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6节

      第七二章

    小药房颇有些年头了, 抽屉拉开时有吱呀吱呀的哀鸣。

    掌柜将一个瓷瓶拿出来放在桌上,朝对面的姑娘解释道:“这药遇水则化,药性极强, 却是慢慢渗透的, 别说耗子,药倒一头山猪都没问题。”

    来买药的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 大概因为长期难以好睡,脸色瞧着暗沉而苍白, 她神情平静地接过瓶子看了看, 忽然问:“若是人误食了呢?”

    老板忙提醒道:“那可不得了, 会毙命的……”思忖片刻,又另换了一种,“要不, 姑娘你试试这个?毒性没那么厉害,不过对付几只老鼠还是足够了。”

    “不必,我就买它了。”

    她连眼皮也没抬,付了钱抬脚出去。

    昨日下了场雪, 道路上寒霜未消,耳边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言书月将瓷瓶紧紧地握着,沿街而走, 两边的店铺刚刚开门,晨曦洒在老旧的门槛上,小二掂着脚把灯笼里的烛火灭掉。

    头顶上,各色的幌子迎风飘卷, 在来往的小贩间,有个身着捕快服饰的人正向这边行来。

    他大概是在巡街,背脊挺得笔直,手摁在刀柄上,目不斜视。

    由于逆着光,言书月瞧不清他脸上的表情,而她也没有刻意地去看,就这样,他们越走越近,在擦肩而过的那一瞬,有个极低极低的嗓音响起:

    “书月。”

    她呼吸一滞,内心里像是有什么快要溢出来,不自觉加快了脚步。

    相隔数丈之外,温明转过头,摁在刀柄上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似乎也在迟疑,最后才开口:“我会等你。”

    对面的身影微不可见地僵了僵。

    他仿佛鼓起了勇气,提高声音:“我会等你!”

    “一直等你!”

    这句话不知是在对她说,还是在对自己说。

    然而那人终究没有停下,只是朝着朝阳升起的地方,越行越远。

    言书月垂首快步而行,几乎用了最大的勇气才忍住没有回头,直到走出了这条街,走出了那个人的视线,才在拐角的墙根边缓缓蹲下,用力的抱住膝盖。

    朦胧的眼前,几滴水渍浸透了衣裙,她胡乱抹去,然后自嘲地笑笑:“真没用,又哭了……”

    言书月一直认为,这件事总得有个人来做。

    书辞本不是言家的女儿,她都可以为这个家付出那么多,而自己身为言家的一份子,却从来没有为爹爹做过什么。

    这世上总有那么些人,那么些事,让养在安逸中的人们学会独自扛起肩头的重担。

    她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所有的未来,都寄希望于别人身上了。

    言书月回到住处时,其他几个丫环刚吃过饭,正嘻嘻哈哈地说着话。

    有一个见她眼圈略红,出声关心道:“温月,你眼睛怎么了?”

    她不自在地揉了两下,“……许是夜里没睡好。”

    另外一个递上茶水,好意提醒:“那你可得把精神养足了,明天咱们大人过寿,请了不少客人,届时肯定有得忙。”

    “对,趁今天没事,你赶紧睡一会儿吧。”

    既然忙,那么自己就一定可以找到机会接近他,这是她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了。

    言书月定了定神,试图让方才紊乱的心绪平复下来,随后脱了鞋袜上了床,拥着被衾,背对着还在窃窃私语的丫环们,深吸了口气合上双目。

    *

    第二日是个阴天,化雪永远比下雪要冷得多。

    书辞跟着傅铭走下轿子,肖府的正门就在眼前,有过几面之缘的管事穿得一身喜庆,拱手笑眯眯地迎来送往。

    到底是跟着自家主子在官场上打滚多年,不论是哪家的大人,哪府上的千金,他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连书辞这个才进傅家大门的,他居然也没叫错名。

    “傅大公子,大小姐,您二位来了。”

    下人将请帖送上,管事自然不必看,侧身让道:“您里边请。”

    朝廷里有头有脸的人过寿,无非是一个套路,进门送礼,喝酒听戏,闲扯一番,继续喝酒听戏。

    将军夫人两口子一向不问世事,不喜到这种场合里来,所以只得由傅铭出马。

    而书辞本就对肖云和的身份很好奇,想着或许可以借此多查到点蛛丝马迹,于是也便自告奋勇的来了。

    傅铭倒是随了将军府的整体传统,一副温文尔雅的好脾气,对于相亲对象变表妹的现实也接受得很快,一路给书辞遮风挡雨,颇有几分当兄长的样子。

    “一会儿,无论遇上什么,我来说就是。”他低低道,“你不用怕。”

    书辞闻言感激地颔了颔首:“好。”

    想起头一次遇到傅铭还是在庄亲王府的赏花宴上,谁能料到隔了半年,两人便以表兄妹相称一同出席寿宴。这世间的事还真是谁都说不准,谁也摸不清。

    台子上锣鼓敲响,一出戏唱得热热闹闹,肖云和面带微笑地听着,一旁不时有人送礼道贺。

    他双目望过来时,冲傅铭一点头:“傅大公子,傅大小姐……难得二位肯赏脸,肖某受宠若惊。”

    说话间,书辞目光停留在他的脸上,除了比旁人白一些之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她总是琢磨着,如果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在众人面前露出本来面目就好了……

