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
星鸾图集 作者:谢西红
后山练剑,剑术精湛,但我的剑术好歹也是在名师的指教下从小训练的,你应该对我有信心的。而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对之乎者也这些文绉绉的东西不感兴趣,要我参加文试那是要我的命啊!好兄弟,就要讲义气的嘛,你负责文试,我负责武试,就这么说定了啊。”景良还没等到希文的答复,便一溜烟跑远了。
大个子希文无奈地摇了摇头,喝掉了碗里的最后一口粥。
饭后,希文照旧到空旷的后山练了一个时辰的剑,山壁之上剑光如电,映照着少年矫健的身姿昂然如松。
练完剑的希文走到井边打水洗了把脸,又回到御书楼接着看起了书,等到楼内的灯烛燃尽回到寝室歇息之时,其他人都已酣然入睡了。希文熟门熟路地找到了自己的床位,安静地和衣睡去。
夜里,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急雨的敲打声,刚刚睡下不久的希文被惊醒了。
拖油瓶,拖油瓶!姓朱的是她娘带来的拖油瓶,非我族类,我们不要和他玩,走,走!脑海中回响着嘈杂的声音,希文抹掉头上不知何时冒出的冷汗,从怀中掏出了离家之前娘亲亲手给自己缝制的平安符,紧紧攥在了手中。此刻,静静呆在平安符中的青离感受到了一种穿透掌心的灼人热度。
风聚应天
比试的日子转眼即到,书院比往常热闹了许多,来自应天府、白鹿、石鼓、岳麓四大书院挑选出的精英弟子正分据赛场上的四个方位,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文和景良一起站在应天府的参赛队伍里,脱下朴素的青衣,换上一身赤红色战服的希文显示出一份与平常不同的意气张扬。
主考官进场,所有人鼓掌欢迎。一片掌声之中,一身白衣,眉目如玉的少年掀起衣袍,坐在了三大主考官的席位之一。看少年与自己年岁相当,希文捅了捅身边的景良,小声问道:“你知道坐在考官席最右边的那个少年是谁吗?”
景良托腮,“我猜……他应当就是当今名满天下的少年学士晏同叔。我听我爹提起过,晏同叔这段时间在四处游学,想不到他会来担任这次四大书院比试的考官。”
“喔,原来是他。据传他十四岁时以神童身份入试,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神色不变,文章援笔立成,深受圣上嘉赏,得赐同进士出身,我在长山乡中读书时便已久闻他的大名。今日一见,这通身气度,果然名不虚传。”希文心里其实是有些羡慕的,年岁相仿的两个人,一个早已在朝为官做事,另一个却仍是一介布衣一事无成。
“俗话说的好,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你的气度也不差啊,我相信你将来一定也能作出一番事业的!”景良拍拍希文的肩,“到时候可别忘了提拔提拔兄弟我。”
希文被景良逗笑了,“就你嘴贫。”
第一场比试是文试,三个考官分别给出了三个题目——咏史、立志和抒发离思。其他考生拿到题目,都立刻提笔蘸墨写了起来,唯有希文面露沉思,久久未动,直到景良和其他同窗都为他捏出了一把汗,才神色从容地在时间快到时提笔作答,一气呵成写下了三首诗作。
计时的滴漏声停了,墨迹还没有干透的诗作被收走,交给三位主考官审阅,从考场回到自家书院队伍的希文给了眼里透着疑问的景良一个放心的眼神。下一场是武试,景良发挥超常,虽然最后以一招之差输给了石鼓书院的对手,但还是得了个第二名的好名次。现在,就等文试的比试结果出来了。
希文心里很淡定,其实在考场上前两首诗很快便想好了,只是在思考第三首诗时,自己竟进入了一种很奇妙的状态。多年来离家求学的种种在心里像潮水一样翻滚起伏,虽然风急浪险,但当他构思出整篇诗作,那些层叠的文字似乎带走了自己沉积在心底的许多抑郁不平,让心潮重新复归了宽和。从这种状态中脱离出来耽误了一些时间,但这第三首诗作却足以令希文胸有成竹。
不出希文所料,文试的结果公布,自己拿到了魁首。考官将前三名的诗作贴了出来供所有学子品评鉴赏。
“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你这句诗作得真是气派。” 景良凑上前,立马便被第一首诗折服了。
“不,要我说,这第二首诗中的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一个年岁稍小,但面目俊俏,浑身透着阳光味道的少年走上前来反驳景良。
“你凭什么这么说?”景良显得有些不服气。
“那我就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这句诗的意思应该是说虽然生于谷底的松树不能像山顶的树苗一样一经破土便已位居高山之巅,但松树胸怀大志,即使处境艰难也不改求学之乐,读来难道不是更加令人折服吗?”身穿淡灰色院服的少年不慌不忙地应答,又礼貌地朝希文作了个揖。“冒昧打扰了,在下是来自白鹿书院的石曼卿。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兄台的这句诗令我读来大有俞伯牙遇钟子期的知音之感。在下略懂音律,不知兄台是否也对音律有所涉猎,可否指教一番?”
“不敢当不敢当,我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