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492

      重生宜室宜家 作者:华灼

    是很老很老很老的宅子,据说,自荣安堂获得堂号在九里旗落脚之时起,这老宅就已经开始修建了,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其后虽说宅子也翻新过几安,但最近的一次,还是曾祖父在世的时候,为了给祖父娶媳妇儿,曾祖父不但把老宅翻新了,连宅地都扩大了两三倍,所以现在呈现在她眼前的这标老宅,瓦旧撩脱,墙上苔痕斑驳,老归老,但真是气势恢宏,雕粱画标,既有京城建筑的堂皇大气,也有江南园林的精致秀美,如果再翻新一下,比之荣昌堂现在的宅子,也只强不弱。(未完待续)

    第306章 胸有成竹

    前院开阔,后院幽深,这栋老宅,是由十几个院落共同组成,格局各不相同,中间或缀以假山花墙,或是从九里溪中引来流水,,筑成曲塘相隔,彼此之间,又有游廊想通,或无人引路,初入者极易迷了道路.

    华灼一大早就开始在老宅里转悠,赚了一个上午,也不过才逛了四五个院落,竟连老宅的一般也没有看完,但入目所见,已是让他叹为观止,宅虽老,但保养得宜,并无破屋烂房,行走在青石铺就的小径上,依稀仿佛能想望见昔日的辉煌.

    “小 姐,快到晌午了,咱们回芷兰阁吧,老宅太大,一日是看不完的.”

    月香走到近前,对华灼这样说道.七巧本来跟在华灼身侧,月香这一近前,顿时就把她挤开了一些,俏丽的面容上挂起了一丝不悦的神色,但一时也不好说什么。

    月香是华忠的小女儿,还没有出嫁,自小就长在老宅,因年纪与小 姐相近,所以华忠特地派她来伺候小 姐。方式虽是初到,但也特地抽时间见了月香一回,几句话问过之后,发现这女孩举止谈吐打扮都不像个丫环,心里顿时有数,华忠夫妻俩存了心思,是要让这个女儿给他们撑面子的,不是想给老爷做小,就是想给小 姐当陪嫁,将来无论如何都要挣个姨娘的名份。

    左右女儿身边的丫环名额还是有空的,而且七巧和八秀两个稍年长些,做不了陪嫁,只有宫彩一个人可不行,一般的富户女儿出嫁,陪嫁丫环也没少于两个人过,何况是自己的女儿,多的不说,四个陪嫁大丫鬟那是绝对不能少的。

    除了这一点,方氏心里还别有计较,韦氏那里虽说不占婆婆的名分。可是已经给庄铮备下了一个通房丫环碧玺,女儿也同意收下人家,这是改不了的。虽说现在碧玺已经被她找借口送回了庄家,可是离开淮南府前,韦氏也来了一封信,除了送了些程仪,还特地提到,她怕儿子一个人在外求学照顾不好自己,已经派碧玺往嵩山书院去了。这里头的意思,明眼人都瞧得出。

    韦氏这样做,方氏自然是满心不高兴,但也无话可说,眼下女儿还没有嫁过去,她就是想栏都没借口,何况碧玺还是女儿先前就已经同意了的人。但只此一事,已是可以预见,将来庄铮身边少不了被塞人的。至少庄大夫人柳氏就绝对不会任由韦氏在庄铮身边放人,韦氏送一个碧玺,柳氏就会送两个三个。

    他们妯娌之间怎么斗法方氏不管,但自己的女儿是绝对不能白吃这个亏的,他们能塞人,容安堂自然也能塞人,所以少不得,方氏也要替女儿准备几个忠心可靠又有手段能干的陪嫁丫环去帮衬。

    月香给她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容貌虽非上等,但许是在九里溪住的久了,颇有些江南水乡女子独有的温婉之气,说话也是轻声细语,似水柔情,听着就教人觉得舒服。华忠夫妻为了培养这个女儿,是花了大力气的,能裁会绣,下得厨房,凡属女红无一不通,而且还特地请了西席教她师叔,不说精通,至少也是识文断字,能吟会诵,正是天下男子都向往的那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女子。

    唯一让方氏觉得不太满意的就是月香的神情气质,温婉之中隐隐透着点傲气,不是懂得低声下气服侍人的,身为奴婢,这一点是最要不得的。所以这个女孩儿还少不得要调教一番,好在她是容安堂世代的家生子,父母兄弟连带所有的亲戚都是容安堂的人,忠诚这方面还是不用担忧的。

    基于这些考量,方氏终于点头,把月香送到了女儿身边,因七巧和八秀还占着大丫环的位子,而且月香还有待调教,所以暂时和宫彩一样,都是二等丫环。

    月香很不高兴,她是什么身份?她的爷爷是容安堂的大管家,她的父亲管理老宅这么多年,老爷夫人不在,就属她的父亲最大,她自小就是过得千金小 姐一般的生活,如今真正的小 姐来了,压了她一头也就算了,结果上头还有两个丫环踩在她头顶上,这让她怎么服气。

    不就是伺候小 姐的时间长了点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所以今天一早,当华灼表示想在老宅里逛一逛的时候,她立刻自告奋勇的引路,有意无意间,还挤占了七巧的位子。至于八秀和宫彩,这两人还在芷兰阁里收拾房间,一个年纪尚小,另一个一看就是个没心眼的,好对付的很,不必急在一时,倒是这个七巧,一脸精明相,尤其是那个眼神,看她跟防贼似的。

    华灼游兴正旺,一时也没有注意到两个丫环间的小争斗,抬头看看天色,果然已快到午膳的时候,当即便点头同意回芷兰阁,也就是她现在住的绣阁,不筑高墙,而是从九里溪引一道活水,绕院成渠,出入唯有一桥,架于渠上,渠岸遍植白兰,于是名为芷兰阁。

    才走到芷兰阁近前,便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