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75

      夫人,举止得当,浅笑少言,竟也能糊弄住一批火眼金晴的官家夫人们。

    转眼过了年,进入阳春三月。

    唐心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唐家的的确确是想把她关进另一个笼子,直到她毫无反抗之力之后,再由他们千挑万选,替她寻好另一个牢笼,然后将她打包嫁出去。

    她忍了这三四个月,实在是受够了。

    每日里千篇一律的教导,好像她这二十年白活了,吃饭穿衣,行动坐卧,俱都不对,哪哪儿都是错。

    她虽装得一学就会,可实在不耐烦这种能被尺子量的呆板生活。

    更让她不能忍的是,她想见孙氏,唐夫人不说不许,却双眼含泪,“控诉”的望着她:“娘知道你心善,可那孙氏并不是个好人,从前你在她手里讨生活,已经没少吃苦。那时不得已,但如今你已经回了唐家,两家再无关系,也该各归各位,两不相关。你又何必再去寻她?”

    唐心摇着唐夫人的手,道:“可是我答应过成材哥,也答应过她,要给她养老送终的。”

    唐夫人头摇得和拨浪鼓似的,道:“这话不可再说,杨家种种,譬如前世,你如今已经然不是曾经的杨家童养媳,而是唐家义女,从前的事,你都忘了吧。要是你过意不去,我会让你阿爹给她多送些银子。”

    …………………………

    这还真不是唐夫人敷衍,因为她确实是这么做的。

    唐棣让人放火夷平了杨家小院,又稍微暗示了一下吴县令,这事便只归结于“天干物燥,不防走水”这样一场天灾。

    唐心和杨大娘同时消失,的确在青阳镇引起了一阵波澜,却有人道:“听说是被人接走去过好日子了。”

    也不知道这流言打哪儿来的,但青阳镇的人本就不爱管闲事,一传十,十传百,竟然深信不疑。

    没有苦主,这院子烧也就烧了,自有保甲来处理。

    孙氏抱着孩子投奔到城里一家姓秦的夫妇。

    到了这儿才知道,以前煦哥儿就寄养在她家。

    唐心虽提前安排,但唐棣要顺藤摸瓜,未必不能将孙氏祖孙掀出来。

    可他到底不是多狠毒的人,没想斩草除根,非得弄死这祖孙。

    是以孙氏风平浪静的过了大半个月,不见有什么消息,便派人回青阳镇打听唐心的消息。

    谁知过路的人给她带来的是“唐心被人接走去过好日子了”。

    孙氏心下酸苦。

    凭她说得再好听,事到临头,还不是把她一个孤老婆子扔下了?

    扔就扔吧。

    孙氏这辈子也算是什么苦都受过了,倒没想着寻死,就是看着蔫耷耷的煦哥儿,忍不住抱怨唐心:这孩子是你抱回来的,口口声声说他就是你的嫡亲儿子。你不管我也就罢了,可怎么连他也不管?

    这养孩子不是养猫养狗,喜欢了喂他几顿饱饭,不喜欢了一脚踢走。

    这可是个孩子,是条人命。

    孙氏手里还有些钱,因上了年纪,心也比从前软。

    又想着这几年唐心待她甚是周到,都是当年她的一念之仁才换来的,因此对煦哥儿不但没有遗弃的念头,反倒越发上心。

    她咬牙想:我总要亲自问问唐心,煦哥儿她到底还要不要?

    真听她说“不要”了,她也好死心。

    毕竟她上了年纪,有今天没明天,万一哪天不成了,得提前把煦哥儿安排好。

    禀着这口气,孙氏抱着煦哥儿,带着招财,竟然也让她一路摸到了府城。

    打听唐家不算太难,她虽不知唐棣,却知唐商。

    而唐商是府知府家的小郎君,不说人尽皆知,却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待听说唐心的亲爹居然是一方知府,孙氏倒吸了一口冷气,随即心下又一阵安慰。

    唐心有这样的娘家,也算是苦尽甘来。

    她那样的相貌,生活在市井乡间,只会给她招灾惹祸。

    可做了知府家的小娘子,她便不会再有这样的担忧,以后只剩金光大道了。

    孙氏长长的叹了几声。唐心有个好归宿,她不能拦。

    相较于唐心和唐家而言,自己一个孤老婆子实在是微不足道。

    活着是给唐心丢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悄然回家,一辈子别提唐心,只当这十几年不曾养过她。

    可还有煦哥儿呢?

    孙氏硬着头皮叩响了唐家大门。

    唐夫人没见孙氏的面。

    一听说有个自称夫家姓杨的老妇人,抱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求见,唐夫人就猜着她的身份了。

    对于孙氏,唐夫人是既怨恨又羞于相见。

    都说富易妻,贵易交,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唐夫人此时锦衣华服,诰命在身,昔年的窘迫旧事、狼狈相貌便不愿意重提。

    她没让唐心知道,自己也没出面,只打发了身边的婆子给孙氏封了五十两银子。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