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16部分阅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yuzhaiwen
但胜在几十年来耳闻目睹实例案件充沛,按她经验,女人这一辈子好坏,不过是一命二运三本事,三者只要占其二,便可一生顺遂。
拿余老夫人来说,她早年出生于山东大儒之家,父母温厚,家规严谨,这命是很好;后来许夫婿余阁老是父亲得意门生,余阁老于贫寒之时受恩师赏识且嫁女给他,便十分感激,与余老夫人一生恩爱,便是后来仕途顺遂青云直上之后,也不改夫妻情义,与妻子一心一意同至白头,余老夫人这运也是极好。
如此,余老夫人便是搏斗能力为零也无所谓了;可以说,余老夫人一辈子都没经历过大风大浪,也不需要耍心机使手腕,温室花朵般幸运儿。呃,也就是因为这样,她压不住嫣然她后妈,有时候还需要余阁老亲自出马教训儿媳。
“哎——没本事又如何?架不住人家生好嫁更好呀!”房妈妈十分嗟叹。
明兰听入神了,这比说书还好听。
“看来投胎很要紧呀!若是爹妈好,便事成了一大半了!”明兰由衷感慨,余老夫人爹妈挑女婿本事着实不错。谁知房妈妈不甚赞同:“那也不见得,嫣然姑娘生下没多久就没了娘,爹又是个狠心,可她有余阁老和老夫人护着,但凡自己有些本事,将来也能立起家业来,就怕……她随了余老夫人呀!”
“是吗?”明兰拒绝苍白无力理论,要求事实说明。
房妈妈很爽快把自己捧出来说,说起来还不无得意。
她生在一个贫苦潦倒农户,父亲重病缠身,七岁之前没吃过一顿饱饭,母亲无奈之下把她卖给了人伢子,后卖进勇毅侯府,她命实在不怎么样。
但是她进侯府之后,勤快老实,很快被选到侯府小姐身边做丫鬟,然后凭着自己好学不倦,写字算账绣花理家等本事一一精通,一心一意伺候主子绝无二心,最后荣升为徐大小姐身边一等大丫鬟。后来跟着陪嫁入盛府后,被老太太做主嫁给了一个管事,夫妻双双脱籍自去谋生,后来儿孙满堂,家业殷实,一个儿子考了秀才开了个私塾,一个儿子开了好几家店铺,还有一个置办田产当起了小地主。
“妈妈运气不错呀!果然是好人有好报。”明兰越听越精神。
房妈妈微笑着摆摆手:“光是好人可不顶用。当初我知道自己必是要被卖时,便日夜做活攒下几个大钱给了那人伢子,苦苦哀求他把我卖进个好人家,也是运气好,遇上个厚道人伢子,这才有机缘遇上老太太;是我在侯府里肯吃亏肯多干活,才入了老侯爷夫人眼;末了,也是我促着我男人出门闯荡,才有儿孙好日子。我如今服侍老太太,也是当一天算一天,陪着老太太说个话解个闷,什么时候老婆子做不动了,便回乡抱孙子去!”
她中年丧夫之后,见儿女都已成家,又舍不得盛老太太一人孤零,便又入了盛府当差,说要全了主仆情义,她儿孙颇为孝顺,逢年过节回回都来求她回去享清福,房妈妈只是不肯。
明兰咋舌不已,真是活生生成功奋斗典范呀!看着房妈妈目光不由得带上几分崇拜,她虽出生不幸,但运气+本事=成功人生,too。
房妈妈其实并不饶舌,平时说话极有分寸,这次这么连着几天叨叨,明兰知道是说给自己听,她就是生时命不好,爹爹不疼生母早逝,还是个庶女,不过运气不错,受到了祖母疼爱,但这是不够,还需要自己争气。
听众热烈捧场给了房妈妈莫大鼓励,她天天讲一些,把自己知道旧事轶闻当连载故事般讲给明兰听,讲故事时车门外教丹橘把门,闲人免进,有些地方讲详细,间或发表议论,有些地方隐晦,得靠明兰自己领会。
在明兰连连追问下,房妈妈终于叹气道:“…都说咱们老太太厉害,拦着夫婿不许纳妾,整日要打要杀闹腾,可是……唉,姑娘爹不是好端端么?老太太吃亏就吃在这里,空担了个厉害名声,其实心肠再好也不过了!她心地光明磊落,只会一味与老太爷争执,却不防着小人贱婢下作手段,夭折了自己哥儿……这才伤透了心。”
说起往事,房妈妈一阵唏嘘,眼泪都出来了,又扯着明兰道:“老太太气你在余家出头,也是一片苦心,要知道,女儿家得厉害在心里头,厉害在面上那是要吃亏,不但叫人诋毁,还不见得顶事!那越是厉害,越是脸上看不出来!”
