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她脚程不慢,走了一个时辰,便到了青元庙。
庙里香火不算多旺盛,也就只有初一、十五人才多些。
杨大娘拿出香,点头了,插到香炉上,又把贡果摆上,跪到蒲团上拜了三拜,默默的祝祷:“多谢佛祖治好我家小儿的病,信女前来还愿,望佛祖日后仍旧有求必应。”
佛祖不言不语,只沉默的用慈悲的目光俯视万千众生。
杨大娘想了想,又磕了几个头,默默的道:“佛祖,要是小儿不成器,那就给他找房能生养的媳妇吧,好歹给杨家留个后。”
说是这么说,可她这半生就这么一个儿子,想着要舍弃了他,还是心如刀绞,那眼泪就跟决了堤似的,哗哗往下淌。
儿子不成,有孙子也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
杨大娘从青元庙回来,这心里就敞亮多了,心里一松快,步子也快得多。
她回到镇上,已经过了晌午。
杨大娘摸摸袋子里的银钱,犹豫了半天,还是去猪肉摊儿上买了一只猪头。
要还愿嘛,总不能说话不算数。
快要到家的时候,遇到镇子上的冯娘子。
冯大娘长着一双三角眼,看人时眼光极其锐利,她一双薄唇最是厉害,那是骂遍全镇无敌手的主儿。
她几乎一眼就看到了杨大娘笼子里的猪头,还闻到了她身上的檀香味。
冯大娘抿唇笑道:“杨嫂子,你这怎么才回来?快家去吧,你们家可有大喜事了。”
杨大娘见着她就先怵,原本想敷衍两句,可听这话头不对,她纳闷的问道:“什么喜事,我怎么不知道?”
男人要去裁缝铺子支应,家里就儿子杨成材一人。家里还有个做饭的婆子,算是杨大娘的堂姑母,但都当不了家。
能有什么喜事?
冯大娘啧啧两声,道:“杨家嫂子,虽说你们家是外来户,可这镇子上的人都淳朴,从来没有欺生的事儿发生。
你们可倒好,算上你们家成材,如今也算是三辈儿人了,可没把咱们镇子上的人当成一家人。”
杨大娘脸上一阵窘迫,忙反驳道:“这是哪儿的话,可从哪儿说起?从来没有的事。”
冯大娘嗤笑一声,道:“行了,光说不练,那是嘴把式,杨大嫂要是心口如一,那就挑个黄道吉日,也大办一场,请咱们乡里乡亲的喝杯喜酒。”
杨大娘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可冯大娘子嘴利,和刀子似的,杨大娘子就不大愿意和她多说话,只喏喏的应了,顶着路人诧异的眼光,急步往家走。
身后有人问冯大娘子:“冯家嫂子,你这没头没脑,道什么喜啊?”
冯大娘子眼睛一翻,道:“去去去,无缘无故,谁会多那嘴,你们要是不信,尽可去杨家看啊。”
众人便问:“哟,杨家到底出什么事了?”
凭他们怎么问,杨大娘就是不开尊口,提脚走了。
众人都哄一下往杨家撵了去。
杨家院里,多了四个陌生人,是一对夫妇领着两个孩子。
不用看他们的破衣拉挂,单看他们面黄肌瘦和无精打采的神色,就知道他们是逃荒来的。
大点的是个姑娘,五六岁左右,长得十分漂亮。
这会儿正跪在年轻妇人跟前不住的磕头,声音都哑了:“娘,你别卖我,我以后不吃饭,就喝水。不喝水也行,娘,爹,你们别扔下我啊。”
妇人抹着眼泪,回头瞅了丈夫一眼。
那年轻男人正在低头写着什么东西,本来握惯了笔的手,此刻不由得抖得不成样子。
但他终究没有任何迟疑。
妇人便知道此事不可转寰,只得抹着眼泪狠心道:“唐心,不是爹娘狠心,可你看,这几天你和弟弟连口干粮都没得吃了,他又小,还生着病……你留下来,好歹有口热饭吃。”
唐心凄厉的哭着:“我不饿,我不要吃热饭,我就想跟着爹娘。爹,你别丢下我。娘,你别卖了我啊。”
她磕得用力,额头已经青紫。
杨三林倒是看得不忍心,他搓了搓手,有些艰难的对唐棣道:“我说兄弟,要不然,这孩子,你们还是带走吧,你听听她哭得,也太伤心了。
都是做父母的,什么心肠我也懂。要不是不得已,你们也不至于走这一步。可我这……可成什么人了?倒像是我逼得你们骨肉分离似的。”
唐棣更紧的握住了笔,哑声道:“不了。”
他写了身契,捏在手里看了好半晌,把一字一句都看明白。
自以此后唐心便是杨家人,生死两不相关。
白纸黑字,再没疏漏。
这世道人不如狗,他也没办法。
唐棣把身契递到杨三林跟前,道:“还没谢过大哥的救命之恩,何敢指责是因你之故才骨肉分离?”
说时拱手作揖。
杨三林忙扶:“兄弟,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