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水煮清王朝第110部分阅读

      水煮清王朝 作者:未知

    张大人取笑了!”费老头苦笑了一下。yuchuanshuwu 玉川书屋手机版他能感觉得出来,康熙既然派来了张廷玉,肯定是不达目的不罢休,非得问出个结果来不可。毕竟,上一次莫睛擅自招来了费要多罗谈判通商的事情已经让他们欠了张廷玉一个大大的人情,如果不还的话,那可就说不过去了。所以,想到这里,他只好“卖弄”一下。

    “八阿哥说他想去于中军中走上一遭,这主意虽然不错,却还值得商榷!”

    就算是有主意,也不能立即就拿出来,稍等一会儿才能显得是经过尽心思考的。费老头其实在听到张廷玉转述胤禩、胤裙以及胤干我一伙想从军地事情之后就已经有了一个想法,不过,他仍然装着苦思了好一段时间,才重新对张廷玉开口。

    “请费大人明言!”费老头苦思了足有一个时辰,张廷玉在这当口也是狠动了一番脑子。可是,事实却让他十分沮丧。因为对西藏以南的情况并不了解,他发现,自己的办法居然没有一个能够拿定。

    “其实,于中此次南下,倒也是一个契机。”费老头捋了一下自己已经花白的胡子,又朝张廷玉问道:“张相,我记得于中送回来的奏折上说起过,他把军中的五千骑兵都派回了拉萨,是不是?”

    “没错。带兵之人,是他向来倚重的岳钟麒!”张廷玉答道。

    “那就好。请你去向皇上建议一下。就说,让兵部调岳钟麒去日喀则,那里离尼泊尔近,方便随时支援于中。”费老头说道。

    “费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皇上的心思,应当是让于中速速回师才对。你这不是反着来了吗?”张廷玉皱眉问道。

    “呵呵,张相,我说的是请皇上让兵部下调令。这才只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嘛,就是请皇上下密旨,让岳钟麒率军秘密前往那曲!”费老头笑道。

    “那曲?”张廷玉知道这个地方。那是藏北地一个城市,在西藏也算得上是重地了。可是,费老头要康熙派岳钟麒去那里做什么。

    “此外,青海初定,皇上还可以再派出一位阿哥,以犒军慰劳为名,先去西宁。会见一下诸位将军和那里地蒙古汗王、藏族土司。再去拉萨走一走。记得,要请皇上多派护军,而最好都是骑兵!”费老头又接着说道。

    “……青海?费大人。你?难道说,青海会有事不成?”张廷玉、也是聪明人。先是把岳钟麒的五千精骑调到藏北的那曲,在那里,翻过唐古拉山口可就到了青海的中部,而接着,又要一位阿哥多带护军前往拉萨……这些,不是摆明了在防备青海吗?

    “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张相,飞扬古和萨布素。还有朋春的三位将军可曾传回与准葛尔大军相遇的军报?”费老头又问道。

    “没有!”张廷玉不自觉得眯了一眼睛,答道。

    “没有。而且,据他们前些天传回的军报,说是自从他们分别占了乌鲁木齐、库尔勒之后,阿拉布坦便再没有派出军队与朝廷大军接战!不仅如此,准葛尔人还将通往伊犁路上的兵力进行了收缩,不知是否如此?”费老头又问道。

    “没错。不过,皇上已经降下旨意,让飞扬古三人密切注意敌军动向。小心防范,尤其是要……”张廷玉说着说着,突然停了一下。

    “要小心咱们那位在北方地邻居,是不是?”费老头笑道。

    “费大人果然心如明镜。不错,皇上的确下过旨意,让飞扬古三人小心俄罗斯人突然插手!”张廷玉也没有隐瞒,别人或许想不到,可是,以费老头等人对外事的精通程度,想到这些也只能算是平常。

    “俄罗斯不是有可能会插手,而是非常有可能。”费老头的脸色突然郑重起来”“阿拉布坦如此笃定,任由飞扬古等人侵入他的领地,肯定是因为有后手可用。如果他与俄罗斯联手,那么,战事便有可能会陷入胶着之态。可是,飞扬古诸人却是长途出击,后勤补给极为不便。本来,有于中在西藏镇守着,青海或许还不敢有什么动作,可是,如果于中也陷入什么麻烦之中,青海肯定不会安生。

