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节

      察觉到她的变化,张安夷温温地笑了笑,举了举手中的元帕问:“夫人准备的?”只见那雪白的元帕上落着暗红的血色,格外显眼。

    这的确是阮慕阳准备的。她原本就不受张家待见,若是再让他们知道新婚之夜张安夷没有与她圆房,她以后在张家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夜里的时候,她让珐琅弄来了足以以假乱真的染料弄在了元帕上。

    许是心中带着算计,做这件事的时候,她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可是今晨醒来,看见张安夷坦然地把元帕拿在了手上仔细瞧着,她竟觉得害羞了起来。迅速稳住了心神,她试探地说:“女子在后宅不好过,我这样做,二爷会怪我自作主张吗?”

    张安夷勾了勾唇,抬眼看向她说:“自然不会。说起来还是我委屈了夫人。”

    说得好像她如何渴求一样。

    阮慕阳的脸更红了:“二爷说得哪里的话。”他不在意她的小心思就好。

    慢慢地,房里陷入了沉寂,暗藏氤氲。

    可阮慕阳脸上的红晕始终消不下去。她虽还是一副刚起床的样子,但好在穿得还算保守,只是她觉得这衣裳有些薄了,竟挡不住他烫人的目光。

    明明说要静心读书准备春闱的,却又总是这样看着她,阮慕阳有些摸不清张安夷的心思了。

    难不成真的是定力太差?

    “二爷洗漱了没?我喊人进来伺候二爷洗漱更衣。”说着,她就要喊点翠和珐琅他们进来。

    可是刚刚探出身子,就被张安夷拦住了。

    “夫人且慢。”像是为了防止她从床上掉下去,张安夷一只手扶上了她的腰。

    隔着薄薄的衣衫感觉到他掌心的温度,阮慕阳的身体立即僵住了。“怎么了?”一开口,她的声音抖得厉害,十分娇软。

    张安夷勾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说:“需叫人知道夫人是极得我欢心的,才能叫夫人在这后宅中过得好些。”

    说着,他另一只手伸向她的领口处,手在她锁骨下那处红痕上抚了抚。

    许是因为经常执笔,他的手指上带着薄薄的茧,抚在阮慕阳娇嫩的肌肤上,粗糙的触感让她的身子忍不住颤抖。

    紧接着,他手上微微用了些力,甚至还轻轻掐了一下。

    阮慕阳觉得有些疼,差点惊呼出来失了端庄。

    张安夷收回了手,看着阮慕阳锁骨下那拜他所赐更明显的红痕道:“委实太娇嫩了些。”他的声音有些低哑,双指交互摩挲像是在回味方才细嫩的触感。

    他这番举动太奇怪,阮慕阳下了床走向铜镜前仔细看了看自己的领口处,立即明白了。那红红的淤痕在她雪白的肌肤上格外明显,引人遐想,像是床笫之间不小心留下的。

    直到叫人进来服侍洗漱更衣的时候,阮慕阳脸上的热度还未全部消下去。

    果然服侍她梳妆的珐琅和点翠看到了她领口处的红痕。

    点翠不知昨晚找染料的事,只当真是张安夷留下的,偷偷地笑着。

    明明什么都没发生,却不好解释,阮慕阳又是脸上发烫又是觉得憋屈,不由地通过铜镜看向坐在桌前喝茶的罪魁祸首。

    刚好这时张安夷也朝她看来,两人的目光通过铜镜相触,他勾起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温润清朗,自成风骨。

    用过粥和糕点之后,阮慕阳和张安夷一道出了院子去拜见张家的长辈。

    不得张家人喜欢,新妇敬茶对于阮慕阳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与她并肩走在一起的张安夷忽然顿了顿脚步侧头看向她问:“紧张?”

    阮慕阳摇了摇头,笑得端庄动人:“有二爷在。”

    这句极讨巧的话让张安夷唇边的弧度蓦地变大了。

    阮慕阳定了定心神。不管等着她的什么样的深渊,她都要跨过去。而且她还要在张家过得如鱼得水!

    第五章 近天子、入翰林

    张家老太爷原为礼部尚书,极得圣上青睐,致仕之后大家依然尊称他一声“老尚书”。

    老尚书与老夫人育有两子。张安夷的父亲张吉便是长房长子。

    阮慕阳与张安夷到的时候,厅堂里原本的说笑声立即没了。仿佛他们一来,原本和乐的氛围就被破坏了一样。

    阮慕阳看了张安夷一眼,见他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她便也不动声色。

    “拜见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二叔二婶。”

    两人一起拜见过长辈后,阮慕阳这个新妇便开始敬茶。

    “祖父请喝茶,祖母请喝茶。”阮慕阳双手托着茶杯,脊背笔直,娴静端庄。

    老尚书与老夫人并未及时接过茶。他们在打量她。

    阮慕阳静静地任他们打量,高举着茶杯的手臂没有一丝颤抖。

    最终,老尚书和老夫人喝下了她的茶。

    “如今你已是张家的人了,望你们夫妇琴瑟和鸣,相互扶持。”老尚书的语气里带着感慨。

    琴瑟和鸣,相互扶持。

    阮慕阳在心里默念了这八个字,心中有些酸涩。她为复仇而来,注定与这八个字无缘了。

    连老尚书都认了这个孙媳,其他人再也不好明着为难阮慕阳,驳了老尚书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