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重生在顺治末年 第二百七十三章第50部分阅读

      重生在顺治末年 第二百七十三章 作者:xyushu5

    下午时,淑云正在午睡呢,得着信的包子们回来了,一进门就吵着要看妹妹。

    淑云被他们吵醒了,抬头一看表,快到晚饭时间了,索性就不睡了,坐起来准备给孩子喂奶。

    “额娘,妹妹好小哦。”团团戳戳小八的小脸蛋说道。

    “刚出生的小孩子都这么小,慢慢的就会长大了,你刚出生那会儿也是这样。”

    “额娘,妹妹的脸好像包子哦。”龙蛋看着小八也发表了见解。

    “不许胡说,妹妹多可爱,怎么会像包子。”这父子俩都什么眼神啊?说完龙蛋,淑云又瞪了一眼坐在一边j笑的老康。

    “额娘,这个是弟弟吗?”小草指着婴儿床里的另一只问道。

    淑云挺高兴,一直被无视的儿子终于有人注意到了,就笑着道:“是啊,这个是你们的十弟,可爱吧,你们是哥哥姐姐,以后要好好爱护弟弟妹妹们。”

    “十弟?没有九弟漂亮。”小树看着老十,很认真的评价道。

    “小花喜欢十弟。”

    看来老九这孩子也懂事了,原来就他最小,现在做了哥哥,也知道要有爱弟弟了,淑云欣慰的感叹道。

    “额娘,等十弟长大了,让十弟给小花做跟班吧。”小花扑闪着大眼睛,一脸渴望的看着淑云。

    感情我辛辛苦苦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就是为了要给你坐跟班的啊?这什么孩子啊?亏得刚才还以为他懂事了呢,真是的,我错了!我收回刚才的想法!

    “好了,都下去收拾收拾,该吃饭了,不要再这吵你们额娘了。”康熙把依依不舍的包子打发走了。

    康熙又挨个拍了拍两个孩子,才对淑云说道:“淑云啊,朕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反击罗刹国入侵的准备诸事必须要尽快拿出个章程,本来想再陪你一段时间的,可是现在看来是不行了,明天必须得回宫了,朕不在时,你照顾好自己,不要吹了风,受了凉,也不许胡乱吃东西,记得每天按时让徐太医给你请脉…有事就让人进宫找朕。”

    自崇祯年间开始俄国一直在不断的入侵我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明末清初这段时间,国家一直不稳,内部战争不断,朝廷无力整治,致使罗刹国越来越嚣张,现在康熙终于倒出手来了,再也按捺不住,准备好好的收拾一下他们。

    “知道了,我这里你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也不要太累了,小心身体。”

    “朕晓得,孩子的名朕取好了,小八的闺名就叫天爱,希望她能得到上天的爱护,老十就叫胤俄吧。”

    天爱很乖巧,多数时候都是呼呼大睡,而老十就是一个典型的小淘气,总是精力旺盛,哭声也是震天,两个小家伙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吐泡泡。

    康熙在孩子满月时又来了一次,这次是和太后一起来的。

    太后一直拿他们的小名当乐子,见淑云没像往常那样,给新生的两个孩子起小名,太后就打趣淑云,非得让淑云给两个孩子起个小名,包子们也在一旁跟着凑趣。

    正因为太后老是拿包子们的小名打趣淑云,所以淑云才不再想给孩子们起小名的,可没想到太后居然主动要求上了,这老太太真让人无语。

    淑云被逼得没法,求救的看向了老康,老康很不厚道的给了淑云一个“你是自作自受的眼神”后,就笑呵呵的看起了笑话。

    “天恩叫团团,那天爱就叫圆圆吧,至于胤俄。”淑云看了一眼正在吐泡泡的儿子,有些悲愤的道:“就叫泡泡吧,让他老是爱吐泡泡。”

    “呵呵…泡泡,泡泡,这名字起得好。”这个名字显然取悦了老太太,太后呵呵的一连叫了好几遍,又抓过老十的小胖手,哄笑着道:“哀家的小乖乖,你以后就叫泡泡了,知不知道啊泡泡。”

    逗完了孙子,又转过头来逗孙女道:“瞧你额娘起的这小名儿,真是好。团团圆圆,寓意好,叫着也顺畅,还适合女孩子,再看你这小模样,可不就是圆圆吗,哪哪都是圆呼呼的。好,小圆圆,哀家是你皇玛嬷,给皇玛嬷笑一个。”

