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3
杨大毛的一生 作者:清潭水
这山芋秧子得来十分不易,还是杨二柱大老远从东山村拉回来的。东山村今年雨少,地势又高,倒是没受什么灾。
一天不歇地栽了七天,大毛家的山芋才栽完。第二天杨二柱就套着牛车带着富贵去县城买粮食、打油去了。大毛依旧去放牛,李杏儿则在家里歇了歇。
杨二柱早上走的早,中午就赶回来了,拉着一车的粮食。一家人一起把粮食卸到柴房里。
“爹,你怎么买了这么多稻子?”,杨二柱共买了八袋子粮食,四袋稻子四袋黍子。
“黍子涨价了,往常最多两文五厘一斤,现在都卖三文五厘了。稻子还没涨,还是八文一斤。我索性多买点稻子。拢共买了三百斤黍,三百斤稻子。打了一坛子的菜籽油,够吃上一个多月了”。杨二柱这会儿脸上才有了点笑意思。
“爹,现在去买粮食的人多吗?”,大毛问到。
“不多。眼看就要交田税了,田税若不减的话,买了粮食怕是就不够了。再说一般家里都还有些麦子,还能撑段日子。大家伙都等着这茬迟山芋和黄豆收了卖钱,再去买粮食。只有那手里有些闲钱的才这会这时去买,买的也多是黍子。也没什么人买稻子,所以稻子的价格才没涨”。
没多久收田税的就来了,田税一文也没少!大毛家今年刚攒够的五十五两银子,这些天又买山芋秧子,又买粮食,又交税的还剩下四十三两多一点。李杏儿十分心疼。
可大毛家的日子已然算是好过的了。王家村的普通村户家里一般只有三四两的存银,连交税都不够。没法子,许多人家把喂的半大的猪都卖了。还有家里的鸡啊,鸭啊,能卖的都卖了。还不够的就想法子去借,可这灾年借钱并不容易,实在没法子的,只能卖牛了。别家不知道,高老头家就卖了一头牛。高老头十分心疼,这些天别说吹牛,说话的兴致都没了。
好不容易捱到迟山芋熟了,可村户们的日子却是更加难过。多数人家的麦子都是留一半,一半交了税,撑到现在家里已再无粮食。这迟山芋长得并不太好,今年种的多,那些贩子把价格压得十分低,一斤只能卖到一文八厘。大毛家拉倒县城卖给大掌柜,也才两文。虽然种的多,可这山芋一般人家也就能卖个三两银子,而现在的粮价已经高的离谱。黍已经涨到五文一斤,稻子十文一斤。这三两银子只能买六百斤的黍,够四口之家吃上一个月。可是离下一年的午季还有半年之久。过些天豆子下来也最多能撑一个月。
这时候,村子里、镇子上都人心惶惶的。大家只买了几十斤的黍子,应应急,都盼着这粮食价钱能下来,也好多撑些时日。
大毛看着都替他们着急,在她看来这粮价只会涨不会掉。今年除了旺城,附近的县也都受了些灾,收成并不好,越是往后这粮食越是供不应求。况人性本贪,许多粮商瞅准了机会要发灾难财,好些铺子这会儿已经囤粮不售了。大毛真想劝劝他们,不如狠狠心,再卖上一两头牛,把粮食先囤起来,把这难关先过去,还有什么比人更重要呢。
不过十来天,黍子又涨了五厘,人心更慌了。大毛还常能听到村子里有人骂起县令,骂他狗官,骂他会喘气不会干活。大家又怀念起二十多年前的好县令,梁宽梁县令。若是他在,必不会让大伙过得如此艰难。
私塾又开始上课了,孩子们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没心没肺,一个个的也都开始愁眉不展。大毛真的是十分怀恋之前的日子。心里盼着这粮食价格能真的跌下来,或是官家能出些赈灾的法子。
今年夏天河里水多,大毛家也没能去摸歪歪,收歪歪。上山的八月炸,奶枣子也被那几个月的大风大雨打落殆尽。大毛家今年真的是损失惨重。不过下雨的那段时间,家里倒是拾了许多地皮,晒干了装了五袋子,存着没卖。杨二柱这些天就赶着牛车,走村蹿庄地去收地皮,想着凑一大车拉到省府去卖。
这地皮十分好凑,好些人家是全家出动去山上拾干地皮。还有的之前拾了还没卖完的。杨二柱收了五天就凑够了一大车。又雇了姚家的马车带着富贵一起,把货拉倒省府去了。
两人一共去了四天才回来,回来的时候都喜笑颜开的,特别高兴。大毛原以为他们是赚了钱心情舒畅,不想却是其他原因。
“大毛,大家有救了!三掌柜真是太厉害了!”。大毛什么还没问,富贵就这么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
“爹,这是怎么回事?”,大毛觉得还是得问问杨二柱才能清楚。
“先吃饭,边吃饭边说”。杨二柱饭桌上的时候讲明了事情原委。
原来杨二柱一行三人到了省府,见张家铺子有许多马车进进出出。姚顺好奇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