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1节

      林氏死后,皇帝大悲,追封其为贞皇后。

    一时之间,后宫的气氛变得诡异而紧张。谁人都知道皇帝心情不佳,人人小心行事,唯恐在这当口触了皇帝的逆鳞。

    唯有谢瑶例外,她知道皇帝并不是因为林氏之死而难过,只是觉得这皇帝做的不痛快。喝两壶酒,跑两回马,也就好了。宫里持久不散的阴霾,乃是皇帝刻意制造的结果。史书里“帝大悲”这三个字,他必须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才好方便下面的动作。

    谢瑶曾仔细想过,为何皇帝偏偏要选这个时机立太子。边关甫定,皇帝把握大权的时间并不长,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行事,不是皇帝的风格,他并非那般盲目自大之人。

    直到立太子后的第二道圣旨紧接着诏告天下,谢瑶终于明白过来。

    皇帝是想借立太子一事,为汉化改革开辟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

    皇帝下令,诸远属非太祖子孙及异姓为王者,皆降为公,公为侯,侯为伯,子男仍旧,皆除将军之号。

    表面上看来,这是皇帝对宗室逼死林氏的不满之举。实际上,皇帝早有此心,只不过借机行事。

    九月,皇帝临思义殿,策问秀、孝。

    十月,更定律令,命谢葭、李冲等人议定轻重,皇帝亲自执笔书之。

    近日皇帝动作频频,受到的阻力却很小。众臣只当皇帝疼惜林氏,不敢阻拦,唯恐触及皇帝底线。毕竟立太子之时,皇帝已经妥协过一次。

    而立大皇子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遵守汉人制度,无嫡立长。二是皇帝舍不得与谢瑶分别,更舍不得拿她冒险。从这一点来说,林氏的确是个牺牲品。因此前些日子,皇帝与林氏密谈了许多条件。个中细节,谢瑶亦不知情。但她从来不过问,谢瑶明白,这些事情她不知道,反而是好事。

    但有些事情,终究是避不开的。林氏死后,许久未曾登门的魏南珍气势汹汹的来到禅心殿,要见谢瑶。

    她本以为谢瑶此时定不会见自己,必须硬闯才能进去,谁知守在门口的宫女却道:“奴婢给宁芳仪请安。请随奴婢这边走,莲妃娘娘已恭候您多时了。”

    魏南珍一怔,冷哼一声,快步入内。

    魏南珍满身怒气地冲进禅心殿时,谢瑶正在偏殿煮茶。听到门口传来声响,谢瑶抬眸看向来人,悠悠道:“阿姐,你来了。这边坐。”

    魏南珍死死盯着她,好像看着一个陌生人。那冷冰冰的眼神,叫人看着心寒。林氏与谢瑶在她心中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林姐姐死了,你竟还能如此悠闲!”

    谢瑶闻言轻笑一声,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怅然道:“你我姐妹一同进宫,想不到终有这么一天。”

    魏南珍愠怒道:“你若当真把我当做阿姐,又怎会忍心杀了林姐姐?谢瑶,你究竟有没有心,有没有感情!”

    立太子,杀林氏,这样的大事非谢瑶所能决定,魏南珍亦然。整个事件中,她压根半点插手不得。就连她的亲生父亲,亦不支持魏南珍保全林氏。如今她迁怒到谢瑶身上,魏南珍心中之痛,之怨,可见一斑。

    谢瑶反问道:“不杀林氏,你是想让我死吗?”

    魏南珍怔住,顿时哑口无言。

    谢瑶从容说道:“错的不是我,不是你,是鲜卑旧制。你若想替林氏报仇,就尽你所能,联合你父兄,助皇上汉化改革!”