    这都什么人啊?既然拿孙子的名字当笑话!淑云无限郁闷中。

    康熙只在香雪海待了一天,晚上搂着闺女到很晚都不舍得撒手。

    第二天主持完孩子的满月宴,又抱着闺女稀罕了好一会儿,才十分无奈地匆匆走了。

    看来雅克萨之战已经迫在眉睫了!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日,皇贵妃佟佳氏生下一女,虽然未能如愿的得到一个小阿哥,可毕竟结束了无所出的尴尬境地,佟佳氏和佟家上下还是一片欢腾,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孩子还没满月就殇了。

    九月初,天气刚一转凉,淑云就把龙蛋和团团丢进了上书房,本来作为公主,是不用,也没有资格进上书房的,奈何小丫头自己闹着要去,考虑到她和龙蛋是龙凤胎,两个孩子自打出生就从来没分开过,要是突然把他们分开,淑云怕孩子受不了,就和淑云商量了一番,康熙也心疼闺女,就破例同意了。

    淑云又照例把小金派去暗中保护两个孩子,他们身边还跟着奥迪和路虎,这对德国牧羊犬岁数也大了,不过看起来还算健壮,要不是有空间的优化,和几种灵药滋养,怕是根本活不了这么久的。

    淑云本以为两个孩子野惯了,不会愿意去上书房的,可没想到两个人走时,背着淑云给她们新作的小书兜,手拉手,欢欢喜喜的,一点儿不愿意的样子都没有,那个高兴劲儿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去郊游呢。

    根本无视了淑云担心的眼神和殷殷嘱咐,蹦蹦跳跳着跑走了,只留给淑云两个欢快的小背影。

    淑云被气得咬牙切齿的,这两个死孩子,为他们担心,真是浪费感情!

    少了两个捣蛋鬼,香雪海和幼儿园一下子就安静了不少。

    原睿亲王府改建的皇家幼儿园已经开园有一段时间了,按说淑云应该把三胞胎送进去的,香雪海的幼儿园也应该结束了,起码不适合再让皇子和宗室子弟再在这里学习了。

    可是现在眼气自己的人不在少数,小金又跟着龙蛋和团团进了宫,淑云实在不放心把孩子放到自己的视线之外,所以这事就一直拖了下来,淑云准备等明年直接把三胞胎送进上书房。

    康熙也理解淑云的顾虑,所以也没有说什么,算是默许了。

    腾出手来的淑云开始处理一些琐事。

    首先是许勤海,罗勤东,晓帆,晓琦四个学生,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培养,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淑云当初选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康熙那要来的二十多箱翡翠。

    淑云当初曾选出几块最好的给自己和孩子们打造一些首饰盒小玩意,另外又送给太后一些,没想到太后很是喜欢,不少贵妇们进宫请安时看到太后佩戴的翡翠饰品,也都眼馋不已。

    这下正好为翡翠打了广告,翡翠也成了京城贵族圈子里最时尚的话题,淑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就计划着要开一间珠宝行,那么首先就得有人去经营。

    而学校里的孩子们经过几年的学习,也应该给他们找些机会开始历练了,淑云就选了四个人,准备让他们来负责这一块。

    晓帆和晓琦,淑云打算让她们负责珠宝的设计和销售,而许勤海和罗勤东就负责原料收购,最好能在缅甸那里包下一两座翡翠矿,到时候淑云会联系马汀船长,请他给予帮助,在东南亚地区,那些欧洲人还是很好使的。

    再者,马汀他们经常跑非洲航线,那里盛产宝石和黄金,货源方面就有了极大的保证,这也将成为淑云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百九十章论税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瑞福祥珠宝行开业了,店址就挨着开心小战。珠宝行计划走高端路线,顾客群也是准对那些豪门权贵,所以在装潢上也是极具格调,所有的展示台都是紫檀木打造,外面罩着明亮的玻璃,整个店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面向所有顾客开放,上层只对贵宾开放,店里还设有顾客休息区,舒适的沙发,漂亮的茶几,随手就可以拿到的精美图册,另外店里还备有精致可口的茶点,以供顾客挑选珠宝或小憩事使用。

