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顺治末年 第二百七十三章第21部分阅读
重生在顺治末年 第二百七十三章 作者:xyushu5
说,可是最需要栽种植被,同时对于治理黄河也是最关键的黄土高原却很是麻烦。那里干旱少雨,天气酷热,自然跳脚极为严酷,植物很难存活不说,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很难保证植物生长有良好的土地条件。别说是现在,就是在淑云前世时,科技异常发达的时代,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植物在那里生长,最后还是共和国另辟蹊径,才最终拦住了入黄的滚滚黄沙。
所以现在让清政府的那些官员们随便的找些植物到那里去栽种,那些封建老爷们会不会用心去做且不说,即使他们能一字不差的认真执行老康的命令,以现在的条件,最终的结果九成也是失败。
而且“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计划康熙只要是在朝堂上一提出来,淑云闭着眼睛都能猜到——肯定是引来反对声一片,三藩乱局未平,还有个台湾在那捣乱,蒙古的准格尔部也是蠢蠢欲动,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提出这样一份庞大的计划,其实是极不合适的,这也就是淑云讲述这份计划时,老康显得很是犹豫的主要原因。
退一步说,就算是天下太平,这样的一份见效如此缓慢,又涉及了无数的土地和人口的计划照样会引来争议的,甚至绝大多数朝臣还是会站在反对的一边。
这些问题以康熙的智慧,事先不会想不到的,可是他却在淑云面前做出了坚定的承诺,可想而知康熙对于执行这个计划的决心,尽管淑云不想承认,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康熙的确是一位很有魄力的帝王。
现在的朝臣和百姓们连环境是什么意思都不见得会懂,就更不能指望他们能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了,所以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康熙能不能说服他们,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即使康熙顶住压力,让计划实行下去了,道那个时候,栽种的数目却成活不了,可向而知,对于康熙的威望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打击,对于这样的失败,康熙失望的同时,为挽回影响,会不会把淑云退出来,进而降罪于淑云呢?对于这个问题,淑云心里的答案是悲观的。即使康熙破天荒的没有处置淑云,可是他心里又会怎么看待淑云?怕是淑云现在努力营造的种种有利条件都会从此付诸东流吧?
所以现在不敢这个计划能不能顺利施行,淑云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能等到快要实施时再临时抱佛脚。这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老康的威望,主要是不能让大家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却是做了无用功,到头来空欢喜一场不说,还搞得劳民伤财,也不能把惠民、利民、福及后世无数代子孙的善政,变成祸民。害民,让天下人唾骂的暴政,不能好心做坏事,在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做就必须做成、做好。
幸运的是,淑云有一个‘变态’的空间,要不然淑云也不会贸然的提出什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又不是活得不耐烦了,想要上杆子找死。
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淑云已经向科学透漏过了,尽管淑云担心康熙因此而放弃这个计划,可是她也不得不说,毕竟这样的事时瞒不住的,这个世界上不光淑云一个能人,保不齐那些朝臣当中就有懂行的,即使万幸——那些朝臣都是些酒囊饭袋,跟本不懂这些。可是如此庞大的计划,在实施之前总会把各种情况调查清楚的,谁也不敢贸然行事。淑云认为这正是康熙为什么能轻易的听信她这个“妇人之言”,还决定执行的原因,因为康熙知道没人敢在这样的问题上说,即使是他十分宠爱的女人也不例外,所以在涉及这件事的所有问题上淑云必须实话实说,好在康熙只是沉思了一下,在得到淑云有八成把握成功的保证下,没有因此而动摇。
其实老康心里对淑云反倒是极为佩服,淑云提出这个计划等于是把她自己和孩子们以后的前程压在了上面。这个计划牵连如此之大,牵连如此之广,一旦开始执行,成功了,万事大吉,可是淑云这个“幕后英雄”不见得会得到多少好处,所有的歌颂与赞美都将归于他这个皇帝。可是如果失败了,或是没有效果,淑云的责任是避免不了的,甚至那两个还没出世的孩子也会因此而不被待见。
能为了天下百姓而做出这样的牺牲,当然康熙心中也一直认为淑云主要是想为了他这个丈夫解忧,不管怎么样,其大义都不得不令人佩服。
所以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康熙都决定要拿出一块地方先行试验。即使没有效果,康熙也准备一力承担,无论如何他都会保护淑云和孩子们的,不能辜负了淑云对他的一片爱重之心。
一想到这些,老康心里就一片柔软。他觉得淑云心里一定是爱极了他的,为了给他解忧,淑云甚至不顾她自己和孩子们的安危,这样的爱和付出——他爱新觉罗玄烨的所有女人当中没有谁能比得上。
当然康熙的这番‘脑补’,淑云并不知道,康熙也不会和她透露。淑云的一番举动居然能被老康理解成这样,这老康实在是有够人才的,不过也不得不感叹淑云的‘狗屎运’。
老康的这些想法,要是被淑云得知了,一定会在心里感叹,“老康,您真的是太自恋了,太能想了,强人啊!”
