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9节

      刘青十分坦然,“哥哥都说了,他这次去省府是好事,一路顺畅的很,没什么好担心的,就不用讲究这些了,只等他过几日回来呢!”

    李氏见她这般振振有词,更是白了她一眼:“你倒是照的好借口,可知江公子和曹公子他们过来,好生笑话了你一顿?”

    刘青心想江景行和曹声扬才没这么无聊,但也不想让她娘抓着这个不放,立刻眼睛一转,好奇地问:“娘,你说高爷爷找好了送信的人了吗,爷奶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收到这个好消息?”

    李氏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想了想,摇头道:“我们昨儿傍晚才去托的你高爷爷,恐怕最快也要到中午下午了。”

    “真不知道爷奶他们知道这个好消息,会高兴成什么样。”刘青说着,想到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范进中举》,不由乐了,“爷奶如今上了年岁,可别高兴的厥过去才好。”

    李氏虽然也期待这这一日,儿子年纪轻轻已是举人,又是解元,恐怕放眼整个州府,也难再找出这么优秀的儿郎了吧?自己养了这么一个争气的儿子,也对得起孩子们那短命的爹,对得起刘家的祖先了。

    不过听到女儿打趣的话,李氏还是拍了拍她的手,嗔道:“那可是你爷奶,不许这般没大没小。快去洗漱吧,娘给你做饭。”

    刘青见她娘已经彻底不计较她睡懒觉的事了,乐得乖巧:“好。”

    李氏推测的不太准,事实上还没到中午,村里有人去镇上赶集,听了几耳朵流言,便迫不及待回来找刘家人八卦了。

    赶集的日子,刘家人还是固定去集上卖茶叶蛋的,不过由刘大爷这对老夫妻亲自把关,变成了让小儿媳妇安氏带着两个大的侄子去镇上,毕竟现在茶叶蛋只是个添头,山上和家里的胰子才是重中之重。

    这两日刚闲了些,刘大爷照例带了几个儿子上山检查宝贝疙瘩山茶树,蒋氏带着两个儿媳妇在家做胰子,这是村人去山上捡了成熟早的茶籽卖给他们榨的山茶油,只有十来斤,大部分还没有成熟,真正忙碌的还在后面几日。

    材料不多,有蒋氏和王氏林氏便尽够了。

    实际上蒋氏也没沾手,她在家不过是盯着两个儿媳妇干活,怕她们偷懒坏了弄好东西罢了。

    一面盯着灶房,蒋氏一面时不时瞧着院子外边,不乏担心的道:“老二他们回来也有十多日了,怎么还没有延宁消息呢?”

    整个刘家,包括王氏在内都是希望刘延宁中举的,王氏眼皮子浅归浅,但她也不是傻子,要是不指着侄子出息,她还累死累活供他上学做什么?

    因此听见蒋氏的话,妯娌两个也是着急的,悄悄对视了一眼,正想着怎么劝婆婆去找公公商量,是不是让她们的男人进城去探探消息。总是在家里干着急也不是法子。

    只是她们还没想好怎么劝,外边就传来一个激动的声音:“延宁他奶在家吗,我在镇上听到人家说乡试有结果了!”

    “诶,我在家!”蒋氏闻言眼睛就亮了,扯着嗓子回应着,一边匆匆往院外跑。

    王氏和林氏也激动着,两人都很有默契的站起身,“我们把灶房的门闩上,出去听一听吧,说不定有延宁的好消息呢。”

    林氏很赞同二嫂的建议,见王氏说完就迫不及待的跟着出去了,也没在意,难掩激动的把门关上跟着出去院子,婆婆她们身边已经围了一圈人,正在听刚从镇上回来的周大家的说话。

    周大家的急得回来分享这个好消息,连家都没进,一回村就直奔刘家院子,她心里得意,还没进院子,就迫不及待扯着嗓子喊蒋氏,于是便被经过的村民们也围住了。

    因为没有停歇,周大家的这会儿说话还喘着粗气,不过大家都没有在些细节,反而平气凝神的等着她解释来龙去脉。

    “早过几日就该天凉了,我去镇上给老大扯布,打算给他做身新衣裳……”落水村民这两年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往年是还不差,大家都能吃饱饭,没听见村里哪个人被饿死的,但是日子好不好,就难说了。