    整个店铺处处都彰显着贵族的气息。晓帆,晓琦,这两个美丽又精明的女孩子也成了店里的一道风景,店里的伙计有男有女,是为了针对男、女两类顾客,由她二人精心挑选,并严格培训的。

    各种样式精美的珠宝首饰,人性化的服务,井井有条的管理下,很快就让瑞福祥在京城站稳了脚跟,在晓帆和晓琦的带领下,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许勤海和罗勤东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开始奔走于各地采购原料。

    同时马汀船长的业务范围也扩大到了黄金珠宝等领域。

    淑云和马汀一直合作愉快,淑云原本的那家开心小栈经营的香料和洋货等物品,现在大多数都是由马汀船长提供,有了稳定的货源,经过几年的经营,不但总店的规模扩大了不少,在京城又陆续开了三家分店,另外再苏杭等繁华地区也设有分店,这些都归陈策和钱阿福还有丁水根打理,淑云只在大方向上过问一下。随着开心小栈的扩大,马汀从原本只有一条船的光杆船长,摇身一变成了拥有四条大型武装商船,手下有好几百人效命的舰队首领。

    其实珠宝行还经营着精美的象牙和犀角制品,原料也是马汀从非洲贩运过来,再经过店里的师傅精心雕琢而成。

    淑云虽然不是一个狂热的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但是作为拥有一个现代人灵魂的重生人士,对于猎杀这些自由自在奔腾于原野上的“精灵”们,只为了血淋淋的夺取它们身上的某个部位的残忍做法,淑云心里还是很抵触的。

    可是做人不能不面对现实,这些东西你不要,有无数的人会排队抢着要的,到头来只能是然给自己的生意受损,要是淑云站出来起高调,谈什么野生动物保护,在这样一个时代,不但不会有人听,大家反倒会觉得淑云有病,满人就是马背上得的天下,狩猎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也是传统,虽然现在不打仗了,可为了保持八旗的战斗力,这项传统被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好在他们知道要保护兽源,对带了崽子的母兽和幼兽一般都不会轻易猎杀。

    康熙对于淑云如此喜欢经商十分不解。

    其实淑云倒不是多么喜欢经商,只是淑云知道金钱的重要性,更知道金钱对于一个无依无靠,又很有理想的女人的重要性,皇家医学院,工匠所,学校,等等这些哪一样不需要钱,虽说康熙有时候会拨付或赏赐一些经费,但是相对于真正需要的花费来讲,那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值一提。

    鼓励生产、发明的奖赏,各种研究经费等等,淑云还要为包子们的将来打算,这些哪一样不得用钱。

    当然,这些话淑云不会跟康熙说。

    面对老康的提问,淑云只是笑着道:“没有女人是不喜欢银子的,尤其是像我这样受过穷得,小时候四处辗转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没钱寸步难行。”

    每当淑云一提起小时候的经历,康熙就觉得心疼,搂过淑云抚慰了一番后,还是忍不住说道:“你想要钱,朕可以给你啊,干嘛去干经商这样下等的事。”

    “你的钱是要建设国家的,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怎么能因为我喜欢钱就随便给我呢,再说我喜欢自己赚钱,这样才有成就感,还有我也不认为经商是下等的事,这个世界上每一类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我们必须承认,商人促进了物资的流通,繁荣了国家的经济和市场,是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的,还有通过经商,我发现咱们大清的税收也不合理。”能在康熙面前买好,又不用花费一文钱,这样划算的买卖,是要一直是不遗余力。

    “哦,怎么不合理了?”对于淑云的深明大义,康熙还是很欣慰的,不过他更好奇于淑云说的税收问题。

    淑云组织了一下语言才说道:“当然相对于前明来说还是很合理的,前明和咱们大清的财结构主要差别在于咱们大清将部分田赋与力役这算成了白银来缴纳。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元代时白银大量流失,导致明朝时,社会无银可用,只能用粮食等一些实物代替,到了明朝中后期,从海外贸易中赚取了大量白银,才使得这一情况有所好转,张居正才能进行‘一条鞭子’的改革,可是这改革却损害了当时掌权者们的利益,所以这政策没能实施到底,直到咱们大清得了天下,各种条件具备,自然水到渠成。