这也算得上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了。
老康获知了黄土高原的情况后,当然不会放着淑云一个人为难了,于是在老康回宫后的第二天,他就派来了以一个叫杨海涛为首的,五名精通农务的匠人,虽然他们的能力比起柯友和刑进还差了那么一点,可以也都算的上是大清的农业庄家了。
他们是被李德全亲自送来的,大家都知道这位李总管是皇上的亲信,由他亲自出马,可想而知皇上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所以没有人敢怠慢。
即使先前因为有些不情愿离开工部而闹情绪的杨海涛也歇了心思。
李德全还同时带来了老康的赏赐,那些大箱小裹的自不用说了,单是五十匹雪缎就够让人眼红的。
淑云看着满满两马车的布匹,真是一脸的黑线。“又不是开绸缎铺子,搞这么多来,是想要干嘛啊?”
卸下了东西,打赏了李德全一颗大珍珠,随行的太监侍卫们淑云也让青丝一一给了些赏赐,把他们打发走以后。
淑云叫来了柯友和刑进,让他们和五位新来的匠人相互介绍了一下,就把话转入了正题。
淑云根据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经过一番考虑后,圈定四种植物,都是抗旱性很强,又容易成活的植物。
第一种是松柏树,不过这种树生长缓慢,但是有空间作弊,对这个问题淑云还是不太担心的。
第二种时紫花苜蓿,它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不但抗寒耐旱能力强,而且产量大,很适合作为牲畜的饲料。
第三种是酸枣树,这种树不但耐旱耐寒耐碱,它的果实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中很早就有记载,酸枣可以“安五脏,轻身延年
”,可以起到养肝、安神、敛汗的作用,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多梦、盗汗、易惊等病。
第四种是大泡核桃,也是极耐旱的一种植物,而且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核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显,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患者疗效极佳,可见经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体,又能抗衰老。有些人往往吃补药,其实每天早晚各吃几枚核桃,实在大有裨益,往往比吃补药还好。
衣裳的四种作物不但抗旱,耐寒性极佳,而且适于在内蒙古、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河南、甘肃、陕西等地生长,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不能只考虑环境问题而忽视了百姓们的吃饭问题,能迁移走的百姓当然要迁移走,那些实在是故土难离的人,适于不希望强制他们,对于清政府那些官兵们的如狼似虎,适于还是了解的,适于不想看到因为自己的计划,而让这些普通百姓们在强迁的过程中惨遭荼毒,二十想尽量给他们找别的出路,再说偌大的黄土高原总不能把人全迁走吧?不现实不说,要是人都走了,谁来种树啊?难道要淑云和老康扛着锄头自己来啊,所以在给康熙建议的过程中,淑云也隐晦的剃刀了有关百姓们迁移的问题,相信以康熙的聪明是能够理解淑云的意思的。
不能种地那就饲养牲畜家禽,紫花苜蓿就有了用武之地,另外大家也可以种植酸枣树和核桃树,这些都能带来收入,可以养活他们的。
对于黄土高原作物生长缓慢的特点,有了空间培育的种苗,淑云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
于是淑云给他们七人讲述这四种作物的特点,并且分配好了各自的工作,无非是扩建温室,做好种苗的栽培和管理等,至于育种的问题淑云一力承担,这几种植物的种子淑云空间里恰好都有。
然后淑云又叫陈策去顺天府找了那个相熟的主簿,再一次的购买了附近的两座小山坡和600亩地,在这样的问题上,只要淑云自己能解决,就不想求助于康熙。
处于试验阶段,还只是育苗的话,这些土地足够用了。
等到淑云忙完了这一气,稍微闲下来,突然发现自己周围似乎有“j情”啊!