    飞扬古大军的补给线,因为要避开沙漠戈壁,一直走的都是青海。如果这条线被人从中给掐断了,已经进入准葛尔境内的十数万大军便会陷入灭顶之灾,别说胜利,能不能安然退回都是未知之数,就算能退回来,恐怕也是十停里面去了九停。所以,某些有心人肯定会在心里盘算,因为,这是他们难得的一个好机会。飞扬古他们所带的可全都是朝廷地精锐,如果尽没于准葛尔,朝廷对西边地制约之力必然会大为削弱,十年之内都将难以对他们怎么样。……”

    “费大人,这是弄险!”张廷玉苦笑,这老头怎么出了这么一个主意?青海出事,那可就出了大萎子了。

    “或许如此,不过,张相你何不称之为‘毕其功于一役’?”费老头笑道。

    “确实是毕其功于一役。不过,费大人,此事却得成功才行。再者,皇上是让你想办法解决于中惹出来的事情,可没问青海的事情!”张廷玉又点出道。

    “我知道呀。于中南进,青海肯定会变得不稳。朝廷有所防范也是应该地嘛!”费老头笑嘻嘻地说道。康熙此时需要的是一个台阶!所以,他就提供一个借口。这样一来,康熙和于中都会好过。他先前对康熙说过,飞扬古在,青海不会有事。可是,那时候,他还没有得到阿拉布坦收缩兵力的报道。在他看来,飞扬古等人一路进击,等打到伊犁的时候,阿拉布坦的实力恐怕也剩不下多少了,绝对撑不住多少时间。而且,打败准葛尔人之后,飞扬古等人自然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辎重,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必担心后勤。可现在不同,阿拉布坦居然也玩儿起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手段,那样的话,飞扬古三人恐怕就要在伊犁呆上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且,阿拉布坦肯定也不会在路上给清军留下什么好吃的东西,所以,飞扬古等人对必然会更加依赖后勤。这就使得青海的地位愈加重要。而在这个时候于中却又已经南下了。这使得青海又失去了另外一个有威胁性地制约。所以,只要康熙再动点儿手段,青海必乱。这么一来,于中南下就可以解释为“引蛇出动”之举,如果这小子能再在南亚玩儿出点儿成果来,自然一切无忧。而只要能再迅速平定青海之乱,康熙也就成了“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可是大大的美名,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种名声可是多多益善。就算康熙对于中依然不满,也绝对不会冒着损害自己名声的危险下杀手的,相反,为了成全这个名头,他还得给于中加官进爵才成。当然了,这些事情的前提就是康熙能将青海之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中,并且将其迅速平定。这事看上去很难,可是,费老头却并不担心。战乱的自然兴起与蓄意挑起不同,以康熙的手段,也肯定能把这个度把握好,他相信这位皇帝的能力。

    “康熙会不会按这个办法去做呢?”

    费老头还没有绝对地把握。不过,能将青海不知何时才会爆发的战乱提前挑动起来,使其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并且迅速平定,这对康熙来说,必定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计划。而且,战乱爆发,也使得康熙有了足够的借口加强自己在青藏等地的统治力度,这家伙没理由不顺着来。

    “这老家伙还真是会挑软肋。这种事情都能想到顾全双方的办法”

    费老头能想到的,张廷玉也大致能想个八九不离十。这样行事的难度虽然有点儿大,可是,如果成功的话,能取得的成果也是完全值得的,那可是代表着西部疆域的长久稳定。而且,除了能为清廷取得好处之外,这样还既顾全了康熙的颜面,又能保全于中,简直就是一举三得。

    “连皇上都敢算计进去……以后得离这老家伙远一点儿,省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被他给陷进去!那可实在是太冤了。”

    张廷玉知道无法再在费老头嘴里套出其他的什么东西来,便起身告辞。不过,在离去的时候,他的心里想的却是与此来的目的完全不相干的事情。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三百二十一章 牛

    “这个敦多,倒还是有些本事嘛!”

