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第61部分阅读

      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 作者:未知

    纱橱,与贾宝玉隔着木板,比邻而居,那个时候,只要自己跟林如海说说,林如海就是为了女儿的名声,也会答应这件事情的。

    可是,还是贾瑾棋高一着。自己没有刻意安排林黛玉的屋子,也暗示了下面不要给林黛玉收拾屋子。可是偏偏贾瑾这个二丫头给自己收拾院子的时候,多收拾了一座出来,还时时打扫。林黛玉一来,她就拿孝道礼法,逼自己退步,就是自己想找借口,都拿不出理由来。

    没人照顾?二丫头说了自己的大儿子等林丫头的到来已经等了好些时日了。怕水土不服?林丫头一到家里,没两天,自己的大儿子就请了太医过府。担心受了委屈?为了林丫头的事情,二丫头亲历亲为,还为此跟自己的二儿媳妇打擂台,自己不是不知道。还有守孝的一应物件,二丫头都是一力承担的。自己就是想找茬,都没有理由。

    到现在,贾母不得不承认,贾瑾在林黛玉的问题上的确处理得漂亮。本来,按照贾母的安排,林黛玉守孝的时候,却跟贾宝玉十分亲近,同桌吃饭同榻玩耍,那么林黛玉的名声就完了,除了贾宝玉,她不可能嫁给别人。可是贾瑾严防死守,到现在,贾宝玉连林黛玉的院子都没有进去过。偏偏自己还不能说贾瑾错了。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的这个孙女是最有同胞情谊的,为了堂弟的前途,她费尽了心思,终于让这个年满十岁的堂弟天天读书,无暇在内帷厮混。

    贾母每每想到这个,就咬碎了牙。屋子里虽然欢声笑语,贾母却不觉得高兴。贾瑾见贾母不住地打量她和林黛玉,虽然不知道贾母到底在想什么,但是,她却可以猜出来。

    贾瑾也算是品尝过权利的滋味的人了。她也发现了,贾母之所以这般算计,也不过是因为权利欲的作祟而已。贾母毕竟一度是家里的当家做主的太太,能够养下三个孩子,能够牢牢地抓着管家大权。贾母的能耐手段,自然是很出色的。可是越是这样的人,越是放不下手里的权利。让贾母放下一切,做荣国府的吉祥物,想必第一个不愿意的人,就是贾母自己。

    所以贾母才会扶持二房出来,所以王夫人才胆敢三番五次地跟邢夫人叫板,踩着大房上位,做了荣国府的当家太太。因为只有大房和二房不合,那么贾母这个老太太的位置才会做得稳。

    正文 237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

    收费章节(12点)

    237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

    虽然理解,但是贾瑾还是很看不上贾母的这种做法。

    无论是私心也好,还是权欲作祟也好,贾瑾始终认为,像贾家这样传承了百年的大家族,除了子孙繁茂之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东西,那才是贾家想成为那种传承千年的大家族最要紧最关键也是最缺少的东西。

    子孙繁茂,不是说人数多久可以了,还应该有世家子弟的风采与学识。贾家的家学那么乱,就不要说了,单单如今荣国府里的几个第三代男丁就不像话。贾宝玉,根本就是个绣花枕头,还好坏不分,什么话都敢乱说,偏偏又没有一点担当,除了一张好皮相,什么都拿不出手。而贾环呢,原著里,是个人都可以踩一脚,好好的正经少爷,居然连个奴才家的孩子都不如。还有贾兰,除了李纨这个生母,还有哪个记得他这个长子长孙?还有贾琏,原著里的贾琏,有谁为他的将来考虑过?堂堂荣国府的正经继承人,居然弄得那般狼狈,居然做着打杂的事情。

    更不要说其他的方方面面了。

    贾瑾知道,要让贾家的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不容易,因为贾家的人大多是不求上进的,唯一在这方面与贾瑾有话题的人,可能就是林黛玉,不过林黛玉年纪还小,又有父母护着,没有经历过危机的人,是不会时时刻刻都考虑这个的。此外,大概也只有薛宝钗可以体会到贾瑾的难处。

    贾瑾和薛宝钗很相近的地方,就是她们两个都很上进,都有心让自己的家族更上一层楼。可惜薛宝钗的身份局限了她的眼光,她只看到了贾家的荣华富贵,却看不到这背后的东西,加上薛家的人一向金钱至上,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摆平一切,这与贾瑾的步步小心、时时在意、走一步看十步的行为准则是相悖的。

