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节

      书香门第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书名:春深日暖

    作者:怀愫

    文案:

    门庭吉庆喜非常?

    积善之门大吉昌…

    婚姻田蚕诸事遂!

    病逢妙药即安康。

    春深日暖,百花自开。

    自蓉姐儿掣得了这支签

    王家的日子就翻了天。

    阅读提示

    1、家长里短市井田园

    2、此文真市井真田园

    3、不会市着市着嫁侯门

    4、不会井着井着出大官

    内容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文 宅斗

    ☆、拜岁抽签得中吉

    天边刚刚泛起青白,沈氏便披了袄起来梳妆,拿桃木的梳子通过头发,抹上桂花油又蓖过一回,挽了个油光水滑的髻,从妆盒里摸出个银打的五瓣梅花插在发间。

    “怎不戴那金的?”王四郎眯一眼瞧见了,长腿一伸打了个哈欠,扭头见女儿蓉姐儿睡得小脸粉扑扑,食指一曲,一声脆响弹在她脑门儿上。

    沈氏阻止已经不及,蓉姐儿倒也不哭,睁睁眼睛看见爹妈都在,合上眼儿又睡了。

    王四郎皱皱鼻子:“像只小猪猡。”

    沈氏啐他一口:“混说什么,小人家欠觉,昨儿又守了岁,怎的不瞌睡。”她犹豫着又照一回镜子:“庙里人多,我怕叫人摸了去。”

    王四郎又是一声哈欠:“这值个什么,我这回可算是发达了,金的银的不消说,往后珠子宝石都能给你挣回来。”

    沈氏抿一抿嘴角,心里欢喜,嘴上又劝他:“好容易见你拿钱家来,可别再去寻那些浪荡子作耍胡赖,这些个给女儿攒着作嫁妆。”

    王四郎从来不爱听她说这些话,若是头前几天早就挂起脸来,可这几天腊月的冰也泼不息他的劲头,啧了一声:“妇道人家就是头发长,见识短,那些个如今捧我还来不及呢,若不是我走运,还能带着他们一齐发财?”

    沈氏到底换下了银的,拿王四郎新给她打的金货戴到头上,金灿灿的花叶一下子把人都映得喜气了,她眼中带笑的斜了丈夫一眼:“赶紧起来,可不兴叫财神爷等着。”

    王四郎在家里排行第四,前头三个姐姐,后头两个妹妹,亲生的娘没等丈夫考中了当官回来,早早就病死了,一点儿丈夫的福也没享到。

    这个爹从乡下到了镇上做着绿豆官儿,一年孝没满就张罗着再娶,从此再不管这兄妹六个,给了间院子叫他们自立门户,到了年纪也不挑捡,一个个外往发嫁。

    后头的老婆虽没给他养出儿子来,却把他拴得牢牢的,姊妹几个都不许进门,连这个儿子也不亲近,让他游荡到了二十多,还是族里人实在瞧不过眼,这才出力娶进个媳妇来。

    媒人说的好花好稻,沈氏的爹娘又贪图王家是当官的人家,进了门才知道这里头是一笔烂帐,说是有个院子,也就这么一亩三分地,当中的天井开了一口井就连站人的地方都没有了。

    娶个亲不但没赚头,还叫后头婆婆把礼金全拿了去,聘礼酒席全算在王四郎头上,一嫁进门就背了二十两银子的债。

    王四郎自幼游荡惯了,新婚头三天还晓得收敛,到了第四天便不见人影,沈氏守在屋子里坐了一天,跟没嫁的小姑干瞪眼睛,一问才知道,王四郎一出门十天半个月不回家是常有的事儿。

    既没有大姑子带着去拜翁姑,又没有男家亲戚串门,几个大姑子一办完事就兜了一席的酒菜回去,也不再上门来,沈氏连谁是谁都分不清楚。

    她一个新媳妇守着冷锅冷灶不知如何是好,再想哭也得忍了泪,柔声柔气的问了小姑姓名,见她身上的衣衫旧了,没忍住问道:“成亲那日你不是有一身新的,鞋呢?”