“我真知道错了。”明兰低声道,这一次,她是真心认错。
见明兰明白老太太一番苦心,房妈妈又高兴起来,兴致勃勃跟明兰讲典范故事:“那位小姐,诶…这会儿也是老太太了,她家世长相都不拔尖,嫁也不如你祖父有才具,要说也是个贪花,可她呀,这许多年愣是把男人看老老,一个庶子都没有!我听说呀,她家老头子如今年纪大了,几个老姨娘早不见了,反倒老夫老妻十分得欢。”
明兰十分憧憬。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背后议论人缘故,没过几天,明兰就见到这位受到房妈妈热烈追捧典范。
车舆行至京津渡口,便要下车换船继续南下,巧遇了也要一同搭船南渡金陵贺府众人,贺老太太掀帘子外望时瞧见了盛府车驾标记,便遣人来认,两下一搭,不用滴血认亲,两位小半辈子没见面老太太便搂在一起泪眼叙话了。
只见那贺老太太发色乌黑,身子丰腴,面色红润,脸上纹路纵横,却是笑纹居多,见人便笑呵呵,性子开朗热忱,她见明兰生娇美可爱,硬是搂着亲了好几口,随后补上一个沉甸甸荷包做见面礼,里面塞了一大把金锞子和一对羊脂白玉平安扣。
明兰当时就呆了,她以为这位老太太应该是宝玉他妈那副样子才对,没想到却是俨然一个快活乐天乡村老太,据说她只比盛老太太小两岁,可如今看着却像小了十来岁似。
“妈妈你没弄错吧?她瞧着不像呀。”明兰攥着荷包,立刻动摇立场,趁无人时和房妈妈咬耳朵;房妈妈笑容满面,也轻声回道:“若是光装出一副好模样,心里却狠毒卑劣,不但伤了阴节,一辈子还累慌;好好瞧瞧这位老太太,她才是真本事!快快活活过日子,从不气到心里去,谁都熬不过她!”
贺老太太言谈风趣,盛老太太见了她之后便笑声不断,遂决定两家搭一艘船。
“老姐姐,就等你这句话了!我这次动身匆忙,没预先订下船只。”贺老太太拍着自己胸口,一副幸亏样子,随即转身吩咐,“快,去把弘少爷叫回来,咱们有船了!去说,还是他祖母有能耐,一下就逮着个有船老姐姐!”
屋内众人皆大笑,盛老太太狠狠拍了她两巴掌,笑骂道:“都做祖母人了,还这般不正经!可别让我小孙女学你这老货淘气去!”
明兰刚吐完最后一顿,渐渐有些精神了,乖乖挨在祖母身边听着,见祖母少有这般高兴,也凑趣道:“祖母出马,通常可以一个顶俩。”
贺老太太笑整个人都后倾过去,搂过明兰又亲了两口,对盛老太太嗔道:“你这孩子好,倒像是我亲孙女,反是我那死小子,活脱脱你这副假正经模样!”
正说着话,贺家一个仆妇进来,恭敬禀报道:“七少爷回来了。”贺老太太忙道:“快叫他进来拜见!”只见帘子一掀,一个身长玉立少年缓步进来,见了人纳头便拜,盛老太太忙叫人扶起他来,待他抬起头来,明兰才看清他样子。
十四五岁少年郎,白净面庞,修眉俊眼,不如齐衡般秀美,却有一股浓浓书卷气,行止端方稳重,贺家一派富贵气息,他却仅着一身素净细缎直衣,除了腰间一条如意绦子系青玉佩,身上竟全无佩饰,双方派过长幼后,便都坐下。
“这是你盛家妹妹,小明丫。”贺老太太热心介绍,随口用了明兰祖母日常叫法,“这是我孙子弘儿,痴长你三岁。”
贺弘文见盛老太太身边坐了一个玉娃娃般精致漂亮小女孩,眉弯眼笑,憨态可掬,却瞧着体气不足,颇为病弱,冲口出:“小明妹妹,这梅子莫要多吃了,极伤脾胃。”
明兰冷不防被叫到,愣了愣,看了看手上正捧着一盒梅子,转头看看祖母,再看看那少年,忽闻一股药草清香隐然若现,呆呆道:“这是给你吃,解乏;…呃,既然如此,那你别吃了。”
第40回
几个月后回京城与盛紘一家团聚时,曾有人问过明兰贺弘文是个怎么样人?
明兰思索良久,回答:好人。
贺家系属名门,贺家曾老太爷创白石潭书院,为天下读书人之先,领袖清流数十年,如今后人虽不及先祖显盛,但也是富贵俱全,贺老太太嫁便是贺家旁支,她第三子早逝,只留下贺弘文一个儿子,很得祖父母眷顾。
贺弘文自小便研习医术,开船不久便为明兰熬煮了平抚脾胃药草茶,味道虽苦但效果不错,明兰只喝了一剂便觉得大好,不过她笃信培养自身抵抗力才是王道,便不肯再喝了,又不好意思驳了对方好意,只偷偷倒掉了事。
一日,贺弘文来看望明兰,随口问道:“适才送来草茶可服下了?”