    “说起来……肖某和傅姑娘还是老朋友了。”注意到她在打量自己,肖云和微微一笑,“真是想不到,姑娘的身世竟如此坎坷,实在让人欣喜不已。幸而眼下守得云开见明月……恭喜恭喜了。”

    “谢大人关心。”傅铭拱手替她回复,“也多亏老天垂怜,否则咱们一家也不能团聚。”

    “哪里的话。”他摆手一通笑,“傅兄喜事临门,等会儿可定要多喝两杯。”

    上一刻还叫公子,现在这么快就跟人称兄道弟起来了,书辞没吭声,倒是傅铭客客气气地应付了两句“不敢当”。

    客套完之后,肖云和转头便应付旁人去了。

    他们两人的出现似乎并未对他造成任何影响,甚至连半分触动也没有,或许从一开始肖云和就没把她放在眼里,不过是死了个无足轻重的人,言则的性命在看来和草芥应该没什么区别。

    这让书辞觉得有些挫败。

    想来也是,做了那么多的亏心事,面对现实时还能如此风轻云淡毫无波澜的人,又怎么会因为她而心生愧疚。

    所以长公主也是这样的人么?

    那沈怿呢,他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想到此处,书辞却惊奇的发现,因为自己喜欢他,这个缺点,竟能稀里糊涂的接受下来……

    人果然是矛盾的。

    同样的事,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她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也不知该说自己太明白,还是说自己太愚昧。

    尚未开席,酒菜却在陆续准备着,听戏的那边缺茶水,庖厨内早备好了茶点在旁放着。

    言书月刚进门就听到嬷嬷催促道:“可算来了……这是大人的茶,赶紧的,手脚快点。”

    她应了一声,端起托盘。

    热气透过紫砂壶传出来,言书月背过身时面不改色地掀开了盖子,将指尖飞快地在滚烫的水中过了一圈,随后平静地盖上。

    四下里的人忙得脚不沾地,她动作又自然利索,几乎没人察觉。

    嬷嬷才吩咐完一个丫头,转回头发现桌上还放了一碟糕点,立马叹气,“究竟是哪个顾头不顾尾的,这儿还剩了一盘呢!也不知道心眼长哪儿去了。”

    言书月正要走出门,视线扫过那盘点心,若有所思。

    两个侍女捧着茶水和糕点,一前一后地从廊子上走过,言书月走在后,端糕点的走在前。

    她步调很轻快,神色很平淡,从始至终心无旁骛,静若止水,甚至有些孤注一掷的快感,平生从未做过一件大胆的,像样的事。

    这是唯一的一次,也很有肯能是最后一次。

    她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不知为何,面对即将到来的结果,心中居然未生出多少恐惧与害怕来……

    如果没有遇到书辞的话。

    台上甩着水袖的戏子咿咿呀呀地唱着悠扬婉转的曲调,他拖着长腔,将那最后一个字念得百转千回。

    言书月怎么也没料到她今日会在这里,端茶的手骤然一顿,内心那些筑起的垒垒高墙刹那间出现了裂纹,即将分崩离析。

    而书辞比起她来,诧异只多不少。

    脑子里冒出前天晚上陈氏询问过她的话,像是被雷劈过般清醒。

    四目相对,各自都怔愣了一下,幸而书辞反应得很快,瞬间挪开了目光。

    言书月回过神,几步跟上前面的人,把头垂得低低的,她这时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手竟开始抖了,紫砂壶在托盘里发出轻微的响动,唯有狠狠的咬了一回牙才勉力克制住。

    糕点已经放好,她镇定地将茶壶摆上桌,掀开茶盖,努力平静地倒满了一杯水。

    橙黄的茶汤上漂浮着几枚叶片,朦胧不清的倒映出旁边的人。

    肖云和貌似漫不经心地看了她一眼,朝着那杯茶缓缓伸出手。

    然而就在她准备告辞退下的时候,他忽然含笑叫住:“等等。”

    他扬眉轻嗅了一下茶水的香气,“这雨后新茶味甘性温,正适合小姑娘喝,替我把这杯给傅家大小姐送去吧。”

    肖云和的语气格外温和,表情称得上平易近人,可她却像是被人用冷水从头浇到了脚,冻得浑身发颤,四肢痉挛。

    他知道了吗?

    他是几时知道的?

    无数个念头和可能在脑海里闪过,双脚仿佛灌了铅,无法动弹。

    “嗯?”见她在发呆,肖云和轻声催促,“去啊,别让人等急了。”

    脑中转了无数个念头,想不出对策,可手脚早已不听使唤的动了起来。

    言书月缓之又缓地再度捧起了那盏茶,面容苍白地走向书辞。

    她坐在那儿对这边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只是颦眉瞧着她一步步靠近,脸色说不出的难看,不知她同肖云和到底打了什么哑谜,然而等离得近了,书辞才惊讶的看见言书月眼底已噙满了泪花。

    眼神里充满了犹豫和挣扎。

    她极想问她究竟是怎么了,可理智又告诉她眼下不能开口。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言书月认命似的闭上眼,忽然用一个蹩脚地姿势把茶杯打翻在地,清脆的一声,溅得满地皆是。

    “对不起……”

    书辞仍拧着眉毛,一头雾水地看她蹲下去手忙脚乱地收拾。

    这里的动静惊到了四周还在听戏的客人,数十双眼睛从四面八方望过来。

    眼前的场景,让书辞突然回想起一年前她在街上因为安青挽被人议论围观的事,那时的她仅仅只是站在那里,就已经手足无措,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