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503

      重生宜室宜家 作者:华灼

    嵩山书院怎么会有女学子?从来没有听说过嵩山书院有女子去求学呀。

    “那位倪玉小 姐是谁?”

    十三娘一脸茫然,被华灼看得十分不自在,她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呀,她只知道九里溪的事儿而已。虽是这样想,但她茫然过后,却是立时起身,出去转了一圈,一会儿回来,脸上已没有了茫然之色。

    “嵩山书院有位精于易学的大儒,姓倪,这位倪小 姐便是大儒之女了,听说不仅有才女之名,而且貌美如花,又正是待宇闺中之年。倪大儒受郡守大人之邀,主持今年的秋风雅集,倪小 姐也会跟看来,别说外头那几个,整个江南郡的学子们都轰动了。

    十三娘既然能听出那四个学子的声音,自然与他们相识,因此很快就问出了那位倪小 姐的身份。

    华灼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次十三娘可没有分清重点,那位倪小 姐是谁她才不关心,她关心的是,庄铮有没有跟来。转念一想,就知道他恐怕不会来了,倪大儒精于易,而庄铮却是学论,所以必然不会拜入倪大儒的门下,自然也不会有机会跟过来。

    “我吃饱了。”

    一瞬间,她索然无味,失去了胃口。

    十三娘还没有吃多少,但小 姐都不吃了,她自然也不好再吃,只是可惜桌上的菜,才动了不到一半,尤其是那份汤,几乎一点儿也没有动。

    七巧笑了笑,对她道:“这汤还多着。若不介意,让伙计打包带走吧。”

    十三娘想到方才正是这个丫环说“汤不十分好,莫要吃了。”心里顿时腻歪得很,摇了摇头没肯要,七巧便也没有再多言。小 姐既然要试十三娘的本事,自然是有要用人的心思,她这个贴身丫环自然要帮衬着点。她知道十三娘心里腻歪,若是不腻歪才怪了,正是要让十三娘见识到荣安堂的富贵,有了羡慕向往之念,将来才好收她的心呢。

    明窗斋,如其名,窗明几净,有出世之感,掌柜的是个老头儿,姓方,华灼顿时就心中有数,这位方掌柜恐怕也是当年跟着母亲过来的人。淡淡的墨香弥漫在空气中,让她有奇异的满足与舒适感。她喜欢这墨香,因为闻到墨香,她就会想起自己练字的辛苦,而想起这份辛苦,她就又会想到庄铮,当初正是因为与他赌了一口气,她才会苦练书法。

    缘份,不知是否正起于此,从她赌上一口气的那刻起,她与庄铮之间似乎便巳经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牵着。

    “小 姐,明窗斋这几年收藏的字画儿,便都在这里了。”

    方掌柜带着两个伙计,捧了约摸十一、二幅字画出来,都是他这几年买下来认为值得收藏的,当然,明窗斋里并不只有这些字画,还有不少呢,光是墙上挂着寄卖的,就不下二、三十幅,可是那些普通货色,怎么能入小 姐的眼,所以方掌柜连提都没提。

    “十三娘。”

    华灼并不看那些字画,而是笑着把十三娘唤了过来。

    “我对字画不是十分精通,你来看看吧。”

    她也很谦虚,确实,跟师父杜如晦比起来,啊不,哪怕是跟杜宛比起来,她对这些字画,真的是一点儿也不精通啊。忽地走了一下神,又想起那位有才女之称的倪玉小 姐,却不知比杜宛又如何?反正华灼所见的女子中,未见过有才情超过杜宛者。

    那方掌柜却是老大不乐意,道:“她一个朝颜堂的伙计,能看懂什么字画,小心弄污了。”

    老头儿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最瞧不得女子喜欢个字画儿什么的,偏偏十三娘跑过好几回明窗斋,纠缠着要看他收藏的字画儿,他都没让,不想今日竟然沾了小 姐的光,硬是让她开眼界了。

    十三娘垂首道:“方掌柜,我巳净过手了,会小心的。”

    方掌柜还欲说什么,却听华灼道:“我既带了她来,便让她试试,若说得有不对的地方,方掌柜你帮着补足便是。”老头儿无可奈何,只得千叮咛万嘱咐地让十三娘千万别损污了这些画儿。

    十三娘连连应了,这才小心翼翼地打开其中一幅画儿。

    “荣华归燕图,这是三年前,江南才子苏恪眉游九里溪,恰见燕子南归,于是即兴画下,成画之日,乡武挂榜,苏恪眉高中头名,欢喜之下,他又于画上提荣华诗一首,于是此画得名荣华归燕图,意喻燕子归来荣华至。”。十三娘将这画的来历婉婉道来,如历家珍。   华灼微微点头,这女子是下过真功夫的,她相信方掌柜珍藏的这十一、二幅画,恐怕十三娘都能道出来历,否则她也不敢毛遂自荐。

    方掌柜却不满意,挑剔道:“说出来历顶什么用,说出这画儿哪里好值得收藏才是本事。”华灼失笑,方掌柜这是在挑刺儿,其实这画儿只凭才子苏恪眉之名,就已经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了,他日苏恪眉若是能在会试中考入前十名,这画儿的价值还会水高船涨。

    十三娘并分不怵,继续道:“江南之她,自古多才子,苏恪眉能占一席之地,自是有几分真工夫,这燕子形神皆备,春柳妖圌娆有姿,笔力是少有的好,但画意之中,蕴着几分轻浮,一闻喜讯,便提以荣华诗,足见其性躁而浮,恐将来难有大器。方掌柜,你以二百银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