    前明还有一个巨大而沉重的包袱,那就是宗室,他们缺乏执政能力,又容易拉帮结派,对国家造成莫大的伤害,前明的做法是赋予他们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诸如免税等特权,给予他们足够的经济支持,但不允许他们介入科举,也不允许他们进入朝堂。在明初,皇亲国戚的数量还不多,国家财政养着他们绰绰有余,到了明代中后期,这批人已经发展成了惊人的数以十万计的庞大队伍,这样一批贵族,因为不允许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把注意力转向了财富,他们仗着自己的特权,肆无忌惮的占据耕地,并且以疯狂地速度繁衍。权贵、豪强、贪官一起消耗了大量国家财富。”

    和明代宗室一样,数十万旗人与大量降臣也是清政府特殊关照的群体,清政府在这点上做的比较明智,第一是开国时候承诺始终言而有信,对待降臣给予一定的待遇,第二是除了八个铁帽子王世袭外,其他人员爵位都是逐代渐减,始终把特权群体的人数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总得来说,明代的教训还是给予了清代不少改变的,可总的来看,因为特殊关照,旗人大都迅速堕落为无用之寄生虫,对财政上也是一大负担,所以当淑云提到这个问题时,康熙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过了半响,等康熙消化的差不多了,淑云又接着说道:“相对于前明,咱们大清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大幅缩减了皇室开支,废除明代后期完全无益的屯田制度,并且鼓励生产,稳定赋税。还有一点咱们大清比前明做的要好多了,咱大清的财政节省下来的开支主要投入修路、赈灾和治水方面,而且治水和赈灾投入绝非没有回报,赈灾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也保证了劳动力的延续纳税能力,为咱们大清稳定税收创造了必要条件。”

    “嗯,说的不错,朕就是要施行仁政,惠及天下百姓。”一说到这个,康熙就忍不住骄傲了。

    老康一听见有人夸他就会沾沾自喜,淑云最烦他这一点,在心里暗暗地翻了个白眼。

    等他陶醉完了,淑云才说道:“当然,大清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仍然是最严重依赖田赋和人口产生的收入,没有试图开拓其他财源,对商业和外贸决不鼓励,于成本巨大的漕运也一直无法有效解决。士兵之军费的消耗也一直居高不下,缺乏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改善交通、提高福利、科研投入、改进国民素质和医疗卫生等事业当中。

    当然,这些财政特点并不是大清所独有的,而是历朝历代共有的。朝廷收税的目的从来不是最大程度的聚敛财富,朝廷只需要维持国家稳定所需要的基本开支。除了军饷外,朝廷还预算了皇室开支。官员俸禄、行政费用,以及部分储备资金以应付紧急情况,这就构成了国家开支的全部,也间接决定了国家税收的数量,朝臣们似乎从来都觉得以其他名目向国民征收更多的赋税就是暴政了。

    其实这样的财政政策是保守和消极的,也缺乏活力。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就拿商税来说,现在不管是经营何种商品都是按照三十税一的比例征收,这就不合理。每个行业贩卖的物品不同,获得利润也不同,开矿的,还有像我这样卖高档珠宝的,怎么能喝那些卖茶叶蛋和冰糖葫芦的征收相同比例的税呢?当然从经商的角度来说,少缴税,我是十分愿意的,可是作为你的女人,我不愿意看到国家受到损失。

    而且商人,永远都比同等级的农民和工匠挣得多,可看看现在,这税交得反倒比农民少,这是极不公平的。

    你有没有发现一件很奇怪的现象,纵观历朝历代,每个王朝的覆灭,都是财政先破产然后才亡国的,所以公平合理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先决条件。”

    所以今天只想给康熙提个醒,至于要怎么去做还要看他自己的决断,像是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三大德政,所以不想提,也不适合由所以提出来,要是康熙想不到的话,就只能把它留给原本的提出者龙蛋小盆友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初衷

    原本的历史上,到了康熙五十年,清廷出台了一项新的税收政策——“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它的含义是指只征收固定人头税,然后把收税的重点集中到田税上。

    之所以出台这样的一条政策,是因为,一方面康熙想向天下人证明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另一方面也是要以此来安抚天下的汉人百姓,以及休养生息,增强国力。