明兰一脸正色:“刚喝完。”谁知正在此时,小桃拿着杯子从外头进来,嘴里说着‘姑娘放心,无人瞧见……’小桃看见贺弘文,半截话戛然而止。
明兰顺着贺弘文目光看去,那白瓷莲花浮纹碗盏上还留着几抹气味熟悉青色药汁,贺弘文静静转回头来看着明兰,明兰强忍心虚,十分镇定道:“小桃,你洗个杯子怎这么久?”小桃呆呆,只会说:“杯子……很难洗。”
明兰头皮发干笑几声,闪躲着不敢看贺弘文,道:“呵呵,难洗,难洗。”
贺弘文恍若无事,微笑道:“船上诸事,是不如陆上方便。”
明兰……=_=,一旁陪侍丹橘脸皮没那么厚,把头扭过去了。
第二天,贺弘文送来了双份大碗药草茶,明兰当着贺弘文面,英勇无比举起碗盏,咕嘟咕嘟一口喝干草茶,然后把空空碗底高高亮给贺弘文验货。
贺弘文微笑颔首,好像班主任嘉奖刚罚抄完小学生。
严格说起来,贺弘文是明兰第一个真正接触外男,他们祖母久逢知己,躲在船舱里要把几十年话补足,在一群老妈子小丫鬟看顾下,明兰和贺弘文着实见了好几面。
古代少男少女初初会面,话题照例都是这么开始:“小明妹妹都读过什么书了?”
明兰听着耳熟,高中课本里《林黛玉进贾府》那一段可是老师要求背过,便照着贾母经典标准回答,掩着袖子含蓄道:“不过认得几个字,不做那睁眼瞎罢了。”
答罢,自觉很有大家淑女风范。
贺弘文挑了挑眉,不可置否,只把眼光往右一转,定定看向书案上一摞练字用宣纸,墨迹斑斑,显然字写了不少,明兰尴尬,补充回答:“只刚读了《女则》和《孝经》。”
贺弘文依旧不说话,再把眼光往左一转,只见书架上横七竖八堆了几本翻旧了书,封面大开,医卜星相天文地理,都是明兰央求长柏和长栋帮忙弄来闲书。
明兰再次被捉包,强自笑了几声:“…这是家中兄长叫我带去送给堂兄。”
贺弘文很能理解样子,微笑道:“令兄真是涉猎广博。”
明兰嘴角抽了抽,干干赔笑几声——天啊地啊,只看正书长柏哥哥,只看账册长松哥哥,还有见字就晕长梧哥哥,原谅她吧!
贺弘文最厚道地方,哪怕当场揭穿了明兰,也能很真诚装傻点头,对明兰一切烂借口都表示出十分信服样子;人家如此上道,明兰也不好再装了,便以诚待人。
临近金陵,时气渐暖,上回北上去登州时明兰穿来不久,体虚气短且处于人生低谷,没有闲情欣赏风景,如今却别有一番心情,只见沿岸景致渐精致柔和,明兰坐在窗沿看沿岸风光和忙碌漕运船舢货运,贺宏文南北来回已见过许多次了,便笑吟吟指点解说。
“大白鸟,大嘴鸟,……麻袋船!”明兰呆呆指着说,言辞十分贫乏。
贺宏文笑着解释:“那是鸬鹚,最擅捕鱼;…那是沙鸥…,不对,那是粮船……”
明兰开朗俏皮,贺弘文内敛稳重,两人相处甚欢。
“…家母想我科举出仕,无奈我不甚争气,只喜欢摆弄药草针典。”贺弘文赧颜道。
“贺哥哥菲薄自己了。读圣贤书,不过是上为辅佐明君匡扶社稷,下为光宗耀祖泽及子孙,可万流归宗,行医济世一样可以惠及百姓光耀门楣。哥哥祖母父亲,当年何等医术医德,少年时,亲赴疫区救命济厄,年长时,执掌太医院令,颁布医典令。世人何等景仰!”明兰十分真诚,医生真是一项高尚职业,做好了,还很高收入说。
贺弘文眼睛都亮了,笑语晏晏看着对面女孩。
“父亲早逝,母亲病弱,我不能依着母亲心意读书进学,实是不孝。”贺弘文忧郁薄纱般笼罩着秋色。
明兰摊着一双嫩白小手,上面针孔可见:“我素来不喜欢刺绣,祖母请了好几个师傅教我,到现在我绣出来蝶儿还是像蝇子,想想也是不孝。”
贺弘文微笑道:“妹妹年纪还小,慢慢练总会好,我锦儿表妹最擅刺绣,那也是日日练出来。”明兰摸着自己手指,随口问道:“哦?她也住金陵?”