    小姑还没开口就红了眼眶,那是回来的姐姐们借给她的,一完事就又收了回去。沈氏一听怔住了,也没了哭的心思,摸出陪嫁的布,给小姑纳了双新鞋。

    小姑娘还没过十岁,自姐姐们都嫁了,就跟着哥哥深一脚浅一脚的过着,逢年过节连件新衣一双新鞋都没有,这个才见面的嫂嫂给纳了双鞋,从此就代了母职,天天嫂嫂叫个不住。

    沈氏原就是家里的老小,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是男丁,姐姐生得又好,她人才普通,又是老末,怎么也不得宠,冷不丁有个小姑,只当妹妹似的养着。

    姑嫂两个作伴过了两日,王四郎可算回来了,扔下一串大钱倒头闷被就睡,沈氏也不敢推醒问他,跟小姑梅姐儿把席上收下来的鸡汤下了面条,焖在锅里等他起来。

    王四郎一直睡到太阳落山,起来把一锅烂面条吃了个干净,连汤带水全进了肚皮,这才交待沈氏把钱收起来作家用。

    要说王四郎的人才倒是一等一的,浓眉大眼,肩宽身长,若不如此沈氏也不会隔着帘儿见了一回就答应了嫁他,可这几天她把这桩婚事翻过来转过去的想,心里也怕他往后不顾家,这回见他还惦记着有个家,松了口气,从此实心实意的跟着他过日子。

    成了家就要立业,王四郎到底凭着亲爹的关系寻了个差事,在巡军铺屋里做兵丁,每隔两日就轮值一日,按说这是个轻闲的差事,泺水多雨,火事绝少。可王四郎总也定不下来,等沈氏生了闺女,他倒一天天长进了,趁着休沐日跟着人合伙做起生意来,渐渐有些赚头。

    年关前忽的拿回两个十两沉的银锭子并两只金钗一个绞丝的金镯儿,只说同人合伙分来的股钱,喜的沈氏合不拢嘴,三十才过,就张罗着去庙里烧香还愿。

    正月初一去拜岁,蓉姐儿穿着大红袄,头发攒成两个镙儿,一边戴一个金丁香,系上红头绳,打扮得跟年画上的龙女一样,小脸蛋红扑扑,一开门就要姑姑抱。

    梅姐儿已经长开了,将要十三岁的人也晓得打扮自己,脸上敷着粉儿,眉毛不必修饰就又长又浓,眼睛像她过了世的娘,水汪汪鲜灵灵,跟在沈氏后头一手抱着蓉姐,一手挎着篮子,一路上都有年轻后生扭头瞧她。

    她一路跟在沈氏后头,见哥哥嫂嫂两个时不时并头说说小话,心里羡慕起来,想想自己还有两年就要及笄,哥哥嫂嫂也不知会给她说一门什么样的亲事。

    蓉姐儿手里撰着个糖葫芦,一口口舔着,眼睛盯着彩棚下面捏面人的老头直看,手指头一伸:“要!”

    梅姐儿从袋子摸了两个铜板,由着侄女挑了个嫦娥奔月,再返回嫂嫂身边就见她笑眯眯的:“你也太惯着她了。”

    就连王四郎也少有的见了笑脸儿,逗女儿要抢,蓉姐儿睁大眼睛奶声奶气:“坏!”逗得他哈哈笑。

    一路逛到庆元寺,沈氏抱着女儿拜菩萨,梅姐儿拿着签桶等在边上,等沈氏拜完了才说:“嫂嫂,咱们求个签吧。”

    她是想等沈氏求完了,她也能掣一支,沈氏笑看她一眼,搓搓女儿的小手:“咱们小人儿手气旺,叫她来求一支。”

    蓉姐儿懵懵懂懂,伸手就要去摸大红签桶里刻了莲花头的竹签子,叫沈氏拿住小手抱牢签桶,摇晃出声,她嘻嘻一笑,自己抱住摇起来,摇了没两下里头就掉出一支红签。

    沈氏赶紧拿在手里,花了五个铜板叫僧人解签,那和尚瘦瘦高高,一拿住就笑眯眯的点头:“六十八签,中吉。”

    也就是不好不坏,沈氏瞅了眼竹签,问道:“大师,这上头说的甚?”

