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

      [张云雷]女主就是个白莲婊 作者:隔壁老王哈哈哈

    老爷子死死的扣着沙发扶手,一言不发。

    终于在儿媳妇说了一句:“这是我的孩子,我不同意。”之后,老爷子彻底忍不住站起来说:你的孩子?出生到现在你管了几次?一岁就扔给我了,一岁的孩子在家里连句话都不会说。在家里从来都没人陪着。现在你知道这是你孩子啦。”

    语毕,儿媳妇也不反驳,只在角落里嘤嘤的哭。儿子也只安慰着媳妇,不说一句话。

    老爷子又指着自己的侄儿子说:“你也别拿你们体制那一套往你侄女身上套,我虽然这辈子没说过相声,但是当年跟着你外祖父也没少听,说学逗唱,你那师兄占着哪样呢。把你侄女送过去不是误人子弟吗?我今天来就是通知你们,不是询问你们的意见。你们不用说了。”于是四岁的刘毓然小朋友就奠定了在德云社学艺的生涯。

    第3章 第 3 章

    这件事情由刘老爷子一手拍定,大家都不满意,毓然的父母当天就回了南方,于是这拜师的事,也就只能由刘老爷子自己操办。

    刘老爷子只是听郭德纲相声的一个听众,若放到今天来看,想要拜郭德纲为师绝非易事,但是一来,毓然的曾祖是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算得上根正苗红。

    二来,北京相声大会风雨飘摇,在京中发展属实不易。若能收刘宝瑞先生的曾孙女为徒,也能快速在北京站稳脚跟,这算得上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然而就算如此,若这女孩子不是这块儿料,郭德纲想着,自己也绝不会收她为徒的。收个女子做徒弟本就不易,若没有天赋,今后自己的名声也算是毁了。

    但是见过这孩子,郭德纲定下心来,不愧为刘宝瑞先生的后人,是干这一行的好料子。于是双方迅速敲定,选个吉日就行了拜师礼。

    2000年2月14日,宜搬家,开业,结婚,入宅,领证,开工,安床,出行,交易,开张,旅游,求嗣,祈福,祭祀,拆卸,开市,出火,嫁娶,移徙,立券,栽种,挂匾。就在这黄道吉日里四岁的刘毓然小朋友正式行拜师礼拜师。

    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相声这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

    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而相声在过去属于“下九流”的行当,相声与其他民间表演形式一样被人轻贱,相声艺人的地位也非常低,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常是“撂地”演出,生活朝不保夕。这样恶劣的条件必然促使从业人员自觉产生维护本行业的心理倾向。

    既要竞争,提高技艺 ;又要生存,填饱肚子。这必然就产生了对没有门户的演员的排挤,对行内人的照顾。想要学相声必须正式拜师,没有师承门户的是不被同行的承认,即使家族内有人说相声,是行内人,也必须另行拜师,成为不变的规矩,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

    相声艺人拜师举行仪式要有引师、保师和代师,引师就是介绍入师门的人,保师是师徒双方的保证人,代师是代替师父授业的,通常都是师父一辈的艺人。保师也可以由外人来担任。传统的拜师后学艺时间称为“三年零一节”,业满出师。到时候,还要举行谢师仪式。另外,举行拜师仪式按规矩必须请说评书的、唱单弦的、变戏法的艺人参加,据说因为相声这行业在初创时期,在艺术上借用了这三个行业的很多东西。

    这套规矩说得简单做起来难。这场拜师礼引起了圈内圈外的广泛关注,本来,这孩子作为刘宝瑞先生的后人拜师学相声应该是万众瞩目的事情,坏就坏在这孩子是个女儿家。

    若是放在从前,女人都不能去听相声,这女孩子要拜郭德纲学相声,不免有些圈内的人酸郭德纲吃相难看。为了挤进这个体制森严的圈子竟收个女子做徒弟。

    所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不管外界如何说,这孩子算是拜在了郭德纲先生名下,师傅改名为刘云染,云出自“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染则是“出淤泥而不染”。

    打从这儿起,现名刘云染的小朋友就正式开始和郭老师学艺。

    第4章 第 4 章

    2000年,电脑不普及,手机也没有的贫苦年代,小朋友们哪个不是想着每天撒欢儿在外边儿疯玩,就是被父母强制留在家里学习,那眼睛也滴溜儿的转,耳朵伸的老长,唯恐小伙伴们出去玩不带自己。

    哪怕是三四岁的孩子,若是能被家长带去游乐场玩一圈儿,那也是乐不思蜀,把游乐场当仙境,哪天不想着 再去一次的。

    可刘云染自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老爷子哪里晓得孩子还需要去游乐场这种地方,甚至连孩子需上托儿所都不清楚。成天带着自家孩子京剧院也去,评剧院也走,茶馆听相声。

    导致这孩子小小年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