    这两年刘家发起来,他们也跟着沾光,自家养鸡卖鸡蛋,每个月都能赚几十上百个铜板,也不用什么本钱,就费些力罢了,可比农闲时节去给人家卖力气干活强多了!后来刘家又收山茶籽,给的价格公道不说,自己山上的不够捡,还叫他们去找亲朋好友收购,赚个辛苦费,也有几十百文钱了。

    尤其是去年刘家买山种树后,他们的活就没缺过,每天去忙一天,能得四十五个铜板不说,刘家还给他们包两顿饭,有鱼有肉的招待,一年半载下来,他们干了活,家里存了钱,腰板反而更粗了。

    现在落水村家家户户都吃得饱,手头还有不少余钱,周大家的趁闲下来给儿子扯块布做新衣裳,便不是值得村民关注的事,大家纷纷催着她少说这些废话,赶紧切入正题。

    周大家的也不恼,继续顺着自己思路的说:“……我去了布庄,见那布庄的掌柜在同一个男人说话,那男人穿着青衫长袍,手里还拿了本书,看起来倒像是个读书人,我听见他们说乡试放榜什么的,就起了好奇,站在旁边继续听……”

    蒋氏心里着急,受不住周大家的这慢慢悠悠,赶紧抓了她的手问:“周大家的,那人是说我们家延宁中举了吗?”

    “那我倒没有听见延宁的名字。”周大家的这话让众人一阵失望,下一秒,大家又被她的转折吸引过去了,“不过,我听见那读书人跟掌柜的说,昨儿有省府来的官老爷,骑着骏马来咱们江州给新的举人老爷报喜!他还说官老爷进城的时候,他也在城门口,分明听见官老爷同守城将领打招呼,咱们江州中举的是个年轻后生,姓刘,大家以前都喊他刘秀才,对了,那读书人还说这年轻的举人是什么什么元,我听不太懂……”

    “是解元罢?”卖完茶叶蛋,赶着牛车回来的刘延根听见周大家的大嗓门,便插了一句嘴,“我听大哥他们说过,好像说乡试的头一名,不叫举人叫解元……”

    “那就肯定是延宁了!”周大家的一拍大腿,脸色通红的道,“原本听那人说年轻的举人,又姓刘,我就猜是延宁,延宁还是秀才里的头一名呢,整个江州,哪里找得出第二个头一名?是延宁没跑了!”

    “这么说延宁中举了?”村民们闻言也哗然,“咱们落水村出了个举人老爷,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落水村大多都是刘姓,和刘家同宗同族,族里出了个有出息的,整个族人也跟着沾光,是以在场村民也跟着高兴激动起来了。

    村民还只是激动,刘家人就是惊喜的不知所措了,盼了这么久,刘延宁真的有这出息,他们反而陷入激动回不过神。

    这两年刘家发迹,村长帮着张罗,忙前忙后,得的好处就不说,费心安排活给村民干,帮着刘家监督,也是两头讨好,村长干了活,在村里名望自然就高了起来,村长媳妇跟着受尊敬,也被捧出了些责任心,平日里妇人有些口角矛盾,自家男人不适合出面,都是由着她去调和,也得了些好名声。

    此时见刘家人惊喜的不知所措,连蒋氏都不能例外,村长媳妇便帮着张罗,叮嘱刚赶车回来的刘延林和刘延根兄弟:“这可是大喜事,大林,大根儿,去把你们爷和爹叫回来,刘大叔他们想来还不知道这件喜事呢!”

    被村长媳妇一提醒,蒋氏才回过神来,赶紧附和道:“你们婶子说得对,快去山上把人都喊回来。这么大的事,没个当家作主的可不行!”