    贾瑾的孤独没有人理解,她也只能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其实,贾瑾花大价钱,开挖人工湖,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一傻帽儿。很多人都等着看笑话,要不是皇帝对贾瑾的行动表示了支持,恐怕贾瑾会遭到更多的风言风语。可就是这样,背地里还是有很多的指指点点。

    这天,王夫人出去做客回来,就坐在荣禧堂的东耳房里生闷气。她听说了贾瑾花钱让人开挖人工湖的事情,她觉得贾瑾此事是多此一举,吃饱了撑着。

    王夫人对周瑞家的道:“你说二丫头那个傻子是做什么呢?今天京兆尹府上宴客,大家都在说,我们二丫头疯魔了,居然花大价钱买地,还不是拿来耕种的,居然是为了挖个湖?她有那么多的银子,为什么不帮衬帮衬我的元春,为什么不贴补贴补家里?”

    周瑞家的道:“就是,太太,二姑娘这事儿做的可不地道。我们荣国府又没有分家,二姑娘这样乱花钱,可不就是花的是大老爷的银子?太太,你要跟老太太好好说说才是。”

    王夫人道:“说?怎么说?之前我们不是想将二丫头手里的那个庄子弄到手的吗?结果呢?圣上居然也出了手了。为此,我哥哥还写信把我臭骂了一顿,还说,如果我再敢对二丫头动手,无论成没成,他都会召集族人,将我除名。连我那个亲哥哥都不帮我,我还有什么法子?”

    周瑞家的道:“太太,舅老爷当真这么说过?”

    王夫人道:“那还有假?那年过年的时候,我哥哥还特地把我叫过去,在小佛堂里面,当着父母的牌位又重申了此事。不然,我哪里会看着二丫头那么嚣张?”

    周瑞家的低头不语。

    王夫人道:“真是的,大嫂子怎么就那么好命?虽然没有生养过,可是老太太调教出的二丫头,她现成捡了去。老太太也真是的,也太偏心了,居然只教导二丫头,不教我的元春。不然,今天这般荣耀的,一定是我的元春,哪里轮得到二丫头”

    周瑞家的奇道:“太太,您怎么说是老太太教导的?”

    王夫人道:“如果说二丫头天生就懂这个,我第一个就不信。我的宝玉,衔玉而生,最是福气大的,尚且不懂这些呢,何况二丫头这个连院子都出不去的丫头片子?至于大老爷,如果大老爷真是个有能耐的,怎么会在那花园子里一住十几年,除了祖宗传下来的爵位,不要说实职,就是个虚衔都没有?还有当初二丫头还小的时候,怎么不见大老爷做官?倒是二丫头出去了一趟,才半年的功夫,大老爷就如了圣上的眼,做了官,虽然比我们老爷的员外郎低一级,不过是一个正六品的主事,可是才多少时间?大老爷已经是正五品户部郎中了,比我们老爷还高一级。如今连琏儿那个只会吃喝玩乐的混小子,也是户部的主事了。加上上次圣上金口玉言,又把他们的品级提了一级,如今,我们老爷居然跟琏儿这个侄儿平起平坐。叫我怎么不难受?”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自然是知道,王夫人从来是个心高气傲的人,无论什么都要挣个最好的。原本,在王夫人的努力下,二房的情形一片大好。可是没想到,王夫人的好日子才持续了一小段日子,就烟消云散。这次去京兆尹家做客,给京兆尹府上太夫人祝寿,自己居然跟王熙凤坐在一起,所有的人跟王熙凤更亲近,却有意无意地忽视王夫人,以王夫人的自尊心,又怎么受得了?

    王夫人道:“还有大太太,如果她是个能的,怎么会让人笑话了那么多年?还被老太太压得死死的。我看这府里,也只有老太太有这个能耐了。也只有老太太有办法瞒过我的耳目。老太太,您还真是厉害,宝刀不老啊。让我管家,让我劳心劳力,您却将我的宝玉抱了去,还生生地养废了。当初宝玉是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元春在家的时候,教导他的那三四千字,还有诗词什么的,他都记住了。可是如今,宝玉居然成了一个不爱读书的主儿。老爷和我想尽了办法,依旧没有用。还是二丫头磨着老太太,才让宝玉跟着老爷读书。”

    周瑞家的道:“可是,太太,宝二爷能够养在老太太跟前,那不是极好的事情吗?”