贺弘文神色黯淡:“不…,几年前她父亲因‘小梁山矿案’获罪,全家被流放凉州了。”
明兰不说话了,几年前小梁山矿井坍塌,死了百余矿工,谁知矿主勾结当地官员,克扣抚恤金,反把那些死了男人孤儿寡妇锁拿问罪,险些激起了民愤,酿成大乱。
皇帝得知后气半死,他其实也知道,这不过是争储余波而已,但也只能处罚些首恶官吏了事,从犯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因此牵连进去官员并不多,没想到他表妹家就是这少数炮灰之一。
“…嗯,既然是流放,估计罪也不重,重罪都砍头了;不是有大赦天下嘛,你表妹总能回来。”明兰只能这样安慰。新皇登基便有大赦,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一般来说流放犯都能赦免,如今天下人都知道老皇帝日子已是数着过了。
贺弘文很是感激明兰一番好意,过了半响,道:“当年姨夫也是有过错,有过当罚,也不算冤枉,不过若能赦免自是好事。”顿了顿,又道:“我那里有自配雪蚌膏,给小明妹妹抹手罢,冬日里做针线活手指不灵便,涂了那能活血舒经。”
少年语意温柔,目光和煦,便如凉意始起深秋里,最后一抹淡金色阳光,慢慢爬上明兰脸蛋,照明兰有些脸热。
又堪堪行了五六天船,终于靠岸停泊,码头上站了不少小厮管事打扮人,都拉长了脖子往这里瞧,一半是盛维来接明兰一行人去宥阳,还有一半却神色哀戚,是来接贺老太太直去金陵娘家看病重老父。
贺老太太挽着盛老太太手说了好一会子话才放开,贺宏文对着明兰谆谆叮嘱:“明妹妹要当心身子,长途跋涉兼之车船劳累,最易生病,回去后先好好歇上几天再去玩耍罢。”
明兰用力点头。
盛维和长子长松亲来接船,明兰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堂哥,只见他肤色微黑,浓眉大眼,嗓音响亮,气概爽阔,和长梧生很像,他一见到明兰便笑呵呵道:“这便是六堂妹明兰罢,父亲一直在妹子品兰面前念叨你,这几年她没少嚷嚷着要见你!”
“明妹妹没到过宥阳吧,那可是个好地方,咱们盛家老宅宗祠都在那儿,一个时辰马车便可到金陵,回头我带着你和品兰出门去逛逛。”
“金陵达官贵人太多,咱们生意人家不凑这个热闹,还是窝在老家好,地方大风光又好,明妹妹不是喜欢钓鱼吗?回头给你备上渔具,几十里鱼塘你就是拿鱼竿子戳也能戳中!”
“秋日山林最好看,赶在入冬前,妹妹可得去看看那漫山枫树,与京城不一样,没那么贵气,倒野多。”……
那日天晴气暖,秋风送爽,便是坐在轿里也不觉着气闷,盛维和盛老太太说着话,而长松哥哥骑着马在明兰轿外一直说话解闷,明兰有种小朋友去郊游喜悦。
盛家虽然姓盛,但其实原本一点也不盛,反而有些剩;直到盛老太公抓住了改朝换代时机发家致富,巴上了几个大官,走官商勾结路线,盛家才渐渐兴旺,修了祖庙,盖了宗祠,还在老家宥阳建了一座偌大宅邸。但凡商贾出身人都喜欢走文化路线,老太公发家后第一件事就是重金聘了一位没落书香官宦家小姐为妻,育有三子。
老大承袭家业却贪欢好色,迷上了一个歌姬出身妾室,作出宠妾灭妻闹剧,听说死时家产几被败尽;老二就是明兰祖父,风度翩翩倜傥潇洒探花郎,遇上烈性侯府千金,夫妻几乎成仇,不到三十岁就死于一场风寒;老三最极品,吃喝嫖赌却一直活到现在。
明兰深深叹息:引进基因改良失败,全军覆没。
早有小厮前去老宅报信,待明兰一行人到时,盛宅正门大开,门口站了一排衣衫光鲜女眷,见盛老太太和明兰下轿,当头一个中年圆脸妇人走上前来,对着盛老太太纳头便拜,笑道:“婶婶总算来了,我家老太太盼脖子都长了,这些年没见着婶婶,看婶婶精神爽健,侄媳妇比什么都高兴!”