    于中站在自己一方的阵地上,笑嘻嘻地看着对面的敌军,对身边众将说道。

    他赶着敦多越过喜马拉雅山已经有三个月了。在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敦多可是闯出了一番大大的“名堂”。

    首先就是尼泊尔口虽然尼泊尔王国也在中尼边境上布置了一些边防兵,可是,以区区一个尼泊尔王国的实力,也就是马马虎虎对付一下西藏的土司和活佛,又哪里能挡得住狗急跳墙的准葛尔军队?而且,领军的还是准葛尔将领中的头号大将敦多。虽然敦多被于中耍阴招打得不轻,可对付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尼泊尔人还不成什么问题。而且,由于敦多也察觉到了于中想逼他出境的意图,所以,在真正动手之前,也做出了相应了安排。潜入、突袭的手段相结合,敦多的巧妙指挥,使得准葛尔残军在没有多大损耗的情况下就将尼泊尔的边军给灭了个差不离。接着,敦多又率部急行军,在尼泊尔人反应过来之前,攻入了其首都阳布。不过,敦多并没有让自己的军队在阳布多呆。他可是见识过于中的火炮的威力的,知道阳布的城墙根本就挡不住于中的进攻,而且,他还是侵略者,如果他据城而守,背后说不定就会挨上尼泊尔人的一枪。所以,在一番抢掠之后,他就放了一把火,把这个尼泊尔的首都给烧了个干净。誓不给于中留下一点儿渣滓。而在放火烧城之前,尼泊尔王室因为誓死反抗,也早已经连同王宫一起被他顺手扔进了历史的长河。于是,尼泊尔王国基本上算是灭亡了。

    之后,敦多接着向南前进。先是攻下了尼泊尔的南部重镇比尔根杰,同样的烧杀抢掠一番之后。又转而进入了印度境内。这时候,他的对手就变了,那是与他几乎同祖同宗的莫卧儿王朝的军队。

    “印度人没有历史。”这是马克思说过地一句话。印度是文明古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可是,印度历史却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印度缺乏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可信的历史,它的历史是同神话搅合在一起的;第二,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第三。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印度几乎没有准确地历史记录,许多东西都不可信。不过,印度历史上有三个最著名的强盛统一的王朝却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卧儿王朝。

    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不必管它,那已经是过去式。不过,莫卧儿王朝却是此时印度大陆名义上的统治者。而且,这个王朝还是由蒙古人建立的。

    本来,蒙古人的强大是无可置疑的。莫卧儿王朝也有过它的辉煌,也曾经出现过几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把各种矛盾向来都十分尖锐地印度统治的也还算和谐。可是,敦多到达的时候,强大地莫卧儿帝国却早已经消失了。

    现任地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16581707年)生性拘谨。对伊斯兰教极为虔诚。因为他雅行偏狭的宗教政策。毁坏印度教神庙来改建清真寺,致使各地怨声载道,战乱不断。各地独立势力增强,帝国的实力已经大大地衰落。而且,奥朗则布已经在位多年,年老体弱,对帝国的统治力自然是更加不如往常。

    虽然奥朗则布听说一支军队袭击了自己的国家,并且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之后,立即就派出了大军前来进剿。可是,这支一万人的军队还没有找到来犯者。就被敦多的一次突然袭击,将其彻底击溃。一万多人,只剩下不到两千能活着逃回去。

    之后,敦多更是四处撒欢儿。富饶的印度北部,成了他和他的三千残兵手下最为温驯地猎物,最为美味的大餐。

    而等到于中好不容易平定下尼泊尔的乱局,用威逼利诱,大棒加葫萝卜的方式跟尼泊尔的几个实力派诸候订立了一系列的条约,使得尼泊尔实际上又分裂成了几个更加弱小的势力,终于又重新又追上来之后,敦多已经凑齐了一万人马在等着他了。

    除了本部的两千多将近三千人之外,另外的七千多人,全都是敦多硬拉来的“炮灰”。这些人,都是敦多准备用来消耗于中的弹药的。

    身为一名常年征战沙场的将领,敦多对火器的优劣之处自然是十分清楚。而且,他尤其明白火器对后勤的依赖。没有了弹药,那些犀利的武器就连一把匕首都比不上,更遑论准葛尔人锐利的弯刀了。所以,他要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将于中的弹药给耗个一干二净,然后???一次又一次让他蒙受耻辱的人一个绝对残忍的报复。而于中已正是看到了这一切,才会说出上面的话。

    “我看他们也不过尔尔!”