第八十章“jq”初现
庄子上的宫女、嬷嬷们现在只要不在淑云身边伺候,就都会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为淑云肚子里的小主子们缝制一些衣帽鞋袜。她们的手艺都是好的,缝制的带有虎头、兔头样式的鞋帽、衣物都栩栩如生、精巧可爱。淑云看了十分喜欢,原本还想仗着前世的眼光和经验,指点人家一下,可是看过制作完的成品以后,就立马歇菜了。
这些纯手工的小衣服,不但布料考究,式样精美,甚至连个线头针脚啥的都看不见,前世那些动则几千上万的国际知名品牌童装也不过如此吧?所以淑云现在总喜欢把她们做好的,看起来异常可爱的小衣,小鞋啥的拿来欣赏一下,想象着将来孩子穿在身上以后的样子。
这不,忙了一阵子育种的事,好容易闲下来了,淑云就想着去青丝那里看看有什么新作没,顺便也活动一下。所有的人里边,就数青丝的手艺最好了,还总能别出心裁,设计出一些既漂亮新颖,又非常适合小孩子穿着的图案和样式,有时还会出手给淑云整治两件款式别致又精美的衣物。
可是当淑云带着如雪和何嬷嬷到了新建好的,那间划拨给宫女嬷嬷们使用的兰芳院时,发现大家都围坐在堂屋里嘻嘻哈哈的闲聊着,各自的手上都没闲着,飞针走线的,或缝衣,或制鞋,当然都是儿童样式。
大家见是淑云在如雪的搀扶下进来了,忙纷纷起身给淑云行礼。
淑云巡视了一圈,发现所有人都在,唯独不见青丝,见大家都还跪在地上,忙做了个手势道:“大家请起吧,我就是来看看你们做的这些小衣服,你们手艺可真好,做的着实精美,让我老是忍不住想要来看看,可惜我手艺却是糟糕的很,想要亲自给孩子缝制两套,却怕是拿不出手,只能是有劳大家了。”
淑云说完,为首的,和何嬷嬷差不多年纪的一个白胖妇人——高嬷嬷立即恭敬的笑着道:“能为娘娘和小主子们效劳,是奴婢们的荣幸,当不得娘娘如此夸赞。”
淑云又和一干嬷嬷宫女谈笑了两句,看了看那些小巧的衣物,却不见青丝前来,于是就问道:“青丝去了哪?怎么这么半天都不见她出来?”
高嬷嬷立刻上前一步,笑着答道:“回娘娘的话,吃早饭时,青丝就觉着不太舒服,回房歇着了,娘娘要见她的话,奴婢这就去把她叫来。”
淑云阻止道:“不用了,让她歇着吧,待会去请魏太医过来给她看看,再给她熬点燕窝粥补补身子。”
淑云身后的如雪慌忙行礼道:“奴婢谢娘娘对姐姐的关照,不过姐姐没什么的,就是有些头疼,只要睡一觉就好了。她早上和奴婢说过的,所以就不用劳烦魏太医前来了。”
淑云看着如雪略带慌张的眼神,并且明确的拒绝了淑云给青丝请太医的提议,看似诚惶诚恐,不敢麻烦淑云,实则上是不愿让魏太医给如雪看病,这么点小心思,淑云要是看不出来的话,那淑云这两世为人就算是白混了,淑云不禁暗道,“莫非有什么猫腻不成?”
于是淑云看着如雪,笑着道:“那行,既然你们心中有数,就暂且先不去请魏太医了,不过身体的事也万不可大意了。”
如雪见淑云如此说,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慌忙谢过淑云。
淑云笑道:“不要总是谢我,你们平常伺候我时都十分用心,我都知道的,所以我这个做主子的当然也要为你们着想才是。”
淑云说完,就开始观察众人的反应,发现大家都是一脸感动的向淑云行礼道谢。
别管是五十多岁的嬷嬷,还是十几岁的小宫女,都是一样的做派,主子们示好的事情想必也是经历得多了,居然应付的如此自如,真不愧是从宫里混出来的人精啊,个顶个的深藏不露!这么看来,如雪倒是个实在人啊!