    王夫人道:“好?有什么好的?这府里的正经爵爷,是大老爷,而将来继承这祖宗基业的人,是琏儿。老太太就是再威风,又能怎样?还能左右圣上圣裁,改了那嫡长继承制不成?也不怕御史的唾沫星子不错,老太太是有不少私房银子,可是我的嫁妆私房就少了吗?我出嫁的时候,我父亲管着南面的海船,家里什么东西没有?还少得了宝玉吃的用的?我的眼皮子有那么浅,为了老太太的那一点点私房,让自己的儿子填在里头?”

    周瑞家的不敢说话。当初贾母将贾宝玉抱走的时候,第一个说好的,可是王夫人自己。

    王夫人气哼哼地道:“我是看明白了。老太太心里最疼的人,可不是宝玉,也不是我们老爷,而是大老爷。让我管家,劳心劳力不说,还让我没时间看着宝玉。如今呢,外面都是怎么说我们老爷的?还有,我的珠儿已经没了,如今宝玉又养成了这个样子,我的将来还有什么指望?”

    周瑞家的道:“太太,宝二爷自然是好的,太太的福气还在将来呢。”

    这样的话,周瑞家的本来是不敢应的。依着王夫人的性子,只要她的宝贝儿子贾宝玉平平安安的,她原本是不介意为儿子机关算尽,让儿子做一个富贵闲人的。可是这个前提是贾宝玉不会读书,也不想读书。贾宝玉在荣禧堂的这段日子里,王夫人总算是看明白了,不是自己的儿子不上进,而是自己的儿子被自己的婆婆给宠坏了,懒惰成性。在自己丈夫的监督下,在大房侄女的劝告下,宝玉总算是读进去书了,连自己的丈夫也说贾宝玉在读书上的天分,比自己的长子贾珠还要好,如果坚持下去,将来必成大器。

    那个时候,王夫人对贾宝玉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所以,家学里的事情闹开以后,王夫人才没有第一时间拦住贾政打贾宝玉,就是因为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王夫人觉得,是贾母不好,所以才让贾宝玉走了歪路,她跟着周瑞家的说着体积话,却没有想到,隔着窗子,贾政也听到了这些话。

    要说贾政这个人,看过原著的人第一印象,应该是迂腐,然后就是一个严父,不大会跟孩子相处。相比贾赦的好色糊涂等等负面评价,贾政几乎只有这两个毛病,几乎很多人都会忽视了,贾赦才是荣国府的正经爵爷这一事实。从这一点上来说,贾政的情商其实很高,至少他比贾赦聪明。所以,即便贾政不是荣国府的真正的主人,却占据的哥哥的地位、哥哥的财产,就连他的儿子贾宝玉被当做荣国府的下一任当家,也没有人在第一时间怀疑,可见他的手段的高明。

    从这一点上来说,贾政是个很聪明的人。

    正文 238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

    收费章节(12点)

    238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

    从这一点上来说,贾政是个很聪明的人。

    不过,贾政也找过原因,为什么自己迟迟不得升迁,还从原来的工部主事这个实职变成了员外郎这样的虚衔。贾政自认,自己也是世家子弟,论接人待物,自己不会输给自己的哥哥,可是为什么,自己却做了数年工部主事之后,却反而成了员外郎这个的摆设,而自己的哥哥也是从主事开始做的,却在短短的几年内升了官,又提了品级。

    贾政曾经反复地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今日不过是偶尔听了一次墙角,听见自己的妻子这么一说,贾政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犯了大忌。自己不同于贾赦这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自己向来是以读书人自居的,还养着一群清客,以示礼贤下士。可是自己却偏偏在大义上犯了错。

    三常五纲是读书人的行为准则,而读书人也是最讲究礼法尊卑和长幼有序的。就是自己再怎么得了母亲的心,自己也不能将哥哥撵到后花园里住着,自己却住了荣禧堂。这荣禧堂,自己的母亲住得,自己的哥哥住得,唯有自己一家不能住,因为自己不是这荣国府的正经爵爷,自己的母亲百年以后,两房一分家,自己一家就是旁支。

    工部虽然很多都不是进士科出来的,已经算是好的了,若是在礼部或者是吏部,足够让自己回家吃自己了。

    这个世道就是这样。自己鸠占鹊巢,就是错。

    可是,要贾政搬出荣禧堂,贾政又舍不得。贾政不是真糊涂,他知道,凭自己的那点点俸禄,根本就养不起那么多的清客,还有自己收集的字画孤本书籍,这些都是要银钱的。如果自己一家搬出了荣禧堂,那么自己的妻子也必须跟着放下手里的管家大权,那么自己的生活档次绝对会降低不止一个等级。这还不算其他的损失。