    刘延林两兄弟也激动,小伙子身体好跑得快,一溜烟就跑没影了,在山上见了刘大爷,不由分说就扯着他们往家里走。

    刘大爷他们还是在路上了解到情况的,一时间也是喜不自胜。

    等刘家男人们下山,整个村子都知道这件大喜事,几乎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向刘大爷他们祝贺,又问刘延宁什么时候回来办喜酒,他们还等着凑份子钱。

    刘大爷勉强能稳得住,摆手道:“这只是听人说,还没影儿呢,我打算回去就套了车找延宁证实。”

    一家之主的决定,刘家人全部赞成,闻讯赶过来的村长也点头道:“进城见了延宁,就叫他抽空回来一趟吧,不说办酒席,这么大的事,是要开祠堂祭奠祖宗的,也好让祖宗知道,咱们族里也有争气的子孙了。”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光宗耀祖绝对是最大的荣耀,刘大爷这会儿也维持不住淡定,激动的道:“我这就叫他们去套车进城。”

    刘延林在旁边提醒道:“爷,我们刚干了车回来,不用套。”

    村长媳妇拉着蒋氏她们恭喜了一阵,听到刘大爷和村长的对话,转过头来提醒他们:“瞧着这都快中午了,叔还是吃些东西再出发吧。”

    蒋氏得了提醒,赶紧起身道:“我这就去叫她们准备午饭,你们也在家里吃吧,不用见外!”

    不用自己男人提醒,村长媳妇已经有眼色了,笑眯眯的应道:“那我们今天就厚着脸皮留下来了。正好隔壁大牛他娘去镇上,托她买了斤肉,我这就提过来跟叔一块儿吃。”

    村长媳妇风风火火,说完就回家拿肉去了,本来想叫住她的蒋氏话都没来得及说出口,只能对村长笑道:“你媳妇也真是……”

    “应该的。”村长摆手,跟他媳妇一样不见外,“都是自家人,婶可别和我们客气。”

    到底是受人尊敬的村长夫妻,这会儿这般捧着他们家,蒋氏心里也受用,叫了几个儿媳妇做饭去了。

    这顿饭还没有做好,高林托来送信的人也到了,热情的村民一听见来了个陌生人找刘举人家,就直接带着来刘家了,在院子里扬声道:“刘叔,来了个住镇上的找刘举人的爷爷,是不是你们家亲戚?”

    刘家人听到这话,干活的不干活的,全都停了下来,出去见客人了。

    “是刘举人家吗?我是镇上的屠户,小儿子在县里做工,今儿回来受高林高账房所托,说是刘举人请他给家里带句话,昨日乡试放榜,你们家刘举人受邀去省府了,听说是知府老爷要见新举人,应该要过几日才回,叫你们不必担心。”

    屠户儿子把高林的话原封不动的带回来,屠户又原封不动的转告给刘家。

    这屠户也有意思,明明是来送信,手上还拎了一块大肉,看着有两斤多,说是给刘举人贺喜用的。

    刘大爷不肯收,但是对方态度坚决,又一副五大三粗的样,也不敢太拂了他的面子,最后还是收了,又热情的留屠户下来吃饭。

    之前刘大爷要亲自进城,不过是担心外边听来的消息不准确,没得空欢喜一场,现在孙子都托人送口信回来,人又去了省府拜见知府大人,自然不用再进城了,刘大爷便叮嘱蒋氏再多加几个菜,丰盛点招待客人,顺便又让二儿子和村长一起,去把几个族老请来家里吃饭。

    ☆、第一百三十章

    得了这么个大好消息,刘家人现在什么赚钱都延后了,目前最重要的事是整理家里,迎接举人老爷的归来。

    只是刘延宁还没有回家,刘家如何热闹,刘青和李氏暂且不知。不过李氏与刘家人倒是默契,她现在最重要的事,也是准备回家的东西了。

    李氏这几日也没有闲着,难得和金氏她们出了门逛街,刘延宁去省府,到底没把所有钱拿走,他和刘大爷是一个态度,妹妹的钱就是妹妹一个人的,就算妹妹愿意贴补家用也不行,他们又不是穷的揭开锅了。

    为了让李氏放心,刘延宁只从她这里拿了二十两,又给她看了自己的荷包,刚好凑足了五十两,李氏这才同意了。

    现在回过神来,李氏这才知道手里捏着钱的好处,儿子成了举人老爷,也要裁新衣换派头了,不说别的,衣锦还乡之时,总要有个举人老爷的样子,让家里人和村民们都见识见识。

    刘延宁现在成了举人,地位真的是天差地别了,因为刘青从江府回家,竟然看到她娘给她哥买了锦缎裁新衣裳!她娘以前可是拿着蒋氏他们给的银子,每一个铜板都花的精打细算,就怕公婆问起来不好交代,现在都这么有底气了,刘青简直福气。

