高到什么时候都压他一头的程度,遇到事情应该可以说得通。

    这几条就叫刘延宁很满意了。

    刘青也很高兴,她就想得没这么深,喜欢这门亲事有两个原因,席姑娘长得很漂亮,她哥放到现代也是男神级的人物,相貌气质和才智都不缺,和席姑娘这样的白富美女神才相配嘛。

    席姑娘不但长得好看,性格也不错,说话温温柔柔的,不属于长袖善舞的类型,不过和她娘应该会比较合得来——刘青有时候还真的挺担心,就她娘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她哥要是娶个厉害的老婆回来,她娘估计还得受儿媳的气。看席姑娘的样子,应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既然大家都很满意了,婚期安排得也很近。

    席姑娘如今是十七岁“大龄”了,好像是前几年席大人父亲过世,丁忧期间没有合适的人选,等拖到席姑娘年龄大了,婚事就更不好说了,这才耽误到现在。

    如果说席姑娘都算是“大龄剩女”了,那刘延宁就是正宗的“大龄剩男”。席大人家里着急把女儿嫁出去,刘青他们家也不见得轻松。刘延林比刘延宁还小,孩子都能跑能跳了,刘延根也厉害,媳妇刚接到京里,就被诊出了有孕在身,算算日子,应该是他们刚回老家那会儿就怀上了。刘延宁再不抓紧,估计刘延林都要准备生二胎了。

    两家都着急,正好一拍即合,婚期就定在了十一月底。

    所以刘青这阵子除了学规矩,没事还帮她娘就聘礼问题出谋划策,还要布置新房。

    刘延宁定亲的消息送回了老家,刘大爷也给了准信,成亲前他们肯定赶到京里来。

    想想到时候一大家子挤在一起,三进的院子也有些窄了,刚好刘大爷回信的时候,又托人带了几张银票过来,这些钱办聘礼是绰绰有余了,李氏便和刘延宁商量后,请了工人把院子往外扩一扩。

    院子大的好处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外围在动工,刘青他们住得一点影响都没有,连噪音都没听见多少。

    接近四个月的忙碌,刘延宁成亲的日子终于来了,这是整个刘家的大事,刘大爷和蒋氏领着几个小孙子,在刘三叔的护送下来了京里,他们预计要在这边过了年才回去,所以把孩子们都带上了。

    江景行是比刘大爷他们晚了几日才回京的,虽然他前几个月里已经过了院试,成了正经的秀才公,人却还留在苏州没有回来,刘青也是后面才想通的,江景行非要回祖籍考试,应该是为了结交人脉,江南才子的名号不是虚的,朝中文臣里,至少有一大半出身江南。江景行成了江南考生,结交起来就方便许多了。

    不过刘青也只是瞎猜,这件事牵扯的不是江景行一个人,甚至可能不只是江宁侯府的打算,她也就没有问这么多。

    江景行原本好像要过年才回来,现在刘延宁要成亲了,江景行作为好友兼未来妹婿,自然不能错过这杯喜酒。江景行回京的第二天,就来刘家拜访了,刘大爷和蒋氏见他过来,比见了亲孙子还高兴些,一直到把人送走,脸上的笑容都没断过。

    刘大爷难掩自豪的对大家感叹:“自从延宁中了状元,咱们家的喜事是一件接一件啊!”

    ☆、第一百五十九章

    刘家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但也不能说十全十美,比如刘延宁都成亲将近一年了,他媳妇肚子还没有半点动静, 这就足够让刘家上下都揪着心了。

    刘延宁是长房长子,虽然刘延林和刘延根都生了儿子, 但是长房曾孙没有出来,刘大爷他们就一天没办法安下心来。

    远在江州的蒋氏急了,满世界的打听生子偏方,一听到什么法子就立刻托人送到京里来,李氏就更着急了, 隔三差五的吃斋念佛,只求佛祖给她个孙子。席夫人那边也没闲着,因为就在京里,两家走动得勤,席夫人时不时派人送来补身子的药材, 也没少往香火盛的庙里跪拜。

    席氏愣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其实在刘青看来,她哥才二十出头,嫂子二十都不到,都这么年轻,根本不用着急, 没消息可能是缘分还不到,这种事着急也没用,还不如放宽心,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可惜在这种大事上, 刘青没什么发言权,她只能看着她们病急乱投医。

    在刘青上辈子,想要孩子的夫妻早就上医院做检查去了,再不行还可以做试管,到了这边,女子嫁人一年无所出,就要准备纳妾了。

    刘延宁成亲一年多,席氏心里怎么想的,刘青不知道,她娘李氏是有点意动了。

    随着刘延宁高中状元,入翰林院当值,后来又与席家结亲,李氏在京里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应酬圈子,大多是刘延宁同僚家的女眷。

    翰林院是个庞大的机构,刘青也是她哥入了翰林院才知道,修撰、编修这些官职居然没有规定数目。庶吉士无定员很好理解,这里属于人才储备库,每次三年一次的馆选,都会挑选一批新科进士入翰林院,这些庶吉士相当于“进修”,三年后,成绩优异者继续在翰林院当职,其余任各部主事,或者外任县官。所以庶吉士的数量一定不会少。

    修撰、编修和检讨无定员,刘青就很惊讶了,原来这三个官职,不一定是状元、榜眼和探花才能胜任,庶吉士考核合格后也能被授予修撰等职位,而且人事变动是每三年一次,却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升迁,说不定与刘延宁同为修撰的同僚中,就有早他好几届的前辈。

    这样一来,刘延宁光是翰林院的同僚就挺多了,他是新科状元,风头无限,少不了上门拜访的人,他们的女眷也来得勤,一来二去,李氏的交际圈子就打开了,偶尔也会应邀出门。

    刘延宁是支潜力股,他现在有了明媒正娶的妻子,也影响不了他受欢迎的程度,刘延宁有了妻子还可以纳妾,他们送过去的姑娘若能给刘家生下一儿半女,往后也能当正经亲家走动。只是碍于席氏的父亲五品御史,不好得罪,心思活动的人家也没有一上来就给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