    可这真的是仁政吗?为何到了近现代社会,大多数国家都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反而不采取此“仁政”?因为此策实际上是社会的大倒退,把人口与土地严格的绑定起来,使得官服竭力把尽可能多得人口转为耕田人口,极力压制无土之人,如工人、商人等得生存空间,这与同时代欧洲圈地运动迫使农民放弃土地恰恰是截然相反的做法,这项政策也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社会的一大根源。

    发展医药卫生,鼓励生产发明等等,这些都是外在客观因素。制度才是根本,国家如果不能有好的政策和制度,那么淑云做的再多也只能是一时的光鲜,而不能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永远的强盛下去,这也是淑云冒险提起这个话题的初衷。

    自从淑云说完,看出一直坐在那里默默沉思着,显然淑云的话对他是有所触动的,淑云见状就悄悄起身退了出去,把空间留给康熙一个人,以便他能够安静的思考。

    淑云知道,康熙是有他的顾虑的,作为皇帝,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前途和命运,这偌大的一个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出台都必须要慎之又慎。

    淑云从不怀疑康熙的能力和他想治理好这个国家的决心,可是康熙有他的局限性,就冲他能出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税收政策,他就不是一个懂经济的人,再说他站得也太高了,一个永远都高高在上的人,无论他多想,他都不可能切实体会到底层民众的真正意愿。

    其实说到懂经济,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又有谁真的懂呢?都是一群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腐儒,让他们做一篇八股文章,他们可能提笔就来,并且能写得花团锦簇,可是要论起钱财,多半都会道貌岸然说一声“铜臭”吧。

    皇帝不懂,大臣们也不懂,这一下就杯具了,能出现这种让社会倒退的政策,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是仁政也就不奇怪了。

    “每一个王朝的覆灭,都是财政先破产然后才王国的。”这句话像一记闷锤击在了康熙的心上,也一直在他的脑海中回荡,怎么样也挥之不去,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一直认为的好政策,也是纵观历朝历代的缺失后才出台的,怎么到了淑云这里就成了不合理,不公平了呢?是妇人之见,还是这其中真的有问题?

    淑云是自己的女人,和她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康熙自认为对她还是很了解的,淑云眼界开阔,见识广博,也从不会无的放矢,她每次说过的话,做过的每一件事,最后证明对自己,对大清都是有益的,而且她全都是在为朕着想,从不求什么回报,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很怕触犯了禁忌,这也是一直以来自己能够纵容她谈论朝政的一个原因。

    那么如果真的是有问题,那么都是那些地方有问题,要怎么该?就这个问题,康熙在心里不停的琢磨着。

    淑云遛了一大圈,回来后,看到康熙还是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一动不动的在那思索着。

    淑云走过去,坐到康熙身边挽住他的胳膊,轻声道:“别想了,这些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理顺的,还是先吃饭吧。”

    “嗯,哦,朕还不饿——唉,淑云你说这赋税少怎么还就不好了?”

    淑云叹了口气道:“我不是说赋税少不好,我是说目前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不合理。”

    看着老康定定的瞅着自己,得,看老康这架势,自己要不说出个所以然来,他是绝不会放过自己的,看来晚饭要退后了,希望今晚不会饿肚子。

    和康熙说话时要讲策略的,淑云寻思了一下,才开始说道:“你们男人啊,就是不会过日子,过日子讲究的是精打细算。”

    “你先等等,我问得是税收,你怎么又说道过日子上来了?这都哪跟哪啊?”康熙不满的打断淑云道。

    淑云安抚的拍了拍康熙的手背,又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后,才道:“像我一个妇道人家,税收这样的国家大事,我通过做生意,虽然发现有些地方不合理,可是具体要怎么做我是不懂的,不是有句话叫‘治大国若烹小鲜’吗?想来管家也超不多,只不过一个是大家,一个是小家罢了,管家我自认为还是精通的,你既然要我说,那我就只能从管家的角度说起了,怎么样?还要不要听?”

