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
愿山 作者:吓我一跳
花切得细细,铺在中间。另一碗明显少好多。
外加一碗馄饨。
这个清晨,两样吃食,视觉、嗅觉,种种感观都太熟悉。
孟姨忙着递筷子、放勺子,嘴里念叨林一山穿得少,说海边早晚已经凉了,这件外套根本不抗风。
空空如也的胃,被这碗面收服了。
林一山转去消灭馄饨,孟姨边吃着自己那碗面,边问“下午就要回去吧?”
“今天不走。”
“那去看看。”
“不去了。”
孟姨叹了口气,林一山转移话题:“月月最近在忙什么?”
“上次打电话说在新区卖房子。”
“售楼员?”
“对对。她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我不指望她啥。”
“她自己管自己,你跟我走呗!”
“你那大房子我住不习惯。”孟姨去过林一山那一次,没住下,当天就走了。
林一山出去买了密封胶条,把孟姨家的几个窗子重新封了一下,这活他好多年没干,日上三竿,他把封好最后一个窗,拍拍手看向窗外——生活过那么多年,发生过那么多事,这间房、这阳光和古城的味道,居然一点没变。
对门住进了别人。今天出入几次,门一直紧闭着。孟姨大致说了老林的现状:这两年媳妇生了病,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老伴缠绵病榻的,老林也操持起了家务。
街坊在医院碰到过,说林一山的爸爸也显老了。
林一山很多年没见父亲。当年母亲负气出走,林一山外出读书,不久父亲再婚,搬出旧宅。林一山在古城里唯一的牵念,就是住在对门孟姨。
父亲母亲都是知识分子,林一山的记忆里,这个家里充斥着压抑的争执——两人都尽力躲着孩子吵架,但是这种气氛,林一山能够感知。
林父林母的关系,在压抑的争吵中越来越疏远。起初是此起彼伏,各不相让,后来是一方沉默,或夺门而出,再后来,是二人毕恭毕敬,请、谢谢、麻烦了,礼貌用语不离口,直到有一天,下班时间妈妈没再回来。
林母和对门的关系不错,家庭关系不剑拔弩张时,林母会和孟姨切磋厨艺,当然,多半是孟姨传授,林母照做。早在林母离开前,林一山就经常被寄放在孟姨家,和孟姨的女儿月月同吃同上学。林母走后更是如此。
因为不是假日,海滩被海浪的声音填满了。
古城的第二夜,林一山独自逛到了海边。孟姨嘱咐他早点回去睡觉,他答应了,又让孟姨先睡,他知道独居的老人不习惯熬夜。
没有什么游客,海风湿冷,当地人也早早打烊关门。
来海滩的一路,灯火越来越稀少。
林一山一路走来,在路边小卖店买了一个扁二,5块钱。揣在兜里,这会儿坐下来抿一口,暖暖身子。
古城的数十年,都被成长的鲁莽稀释,留下一些片断,到老了都不会忘记那种。
海浪肆虐,他耳朵里灌满了风,和潮水的逼人气势。
那个歇斯底里的穆雯,还有之前不欢而散的那些,偶有的相亲,餐桌对面的大家闺秀,还有怨怼的、心灰意冷的、攻于心计的女人的脸,都模糊成一幅抽象画——这次孟姨更加直接:“有没有想让我见的那种女朋友?”
林一山想到那个被油炸过的手臂,电话里跟别人调笑的神情,窝在车后座的柔软和落寞,还有面对他时的尴尬,和唯恐避之不及。
林一山想,想让孟姨见的那种女朋友,还真没有。
有点挫败。
因为明天要回去,他想多享受海滩的空旷和清冷。
拿出手机,搜出许愿的电话,没多想就拨了出去。
漫长的嘟——嘟——嘟——
海浪的声音时常盖过,他只好紧紧贴着耳朵。
自动挂断。
林一山对着海平面嘟哝一句:“妈的!外星人!”
☆、十一
舒意的微信朋友圈PO了一张图,狂喜的傅园慧,配文字:中了!
风格突变,跟白领骨干精英一贯的云淡风清不搭。以往这个人的朋友圈都是瑞士滑雪、海岛浮潜、护肤品囤货的照片,这个乱入的90后游泳小将,昭示着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许愿评论: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个下午,单位没有大事发生,办公室里人烟稀少,有人悄悄溜去医院瞧中医,有人低调地看手机,走廊静悄悄。
微信提示音响,舒意发来一张图片——一深一浅两道杠。
光线、构图都很渣,但是寓意深远。
许愿只在电视剧里见过这东西,没等她反应,舒意发来语音。
“刚测完,还热乎的。快帮我看看!”
舒意打字:“我哪会看啊!”
“我要不要现在去医院啊?”
“别慌。先恭喜哈!你老公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