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6节

      崔容握住他的手:“以后无人时,我便唤你表字,可好?”

    “正是这意思。”杨进反握,回答道。

    崔容便当真叫了一声,然后提起方才心中所想之事:“你对那位子……作何想?”

    杨进闻言目光一紧。

    崔容下意识放轻了呼吸,这问题极为敏感,他并不知杨进会作何反应,却固执地一定要在此时问个明白。

    杨进看了崔容片刻,忽然长出了口气,整个人放松下来,靠在椅子上出了会儿神,才转头对他道:“此话只对你说。那位子,我或可一争。”

    崔容闻言不由坐直了身体。

    他虽然也猜到几分,但亲耳听到杨进如此明白地对他坦白自己的野心,崔容心中依然十分震撼。

    有了这句话,他与杨进从此便彻彻底底在一条船上了。

    只是想到朝中形势,崔容又忍不住开口:“若是不成……”

    “成王败寇,古来如此。”杨进的神情很平静,这是一种经年累月沉淀的平静:“而且,我手中并不是全无筹码。”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崔容便也没有继续问,只突然起身,单膝跪在杨进面前,抬头看进他眼底:“我会助你。”

    这一刻,屋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半晌,杨进才道:“我原本……并不希望你卷入这种事情里。”

    闻言,崔容灿然一笑:“我已经决定了,你反对也是无用。”

    杨进动容不已,俯身将崔容拥入怀中,久久不动。

    第六十章、战事起

    除夕临近,崔怀德借口老太太思念过甚,催促崔容早些回府。

    “你祖母年纪大了,就喜欢看一家人团圆。你大哥已经不在,你若还不肯回去,也太伤老人家的心。”崔怀德语重心长地模样对崔容道。

    这话也算有道理,且老夫人并没什么对不起崔容的地方,在他心里,并不愿对一个老人太过绝情,于是答应了。

    除夕那日崔容回崔府露了个面。

    他一下马,府门当值的那个护院脸上就堆上卑微而谄媚的笑容,点头哈腰地行礼:“四少爷,您可回来啦!”

    崔容神色淡然,看也没看他一眼,将缰绳交到宝儿手中,径直往府内去。

    那护院受了如此冷遇,脸上半分颜色也不敢有,转而十分讨好地和宝儿打招呼,要亲自替崔容拴马去。

    宝儿瞧着那护院如此作态,又想起从前的轻慢刁难,心中觉得快意极了。他抬高了下巴,随意将缰绳甩给那护院,大踏步地追随崔容进了府。

    崔府上下,从管家到小厮,无不对崔容百般讨好奉承,仿佛他并不是曾经被他们瞧不起的庶子,而是头次上门的座上贵客。

    就连一向被捧在崔怀德手心里的崔世光,也出来规规矩矩地像崔容行礼问安。

    对这位庶弟,崔容并无多少感觉,大概客套了几句,就前去拜见老夫人。

    夜里,崔容留下来吃年饭。

    相比去年,这回的家宴显得十分耐人寻味——菜色不过寻常,众人身上的衣服都是半新不旧,连服侍的下人也少了许多。

    席间的气氛更是压抑,除了崔怀德似乎努力表现得开怀,其余人都各怀心事。

    崔容的目光扫过女眷的一桌。

    只见老夫人坐在上首,神情淡漠中夹杂了几分风霜;陈氏据说身体抱恙,不能见风,没有出席;崔世卓的遗孀张氏抱着一双儿女,无悲无喜一脸木然;崔宝珍神色哀戚而委屈,却努力做出欢喜地模样;崔宝珍干脆低着头,根本看不见她什么表情。

    “明年府上有喜事了!”注意到崔容的目光,崔怀德笑道:“你宝珍妹妹许给了林丞相家的大公子做续弦,六月里就要成亲。”

    崔容闻言一愣,宝珍明年才十五,林丞相的大公子却已经三十有五。

    且据他所知,林丞相府里可不是一潭清泉,林公子的原配去年说是急病死了,死得不明不白,宝珍性子最是善良温婉,真嫁过去恐怕……

    崔容看了崔宝珍一眼,后者咬着下嘴唇,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

    他心中一阵烦闷,知道这门亲事恐怕又是崔怀德的主意——攀上林丞相家,崔府就多了一重保障。

    崔容虽替宝珍不值,但却无立场阻止,只能暗自替她祈祷。

    这崔府,愈发像一只吃人的怪兽了。

    崔容只觉得多呆一刻也难受,好歹捱到吃过年饭,他便无视崔怀德的百般挽留,寻了借口匆匆离开。

    因为这件事,崔容情绪欠佳,余下几日除了赴杨进的约,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自己宅子内。