    “你说吧,朕听着呢。”康熙毫不犹豫的说道。

    淑云点头道:“好的,其实从这个角度听听也有好处,起码能让你换一个思路去考虑问题。”

    “作为主妇,要想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过得舒心,除了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把虾仁管理好之外,无非就是要做到两点——开源和节流。

    先说说开源吧,假如家里的收入来源只有一间杂活铺子,那我首先就得全心全意经营好它,这是保证衣食无忧的前提。

    但是杂活铺子只是一种很普通的生意,市面上很多人都在经营,那么要想让我的铺子有竞争力,让更多的人光顾,我就得有拿得出手的商品,要质量好,还要价格合理,最好能有一两样是别家没有的。

    而且我还可以改变买卖方式,每天都退出一款打折销售的商品,比如醋和酱油,像这样的普通商品,哪间杂货铺都卖,大家都卖一文钱一晚,那我就可以买两碗送一碗,反正也不指望着靠它发财,这样大家都会来买我的,也吸引了顾客,那买酱油的人可能家里还需要糖,就会顺便也在我这买了,至于一些就我这独有的,比如桂皮等香料,那我就卖的贵一些了,这也是赚钱的大头,别看买这些东西的人不多,可是卖一千碗酱油也没有卖二两桂皮挣得多。”

    “没想到你还挺有生意头脑,不过你就别跟朕这儿兜圈子了,就直接说吧。”老康瞪了淑云一眼,不耐烦的打断她。

    淑云也觉得自己太绕了,是不太好理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接着道:“其实我觉得农税就好比酱油和醋,商税就好比桂皮,如果征收合理了,那么一百个农民可能也没有一个商人交得税多。

    当然在洋人那里,关税也是大头,还有一些矿产,那些东西可都是不可再生的,挖一点就少一点,当然也要多交税,最主要的是这些买卖挣得多啊,而且要想制定合理的税收比例,也不能只是光说说,或是凭感觉,要多方征询意见,还要经过严密的计算,每类商品征收的数额也应该有所区分,不过像珠宝,矿产这一类的商品,应该不低于十税一,这才是比较合理的比例。”

    康熙闭目想了半响,才道:“再说说你的节流吧。”

    “节流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无非就精打细算,就拿买菜来说,当然是买又好又便宜的了,一般的大众货,外面有卖的,而且卖得人很多,可以让我货比三家,我就不用费力气自己种了,卖的人互相竞争,那我这个买家就便宜了,如果买的人多,我还可以选质量一样的,让他们送货上门,到时候我就让他们互相叫价,谁的价钱低,我就买谁的。”

    淑云说完这句,康熙的眼睛不由的亮了一下,沉吟了片刻道:“漕运一直是朕头疼的问题,你说朕可不可以用你说的,互相竞争的办法,把这件事交给粮商们来做?”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不愧是离开,领会能力还是很强的,淑云心里暗笑着,道:“应该是可以的,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招标一次,另外还要让他们缴纳保证金,而且现在征收的农税,有一部分是粮食,运起来费劲不说,花费也大,不如直接收银子方便省力。”

    “招标?”

    “就是让他们相互竞价。”

    ……

    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大清朝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好奇不已的事,康熙皇帝从全国各地征招了很多人进京,有商人,农民,工匠,学子…天南海北,各行各业互不相属。

    百姓们十分好奇,皇上这事要做什么?朝中的大臣们也是好奇不已,纷纷的打探着,可是全都没打听出个所以然来,只有裕亲王和几个康熙身边的近臣知道康熙这么做的原因,可是事关重大,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三缄其口。

    第一百九十二章备受宠爱

    皇帝下旨要做的事情那是绝对没有小事的,这一点百姓们倒是体会的不深,毕竟他们远离朝堂,对政治上的事不是那么敏感,可朝臣们是都心知肚明的,这是这个国家最高等的利益团体,下面有无数的人要仰仗他们的鼻息过活,皇帝的想法和动向时时都在牵动着这个团体的利益,尽管绝大多数朝臣不知道康熙要做什么,可是这不妨碍大家在私下里猜测。

    如果皇帝做出了损害这个团体利益的行为,那么这个团体只要联合在一起,是完全有能力和皇帝对抗的,这一点,康熙和朝臣们的心里都很清楚。

    别的不说,单是想要提高商税就是一件极难成行的事,虽然朝廷有令,不许满人和大臣们经商,可哪个府上暗地里没有几间铺子啊,只不过大多数都是记在家奴名下,由他们去打理,朝臣权贵们只管坐等收钱就行了,要不单靠那么点俸禄,逢年过节迎来送往的巨大花销如何能够用啊。