这样一来,淑云就更想要看看青丝到底有什么秘密了。
于是淑云就道:“大家都忙去吧,我再去瞧瞧青丝就回了。”
一听淑云说要去看望青丝,如雪急了,连忙跪下道:“姐姐何德何能,怎敢劳动娘娘亲去,再说要是把病气过给娘娘,那奴婢姐妹就是万死也难赎其罪啊!”
然后何嬷嬷也跟着劝阻淑云,何嬷嬷向来就不是个多事的人,可是这一次却毫不犹豫的开了口,淑云不知道她是真的怕病气过给自己,还是知道这里边的玄机,反正何嬷嬷人老成精,在面上是一点也瞧不出来。
淑云看着她们,半天没有说话,堂屋里的其余人等也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的保持着沉默,就这么僵持了好一会儿,淑云淡淡冲着自己面前一站一跪的二人道:“你们两个跟我来。”然后又回过头来,淡然中带着点凌厉的在其他人脸上挨个扫了一圈,道:“都忙去吧。”
随后就带着如雪和何嬷嬷向青丝的房间走去。
其实这也要怪青丝和如雪姐妹俩的房间位置不好,她们两个喜静,所以就选了离堂屋最远的一间房,而庄子上所有的房屋在修建的时候,淑云都让工匠们在墙面做了保温隔热处理,这样一来隔音的效果也出来了,所以外边的动静,青丝是一点都没听到。
何嬷嬷低眉顺眼的跟在淑云身边,如雪扶着淑云往前走,张了张嘴还想要说些什么,然后偷撇了一眼淑云的脸色,还是没有说出来。
到了门边的时候,何嬷嬷上前一步,想要先敲敲门,手都举起来了,随后又放了下去,转为直接推门而入。
淑云看到了何嬷嬷先前的动作,可是并没有刻意去阻止,就是想要看看何嬷嬷最终会如何选择,她们这些人来到庄子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侍卫们自有陈策观察着,这些宫女嬷嬷们心里对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淑云必须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可是宫里出来的哪有怂人啊,平常为人处事都小心着呢,有什么事都是藏在心里,不会表露出来,所以一直以来,淑云对她们的了解都是一些浮于表面得东西,内里就说不好了。然而这件事给力淑云一个不大不小的契机,不说把这些人的心性全部尽收眼底,起码身边接触最多的何嬷嬷,高嬷嬷,还有如雪她们三人,淑云已经了解了不少,接下来还将有一个青丝等待自己去评估。
门被推了两下,可是没有推开,看来是在里边锁上了。“这么看来何嬷嬷刚才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放弃敲门的吧,那么如雪呢,欲言又止的,是不是也因为事先知道门是锁着的,她姐姐青丝会有所准备,才没有再开口呢?”
见门没有推开,何嬷嬷就要去敲,她刚把手举起啦,淑云却是转身走了,只淡淡的留了句话:“等青丝好了,让她来见我。”现在再进去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反倒显得淑云小家子气。
何嬷嬷冲如雪使了个眼色,然后连忙紧赶两步,上前扶住淑云。
刚出了院门,青丝和如雪就匆匆的追了上来,淑云没有停下,也没有和她们两个说话,而是慢慢的径直往前走,她们两个就低着头在后面跟着。
回房以后,淑云坐在沙发上静静的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三个人,好一会儿之后,才说道:“说说吧,怎么回事?”
淑云没想到却是刚刚一直都低眉顺眼的何嬷嬷先说话了:“娘娘,奴婢们绝不会做出伤害娘娘的事,请娘娘一定要相信奴婢。”
然后转过头来对青丝道:“有什么事,就对娘娘实话实说吧!”
听了何嬷嬷的话,原本一脸焦急的如雪和紧抿着唇的青丝都平静了下来。
“看来这个何嬷嬷对她们姐妹二人很有影响力啊,莫不是她们之间有什么渊源不成?而且这个何嬷嬷可真是不简单,淑云从堂屋没出来时,就开始给她们施加压力,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缓和,可是这个何嬷嬷从始至终都表现的很是淡然、谦恭,似乎没有收到一点影响,真就这么宠辱不惊吗?”