    不过她娘的底气也就放在刘延宁身上,也没给自己和刘青也添一件,见她瞧着锦缎出神,李氏还以为她也想要,赶紧安慰道:“青青,不是娘不给你买新衣裳,只是这缎子太金贵,你穿出去容易扎眼,本来你爷奶为了你,为了家中安宁,就把已经开始给你分钱的事瞒了下来,咱们可不能让你爷奶白费了心思。”

    刘青本来就没有这个心思,她娘也尽最大可能的对她好,自己舍不得买衣裳,几件旧衣裳现在还在打补丁,却每个季度都会给刘青添一两套新衣裳,不但款式时兴,连料子都是用的细棉布。

    现在整个刘家能穿细棉布衣裳的,也就刘青兄妹了,连刘大爷都依然穿着粗布衣裳,赚了钱也没想过自己添什么东西。

    对刘青来说,棉布和锦缎都一样,她的衣裳都是她娘花了心思缝制的,款式颜色都是她喜欢的,细棉布上身也舒服,自然就没什么向往锦衣玉食的心思,等真到了能享受得起的那一天,不用她说,她娘也不会委屈了她。

    刘青反过来安慰李氏,哄着她去给自己也扯布做衣裳了,刘青的理由很充分,“哥哥都是举人了,您现在是举人的娘,外头都喊您一声太太,娘就算是不买个丫鬟回来伺候着,至少也要给自己做两身衣裳,添点首饰,不然等咱们回去见客,哥哥穿得光鲜亮丽,娘这个太太还在穿着打补丁的旧衣裳,不是叫人笑话咱们家打肿脸只给哥哥充门面吗?”

    听着女儿的话,李氏不是不心动,给儿子买的缎子。其实也就花了十五两,锻庄在花胰子铺的隔壁,那掌柜认得她,远远的见她过去就打招呼,知道她是为了给儿子买料子,掌柜又给她介绍锻庄的掌柜娘子,然后结账的时候,掌柜娘子一下就给她减了一半,说是成本价卖给她。要不然她也没这个豪气,一口气给儿子做两身绸衣。

    儿子走的时候给她留了三十两,现在还是十五两,她随便买块料子给自己裁衣裳,一两银子都花不到,倒不是舍不得这个钱,只是她守寡之人,没有公婆发话,哪里好意思给自己裁衣裳?

    李氏考虑了一下,还是觉得不大好。

    刘青听她的意思,立刻笑道:“这还不简单?娘扯布的时候多扯两块,也给爷奶各做一身新衣裳,等哥哥回家,爷奶也该待客了,穿新衣裳也是应该的。”

    “照你这个意思,那家里合该一人一身新才对。”李氏无奈的笑了。

    刘青还真考虑过这个问题,闻言便点头道:“不说别人,叔父们还真应该要的,爹去世得早,叔父们把哥哥当儿子供到现在,如今哥哥成了举人,既然要孝敬娘和爷奶,叔父们也该有一份才对。”

    李氏听她这么说,倒也考虑了起来,“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没问过你爷奶的意思,到时候会不会怪咱们乱花钱?”

    刘青心想她娘还是太老实了,这一言一行都听公婆行事的性子,幸好有个会念书的儿子,不然公婆逼她去死,恐怕她也不敢不听。

    叹了口气,刘青打起精神劝她娘:“怎么是乱花钱?分明是哥哥对长辈的孝敬,这钱可是哥哥在省府省吃俭用留下来的。”

    李氏一想,也是这个理,公婆留下的五十两,本来就是给儿子用的,现在延宁只拿了其中二十两,剩下的她都给儿子扯了衣裳,再不给公婆和小叔子他们准备,好像确实说不过去。

    想通后,李氏便点头,又问刘青:“就不用给你二婶她们准备吗?”她们见天儿说把延宁当亲儿子,这些年供延宁念书,她们也是出了力的……

    李氏是这么问,刘青却听得出她语气里的不愿意,刘青也知道,她娘倒不是小气,只是自从跟二婶撕破脸,她娘心里一直就膈应着,那么个和善的人,现在每回回家,对王氏依然是不假颜色,说到底还是在为她抱不平。至于三婶和四婶,虽然没大矛盾,但是妯娌之间,摩擦也少不了,她娘不甘心也正常。

