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
几间房子则是吃饭的地方。而书院的夫子则住在后面,离得比较远,穿过一个月洞门才能进去。
本朝之前,只有县和府里才有官学,地方一般都是私塾,但是规模小、束脩高,大部分家庭都没钱入学。
而圣上为了改变这一弊端,在各地乃至镇上建立书院,地方孩子读书不用再去私塾。求知书院是镇上最大的书院,还有很多优秀的夫子,因此周围的村子都把孩子送来。
书院基本划分三个阶段,幼学两年,主要是识字启蒙,学完三字经千字文等还有算学这些基础知识。中学三年,则是背诵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并深入了解,算学难度也加深。
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不断复习巩固,做大量的题目来应对县试、府试。这个阶段也是最困难的,主要依靠自己学习,并没有规定具体学年,只要没有通过院试就可以继续学习。
顾父和顾驰来到夫子办公的地方,许是其他夫子有课,里面只有一位夫子。顾驰上前,把自己情况说了一遍。
那位王夫子有些为难,“之前教导你的那位夫子离开了,我们也不知道你的进度。要不你继续从幼学学起,你之前入学的时候也只学习不到两个月,打好基础才是关键。”
顾父有些着急,自己儿子都十岁了,幼学的东西他早已熟练。
顾驰仍然不急不躁,面带笑意和王夫子商量,“夫子,学生虽在家休养,但仍不敢懈怠,幼学的内容早已熟练,中学的也学了不少,学生想要进入中学。”
王夫子没好气瞪他一眼,看着挺有礼貌,怎么就爱说大话。
自家在家学习,还熟练掌握?村里的学生入学时大字不识,最简单的算数还要扳着指头数。中学的四书五经更是深奥,绝非一个只读过两月书的十岁孩童可看懂。
就连他带的中学的学生,是书院最优秀的一批,入学三年多,四书五经也只是学个囫囵吞枣。
天才孩童他听说过,但从未见过,教书育人几十年,遇上一两个便是极其幸运,更何况在一个小小镇上,如若随便一个学生就是天才,那求知书院早就天下闻名了。
王夫子好心劝他,“你未打好基础,对以后学习不利,听夫子的话。”
顾驰仍是微笑回答,“学生不敢欺瞒夫子,愿请夫子检查。”
这下子王夫子更加脸色不好,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以为读书是玩泥巴呢,哪里断了还能接上,想从哪里学就从哪里学。
桌上恰好放着一本《大学》,他掀开一页,“你既如此坚持,那我就考你四书的内容,如若答不上来,就去幼学读书。”
顾驰乖乖应下,顾父在一旁有些担忧。
☆、
他既相信儿子的能力,三郎从不说大话,又捏了一把汗,唯恐出什么差错。
“ ‘富润屋,德润身’下一句是什么?”
“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补全。”
话音落下,顾驰立即熟练接上:“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这段话又是何解?”
听着面前学子熟练的回答,王夫子不禁挺直身腰,漫不经心的脸色认真起来,难道这真是一个好苗子?
除了《大学》,王夫子又考察了四书五经里其他知识,完全正确。
他眼睛闪着亮光,这个学生没说谎。
以防万一,他又出了几道深奥的算数题和作诗。这下子总有难度了吧,四书五经主要是考察背诵理解,而算数和作诗则看个人能力,学院的学生每次遇到这两科都是头疼。
结果一刻钟不到,顾驰把答案递给他,又是完全正确,王夫子目瞪口呆。
算数题简洁明了,作的诗贴近生活,却不平淡无奇,自有一番大气豪放蕴在其中,小小年纪实属不错,这也得益于他农家生活,经过更深刻的学习,必定大有提高。
字迹倒是差点,但胜在工整。这倒是可以理解,毕竟没读多久书,家贫也没有那么多纸张可以练习。不过这都不是事,接下来临摹字帖好好提高就行了。
王夫子激动不已,拍着顾驰肩膀,“老夫教学几十年,第一次遇到如此聪慧之人。走,去见一见院长。”
这个学子太过优秀,他一个人不能决断,还是要院长同意才行。
没走几步就到了张院长房间,青色衣袍,并未像其他夫子一样留着胡须,文人气息格外强烈。
其他夫子都是秀才出身,而院长考了两次乡试副榜,距离举人一步之差,学问自然不是其他夫子可以相比。
王夫子带着顾家父子两个进到屋里,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
院长点点头,没说什么。招招手,顾驰来到他身旁,这个孩子看着是个聪明的。
张院长提问的更加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