在何嬷嬷的示意下,青丝抬起了原本低垂着的头,一脸坚定的道:“娘娘,请不要怪罪何嬷嬷和如雪,都是奴婢一个人的错,是奴婢不自量力的喜欢上了陈先生,她们劝过奴婢的,是奴婢自己不听,请娘娘恕罪……”然后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不可闻。
淑云听了这话,就是一挑眉,“陈先生?是陈策吧。感情是有jq啊,而且是关于自己那个冷面大哥的,看着她们的反应也不像是在撒谎。”这事还真是让淑云有些意外,不过这青丝无论是长相,还是人品都是上上之选,大哥要是真能和青丝凑成一对也不错。
于是淑云笑着道:“原来如此,你们都起来吧!”见三人都起身后,淑云又给她们赐了坐。
然后淑云又问道:“青丝你刚刚在房间里做什么呢?为什么怕被我看到?”
第八十一章身边人
青丝没想到淑云直接就问了这个,愣了片刻,然后脸一下子就红了,有些羞涩的诺诺道:“再过几天就是七月七了,奴婢就想给陈先生置办一身衣裳。”然后又急急的解释道:“奴婢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只是……”
淑云见青丝在那“只是”了半天,也没“只是”出来所以然来,就打断她,道:“你的这番心意,大哥知道吗?”
就见青丝有些黯然的摇了摇头。
淑云立刻就明了是怎么回事啦,也应该是这样,以陈策和青丝的为人,必不会私下里贸然的相互接触。现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男女大防方面很是保守,甚至可以说是苛刻。如果不小心被人冠上个“私相授受”的罪名,那可是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的,尤其是青丝还是宫里的女人,要是在这方面出了什么问题,不但淑云脸上无光,青丝她自己的小命都不见得能保得住。那么一开始如雪如此的紧张也就不奇怪了。何嬷嬷当然也定要替青丝遮掩一番的,不管她和这两姐妹的关系如何,一旦出了什么事,她这个宫女中的负责人都是脱不了干系的。
不过没想到一向沉稳的青丝在感情方面居然如此大胆,可是大哥那么木讷的一个人,年纪也不小了,青丝这么水灵的一个姑娘究竟看重了他什么啊?真是令人感到费解。
淑云想了一下道:“你们跟了我,我就要为你们的将来负责,在婚姻大事方面,除了征询你们父母的意见,在我这里还是要以你们自身的意见为主,不过说是这么说,你们自己也要自重。”
淑云说到这里,就见青丝和如雪都显得有些焦急,淑云明白她们在想什么,无非就是怕淑云误会她们轻浮,于是摆了摆手,又接着道:“我知道你们子这方面是不会做糊涂事的,但是在择人方面还是要慎重,这事关系到你们一辈子命运和前途的大事,当然我和何嬷嬷也都会为你们把关的。”
淑云说到这里看了一眼何嬷嬷,只见何嬷嬷适时的冲着淑云重重点了下头,算是表明了态度。
淑云又对青丝道:“我大哥这人,无论是人品还是心性都是极不错的,你们在一起我是不会反对的,但前提是你们彼此能情投意合。”
淑云说完,只见青丝一脸的惊喜。
随后又黯然下来,有些悲伤的道:“奴婢谢过娘娘的厚爱与成全。只是奴婢要到二十五岁才能被遣返回家,再行婚配,陈先生即便能看中奴婢,也不见得能等到那个时候。再说还有一条满汉不通婚的规矩在那摆着。
”
对于朝廷在宫女方面的规定淑云也是了解一些的,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它的后宫制度,具有深刻的民族特点,清王朝规定“宫中不蓄汉女”,满汉不通婚,因此,无论是挑选妃嫔或是选用宫女都是在八旗之内进行的。
选宫女由内务府会计司主管,。选宫女每年一次,由内务府三旗,即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凡三旗佐领,管领下子女,及回子佐领,健锐营番佐领下子女,年1317岁者,造册送会计司汇总,奏交宫殿领侍等带领引阅,每六人为一班,依次阅看。凡入选者,留后宫,备役使,未入选者,令其父母择偶婚配,留宫之女,至25岁,都遣返回家,听其与八旗及内务府三旗佐领,管领下人等成婚。
青丝和如雪都是镶黄旗一个牛录额真——伊尔根觉罗氏福满的女儿,勉强算得上时上三旗的贵女,其实要是按这一世身世说起来,淑云和她们两姐妹还是同属一个旗,都隶属康熙直接统领。
想到这些,淑云笑着道:“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并没有错,满洲的姑奶奶就应该有这样的气势,其它的你不用管,只要你和大哥两人能彼此相中,我就在皇上面前为你们争取。”
淑云说完,青丝很是诧异,同时也异常的惊喜,不住的给淑云磕头道谢,如雪也为她的姐姐感到高兴,在一旁欢喜着,只有何嬷嬷面无表情的皱了皱眉头。
其实现在这个时候,满人入关没有多久,被汉人礼教同化的也不深,因此女儿们身上的“豪爽”也没有减弱多少,要是再过个二三十年,像这样的事,即使青丝再如何想,可也不敢表露出来的。
淑云等到青丝平静下来以后,又严肃的叮嘱道:“我会先替你打探一下大哥的意思,不过在这件事没有一定之前,希望你们不要对外透露,就是你们的父母也不行,记住了吗?”