    贾政想起当初邢夫人刚进门的时候,不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将自己的花销送来,反而要求按照规矩办事,结果激怒了贾母,被剥夺的管家大权不说,还饱受指责,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人数落邢夫人刻薄小气的。

    贾政知道邢夫人没有错,邢夫人的失败就是因为邢夫人不识时务,因为邢夫人只会规规矩矩地照着章程办事,不知道变通。可是贾政也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不说别的,就是自己那个侄女青和郡君,就有足够的能耐让自己一辈子翻不了身。别的地方,贾政不知道,但是贾政毕竟是工部的官吏,虽然只是一个挂名的,每个月也只是去部里报到那么几次。可就是这偶尔去了几次,贾政就听说了很多事。就好比今年,工部来了好几个新人,都是过了明算科的,而明算科的头几名,都进了户部和内府。据说,因为今年的新官吏因为素质好,户部和内府还打了好几次官司,最后,还是圣上出来调停的。而这那几个名列前茅的,好几个都是他贾政的族人,都曾经在长辈的带领下,给自己的那个侄女青和郡君请过安。贾政还听说,他们能过明算科,也是因为自己那个侄女的帮忙牵线,请了个好老师。

    贾政看过明算科的试卷。第一场考诗词,第二场考经史子集,这两场跟进士科没多大区别,而且对诗词的要求也没有进士科那么严,关键是第三场,考的是术数,而不是策论。术数的题目很多,就是户部的相关官员,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做完的人都不多,何况还要准确率。所以,明算科能考高分的人,每一年都不多。

    而本朝和前宋一样,读书人的地位很高,而相对的,对农民还好,对工匠和商人,就没有那么客气了。连带地,通晓《九章算术》的人,也少了。所以六部里面,户部工部兵部,还有内府,都很缺人手。而进士科的出来的官员,根本就很难满足这四个部门的需要。所以今年那几个好苗子都格外抢手,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一大半都姓贾,是贾氏一族的族人。

    贾政不知道自己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但是却知道,在户部工部兵部和内府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这几个族人能够挑起担子,只要他们做人不要太嚣张,他们很快就能够顺利融入官场,也会比容易其他人更容易得到升迁。因为部里的熟手太少了,而事情永远做得做不完。虽然明算科出身的官员很少能够升到四品以上,可是却不是说一定没有。贾政可以想象到,这几个新秀在官场上出头人地,压自己一头,然后在族里的祭祀的时候,再踩自己一脚的情形。

    如果自己再跟大房那边起了冲突,那些族人绝对不会这么容易就放过自己的。贾政此刻无比相信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自己的侄女既然能将那么多的族人训练出来,让他们通过明算科的考试,那么将来,她也能够培养更多的人出来。贾政已经看到了,有很多族人都跑到贾赦邢夫人跟前奉承,为的还不是前程二字。而到自己跟前的人越来越少,还大多都是奴才。

    贾政也知道,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偏爱。与王夫人不同,他是相信自己的母亲是真心对待自己的,也相信自己的母亲是真心疼爱自己的儿子贾宝玉的。

    可是贾政也知道,自己母亲的疼爱方式很有问题。贾政是个读书人,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他认为,贾宝玉不成器,完全是因为管教不严的缘故。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这句话贾政也听说过很多次,从自己和哥哥两人的经历来看,完全符合自己母亲的处事情形。哥哥已经有了爵位,所以母亲强逼着哥哥将荣禧堂让给自己一家,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妻子拿到管家大权。因为如果立即分家的话,按照国法家规,自己一家只能得到哥哥一家能够得到的财产的三分之二,这还不算跟着爵位传承的那部分财产。尤其是自己的祖母去世之后,将大部分的私房给了自己的哥哥,更是让自己的母亲心怀不满。

    所以,母亲才会容忍自己的妻子中饱私囊。贾政很清楚这一点。

    可是贾政也知道,自己的哥哥对此很不高兴,而自己的嫂子邢夫人对此更是满腹怨言。自己和哥哥一家的裂缝根本就没有愈合的可能,而且事已至此,自己和哥哥也没了和好如初的可能。

    贾政认为,自己的哥哥不足为惧,他斗不过自己,就像自己的嫂子邢夫人斗不过自己的妻子一样,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自己那个侄女。