正说着,转眼看见一个俏生生小女孩站在盛老太太身后,便试探着问:“这是我那侄女儿?”盛老太太笑呵呵道:“就是这小猴儿,自小养在我身边,正好和品兰作伴。”
然后用眼睛看了明兰一眼。
明兰立刻挪动脚步,老实恭敬站到跟前,乖巧拜下:“给大伯母请安,大伯母安好。”
李氏眼睛笑眯成一条线,不住说:“好好好,好孩子。”又细细摸了摸明兰脸,目光中流露出赞色:“这孩子可生真好,规矩也好,这次可多住些日子,教教你那泼猴般品兰堂姐,没她似没笼头野马。”然后指了指身边一个年轻妇人:“这是你大堂嫂,住这儿要什么,尽管与她说。”
明兰再次恭身行礼:“大堂嫂好。”
文氏立刻扶了明兰起来,柔声道:“妹妹别多礼,待见过了老太太,你瞧瞧给你预备屋子可喜欢?若不喜欢,咱们立刻换,这里便是妹妹自个儿家,千万莫拘着了。”
李氏一身富态相,亲切和气却又稳重威仪,说话间,已引着盛老太太众人往里走去,穿过二门和茶房门房,顺着传廊走进内宅,绕过罩壁,入了大老太太住正堂,明兰进去,只见当中坐了一个发丝银白老妇人,面貌瘦弱干枯,只一双眼睛湛然有神,她一看见盛老太太立刻站起来,双手张开去扶。
盛老太太忙走上几步,叫道:“大嫂子。”
大老太太亲亲热热回礼:“弟妹,多年不见了。你身子不好,又随着紘哥儿四处赴任,我也不好总累着你,只盼着有生之年还能再见你一面,今日能如愿真是佛祖保佑。”
说着,声音有些哽咽,盛老太太颇为感动,也说了几句亲热话,然后又叫明兰磕头拜见,大老太太拉着明兰细细看了,连连点头:“这孩子生好,标致又有福气。”
这是今天第二次有人夸自己漂亮了,明兰很努力才不去摸自己脸,才十二岁小姑娘能美丽到什么地方去,估计是亲戚只见恭维,总不能见面就说‘你家孩子怎么长跟倭瓜似’吧。
一向直爽长梧今日有些扭捏,自打明兰进门对他说了一句‘恭喜梧哥哥了’,他就活像烧熟了保罗,羞羞答答回了盛老太太几句话后,便红着脸低着头,直挺挺立在一旁培养新郎官含蓄气质。
看盛老太太和大老太太说话,李氏把明兰拉过去,指着站在旁边一个和明兰同龄女孩说:“这是你堂姐品兰,说起来你们同岁。”
明兰拿眼睛去看那女孩,只见她圆脸大眼,模样颇似李氏,一对英气秀眉挺拔,整张脸显得生机盎然,她也正在看明兰,明兰和她目光一对上,微微一笑示好:“品兰姐姐好。”
那女孩眸子闪亮,回道:“明兰妹妹也好。”
说着,偷瞄了自己母亲一眼,见李氏过去服侍两位老太太,便左眼大大朝明兰眨了一下,明兰吓了一跳,迅速瞟了一遍左右,玩心大起,也朝那女孩眨了一眼回礼,随即飞快垂下嘴角,一脸乖乖老实状。
品兰瞪大了眼睛,大眼里盈满了笑意。
第41回
当天下午,已嫁了人姑姑盛纭和堂姐淑兰也回娘家来拜见盛老太太,李氏忙叫丫鬟把正在品兰房里玩两个女孩叫来。品兰长姐早嫁,长兄早娶,二哥长梧又去了京城,平日无人陪伴玩耍,只好苦心钻研九连环,明兰何曾练过这个,技不如人便甘拜下风,品兰得意之极,一边叫丫鬟整理裙裳钗环,一边絮絮叨叨解九连环诀窍。
丹橘从螺钿首饰盒里捧出好大一支丹凤衔红宝累金丝珠钗,明兰咬牙受下,只觉得脖子都短了三寸,那边一个大丫鬟也紧着往品兰头上插一支嵌宝石花蝶重珠簪,品兰绷着脸一下推开,嘴里嚷着:“我不戴那玩意儿,上回我戴了一晌午,闹我脖子疼了三天!”
那丫鬟好生哄劝:“我姑娘,好好戴上罢,若是来只有姑太太和大小姐也不逼着你戴了,可慧姑娘和三太太也来呢,你瞧明姑娘都戴上了,她那个瞧着比咱这个还沉呢。”
品兰抬头看看明兰那支微颤颤大珠钗,心理平衡了些,便嘟着嘴让戴上了。
缓步朝正房走去,沿着抄手游廊拐个弯,一个丫鬟守在门口打开帘子道:“二姑娘和明姑娘到了。”明兰随着品兰跨进门去,当正中坐着盛老太太和大老太太,大太太李氏坐在墩子上,文氏站着张罗茶果,都笑着和几个穿着华贵女子说话。
一个四十多岁妇人一直紧挨着盛老太太咬耳朵说笑话,她肤色微黑,一双眼睛却灵动活泼得真不似她年纪;她见品兰旁边跟了一个不认识女孩,立即起来拉着明兰细细上下打量,只见女孩肤如雪凝,目光清澈,一对米粒般笑涡在嫣红嘴角隐隐若现,她顿时眼睛一亮,回头笑道:“婶婶,这就是我侄女明兰吧!哎哟喂,瞧这小模样生,比画上还好看,都说侄女肖姑姑,果不然与我一个模子呢!”