见两姐妹郑重的保证后,淑云就把她们打发走了,一直欲言又止的何嬷嬷却是主动流了下来。
对于这个在宫里混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淑云还是很看重的,当然也会更加的尊重一些,见她有话要说,淑云就笑着先摆了摆手,起身去准备倒两杯茶来,何嬷嬷哪敢劳动淑云亲自动手啊,见状连忙扶淑云重新坐下,然后又跑去倒茶。
淑云也不推辞,就笑:“你们啊,就是太紧张啦,什么都不让我做,哪有那么金贵啊,倒杯茶罢了,累不着的。”
何嬷嬷这时已经倒好了茶,端过来递给淑云,淑云笑着推给她,道:“本来就是要给你的。”
何嬷嬷一愣,也没推迟,笑着点了下头,然后又去茶室那里给淑云重新倒了一杯,一边递给淑云,一边道:“您是千金之躯,现在又怀着小主子,万不可大意了,皇上也对您紧张得很,每次来都千叮咛万嘱咐,让老奴把主子看顾好了。”
淑云就呵呵的笑,又指了指身边的位置,请她坐下来。
刚才她们几个都是坐在沙发一旁的布衣地墩上的。见淑云让她坐在沙发上,何嬷嬷就犹豫了一下,然后在沙发的角落处坐了下来,不过也没有坐实,屁股只是担了半边。
见她如此,淑云也没有说什么。
何嬷嬷坐下以后,没有马上说话,而是犹豫了一会儿才道:“娘娘,您轻易的答应帮青丝向皇上求得恩典,是不是不太妥当啊?”
淑云没吱声,只是示意她接着往下说。
何嬷嬷显得异常犹豫,然后一咬牙,像是下定决心般先说了句:“请恕奴婢不敬了。”随后又接着道:“老奴虽然很喜欢青丝和如雪那两个丫头,也希望看到她们有个好归宿,陈先生那人也没得挑,这是件好事,老奴也是乐见其成,可是您现在毕竟是孤身一个人在宫外,要是身边的人有什么闲言闲语传出去,怕是会对您不利,虽然您叮嘱过奴婢们不得外传,可是就怕被有心人盯上,一些蛛丝马迹还是不难看出来的。”
淑云叹了口气道:“何嬷嬷,我要谢谢你能如此为我着想啊,其实你说的这些,我不是没有想过,可是做人终究还是不能太自私了,现在她们都跟了我,已经算是我的人了,全都在尽心尽力的为我服务。我不替她们打算,还有谁能替她们呢?尤其是在这样的婚姻大事方面,等到她们将来到了年龄,可以自由婚配时,也不见得就会有好的归宿,既然有机会成就一段美满的姻缘,还是要努力的去试试的。”
听到淑云这段话,何嬷嬷悠悠的道:“能在娘娘身边伺候,是奴婢们的幸运,既然娘娘已经决定了,老奴就不再多嘴了,请娘娘放心,老奴会看好底下的人的!”
“看来自己身边的队伍也不是那么‘纯洁’啊!”
“至于到底是哪个人或是哪些人跟自己不是‘一条心’,淑云也没有深究,既然何嬷嬷已经表明了对自己效忠的态度,那么淑云对她也应该给予一定的信任,她不说是谁,只说会看好底下的人,肯定有她不能说的理由,她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现在这个时候淑云是不会去逼问的。
对于她们这些人老成精的人,除了恩威并施以外,给予信任和肯定尤为重要。
淑云点头答应了,然后就和何嬷嬷聊起了育儿经。
淑云没有顺势追问下去到底谁是‘有心人’,倒是把何嬷嬷搞得一愣,恐怕是没想到淑云会是这样的反应吧。
随即就显得很是高兴,啰啰嗦嗦的讲了一大通应该怎么喂养小孩子,其间还怜惜的看了淑云两眼,淑云猜测可能是她想到了孩子出生以后怕是会按照规矩被抱到阿哥所交给教养嬷嬷抚养,才会起的怜意吧!