    但就算不出门,人情往来也少不了。实在躲不过,崔容不得不亲自招待;至于眼见他圣眷正浓才上门来套近乎的,崔容直接交给李福和宝儿解决,自己躲了清净。

    如此一转眼就到了上元节。

    原本杨进同崔容说好一同去看灯会,谁知前一日他派人传话,说承乾帝突然派了公务要离京,崔容便一个人去无名酒肆坐了一会儿。

    骆老板见了他,还是那副不冷不热地模样。崔容看惯了人情冷暖,倒觉得他这般始终如一也颇有几分可爱。

    崔容照例要了一壶热酒,几个小菜,自斟自饮倒也惬意。

    饮了几杯,崔容又想起去年此时,他与杨进也共饮于无名酒肆,还共同看了灯会。

    现在回过头看,杨进那时已有几分推心置腹之意,只是崔容性子谨慎,只当是他交浅言深。

    就着酒菜,崔容将与杨进相识以来的一幕幕都回想了一遍。他又想起杨进说过初次见他时的情形,他自己却没什么印象,就盘算着等杨进回来好好问问。

    在无名酒肆消磨了大半个下午,崔容才起身回家。

    街上仍有些许萧条,但多少因为上元节而热闹几分。看来去年粮荒带来的影响虽还未全部退去,但毕竟已开始恢复元气了。

    崔容看着这副景象,心中忽然一动,总觉得自己似乎忘了什么。但也许是喝了酒的关系,他怎么也想不起来,最后只能十分无奈地放弃。

    回到家,宝儿报说今日有张请帖需要他过目。

    崔容一看,是衣海澜邀他三日后酉时过府小聚——想来衣大人终于回府,看见了他留下的帖子。

    崔容没有多犹豫就回复了,不说先前欠衣海澜的人情,单说同僚一场,衣海澜又是他上司,拜访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

    到了约定的日子,崔容带着礼物前往衣海澜府上。

    衣府坐落在长安城最贵的地界上,崔容被管家引进去,一路只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无一不显出主人超高的品味来。

    虽已入冬,衣府的一大片竹林依然青翠欲滴,十分可爱。

    崔容被引至竹林深处,远远见翠竹衰草间有一竹制雅舍,旁边一潭清泉淙淙作响,竟生生于长安城闹市中辟出一块清净地来。

    “请崔公子自行过去吧,少爷就在竹屋内相候。”管家站定,指着那处雅舍对崔容道。

    崔容见他称呼自己“公子”而非官职,便不禁猜测这次会面到底是什么性质。

    这么想着,不一会儿就到了竹屋前。他还未敲门,里面衣海澜就道:“怀舟,请入内吧。”

    崔容闻言一愣,接着推门而入,就见衣海澜正坐于屋内的小竹几前烹茶,动作行云流水,说不出的从容惬意。

    衣海澜披着一件旧衣,头发随意束着,眉目低垂,相比在大理寺时,别有一番风流倜傥的味道。

    崔容没料到是这番景象,他并不以为两人熟稔到可以如此随意,一时不知该进还是该退,便有些尴尬地站住了。

    衣海澜抬眼一笑:“怀舟,不必如此拘谨,请坐。”

    崔容见他举止大方,摸了摸鼻子,便到衣海澜对面坐下。

    “前一阵子不在长安,累得怀舟数次奔波,这杯茶,是向你赔罪的。”衣海澜说着,将烹好的茶倒进面前的粗陶杯子里,递给崔容。

    崔容接过,在他的注视下轻轻抿了一口。

    “如何?”衣海澜问。

    崔容叹了口气:“我不懂品茶,只觉得清香凛冽,回味悠长,与平日所饮不同。”

    “怀舟如何说自己不懂,”衣海澜双眼微眯,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此番点评,分明比行家也不差。”

    崔容总觉得他话中有话,却又摸不着头脑,只好含糊地应了一句。

    两人又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了些话,崔容想问衣海澜为何离府这么久,又觉得有些唐突,便没有开口。

    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对于这位美人上司,他总有些看不懂、摸不透的感觉。

    ****

    进入二月,正是青黄不接时,从西北边关传来急报——北方突厥进犯,已经攻至定州。大将军尉迟璋战死,定州群龙无首,仅靠着副将苦苦支撑,已是摇摇欲坠。

    朝野为之震惊!

    定州市西北要塞,说是大周朝的咽喉也不为过,若是定州一破,突厥便能长驱直入,直至长安。

    五年前,突厥可汗身亡,其子都蓝一统草原各部,成了名符其实的王者。

    然而与他的父汗不同,都蓝十分向往中原文化,一站稳脚跟,就像大周送来国书,称两国要永世交好。

    承乾帝当然不至于轻信他的话。

    但这些年一到冬季,突厥虽也有散兵游勇骚扰边关诸城,但大多只打劫打劫往来商队,成不了气候,时间一久,边关军士不由自主放松了警惕。

    他们原本以为这一年也会同往年一样,谁知到了二月,突厥大军却突然发难,打得大周朝将领措手不及。

    大将军尉迟璋带兵迎战,原本是占着上风的;可是军中粮草不足,突厥又是有备而来,故意打消耗战,时间一久便败下阵来。

    突厥大军狂风一般扫平了边关诸镇,最后围住定州。

    定州城的军士拼死守卫,但城里存粮和军力都有限,僵持下去,破城也只是时间的事。

    这都蓝十分狡猾,分明是算好了大周朝被粮荒耗了元气,无视交好之约,故意挑在青黄不接的二月起兵进犯,其心十分险恶。

    但偏偏,大周就被捉住了软肋,现下形势已迫在眉睫,急需送去大量粮草,并派一位能征善战的新将军。

    粮草不难解决,新将军的人选却争论不休。

    大周的名将们都镇守在各处边关,朝中年轻有为的将领不是没有,但问题在于武将以尉迟璋为首,现下尉迟璋战死了,谁有本事一去定州就收服他麾下诸将呢?

    群臣商议的结果,是派一名身份崇高的人同去定州坐镇。

    二皇子杨时动了动嘴唇,却没有发出声音。

    他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沙场并非儿戏,一去不回也不是没有的事。杨时惜命,并不是十分愿意冒这个险。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杨进忽然出列,单膝跪在宣政殿正中,朗声道:“父皇,儿臣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