    因此,康熙虽然对淑云所说的有关税收和财政上的事非常动心,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得不考虑再三,反复琢磨,谨慎又谨慎,就是为了一战而定,防止朝臣权贵们的反弹。

    可朝臣权贵们也不是傻子,这帮人的嗅觉灵敏着呢,又几乎个个都是揣摩圣意的高手,一见皇帝防他们防的这么死,就知道康熙肯定是憋着主意,酝酿着什么要损害他们利益的招呢。

    所以,现在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堂,实际上,私下里已经有一股暗流在悄悄的涌动着。

    不过这些都跟淑云无关了,她能做的已经全做了,剩下的事自有老康去操心,只要没人知道这事其实是她在老康面前上的眼药就万事大吉了,否则淑云面临的处境将不堪设想,不过泄密的可能性是极低的,除非是从康熙自己嘴里漏出去,因为当时在场的只有康熙和淑云两个人,对待这样的问题上,淑云一直都是很小心的。

    龙蛋和团团去上书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据他们俩自己反应,后又经老康证实,他们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上书房的师傅们也没少夸奖这两只包子。

    听多了表扬,现在这两只算是抖气力啊了,走路都带风,那小模样很是臭屁。

    顾八代也跟着进了上书房,幼儿园的工作另外交给了副手主持,没办法,除了他,上书房里的师傅们没有一个能降得住龙蛋和团团的。

    由于俩包子的表现好,学东西又快,康熙特别恩准他们一个月可以回香雪海住一天,这也是为了照顾淑云的思子之心。

    按照以往的惯例,今天就是包子们回来的日子,不出意外的话,傍晚时差不多就该到家了。

    虽说这两个小捣蛋在身边时,淑云是烦得要命,巴不得他们赶紧送出去祸害别人,可是两天看不着,淑云又想得不行,整天数着日子,等着盼着俩包子回来,而且在临近他们回来的好几天之前,淑云就会开始准备上了,穿的,用的,住的,好吃的,好玩的,等等所有的这些,不管以前有多少,俩孩子缺不缺,淑云总觉得还不够,都会再置办一些,尽可能的让孩子生活的舒适,这可能就是当妈的心态吧。

    为此,康熙老实打趣淑云,说她是“慈母多败儿”。康熙也就是打打趣,并不是认真的,别看淑云在物质上是个“慈母”,对包子们是真敢出手。可是在学业和教育上那绝对是个“严母”,而且很懂得讲究方式方法,这些事康熙都是看在眼里,这也是康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淑云惯着包子么的原因。

    “额娘,额娘,您的宝贝儿子龙蛋和妹妹回来了。”淑云今天亲自下厨,刚做好的晚饭,俩包子就回来了,离着老远,龙蛋就撒欢儿的喊开了。

    听着儿子稚嫩的话语,淑云是又喜又愁,喜的是孩子健康快乐,无忧无虑,可是龙蛋和团团也不小了,这个时候的人都早熟,按说他身上连一点雍正的影子都看不见,连最起码的沉稳劲儿都没有,有时候还不敌团团呢,这让淑云很是发愁,就怕因为自己的原因吧雍正帝给删没了。

    “额娘,想啥呢?不想您的宝贝儿子和闺女啊,都不说抱抱。”龙蛋撅着小嘴道,扯着淑云撒娇道。

    团团也在一边眨巴着大眼睛,抓着淑云的衣襟满脸的如慕。

    看到两个小宝贝这副既可爱,又惹人怜的小样子,就是天大的事也都放下。

    淑云张开双臂搂过两只肉嘟嘟的小包子,温柔的笑着道:“想,怎么不想,额娘见天儿的就想着咱们宝贝龙蛋和团团了。”

    “嗯,团团也想额娘,哥哥也可想额娘了。”团团说着就“吧唧”一下,甜甜地在淑云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龙蛋也紧跟着有样学样,淑云连忙蹲下身子,笑呵呵的在俩孩子肉呼呼的小脸蛋上挨个亲了好几口,逗得俩包子嘎嘎笑着不停的躲闪。

    “嗯咳,好了,不要在这腻歪了。”

    和包子们的互动被这说话声打断了,淑云一抬头,见识老康站在门边,就放开了俩孩子,走过去,笑着道:“怎么也一起过来了?”