第二天吃过中午饭以后,淑云打发走了青丝、如雪和一大帮想要跟着伺候的人,然后单独留下何嬷嬷陪伴,汇上陈策去河边散步。
陈策对淑云突然让他陪着散步还是有些诧异的,自从淑云跟了康熙以后,兄妹俩在相处时还是很注意的,再看到平时淑云身边伺候的一大帮人都不见了,只有一个精明稳重的何没偶,陈策立刻就猜到可能是淑云有事找他。
两人边走边唠些家常,淑云不说什么事,陈策也就没急着问,到了河边,何嬷嬷帮淑云在椅子上铺好了垫子,就退到了远处。
然后淑云就开始笑着向陈策发问了。
第八十二章互动进行时
“大哥觉得青丝这丫头怎么样?”淑云觉得以她和陈策的关系,没什么好拐弯抹角的,因此直奔主题,问得很直接。
陈策愣了一下,道:“人还不错,小妹你今天找我就是想要问这事吗?”
淑云笑道:“大哥明知故问,青丝那丫头对大哥有意思,小妹也觉得她还不错,大哥你也该成个家了,所以我就想给大哥张罗个大嫂。”
陈策沉默了,眼神迷离,像是陷入了某种回忆般,良久之后,才叹了口气道:“小妹,你的心意大哥知道了,青丝是个好姑娘,大哥配不上人家,也不想……也不想辜负了人家。这件事让我再好好考虑一下吧。”
“这是啥意思,一会说配不上,一会又说要考虑一下,到底行还是不行啊?怎么说的这么模棱两可?”淑云一脑门子问号,可是看陈策恹恹的燕子,也不好太过追问了,谁还没点过去啊,他想说的话,等想明白,放下了,就自然会说的。
于是淑云就道:“大哥,不管有什么事,都已经过去了,人还是要向前看的。青丝那丫头是个双立人,你要是不中意人家,就趁早把话跟她说明白,但是也别太伤那丫头了。”
陈策深深的看了一眼淑云,然后道:“其实青丝挺好的,放心吧,我会处理好的。”
淑云在陈策这而最终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也不好跟青丝回话,面对青丝希冀而问询的眼神,只能先行让何嬷嬷安抚一下了。
不过何嬷嬷先前的顾虑是对的,这件事不管成与不成,都还是要先行和康熙报备了一下的好,康熙知道了,以后谁再想拿这事做点文章,那也是枉然。
凑巧的是,老康第二天就来了。
经过和工部、户部,河务等主管部门还有几位传教士的磋商,最终的治河方略定案了,不过淑云提出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计划,老康没有贸然提出,而是派遣了几个心腹手下先去实地考察一下,再说黄土高原还处于战乱阶段,现在也不太合适实施这个计划,但是康熙准备这个计划的决心未变,只是目前还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提出来。
不过现行的治河方略中已经表明,准备来年开春在河南,山东部分黄河沿岸地区现行栽种淑云提供的几种作物“试试水”,为以后大面积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做准备,当然这个动作,也在朝堂上引来了不少的争议,好在康熙事先已经和靳辅,还有工部、户部的主要官员达成了一致意见,而其它的治黄办法又非常的完美,适用,所以才能让这份治河方略勉强得以通过,在这些问题上,老康的做法还是很讲究策略的。
而水泥的样品在内务府工匠们的努力下,也已经制作成功,检验以后效果不错,康熙也因此确信了水泥的巨大作用,因而对淑云提出的治河方略也更加的有信心了,随后康熙又根据淑云先前的提醒,不但下旨严令配方保密,还对水泥的升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办法用以提高工匠们研究的积极性。
老康今天来庄子上的目的,除了看望淑云以外,还把洋洋洒洒的数万字的治河方略带来了,想要再征询一下淑云的意见。
老康抱着淑云斜靠在窗边的软榻上,问道:“云云啊,看过了那份治河方略,你觉得怎么样?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淑云摇头道:“没,这份方略中的方法比我想的要全面许多,也更加的具体。”然后又故意沮丧的叹了口气道:“唉,一直觉得自己挺能耐的,现在才发现,原来比我强的人有的是啊,玄烨,你说我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点?我听说过一句话——自大加一点那念“臭”,我真怕自己将来便“臭”了,所以我决定了从现在开始一定要谦虚谨慎,玄烨你一定要时刻的监督提醒我。”