    贾政表示,他完全看不透自己这个侄女的底。这也是贾政最害怕的事情。

    未知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

    贾政虽然跟这个侄女一年里头可能见不到几面,可是贾政对这个侄女的能耐却不敢低估。

    贾政不知道自己的侄女是什么时候学到这身本事的,可是贾政却知道,自己的侄女是个绝对不能惹的人物。如果以前,贾政可以借着长辈的身份,让贾瑾对他毕恭毕敬的话,那么现在轮到贾政在贾瑾面前陪小心了。

    贾瑾是郡君。依照朝廷律令,公主位比诸王,超品,郡主按照出身,分从一品和正二品,而县主分从二品、正三品和从三品,接下来,就是郡君,分正四品从四品和正五品,然后是县君,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而乡君则位于正七品及七品以下。

    以前,自己这个侄女还是乡君的时候,自己的品级比她高,自然是由她这个做侄女的给自己行礼。可是上次在宫里,自己就是因为愣了那么一下下,没有及时给身为郡君的侄女行礼,就被上官逮去,教训了整整一个时辰。

    一想起那件事,贾政心里就不舒服,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贾政就不愿意出现在自己这个侄女的面前。

    贾政知道自己的哥哥羡慕自己可以得到母亲的爱护,可是贾政也羡慕自己的哥哥,有个好女儿,一个会愿意为了自己的父亲付出一切的女儿。

    贾政大大小小也是一个官,知道官场上的某些事情。就好比贾瑾在那术数上的造诣。虽然大家都说贾瑾不过是一个牵线的人,可是贾政却大胆地猜测,贾瑾不是那个牵线的人,而是那个真正的指导者,不过碍于女儿身,所以不得不假借他人的名字。

    贾瑾既然能够将自己的庄子上的事情打理得如此欣欣向荣,就说明了她在打理家业上的能耐。而且,也只有贾瑾在术数上的本事超过他人很多,那么那些管事们才不敢在账本上动手脚。贾政是过来人,知道下面的那些人在这方面的本事有多大,又有多贪婪。就是自己的妻子,也没少在账本上动手脚。

    所以贾政大胆猜测,自己的侄女贾瑾在术数上的造诣极高,才会有今天的成就。不然,以她不能亲自监督,又不能亲自到场查看的管理方式,下面早就乱了套了。

    正文 239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

    收费章节(12点)

    239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

    贾政在自己的内书房坐了半天,越发感到焦虑不已。这进退两难的境地,让他素手无策。

    虽然才过了端午没多久,可是这天还是有些凉的,可巧傍晚的时候下起了雨,噼里啪啦地下了一个晚上,贾政一整晚都没有睡好,很自然地,就病了。

    这下,连贾母都坐不住了,亲自到荣禧堂来探望贾政贾宝玉父子。贾母来了,这荣国府里的其他人自然也跑不了的,也必须做个样子出来。

    邢夫人是嫂子,本来应该避嫌的,可是看着贾母的样子,她若是不去,无论任何理由,贾母都不会接受的,反而会责骂他们夫妻两个没有手足之情,也不知道关心兄弟。所以,邢夫人派了丫头婆子,跟贾母院子里的丫头们打好关系,贾母一有出自己的院子的意向,就来通知她。这样婆媳两个一起去,才能让贾母满意,也不会招来闲话。好在邢夫人如今私房不少,也不差这几个银钱,给的赏钱自然也是不少的。因此,那些小丫头们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活计,可以让她们挣外快。

    贾母邢夫人打头,再三探望生病的贾政,作为孙女和女儿的贾瑾自然也跑不了。这天,邢夫人再次准备出门的时候,贾瑾也跟着一起去了,同去的,还有林黛玉徐静芝邢岫烟和惜春,当然还有刑三姨。

    贾政只是偶感风寒,不过是因为太医说了,忧虑过度,风邪入体,需要静养。贾政正好想借机整理思路,也就顺水推舟地告假在家休养。贾母领着一大群人来到贾政的病床前的时候,就看见贾政歪在床头,两眼望着窗外发愣。

    贾母当时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你这个孩子,好端端的,怎么就这么重的心思呢?还忧虑过度,你这个样子,叫我怎么不担心呢?”