    “好的好的,”老和尚坐在那儿倒像尊长眉佛,蓉姐儿有些怵,见他笑了才笑开来,学着他的样子点头说:“好的,好的。”

    老和尚身边的小沙弥早早就瞧中了,转身拿了一卷黄纸递过来,老和尚常年解签,也不须展开来看,交给沈氏就说:“门庭吉庆喜非常,积善之门大吉昌,婚姻田蚕诸事遂,病逢妙药即安康。”

    沈氏原还嘀咕着是个中吉,一听样样都好立马笑起来,拍了下女儿的小手,瞅一眼小姑子问:“那婚姻?”

    老和尚点了点黄纸:“家宅旺婚姻成山坟吉公讼胜。”后头求他解签的人排了长龙,一说完就挥挥手,小沙弥做个请的手势,沈氏才听见公讼有些皱眉,觉得这个和尚在大年初一触了霉头说了晦气话,又不好发作,抱着女儿拉住小姑走到殿外。

    梅姐儿羞答答绞着衣带,她就听见了句婚姻成,倒不似沈氏想的恁多,想笑又怕脸上露出来,拎着篮子跟在沈氏后头。

    王四郎早早就靠在庙门口等着,一见媳妇出来就伸手抱过女儿:“这儿拍花子的多,别叫人把女儿抱了去,你手劲不足,我来。”

    过年外面的楼铺都不开市,庆元寺前街倒有好些个担担子走街的货郎,果子点心布匹药材,凡是拜亲访友能送得着的东西都能买到的。

    他趁着妇人上香的时候去办了四色果品并两匹新布,这会儿就要往老丈人家去拜年了,沈氏知道他存着夸耀的心思这才这样上心,也知道由不得他如此,但凡自己爹娘少势利一些,也不会叫他存下这么大的气来,只笑一笑道:“咱们女儿刚可掣了一只好签呢。”

    两人一路走一路说,沈氏专捡好听的,王四郎把女儿颠一颠问:“蓉姐儿好手气,今儿给阿爹摸牌可好?”

    沈氏平时并不许他,知道了定要说上两句,这回也一句不提,送小姑子到了公爹门前,从袋里摸了五十个大钱:“若是宝妞桃姐要个什么可别小气,等夜里回家吃饭,叫大郎送你。”

    后头的婆婆原是个寡妇,带进门一个儿子,后头又生了一个女儿,母子三个手段厉害,把王老爷哄得团团转,自己的儿子住在外头,倒把别人的儿子带在身边。

    王四郎瞧不上这个继母,又看不惯那个兄弟,从不进门,沈氏念在到底是公爹,便叫小姑子过去拜年,走个过场,大家脸上过得去。

    王四郎皱了眉头,厌恶的看了一眼铜环扣住的大门,抱着女儿扭头就走,沈氏拍拍小姑的手说:“跟爹说,家里摆好席等他老人家明日过来吃。”

    这一家子过得一团乱,正经的门不能上,只把王四郎那个小院子当成了家,年初一照例是不聚的,到了初二王老爷才提着菜肉到儿子家里,由着前头老婆生的六个子女给自己拜年,大伙儿吃上一餐团圆饭。

    沈氏提着裙角在后头追,王四郎早立在顺元桥的石梁边上等她,抱着女儿的小手啃了口糖葫芦,蓉姐儿鼓了脸喊一句:“爹!”

    王四郎许了她一串糖水果子,蓉姐儿举着手里的糖葫芦:“包子!”