大老太太指着她笑道:“好你个没脸,你这是夸明丫儿呢,还是往自个儿脸上贴金呢?就你那块料,就是再投十次胎,也捡不着这般好皮子!”那妇人居然撒娇着跺了跺脚:“娘!我这可是给你争脸,我生像您,我夸自个儿不也就把您带上一道夸了嘛?您倒好,还拆台!”
大老太太无奈摇摇头,盛老太太也被逗乐了,点点头道:“纭丫头果然孝顺!”屋内众人一齐大笑,丫鬟媳妇也捂着嘴暗笑。
大老太太指着那妇人对明兰道:“这是你纭姑姑。”又指着坐在下首墩子上一个尖眉细眼妇人道:“这是你三老太爷家婶婶。”然后指着站立在旁一个年轻媳妇和一个垂首少女道:“这是你淑兰大姐姐,这是三房慧兰堂姐。”
明兰立刻屈身过去,盈盈下拜行礼,一一叫过;屋内众人见她行礼严整规矩,从肩到腰到膝盖足弓姿势婉约轻灵,优雅浑然,待见得大老太太拉着她说上几句话,都觉得她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恭敬老实又亲近,众人颇是喜欢。
盛纭最是直率,一把拉过明兰细细说话,问着喜欢吃什么可住惯之类,一边从怀里拿出一个沉甸甸大红金绣线滚边荷包给她:“我家明兰生好,回头姑姑送几匹上好云锦倭缎来给你做衣裳!”
品兰生性豁达,见明兰受人喜欢也不生气,只假意恼道:“姑姑好偏心,如今见了个比我好妹妹,便把我忘在脑后了。”盛纭用力点了下品兰脑门,笑骂道:“你个小没良心,这些年你从姑姑这儿拿还少呀!”
屋里众人说话,只那三太太没人去搭理,她孤零零喝着茶,忽然插口道:“品兰侄女儿你就知足吧,虽说都是侄女,可还有你慧兰姐姐可半分没落着呢。”
明兰低着头偷偷看向慧兰,只见她红着一张脸,低头不语,再看那三太太,衣裳看着光鲜,仔细瞧那边角袖口处却有磨损补救痕迹。
盛纭不去理她,只轻飘飘一句话掠过:“婶婶待我们兄妹有大恩,明兰侄女儿自也不一般。”那三太太被撂下,转头狠狠瞪了一眼慧兰,指桑骂槐道:“你这不成器,若你有你明兰堂妹半分讨人喜欢本事,便也得了你姑姑大小宗物件了!如今白叫了十几年姑姑,半分银子也没捞着!”
盛纭当即反口:“绉大嫂子话我可听不懂了,难不成你家里孩子叫我姑姑,都是打量着算计我物件?”
三太太竖着眉毛尖声道:“哟,可不敢!只是如今外头人都说,盛家大房二房都金山银山堆填了海,却只看着自己兄弟叔伯落魄要讨饭了也不管上一管!凭日日施粥放米给不相干,也不过是虚图了个大善人好名声,原来也是做样子!”
品兰一听有人侮辱自家父亲,立刻大声道:“我爹爹前日里刚给三婶婶家送去几大车柴米,至于银两那是月月不断,这也是做样子?”
大太太李氏沉声道:“品兰,休得无礼!还不快退下!”
屋内一时刀光剑影。
明兰暗暗咋舌,只低着头不敢让人看见自己脸上惊异:往日里,她们姐妹三个吵嘴或者王氏和林姨娘明枪暗箭都是有,可也从无这般撕破脸行径。再偷眼去看旁人,只见包括盛老太太在内所有人都面色如常。
大老太太哼了一声:“绉儿媳妇,你今日是来拜见你二婶子,还是来寻衅,在长辈面前如此大呼小叫,也不怕叫小辈看了笑话!”
