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7
。
但根据考察,市场需求仍然不小。
同行们赶紧着组稿准备出书瓜分市场,这家出版社也不愿白担了风险把利益拱手让人,干脆置办起重印事宜来,呼啦啦又印了大几千册。
既然卖得好就要紧跟上去。
结果自然也不错,重印了多少本就卖出去了多少本,第一个吃螃蟹的出版社赚了个盆满钵溢。
在这一系列里,每本书都卖得不错,不过吸引的读者群体却有一些微妙的不同。
相比其他人的散文随笔和校园青春,不知是因为遣词造句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容心的故事似乎更受成年人喜爱。
也许是作者三十一岁的心理年龄在起作用吧。
本来是家长给孩子买的,结果自己倒拿着看起来,或者家长看了觉得好大力推荐给孩子和朋友的情况,比比皆是。
关于市场反响如何,编辑李芸总是发短信告诉容心,给住校生打电话总是不太方便的。
就在重印前夕她还特地分享了一下这个好消息,顺便提了一句容心这儿的书店应该卖得也不赖,她在补发单子上看见了负责当地的经销商名字。
容心知道书卖得不错的事后,私底下偷着高兴了一会儿也就算过了那股劲了。
在人前还是挺平常心的,沾沾自喜到哼着小曲被同学发现啥的是不可能的,好歹也是成年人+前大明星啦。
再怎么洋洋得意也不会表现出来。
当然,面上保持谦逊平和并不代表她不觉得自己超棒超厉害der。
年轻的孩子们总是盼望着夏天的到来,性急的在五一假期之后便会换上夏季校服,一点儿也不愿再等。
不过等到五月下旬,基本上所有学生都穿得挺薄。
这时候天气比较热了,周日返校的傍晚,不少人见班主任还没来趁机“偷渡”雪糕冰棍和饮料。
饮料好说,冰棍儿就得在晚自习铃响前抓紧时间吃完。
哎,这个叫小布丁的味道不错…去厕所扔雪糕袋顺便洗洗手的容心在回教室后却被人堵住了。
来的是班里的几个女生,看样子好像刚回学校,她迅速回忆了下平时的相处——很平常啊,也没什么特别的交情。
唯一值得在意的部分就是眼睛全都闪闪发亮吧。
还是看着她发亮。
难道,我变成流通货币了?
“容心,”一个女生兴冲冲地开口,神情激动,“你是不是出版了一本啊?”
…诶?容心保持着如常的微笑,心里却觉得有点不妙,这是被发现了啊。
“什么呀,那明显就是容心的,”另一个女生一把捞住了容心的手,“你太厉害了,店长说你那本卖得可好了,没想到我竟然和未来的大作家一个班,还亲密接触…”
说着就带着容心的手放到了胸口。
一直被当成背景板的魏雨凝终于忍受不了,右手从后向前环住自家同桌的肩膀,轻轻一用力就把人“抢”回了自己怀抱,“你干嘛?!这是我的我的我的。”
“讨厌,容心是大家的。”
被争抢的对象脸上绽着如同菩萨一般的微笑,淡定又包容,唉,一群小孩子呢。
女生们嘻嘻哈哈闹着,不过容心有出版的消息倒是传得飞快。
很快,班里的以及外班的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哎,你听说了吗?那个容心出版了一本书,听说买的人不少。”
“人家初二就得了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肯定厉害啊。”
“不知道写的什么呀…”
想想吧,自己身边的同学竟然出了书,书的内容似乎又很受读者们的认可,实在是太令人感到好奇了,有的学生甚至还去买了一本回来。
每个人写的文章都是不一样的风味,即便是八股一般的应试作文,因着作者的思想、用词等的不同,最后呈现出的也并非是整齐划一的工业化产品。
个人风格只要稍微强烈一点儿,熟悉的同学都能从全班的作文里找出哪一个是。
另外,从文章里可以瞥见作者的内心一角哦。
无论是什么题材,作者的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历都会或多或少地下意识渗透进去,除非是刻意注意过。
而同学们在私底下的传阅中,也有那么几个人发现了些什么。
——那个阿青怎么感觉有点像那谁谁谁啊。
“谁谁谁?”
“咳,具体来说,其实是谁谁。”
“?”
初中学校是县一中的那些同学,一边看着书一边有些既视感,总觉得好像见过这样的人(摸下巴)?
联想能力不太行的被初中同学暗搓搓地一提醒,也跟着明白了。
不就是叶稳。
性格直率爽朗又亲和,有情有义好儿郎啊,顺便一提,被起哄之后耳朵会红什么的也一样。
想通之后看容心的眼神都有点欲言又止,想问却不敢上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