    贾政道:“老太太,是儿子的不是,儿子不小心,倒是让老太太为儿子担心,儿子不孝。”又一叠声地吩咐诸人安设椅子,请贾母邢夫人刑三姨和贾瑾林黛玉姐妹入座。

    贾母当仁不让地坐了最靠近贾政的那把椅子。邢夫人作为长嫂,碍着身份,本来是可以坐下的。可是邢夫人不想跟贾政有太多的牵连,又怕贾母责怪她娇贵,自然不敢坐下。邢夫人不坐,刑三姨作为邢夫人的妹妹自然也不敢坐,而贾瑾当然也不能坐,连带着其他的几位姑娘们都得站着。

    贾瑾一进来,贾政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贾瑾的身上了。这次贾政发现,贾瑾似乎有意模糊自己的存在。邢夫人站在贾母的身后,而贾瑾正好站在邢夫人的身侧的阴影里。如果不是自己刻意寻找,很可能会忽略了过去。

    这样的贾瑾,仿佛让贾政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当年自己的女儿元春在家的时候,这个侄女就像今天这样,总是默默地站在阴影里,别人很少能够注意到她,她可以在某个角落里呆上一整天,然后回房休息,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对了,什么时候,她变得像出了鞘的剑一样,锋铓毕露、寒光四射的?

    贾政想不起来贾瑾是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但是他却记得,贾瑾一向是个很活跃的人,不会像今天这样沉默。

    贾政觉得有些不对劲。

    四处张望了一番,直到在边上侍疾的贾环为他端来了药,他才想起来,贾宝玉不在身边。贾宝玉因为挨了打,如今正在荣禧堂的另一侧养伤。

    对了。

    贾政想起来了,贾瑾每次很活跃的时候,贾宝玉都在场。贾政想起赵姨娘曾经在自己耳边说过的,当初,自己这个外甥女刚刚来到这荣国府里的时候,宝玉就不止一次去找人家,甚至还乘人家午睡的时候闯人家的屋子,要不是侄女儿贾瑾的丫头调教得好,拖住了自己的儿子,又派人通知了大房的两位主子,邢夫人和贾瑾,说不定,又闹出笑话了。

    贾政这才想起来,贾瑾每次很活跃的时候,都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外甥女儿都在的时候,就像这次端午,要不是自己的外甥女抱着四丫头,自己的母亲就将这孩子也招到身边坐了。当时自己的儿子还在老太太的怀里呢这要是传出去了,外甥女儿的名声还要不要?还有林如海那里会怎么想?人家如今已经有了儿子了,如果将人家逼急了,人家会不会将女儿接回家去?或者干脆报个夭折?

    贾政知道,读书人最重视名誉了。如果林黛玉是林如海唯一的骨肉,林如海也许会忌讳一二,既然林如海又有了嫡子,那么,这里将林黛玉报个夭折,那里逼林黛玉出家,留林黛玉一条命,已经是对林黛玉比较宽容的处理方式了。

    如果林黛玉的名声坏了,那么就彻底得罪了林如海。林黛玉又是在自己家里被自己的儿子弄坏名声的。不仅如此,林黛玉是朝廷册封的郡君,林黛玉若是有个万一,贾家相当于同时得罪了皇室和林家。贾政可以想象到自己和自己儿子的将来,会是多么得悲惨。

    朝廷不会留着一个坏了名声的郡君给他们添堵,林家也不会让一个坏了名声的女儿继续留在世上,拖累家族的名声。

    贾政很清楚这一点。贾母见贾政不说话,只是愣愣地出神,道:“怎么了?这么直愣愣的?”

    贾政想了想道:“老太太,儿子想着,是不是继续由儿子亲自教导宝玉。”

    贾母道:“宝玉还小呢。这次他遭了这番罪,我倒想着,让他好好歇着。读书的事情,过两年再说也不迟。你还有公务,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我也听说了,你的资历早就够了,如果再加把劲儿,说不定就能外放,回来就能做堂官。怎么能就这样放弃?”

    贾政道:“老太太,我已经这把年纪了,就是升官又能如何呢?宝玉是我的儿子,他又是个有福气的,天分又好。只要他能够加把劲,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贾母道:“不行。上次家学的事情,我还没跟你算呢。明明不是宝玉的错,你居然下那么重的手,将宝玉打得下不了床。有你这样做父亲的吗?”

    贾政道:“老太太,我打宝玉不是因为他胡闹,而是因为他不知上进。我教了他那么久,他转眼就丢在脑后了。他去家学才多久?功课不见长进不说,还把我之前教他的都忘得差不多了。您说,这叫我怎么不生气?”