三太太涨红了脸,一言不发坐下,猛喝茶吃点心。
明兰转头,只见品兰一脸得意,挑衅看着慧兰,倒是淑兰颇有不忍,把慧兰拉走去说话,解了屋里窘迫,这时一个丫鬟进来,禀道:“李家舅太太来了。”
大太太忙道:“快请。”丫鬟打开帘子,只见一个满头珠翠肌肤丰腴妇人进来,见了大老太太和盛老太太便恭敬行礼,笑道:“我来叨扰了,老太太莫怪,只是常听着我小姑子念叨婶娘和气慈爱,今日便厚着脸皮来拜见了。”
盛老太太笑道:“舅太太也太过谦了,都是自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年纪大了就喜欢热闹,你们能来我高兴很。……明兰,来见过舅太太。”
明兰上前恭身行礼,迟疑着不知叫什么好,那舅太太忙开口:“你便如品兰一般叫我舅妈罢。”明兰抬眼看了看盛老太太,见她微微颔首,便乖巧叫了声:“舅母好。”
舅太太朱氏眼眯成一线,笑道:“好标志闺女,老太太好福气呀。”说着也从身边丫鬟手里接过一个菡萏色荷包塞到明兰手里;明兰低头一瞧,只见这荷包珠绣辉煌,镶珍订宝,极其华丽耀眼,不看里头东西,光是这荷包就价值不菲了。
大家坐下叙话,舅太太朱氏照旧没有理睬三太太,只和盛老太太她们说话,从金陵说到京城,从内眷说到子女,明兰从不小看这种内宅妇人间闲话恭维,只细细听了,才知道早年间李老太公是和盛老太公一起发家,一开始并不如盛家兴旺,不过人家儿子养好(没有引进外来基因而是凑合了乡下结发妻子),三代勤恳经营下来,家业繁盛,成了宥阳县城里数一数二人家。
三太太几次欲插嘴都不得成功,大老太太说会子话,忽对盛纭道:“泰生呢?今日他没随你来么?”盛纭笑道:“梧哥儿难得从京城回来,我那傻小子总也说个没完,咦,舅太太,你今日一人来么?”朱氏笑道:“来了郁哥儿和都哥儿,都在外头呢。”
大老太太笑道:“都是自家亲戚,快叫进来。”
说着便叫丫鬟传人,然后帘子掀开,进来三个年岁相当男孩,齐齐给盛老太太下拜行礼,大老太太笑着指当头一个眉眼含笑唇红齿白男孩道:“这是舅太太家二公子郁哥儿。”后指着左边一个腼腆害羞男孩道:“这是李家三公子都哥儿。”最后指着一个面皮微黑厚实健壮男孩道:“这是我纭丫头小子,泰生。”
三个男孩各有风采,一时间屋内一片勃勃之气;除了明兰,其余众人皆早识,于是明兰只得过来逐一施礼称呼,随着品兰一概都叫‘表哥’。
朱氏笑着对明兰道:“你还有个大表哥,这会儿出外办货去了,你大表嫂人是极好,以后可要来我家顽。”
盛老太太赞道:“舅太太好福气,哥儿都这般丰秀儒雅,端是美质良材。”舅太太笑道:“这两个魔星可闹着呢,老太太谬赞了。”
盛老太太拉过李家两个男孩,细细问了读书学问,知道大已经考上秀才,小也是个廪生了,更是喜欢:“好好好,上进用功方是道理。”朱氏笑道:“他们这可算不得什么,听闻老太太家长孙,不拘秀才举人进士都是一次考中,如今被点了庶吉士,在翰林院供职,这才是真真文曲星下凡命格哟。”
盛老太太转头瞪了大老太太一眼:“定是老嫂子到处说去,没夸坏了孩子。”大老太太笑道:“有好自然要夸,回头等这两个孩子上京赴考了,你且照应着点儿就是了。”
盛老太太道:“这还用说,维哥儿媳妇侄子便如我们自家孩子般。舅太太,待哥儿们上京了,就住到我处去,家里还有两个备考小子,恰好做伴。”
朱氏就等着这句话,连声笑道:“那可真谢谢老太太了,郁儿都儿,还不磕头谢过。”
李郁李都立刻再次拜倒,舅太太谢了又谢。
品兰附到明兰耳边轻声问:“不过是住到自己亲戚家里头,做什么这般道谢呀?”
明兰苦笑,这小姑娘还真敢说,只答道:“我家书多。”
事实是,考科举其实除了闷头用功之外,还需要大量前后期工作。这里面大有门道:首先要知道主副考官文章喜好和政见倾向,甚至字体偏爱,然后是当今朝政风向,不能涉及禁忌话题和派系斗争等等,末了,还要会友拜师,在清流中混个人熟。
虽然考卷是封了姓名,但事实上能当上主考官,基本能从文章字迹和行文中猜出自己熟悉考生。这不是用来作弊,但只要不很离谱,可以获得相对稍高评价。有盛家这样官宦家族帮忙介绍引见,李郁李都可以事半功倍。
明兰觉得吧,这个……不想考中考生不是好考生,但不拉关系考场才是好考场。
这时品兰过去,与胡泰生说话,嬉笑声大了些,盛纭转头去瞧,皱了皱眉,便腻到盛老太太身边笑道:“我家泰生不是读书料,婶婶可是嫌了哦。”
盛老太太似乎很喜欢这个淘气侄女,笑骂道:“你个泼猴,你小时候我多少回教你读书写字,你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连三字经也背不全,还有脸说嘴?!泰生这都是随了你!泰生,过来。”拉过泰生手,笑道:“好孩子,男儿家行行出状元,我常听你舅父夸你,说你勤恳厚道,实心用事,打理家业十分得力,我听了不知替你娘多高兴呢!”