    听到于中对敦多的“赞赏”,随众将一起站在于中身边的鄂伦岱不屑地撇了撇嘴。

    “别瞧不起人嘛。我们要正视别人的能力和成绩!不要嫉妒!”于中并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地开起了玩笑。

    “敦多此举果然不出我们所料。军门,要不要让咱们的雇佣军出马?”隆科多暗暗扯了一下鄂伦岱,让这个好惹事的家伙闭嘴,然后又向亍中问道。敦多烧了阳布,灭了尼泊尔国王满门,尼泊尔人自然不能让其逍遥自在。再加上又有于中这个清朝大佬常头鼓动,并且许下了谁能为尼泊尔国王一家报仇雪恨,就上奏清廷赐谁为尼泊尔国王的诺言,那些有点儿实力的尼泊尔诸候无论是愿意与否,在情面上都得表示表示才成,再加上于中明里暗里的威胁。所以。虽然在阳布留下了两千兵马用来“稳定”尼泊尔的局势,可是,加上尼泊尔的五千军队,以及于中又向达赖、班禅要来支援的三千藏兵,清军的整体兵力反而是又涨了一大截。而且,虽然翻过喜马拉雅山地时候他也没有带多少粮草辎重之类的东西,可于中的士兵却是一点儿也不用担心挨饿。

    “不急。等他们进攻再说!”于中嘴角上扬,看着对面的敦多大军,就像是在看一块大蛋糕。

    “大策零。进攻吧。再这么等下去,这些黑皮鬼就要散架了!”

    敦多依然是骑在自己的战马上,不过,这一次,他却是打死也不会再呆在最前面了。他并不知道上一回是于中故意“手下留情”,李石头“蓄意”饶了他一命,他只知道,上一回是长生天保佑,这一回却未必会有那么好的运气,如果再靠前。呆会儿两军交战,说不定他就真的交待在阵前了。而且,他这一回是成心“挨打”来的。更是打死也不能向前。所以。他摆在前面的军队,都是强行拉来地印度人,他自己和准葛尔的本部兵马却是藏在了最后面。

    “再等等。那个于中比最聪明的狐狸还要狡猾。明明看到我们的前军都是些充数的家伙也没有动静,说不定是有什么诡计。”敦多这两个月虽然过得比较“滋润”,可是,当他真正面对于中的时候,还是有些心中惴惴。对面的那个家伙,已经在他的心里造成了一定的阴影。

    “大策零,不能再等了。这些黑皮鬼再站上一会儿,非得炸了不可!”那名蒙古将领又向敦多说道。从尼泊尔一路逃到印度。两个多月来,因为准葛尔军队的“光荣事迹”,造成了大批印度人地逃亡浪潮。这次的七千多人是临时拉过来的,马马虎虎训练了几天,就摆到阵前吸引于中地弹药。可是,这些毕竟都只是普通人,没有经历过什么战斗。在这种几万人对敌地情形的压力下,已经隐隐有人快受不了了,如果不是因为准葛尔军队的凶威有那里摆着,恐怕早就四散奔逃了。可是,即便如此,这种情形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

    “嗯……缓步进攻。命令那些黑皮鬼,一边走,一边给我喊进攻号!”敦多缓缓呼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下令道。那些被强拉来地印度人肯定是已经吓得有些不行了。缓步进攻可以缓解一下这种情绪,同时还能给清军准备炮火的时间,此外,喊口号可以发泄心里的郁气,稍稍加强一下那些印度人的“士气”。敦多根据自己多年的沙场经验,选择了比较正确的做法。

    “命令督战队,若有后退脱逃者,杀!”敦多又下令道。

    七千印度人并不是一下子就放上去的。敦多十分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初次遇到于中的连环排炮,在那种近乎覆盖整片大地地轰击下是如何的狼狈。那种威势,是连久经沙场的准葛尔军士都要感到无比恐惧的,就更加不用说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印度黑佬了。所以,他要把这七千人分拨派上去,这样,就算出现逃窜的现象,也不会使得七千多人一下子都跑干净。再加上督战队在旁监督,他的“炮灰耗敌”计划总能起到一点儿效果。就算于中也想到节省弹药这一节,七千印度人,怎么也得消耗掉他的一部分兵马吧?