淑云话音未落地,就发现身后老康的胸膛就开始不停的起伏,闷笑声紧接着传来,淑云气得回头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可是不想当身后那个男人看到淑云肉呼呼的包子脸,鼓着腮帮子,等着眯眯眼时,居然不管不顾的开始放声大笑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在淑云一根白胖手指的强力威胁下,才勉强了下来。
然后憋红了脸,像拍小狗似的拍了拍淑云的头,以示安慰。没办法,谁让淑云本就长得像个大娃娃,现在因为有了身孕,小脸蛋时刻都是红扑扑的,而且浑身上下白胖圆润,样子就更加的可爱讨喜,老康只要到了淑云这里,闲来无事最喜欢干的事就是逗淑云了,对此淑云也是郁闷无比,可又拿老康无法,只能听之任之了。
过了片刻,就听老康说道:“其实啊,从禹开始,在这中原大地的存发展的历史当中,有很大的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在历朝历代,治黄方略如何制定均是各朝廷安民的决策标题。因此也积累了很多实用又可行的办法和经验,靳辅和工部的人总结了一下,又和你提出的几点办法相结合,再加以完善,才有了现在这篇治河方略,朕在这方面也不太懂,但是靳辅和工部的人,还有几个洋人都盛赞了你提出的几点意见,说是‘开治黄之先河’,还向朕追问究竟是哪位高人提出来的,并且靳辅还说,如果这人肯定总领河务,他甘为马前卒,由此可见朕的云云还是很了不起的。”
淑云一挑眉,“老康这是在安慰自己吗?刚才淑云听了什么‘开治黄之先河’,‘甘为马前卒’这样的话,吓了一跳,很怕引起老康的猜忌,可是最后一句却让淑云放了心,老康的语气包含了宠溺,而且明显是在以自己为荣。”
于是淑云故作欢快的道:“真的吗?真的吗?他们真这样说啊?”随后就呵呵的对着老康傻笑道:“我真有他们说的这么厉害吗?”
老康看着淑云,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就看到怀里的淑云小脸一下子暗淡了下来,连忙就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又急忙哄道:“朕的云云比他们说得还要厉害。”然后还重重的点了两下头以示肯定,随后又笑道:“你刚才不是还说以后要谦虚吗?怎么现在一听到表扬,就又翘尾巴了?”
淑云也不管老康的打趣,立马就又高兴了起来,并且欢快地抱住老康的脸,狠狠的在上面吧嗒了两口,道:“那是以后的事,现在先让人家高兴一下嘛!”
淑云难得主动一次,老康当然高兴了,也就没有再打击淑云,小眼睛变得‘贼亮’,然后顺势一把搂紧了淑云,吻上了那让他渴望已久的红唇,直到把淑云吻得快要窒息了,才不舍的放开,可是手却伸进了淑云的衣襟中不停的抚弄着。
淑云被他撩拨的有些动了情,但是却强忍着没有回应,趁着现在头脑还清明时,想要尽快把青丝和陈策的事和老康报备一下,以免夜长梦多。
于是淑云按住老康那只不老实的大手,微喘着说道:“玄烨,你先等等,我还有话要跟你说呢。”
康熙拨开淑云的手,并挪动了一下身子,让他身下的坚挺贴紧了淑云的翘臀,才呼吸粗重的说道:“有什么事就说呗,朕听着呢。”
“嗯”淑云忍不住呻吟了一声,才软软的道:“是大哥和青丝的事,青丝喜欢上了大哥,我探过大哥的口风,不过大哥没有明确表态,我想要是他们以后真能情投意合的话,想请皇上破例成全他们。”
老康被淑云先前的呻吟刺激的有点上火,手上的动作就开始变得粗鲁了,但是也不忘回了淑云句:“就这事?朕知道了。”
随后就解开了淑云的衣襟,大嘴紧跟而上,含住了淑云的一团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