    贾母连忙按住了贾政,道:“你呀,身子不好,还操心这个?你先且好好养身子,宝玉还是让我来照顾吧。也省得你媳妇又要照顾你,又要担心宝玉忙不过来。”

    王夫人想也知道,贾母只怎么照顾自己的儿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贾政和王夫人心中最重要的,也就是贾宝玉了,他们还一心指望着贾宝玉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呢。让贾母照顾贾宝玉,以贾母对贾宝玉的溺爱,想要再将贾宝玉从贾母手里要过来,怕是黄花菜都凉了。自己这个儿子,还不在脂粉堆里养废了

    偏偏两个人都拿贾母没辙,只好将求助的目光转向贾瑾。

    贾瑾接到了贾政眼里的信息,在心中长叹一口气。上前行了一礼,道:“老太太,老太太疼爱宝玉、担心宝玉,二叔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读书进学,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二叔在宝玉身上花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力气、那么多心血,就这样放弃也实在是可惜。而且,如今二叔和宝玉都在养身子,刚开始的时候,功课想必也不会太紧。宝玉之前已经跟二叔读了一年多的书了,想必早就习惯了二叔的教学,只要稍加温习,就能跟上二叔的要求的。”

    贾政连忙点头,表示自己会注意分寸的。

    贾瑾又道:“而且,老太太,虽然宝玉的天分很好,金榜题名是迟早的事情,可是这少年高中与大器晚成是不一样的。像我们宝玉,生得聪明相貌也好,若是能早一点金榜题名,也能够早一日进入那些高官权贵的眼睛。若是能再来一场榜下捉婿,岂不是又是一段佳话?那样,宝玉不但能有个出身高贵的妻子,还能够借着岳家的力,也能少走很多路,将来入阁拜相也未可知。”

    贾母道:“可是宝玉的身子……”

    贾瑾道:“老太太,宝玉的身子好着呢,去年冬天那么冷,您看宝玉可有过什么头疼肚痛的?孙女也想过,如果宝玉到了中年才高中,一来这妻室上就差了很多,那些一等的公卿世家可不会将自己家的姑娘许给一个白身的。二来,既然宝玉的妻室身份不够,那么,宝玉的将来就要自己努力了,那岂不是更辛苦?每年那么多的新进士新官吏,能补得好缺的,又能有几人?我们家的根基也不够,就是想帮忙,也难呢。”

    贾母道:“不是还有你父亲和你哥哥嘛”

    正文 240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

    收费章节(12点)

    240 此消彼长种种心事 敌退我进步步紧逼

    贾母道:“不是还有你父亲和你哥哥嘛”

    贾瑾笑道:“老太太,按照朝廷的惯例,我父亲和我哥哥需要再往上升一升,就必须外放。出任十年地方官之后,父亲和哥哥才有可能回京呢。宝玉如果少年显达,自然有他的岳家为之操心,可是如果宝玉中年才中进士,我父亲和我哥哥在不在京里还两说呢。就是想帮忙,也未必能顾得过来呢。”

    贾母道:“还有这样的事儿?”

    贾瑾道:“是啊,老太太,您看那些相爷们,哪个不是做过几任地方官的?就是进了中枢,也有可能在中枢和地方官上轮换着呢。”

    贾政道:“是啊,老太太,您看顾太傅,人家也是少年显达。得了岳家的力,早早地就出了仕,在翰林院做了几年,就补了江南的好缺,历练十年之后,调回京师,就是堂官。那个时候,顾太傅也不过三十多岁。有了这外放的十年政绩,顾太傅一步步地傲着资历,终于做到了太傅的位置上。如果宝玉不能少年显达,反而等到二十几岁快三十岁才金榜题名,那么就不能借到岳家的力,也不一定能够补到好缺。”

    贾母道:“那个时候,大丫头说不定已经是贵妃娘娘了,帮宝玉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贾瑾道:“老太太,后宫不得干政,这是本朝的规矩。如果大姐姐干涉朝廷的人事调动,不但御史台会发难,就是后宫的那些妃子,也会抓着这个不放。那时候,大姐姐会让圣上不开心不说,就连宝玉的将来也完了。”

    王夫人不以为意,可是为了他的儿子贾宝玉,她也只能跟着点头。

    贾母见自己的儿子儿媳和孙女都这么说,也开始迟疑了。尤其是自己的孙女贾瑾,常常进宫,在皇帝和太子跟前很有脸面,想必对圣上和太子殿下的了解也更深一点。

    贾母道:“当真宝玉早一点进学会比较好?”