    刘青想了想,笑道:“娘,婶婶们都是明理的,给她们准备了,就不够给兄弟们准备,我想婶婶们也更希望哥哥惦记着兄弟。”

    “你说的也是。”李氏眉开眼笑,这下是一丝理都挑不出来了,“我明儿再拉上你金奶奶,再去挑一次。”

    刘青又叮嘱道:“爷奶的娘做是孝心,其他的料子还是直接带回去,您也不知道叔父们的尺寸。”

    “娘知道。”李氏拍着刘青的手,“娘也给你做一身,咱们一起穿新衣裳。”本来公婆就偏着青青,现在家里人人都有,青青跟着再裁一身新衣裳,公婆也不会有意见。到底这钱是延宁省下的,缺谁也不能缺他亲妹子的。

    刘青说服了她娘做新衣裳,至于买首饰,她把嘴巴说破了皮也说服不了她娘,一来是买这些东西,钱花得差不多了,总要留个几两备用,再来延宁也说了,青青的钱是她一个人的,万不能叫她一个小姑娘拿钱养家。

    也许是兄妹心有灵犀,刘青没说服到她娘,四日后回来的刘延宁,却已经准备了给李氏和蒋氏的礼物,婆媳俩一人一根包金的钗子,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金,也把刘延宁省吃俭用剩下来的钱花的没多少了。

    到刘青这儿,便只得了一对银的耳坠,细如毫发的耳坠,做的是兰花造型,看重量应该不花什么钱,胜在做工精巧。

    刘青还好,她也见过些好东西,得了耳坠便新鲜的要她娘帮她戴起来,李氏却一时激动不已,想来金子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意义不一样,李氏乍然看见钗子的时候,眼睛里似乎还有泪光闪过,立刻珍重的装起来,和新裁的衣裳放在一起,以李氏的谨慎恭顺,公婆还没有穿戴上,她是不会先穿新衣裳的。

    刘延宁回家的当天,就托人给刘家送了信,因为他是下午回来的,金氏刚好有个远房亲戚回老家,离落水村并不远,托这人送信,刘家人当天晚上就知道孙子已经从省府回来了,喜不自胜,第二日一早,刘二叔和刘延林父子便套了车进城来接人了。

    刘青他们都知道,家里人就算一大早出发,也要晌午才能入城,至少要吃过午饭才会回去,所以上午他们照旧去了江府,江远辰是有事叮嘱刘延宁,刘延宁也要邀请师傅参加谢师宴,虽然具体日子没定,但是拜了师傅,这一宴是必须的,先亲自邀请,等回家和长辈商量了日子,再托人送请帖来,才显得比较有诚意。

    刘延宁现在都能预见到,他一回家估计就忙得不可开交,恐怕也没功夫再回来请师傅们。

    江远辰自然也知道,商量完正事,就带刘延宁去书院了,既然是谢师宴,就不能只请他一人,书院的先生们,尤其是山长,都对刘延宁有教导之恩,山长那里他怎么也要亲自走一遭。

    刘青过来不是要上课,而是和小伙伴道别,自从年初江曼桢跟着父亲来江州,她们就朝夕相处,几乎没分开过,刘青这次回落水村,估计要待个十天半个半月,自然得跟小伙伴好好道别。

    刘延宁那边该见的见了,谢恩的谢了,才和刘青一起回了家,刘二叔和刘延林已经在院子里等他们了,见他们回来,父子俩激动的站起身,沉默对视了几眼。

    刘二叔和刘延林看的自然是刘延宁,距离知道刘延宁中举的消息,已经过去四五天了,只是没见到他本人,全家人都还沉浸在云里雾里的不真实感当中,刘二叔现在看着越发丰神俊朗的侄子,才彻底安了心,一时激动,脱口而出道:“延宁,你娘不是给你裁了绸子做衣裳了吗,怎么没穿?”

    刘延宁和刘青都没想到刘二叔开口居然说的是这个,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但也知道刘二叔是激动,刘青笑眯眯的道:“哥哥说要跟爷奶和叔叔们一起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