    “这两天朝中没什么大事,朕就过来看看你和孩子们。”康熙笑着迎了过去。

    “还没吃饭吧?你先做着歇会儿,我下去安排摆膳。”

    淑云又转过头对俩包子说道:“马上吃饭了,额娘做了好多你们喜欢的吃食,你们两个不许乱跑,先去洗洗,然后在这乖乖的陪着阿玛,额娘去去就来。”

    “额娘,圆圆呢?”龙蛋进来半天了也没看看心心念念的小妹妹,见淑云要出去,就连忙出言问道。

    “团团也好想妹妹的。”

    “圆圆和泡泡在睡觉,额娘怕你们回来吵到他们,就把他们放到隔壁房间了,现在也该醒了,额娘这就让何嬷嬷吧他们抱过来,还有不要老是顾着圆圆一个,泡泡也是你们的弟弟,你们也要爱护他,不能厚此薄彼,不然泡泡该伤心了,知不知道?”

    “嗯嗯,知道了额娘,龙蛋(团团)是很喜欢泡泡。”

    康熙也是想这个乖巧的宝贝小闺女想的不行,在一边出言道;“你忙你的去吧,朕去把圆圆抱过来。”康熙从来都是一本正经的叫孩子的大名,唯独对圆圆,多数时候都会像淑云一样亲昵的叫着闺女的小名,甚至很多时候,会把圆圆抱在怀里,一抱就是大半天,就是批阅奏折时都不肯撒手。

    康熙说着居然抢先一步出了房门,这个老康怎么跟圆圆就这么对眼呢?淑云对此十分不解,无奈的摇头笑笑也跟了出去。

    有老康在,想抱圆圆的人,没有能抢得上的,龙蛋和团团只能围着老康,眼巴巴的看着粉嫩嫩的小妹妹干着急。

    吃饭时,康熙仍旧不肯撒手,淑云劝也不听,他只管一边吃一边喂着圆圆,小丫头别看人小,可是胃口却不小,现在除了吃奶,每天还要吃下不少的糊糊和果泥、蔬菜泥,康熙对待这个闺女是极有耐心的,拿着圆圆专用的小勺子,一口一口往她的小嘴里送,小丫头吧唧吧唧吃得可香了,一会儿功夫就喂下去满满的一小碗用胡萝卜汁和带鱼肉搅拌的米糊糊。

    淑云再一看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学步车上的泡泡,心疼了,这老康真是太偏心了,气得淑云一把抱过儿子也喂上了。

    好在龙蛋和团团吃饭时从来不用人操心,三胞胎又在幼儿园里,要不然可有得淑云忙活了。

    淑云没忽略龙蛋和团团始终盯着圆圆那渴望的小眼神,吃晚饭,淑云泡好茶,就缠着了要下棋。

    老康看着怀里的闺女,又看了看棋子,再一瞧眼巴巴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俩包子。

    哪还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由得瞪了一眼淑云,可还是转身,有些不舍的把圆圆放下,跟着淑云去了茶室。

    俩包子这些高兴了,欢呼一声,甩下康熙和淑云,直奔妹妹而去。

    康熙下棋的水平,说实在的,真是臭的可以,可偏偏他棋瘾还大,没事就想要找人手谈两局,但是这人的棋品真的很次,又难伺候的很,赢了就乐,输了就不高兴,可是以他的水平,对反个要是不放水的话,他能赢的人真是不多,可放水的话,要是被他看出来了,他还是不乐意,所以淑云是最烦跟他下棋的。

    但是两个孩子难得会来一会,想要和自家小妹子亲近亲近,而且这是增进孩子们之间感情的好事,淑云当然的满足孩子的愿望,可是唯一能让老康放下闺女的办法就是下棋,因为圆圆这小丫头最爱玩棋子这类圆润光滑的东西,老康要是抱着她下棋,小丫头准得捣乱不可,所以淑云也只能牺牲自己,咬牙陪老康玩一会儿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哄老康

    和老康这人下棋实在是一种折磨,赢他,他就会变着法的发脾气,输他,还要绞尽脑汁,要输的有技巧,不能让他看出自己是故意让他。这人真不是一般的矫情,而且他下棋奇慢无比,还不许人催他,反正除了淑云也没人敢催他,就是淑云不是实在忍受不下去的时候也不会自找那个不痛快。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