    可是,敦多的算盘虽精,又怎么能比得上于中的计算?

    就在敦多派出军队逼着那一千多印度人出战,同是等待着于中开炮或者是派出士兵短兵相接的时候,在他对面的清军阵营里,突然响起了阵阵“哞哞”声。

    游牧民族出身,敦多自然是十分清楚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牛!

    “其实,打仗就是这么容易!”

    于中又一次朝自己下的将领们说起了这句话。

    马德以前看过一篇网文,说的是中印两目如果交战,中国该当用什么样的战术来对付印度军队。结果,有位仁只提出了一各高级妙论:带着一群牛和一群猪就可以了。因为牛是印度教中的神物,而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是在吃了猪肉以后死的,所以猪在伊斯兰教里是被认为是不洁的。一个神圣,一个肮脏,绝对够印度人喝一壶地。如果带着一群牛和一群猪一起朝印度军队进攻。印度教徒是肯定不敢开火的,而穆斯林想杀猪,又肯定会引起印度教徒的误会。再加上两教之间的斗争向来激烈,说不定,印度军队自己首先就会先来上一场火并。到时候,中国军队自然可以轻轻松松解决一切敌人。

    这篇文章虽有些异想天开。可是,不得不承认,如果真的有战争暴发,牛和猪如果搭配在一起。绝对够印度军队难受几回的。而知道于中会向印度进军之后,马德就把这篇文章别有用心的寄到了成都,并在信中开玩笑说,如果于中在印度遇到了麻烦,可以用这一招解决敌人。结果,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招还真就有了用武之地。

    于中因为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找到什么猪,只是弄了几十头牛。虽然他并不认为跟在牛后头就能让印度军队束手无策,不过。敦多既然派来一些平头老百姓,他自然也不必保持什么太过于郑重的态度。有闲空先练练手也无妨,说不定哪天还真就能用得到呢。虽然手生。他地牛阵也无法跟战国时田单的火牛阵相提并论。可是,让这些牛着急上火的向前面猛冲还是能做得到的。

    可是,就是他这随便的一招。却让敦多险些气炸了肺。

    虽然已经进入印度两个多月了,可是,一因为语言不通,二因为总是在四处抢掠交战,敦多根本就不知道印度人的习俗。见到几十头牛冲过来,那派出去的一千印度人立时散了架,不顾督战队的杀戮亡命奔逃,他还以为是印度人太过于胆小。可是。当他的手下射杀了几头牛,却立即引发了剩下的六千印度人地暴乱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可能是哪里出错了。

    可是,于中却没有给他机会进行反省。就在他全军大乱的时候,尼泊尔士兵和藏兵在于中地命令下朝他进攻了。虽然他并不惧怕这些敌人,可是,他地手下正被六千多印度人纠缠着,又哪里再能去面对将近三倍于己的对手?何况,远在异国他乡,他也损失不起。所以,他只得下令全军杀出一条路,向后急退。不过,虽然这次本就没打算胜利,可是……败在几头牛的蹄下,敦多觉得自己这辈子恐怕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这年头,打仗,讲究地就是一个信息!什么都不清楚,光知道拼蛮力,哪能成什么大器?”

    虽然这一次败的又是敦多,可是,整场战事,于中的大军和准葛尔的军队其实都没有真正出手。两个真正的敌对方也都没有损失什么实力。于中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所以,在看到尼泊尔军和藏军驱散了那些拦在路上的印度人,继续向准葛尔军追击之后,他又对着众将得卜起来。

    “军门,准葛尔人恐怕不好对付。要不要叫咱们的人回来?”赵大河原本在后面主持炮兵阵地,以防万一,现在战事已毕,他也就跑到了阵前。

    “不急。尼泊尔连都城带国王都叫敦多给弄没了,西藏也被敦多给打了一回,咱们怎么着也得让人家出出气不是?”于中不在意地说道。

    “出出气?敦多岂是那么好惹地?再追上去,我看他们十有八九会挨上敦多的一记,回马枪,!”鄂伦岱冷哼道。

    “那就是他们的事了。我可没让他们继续追击!”于中微笑着摆了摆手,转头看了鄂伦岱一眼,结果,鄂伦岱立即变得沉默起来。

    “军门,咱们接下去怎么办?”隆科多也没好气地瞪了鄂伦岱一眼。这家伙怎么就是死性不改呢?非得再让人把他弄到哪里呆上几年才能彻底老实了不成?不过,虽然心中对鄂伦岱的不识相感到不满,现在却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所以,隆科多只有尽可能的不让于中太过于注意鄂伦岱,免得一下子看不顺眼,真的又发配了这小子。