    魏南珍听了这话,呆呆地望着谢瑶。一时身子发软,靠着门框无力的跌坐在地。泪水不知何时爬满了脸颊,蜿蜒如溪流。魏南珍那样向来端庄持重的一个人,竟哭的像个泪人儿。

    谢瑶向来吃软不吃硬,见她这般,又是心软。可一想到林氏与魏南珍亲密至此,林氏临走前亦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魏南珍,谢瑶便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有些话,即使关系再亲密,也是不能说的。说出来的秘密,就再也不是秘密。因为这世上有一句话,叫做覆水难收。

    太和十八年,北朝全面实行汉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推行汉服和汉语。

    朝廷规定,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不立即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百姓和在朝中做官的鲜卑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从此以后若明知故犯,就要被降职或者罢官。

    这道圣旨一下,立即在全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连南朝对此事都是议论纷纷。南朝人一面自得于北朝效仿汉家实行改革,一面又暗搓搓地担心,北国学会汉人的治国之道之后,自此会更加强盛,危及南齐。

    事实上,这道汉化的旨意不仅针对前朝,后宫亦同样适用。谢瑶身为后宫之首,又是汉人,当之无愧的成为推广汉服和汉话的负责之人。不出意料的,后宫里最大的阻碍,就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谢瑾。

    谢瑾拒绝易服,司衣司的人送去的汉服,尽数被谢瑾撕烂。骂起人时,谢瑾亦是满口流利的鲜卑语,没有半点要说汉话的意思。

    皇帝闻之大怒,要知前朝有些顽固老臣抵抗汉化也就罢了,后宫小小的一个嫔妃,亦敢公然违抗圣旨,像什么样子?

    他知谢瑶虽统率后宫,却不好处罚自己的亲姐姐,皇帝便亲自下旨,削去谢瑾的封号,将她贬为庶人,发往瑶光寺为尼,与谢瑾前世的结局一模一样。

    有些人如谢瑾,即使改变了她的境遇,亦改变不了她的命运。性格决定命运,谢瑾的不知变通,注定了会让她走向同样凄惨的结局。

    第116章

    第116章

    太和十八年,汉化改革在北朝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皇帝日夜奔走操劳,与大臣们制定新律,并亲自查验改革成效。

    但就在皇帝忙的脚不沾地之时,他没有忘记一件事,就是照看谢瑶的身体。

    这一年,谢瑶已满十七岁,正是她前生得咯血病,被挪出宫的年纪。

    饶是如今谢瑶的身体底子好了许多,皇帝还是放心不下。昔日谢瑶落水高烧、分娩时难产,她所受的苦皇帝都看在眼里。他实在是怕,怕她再遭受一回病痛的折磨。更不敢想象,他有可能会失去她。

    就算再忙,皇帝都会把奏折带回禅心殿,亲自看着她用补汤。等秋风凉了,但凡谢瑶贪凉,穿的少了些,皇帝必定亲自寻来披风,将她裹的严严实实。

    可就在皇帝的严防紧守下,谢瑶还是病倒了。

    元谦只觉得天都塌了一块,他向来谦和,礼遇太医,这回却大发雷霆,甚至以剑指着太医的脑袋,厉声质问,“朕每日都让你给莲妃请平安脉,为何她还是病了?”

    太医战战兢兢地回答,“启,启禀皇上,莲妃娘娘的病,是因肾虚阴火载血上行,心经火旺血热妄行所致……微臣,微臣早已开了方子为娘娘调养身子,只可惜莲妃娘娘生来体弱,恕微臣无能为力……”

    “废物!”皇帝沉声呵斥,长袖一甩,目光凌厉如刀,吓得宫女宦官们呼啦啦地跪了一地。

    在这骇人的沉默中,皇帝嗓音艰涩道:“都给朕好生照顾莲妃……她的病情,不要透露给她知道。”

    众人齐声应“是”,皇帝心头发紧,愈发的没底。从前是慕峥治好了谢瑶的病,而如今慕峥不在,这群保守中庸的太医,当真能治好谢瑶吗?

    他丢了剑,放轻脚步走进谢瑶的房间。她已经睡着了,小脸白的像纸一样,没有丝毫血色。那张明净的脸庞,隐隐泛出白光,有一种病态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