胡泰生只一脸憨厚笑,品兰凑过来笑道:“表哥,我明妹妹新来,你可带了什么好东西?”泰生老实回答:“海子对边西洋点心,给妹妹们尝个鲜儿。”
三太太不甘寂寞,忍了许久终开口道:“我这一辈子也没尝过西洋点心,听说是极香甜,也给我带些回去让你三舅舅尝尝;外甥可别学人瞧不起你三舅舅家!”慧兰也笑道:“瞧母亲说,泰生表哥最是厚道,怎么会厚此薄彼瞧不起咱们家呢?”慧兰语气亲昵,一双水汪汪眼睛朝泰生看去,泰生脸红过耳,低头站着,打死也不开口了。
屋内其余众人全装没看见,只品兰怒着又想冲过去,明兰暗叹一口气,她本想扯住品兰袖子,但估量了一下这位堂姐与自己力量对比,决定改变战略。
明兰轻巧一个转身,不着痕迹拦在她跟前,说了一句自以为高明话:“品兰姐姐,你再与我说说那九重连环扣怎么解吧;这老悬在脑子里,我心头挠似难受呢。”
品兰果然被阻住了,惊奇转头:“咦?刚才我不是手把手与你讲明白了么?怎么这会儿功夫你又不知道了?”她音量有些大,一旁站几个男孩都看了过来,尤其是年纪最小李都,表情隐约写着‘她好笨’三个字,明兰窘迫脸上发烧,心里大骂丫。
那李郁轻轻笑了下,笑着看了明兰一眼,道:“似九连环这般深奥也只有品妹妹这般聪明人才一学就会,咱们笨笨,自然得多讲几遍了。”胡泰生最老实,连连应和:“是呀,是呀,我也老学不会呢。”
品兰闻言大是得意:“表哥说是。”转头便对明兰耐心再说一遍解九连环诀窍来。
明兰心里颇为惆怅:深奥你个头呀深奥!不过好歹达到目了不是。
明兰笑眯眯听着,不断点头应是,随意转头间,忽然看见上首坐盛老太太,只见她与众女眷说话,连连微笑,明兰有些楞,只觉得这会儿祖母笑容竟有几分熟悉……啊,对了,小时候姥姥拿白煮蛋哄她穿耳洞时,就是这个笑容。
第42回
宥阳盛家气氛和悦美满,一家人从上到下都脾气相近,爱说爱笑,待人大方热情,明兰宛如服刑多年劳改犯忽然获得假释了一样,整个人都松开了。
大约她和品兰真是臭味相投,几乎一拍即合,一个行动派野丫头,一个出馊主意帮凶,外加一个惯于被表妹支使老好人泰生,这几日盛家着实热闹:明兰钓鱼,品兰就帮忙捉泥蚯蚓,泰生在一旁端着鱼篓子,鸡婆叨叨着‘小心脚下滑’或‘不要再往前了’什么;品兰抓麻雀,明兰就帮着支簸箕撒谷子,泰生就蹲守在墙后扯着支棒上绳子……
李氏要理家备婚,只好叫儿媳文氏去逮她们回来,奈何文氏原就不是小姑子品兰对手,明兰又不便管,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算了。
“由她们去吧,小孩子家家,想玩就多玩会儿吧,有生气些好,没木头人一般。”大老太太微笑着解围,盛老太太看李氏一脸为难,本想训诫明兰一番,可转眼看见明兰这些日子玩脸蛋红润,精神倒比在家时还好,心中不忍,便叹气道:“侄媳妇如何不疼孩子,只是这女孩子家……现在不拘着她们,将来怕是要吃苦。也罢,侄媳妇你且担待些,待过了梧哥儿婚事,再好好收拾这两只小猴儿。”
一旁品兰明兰是被李氏逮来训话,原本垂头丧气站着,闻言都是一脸喜色,李氏又瞪了自己女儿一眼。
盛老太太和房妈妈均年老,早在登州时就叫明兰帮着房妈妈管些事,这次长途跋涉她们早已累了,便叫明兰整备行李,誊写给亲戚们赠礼。明兰与品兰才顽了两天便被捉去做事,品兰十分抑郁,只好跟在旁边嘟嘴抱怨,不过看着不论小丫鬟老婆子都恭恭敬敬回事禀报,明兰说一不二,令行禁止,那些仆妇竟没有半个啰嗦,品兰十分佩服。
“我也帮着嫂子理过事,那起子下人总爱偷j耍滑,每每叫我吃苦头,母亲不与我出头还好生训我,这……有什么诀窍吗?”品兰倒也很虚心。
明兰何尝没有吃过苦头,这几日与品兰玩耍也多少知道她脾气,便道:“我来给姐姐猜猜看?你办一件差事前,可有先问过管事妈妈原先是如何?”
“没有。”品兰一口否认,“我都向母亲和嫂子问清楚前因后果了,还问下人做什么?”
明兰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