    “好,等会儿咱们去买曹婆婆家的酱肉包子。”王四郎眼见妻子追了上来,抱着女儿上了桥,沈氏立定了瞧着大门开了,梅姐儿进去了,才一扯王四郎的衣角:“总是你爹,明儿可别板着脸,三姐还要炖一只金银蹄子呢。”

    这话每年都要说一回,谁都不当真,只有梅姐儿苦着脸,进了门就去亲爹面前跪下磕了头:“哥哥去嫂嫂娘家拜年,叫我代他磕头。”

    ☆、跑货得金乱人心(捉)

    王老爷正喝茶,知道儿子不会来,也不甚在意,抱着后头老婆带来的儿子生的孙女宝妞,由宝妞一个个捡花生米给他吃,冲梅姐儿扬了扬手:“去吧,去给你嫂嫂帮忙。”

    梅姐儿喏喏应了一声,卷起袖子去了厨下。她还没进门,就先听见这位嫂嫂正手把手的教她那个正经小姑子揉面团,厨房里起了油锅,正炸年糕。

    年糕的香味混着枣子甜茶汤的味儿让梅姐儿一闻见味儿就咽口水,早上起来急三赶四的,肚里就垫了块饴糖,走得久了更饿,腹里打呜似的响了一下。

    苏氏抬头看见梅姐儿,扯着面皮笑了一下,口中说道:“饿了吧,蓉姐儿她娘也真是,怎的起来连个热灶都不烧,小姑子赶紧的,这儿有炸好的年糕。”

    一句话说得越来越响,院子统共这点地方,里里外外全都听见了,梅姐儿气得咬牙,在她心里这个苏式就是个假嫂嫂,每回见了她还拿着嫂嫂的款儿,明里暗里把王四郎夫妻踩了又踩,十句里八句要捎上嫂嫂沈氏。

    梅姐儿不搭她的话,直往灶前拿了小凳子坐下,拿筷子去捞锅里头炸好的年糕,搁在碟子里,开了糖罐,在炸得金黄起泡的那一面洒上厚厚一层白糖,挟起来就咬。

    苏氏待自己人从来大方,见了那边的全当外人相待,梅姐儿这么个吃法她不由肉疼,看见她吃了一块又要挟第二块,赶紧拦住了:“鸡鸭鱼羊都不缺,这年糕怪腻人的,留着肚子晌午吃嘛。”

    桃姐儿是王家最小的女儿,她与梅姐儿几个几乎从不碰面,也不拿她们当哥哥姐姐,只认亲娘这边的哥哥嫂嫂,小小的人儿眼睛一溜跑了出去,到了堂前哭丧着脸抱住王老爷的腿:“姐姐抢我年糕吃。”

    王老爷皱皱眉头,从袋里摸了几个钱塞进桃姐儿手里:“她难得来,别同她争。”桃姐儿一脸委屈相,手里捏一捏总有十多个铜板,头一低跟宝妞挤挤眼,宝妞从爷爷膝上滑下来,拉着桃姐儿的手走到厨下:“娘,姑带我买吃的去。”

    年节里头正是货郎走街串巷赚铜板的好时机,娃娃们手里总有几个压岁钱,花里胡哨的东西只要漂亮就能赚着钱。

    货郎担子上不仅有玩物,还有脂粉绒花,梅姐儿很是眼热,可每回都被桃姐宝妞刮掉一层油去,她一长到十二就跟开了窍似的,闻言虽起了念,却不愿同她们一起。

    苏氏甩甩手:“去吧,有你六姑姑给我打下手呢。”说着指派梅姐儿剁肉去。

    年前沈氏给全家都做了新衣,梅姐儿身上这一块料子是扯了整匹与她做的,袄裙里填的全是新棉花,又轻又暖,把腰一束显得腿长腰细,她人生得微黑,玫瑰红联珠小团花的样子银灰的琐边倒把她衬得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