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99

      十多万征西军奉旨暂时驻扎在燕京城郊的赵村。兵营绵延百里,场面煞是壮观。

    有许多附近的百姓从未见过如此阵仗,不由地前去赵村凑热闹。甚至有不少百姓见征西军衣衫单薄,军粮单一,竟自发地将家里多余的棉被和玉米、粗粮饼子送到军营中去。

    即使是未曾上阵杀敌的人们,也都明白在遥远的西境曾经发生过多么惨烈的事情。这些平头百姓们不善言辞,只自顾自地从手中的篮子里掏出馒头、玉米来,硬塞进士兵们怀中。这或许是他们用来过年的粮食。那些士兵们也不懂道句谢,拿起来便大啃着。这或许是他们一年多来头一回吃到家乡的馍馍。

    战争不带温度,而人心向来不是如此。

    皇帝的御诏很快便传到赵村,无非是些慰问的话,诸如:征西军如何辛苦,今日大胜,朕甚感宽慰。念诸卿舟车劳顿,遂遣景太尉携补给物资分发与征西军。待全军修整完毕,便召将领入宫觐见。

    海月听完荀彻转述的诏书,抬眼问道:“师兄,那景太尉何时来赵村?”

    “约莫明天吧,今天都已经这么晚了。”

    她站起身,样子像是有些烦闷:“师兄,我可否告个假?”

    荀彻投来一个询问的眼神,只见海月叹了一口气道:“我想今夜回祭酒住一晚。”

    “明日待景太尉来过了再回去也不迟。你如今是御笔亲封的骠骑将军,又不是一般的无名小卒,怎能说走就走?”

    海月默了良久,又开口道:“师兄,你可知道,我在嘉兴关的废墟里发现一个秘密。当年长城守卫军的统领徐尽扬向京城发了数十封急报,却全被景太尉斩下。”

    荀彻大惊,道:“景太尉缘何这样做!?嘉兴关死伤惨重,连同雁北也尽失敌手啊。”

    “师兄,朝堂之事是你我从未踏足过的。可是我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师兄的嫡兄,似乎与景太尉私交甚好。”

    荀彻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他默了良久,道:“海月,这件事到此为止,你切莫再向旁人讲起。”

    海月蹙起眉头,轻声道:“师兄,叶清桓于我曾有大恩。我这一生若能再为他做些什么,也就只有这一件了。”

    “月儿,那我问你,你如今能做什么?你一个新封的骠骑将军,难道就急着要去拔出这大明朝堂上最大的一棵大树了吗?”

    胸腔里突突跳动的炽热骤然冷却,她垂下眼帘,心中有些懊悔将徐尽扬的书信交给了景唐。即使她印象中的景唐正直无私,可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弹劾自己的亲生父亲。

    荀彻静静看着她,心里却下了决心。他放缓了语调道:“海月,我知你无心朝堂。等到我们入宫觐见之后,你便向陛下请辞军职。朝堂之事有如污泥,我不想让你沾染分毫。”

    海月静静点了点头,眼中如剑一般的目光却许久不曾消逝。

    *

    第二日日上三竿,赵村外面终于迎来了一列华贵无比的轿辇和车队。

    军中有职级的军官皆出村迎接这位太尉大人。场面浩浩荡荡,一看便知是有达官显贵出行。

    海月站在人群之中,冷眼看着远处的轿辇上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他有着与景唐颇为相似的容貌,气质却颇为不同。尤其是二人站在一起时,那差距便更为明显。

    只见景唐率先迎上去,却以同僚之礼欠身作揖,并不行大礼。她仔细一听,言词之间也颇为疏远。

    那景太尉似乎并不在意。他脸上带着温和慈爱的笑容,一口一个唐儿地唤着,十足是一个疼惜长子的慈父形象。

    待他话完家常,才接见景唐身后的一干武将。

    倒不愧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老臣,脸上始终带着以假乱真的和蔼笑容,对荀彻和海月等人嘘寒问暖,直叫人听的几乎掉下泪来。

    到了临时军营大帐里,这位大人看着周围朴素简陋的摆设,连连摇头道:“这地方可如何得了?这要传出去岂不寒了天下将士们的心?不行,今日诸位便先住到我家去。明日上朝时,我便奏禀天听。”

    荀彻微笑道:“多谢太尉好意。只是我们常年在外行军打仗,如此已算是好的住所了。既然陛下已颁下了旨意,我等便在赵村候旨。”

    只见景太尉一脸惋惜,道:“元帅在外实在辛苦。我今日来也不是空手,除了过冬的棉被棉衣,还带了好些佳肴美酒,只待元帅一同享用。”

    景唐在两人身侧坐下,面对许久未见的父亲,他竟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情绪。他拢了拢衣摆,垂下眼帘恭顺道:

    “父亲,儿子此番去过几趟嘉兴关,收了好些晋合兄的遗物回来。父亲不是常说想赏一赏他的诗词?”

    景太尉的神情丝毫未变,他满脸慈爱道:“好极,没想到这么长时间过去,还能有幸拜读状元郎的诗词。”

    景唐低下头来,再未做声。即使他年少聪慧,论起心机来,也从不是他父亲的对手。这一次试探已经足够了。再多的,未免会打草惊蛇。

    海月在一旁看着这对父子俩,并未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