    贾政连连点头:“是啊,老太太。当今圣上是最喜欢提拔少年人的,宝玉若是能够在在二十岁的时候进入殿试,我们家再使把力,为宝玉定门好亲事,合两家之力,宝玉的将来,还不是顺风顺水的。而且,就算是宝玉在外面连任三届地方官,回来的时候,也不过三十出头。那个时候,宝玉有资历、有功绩,还有人脉,还不是想当什么官就当什么官。如今朝廷里的那些相爷们,也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宝玉最有福气,如果现在多努力一把,说不定,我们家也会出一个宰相呢。”

    贾母被贾政的形容给迷住了,王夫人更是浮想翩翩。她们都被贾政形容的美好情形给迷住了。

    贾母道:“好吧,那宝玉就交给你了,让他继续住在这荣禧堂里好了。不过,不许太累着他,也不许罚他,每日的点心茶果都不能少。还有,宝玉是个喜欢人陪的,他身边的丫头添一添,免得让他孤单。算了,还是让你媳妇儿照顾你罢,给宝玉挑丫头的事情我来办。”

    贾瑾在边上听了,忍笑忍得满脸通红,几乎破功。贾母这么一安排,贾宝玉还是读书吗?怕是在人前读书,背后跟着那些丫头鬼混了。这样一来,贾宝玉在功课上必定是事倍功半,就是贾政教书再尽心,王夫人管理再严格,也没多大用处了。何况,贾政在读书上也不是顶好的,王夫人连自己房里的丫头们都管不好。这下子,这荣禧堂必定会更加热闹了。

    不过在贾母的心中,贾宝玉就值得最好的,几个丫头,这荣国府又不是没有。至于规矩什么的早就被贾母抛之脑后了。按照规矩,贾母作为荣国府的太夫人,身边是八个一等大丫头,邢夫人王夫人是太太,每人身边是六个,李纨王熙凤还有贾瑾林黛玉四人身边每人四个是四个,惜春原本跟探春一样,身边只有两个大丫头的,可是搬到贾瑾的院子以后,贾瑾就为她补齐了四个大丫头。按理,贾宝玉身边的一等大丫头最多也就四个,可是贾母却心疼这个孙子,硬是给他备齐了八个大丫头,跟自己比肩,而同为荣国府的正经少爷的贾琮身边只有四个大丫头,而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身边没有大丫头,有事也只能借用赵姨娘的丫头鹊儿。

    贾母还道:“对了,林丫头,你父亲那里不是送了杨梅来吗?还有没有?宝玉最喜欢吃杨梅了。”

    林黛玉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见贾瑾道:“老太太,孙女听说,杨梅似乎是收敛的,不利于枪棒伤呢。倒是二叔,吃些杨梅酒倒是不妨的。就是老太太也可以多用些,生津止渴、调理五脏、洗涤肠胃、除烦愤恶气,对身子也好。至于宝玉,多吃些葡萄倒是极好的。”

    贾母想了想,道:“既然这样,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记得宝玉那里的葡萄不要断了。”

    “是,老太太。”贾瑾赶紧应了。

    邢夫人用帕子掩了嘴,挡住脸上讥讽的神色,就凭老太太对宝玉的荣宠,也不怕那么丁点儿大的孩子受不受得了。只是老太太也真是的,这杨梅大多出产在浙江,要不就在闽南岭南两地,运输不易,哪里是这么好得的。京里每年的杨梅都是有数的,哪里这么容易弄到。还有葡萄,若是每天都要吃葡萄,这一个夏天下来,也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数字,这荣国府里的人可不少,也不能光送宝玉,不给其他人哪。数一数,贾母、自己夫妻二人,二房七人,加上琏儿屋里三个,还有琮儿,光这荣国府里的正经主子就有十四人,还有林丫头徐丫头惜春和自己的妹妹侄女,还有梨香院的那三个,还有史湘云,就算每人每天一斤葡萄,一个月下来就要六七百斤的葡萄。而且贾宝玉那个人,最是惜香怜玉,为了那些丫头,他不知道闹了多少事情。如果送得少了,他必然会因为他屋里的丫头没吃够而不高兴,说不定,送了东西还淘气。

    邢夫人这样想着,就觉得心里疼得慌,又不敢让人发现她的不豫之色,只好低着头,跟在贾母的身边,一句话都不说。

    贾母又去看了贾宝玉,吩咐了几句,这才回去了。

    贾母一走,邢夫人也跟着离开了,坐在自己的屋子里,邢夫人越想越是生气,忍不住将贾瑾叫到自己的屋子里,道:“二丫头,你说,老太太这是什么意思啊?如今宝玉身边已经有了茜雪袭人麝月碧痕这几个大丫?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