    “……先找个地方驻扎下来,再看看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土王之类的家伙,然后,咱们大家伙一起去找他们聊聊天儿!”于中笑道。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三百二十二章 分裂

    于中不用去找别人聊天,别人就已经找上门来了。

    突然被超过万人的大军“攻入”了自己的领土,莫卧儿帝国的奥朗则布皇帝又岂能允许?他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可他却知道,如果任由这只不明来历的军队在自己的国土之内肆虐,他本就不稳的统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分崩离析。所以,他必须将这支军队赶出国境。然而,不幸的是,奥朗则布刚刚打了一场败仗。

    这一场败仗当然不是跟敦多打的,前文说过,因为奥朗则布本身的某些原因,再加上一个王朝统治过久之后,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莫卧儿帝国正在走下坡路。在十数年前,位于印度南部的马拉特人于在一个叫罗者拉姆的人的领导下起义反抗,奥朗则布亲自率军进剿。本来,奥朗则布实力雄厚,一路凯歌高奏。可是,马拉特人的坚韧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十几年中,一位君主被俘,一位君主病死,可是,马拉塔人却是依然不住的反抗。并且,由弱势的一方渐渐开始了反攻。奥朗则布年纪大了,自己也被迁延不决的马拉塔战争拖得得了重病。敦多刚刚出现的时候,也正是他正意图率军撤退,摆脱马拉塔那个战争泥潭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他一下子就能派出一万人去“消灭”敦多的原因。

    可是,奥朗则布万万没有想到,一万人居然一次就被敦多宰了八千多。这一下,可是让本就重病在身的他变得愈加焦躁,病情也更加的严重。不过,这还只是开始。就在他想着带领自己的大军直接去围剿敦多的时候,于中又来了。身为印度本地的老大,奥朗则布自然是很快就得知了于中这支军队的“来意”,同时也知道了这支新来的军队的规模。

    这一下。他可就更加着急了。

    敦多地军队虽然不多,却也足够强劲了,可是,于中却能打得敦多四处乱跑的,这岂不是表明……这支新来的军队更加难以对付?

    于是,奥朗则布这一急上加急,病情立时大糟,还没有率军回到首都德里。就一命呜呼了。(奥朗则布应当是死于康熙四十六年,这里让他晚一年死。)

    这一下,莫卧儿王朝没救了。

    因为奥朗则镇压马拉塔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他留在南部的德干地区长达十几年,再加上年纪太大,对印度官员完全无法控制,行政工作逐渐松驰而腐败,期间又发生了许多次群众x福乱,而且,十几年的战争使得国库空虚……这一切的一切。已经在暗中严重地伤害了“莫卧儿帝国的和平”基础。在印度北部和中部,许多地方都早已经变得无法无天。

    再加上奥朗则布地大军在南方屡屡失利,整个帝国的离心力正在顺利地发展。如今。又有了敦多这四处抢掠的“贼军”和于中这强大的外力介入,莫卧儿帝国终于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分裂的过程。

    于中从尼泊尔进入印度,所处的地方是印度的北方邦。该邦土地肥沃,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蔗和棉花。而且,这里还是印度两大圣河恒河和朱木拿河所流经的地方。

    人口在整个印度来说也是十分密集的地区之一。完全适合作为一个根据地。而于中也确实这么做了。

    他先是拿下了毗邻尼泊尔地戈勒克布尔,然后,以此为基地,对军队进行休整,同时,派人前往北方邦地首府勒克瑙。并且“解释”了来意,声明绝不会“侵犯”印度,只是来追剿蒙古叛军,只要将敦多所部剿的“一干二净”,他自然会从原路返回。

    印度官员当然不会傻到相信于中的话,可是,奥朗则布死后,他地三个儿子,阿拉姆、阿柴姆和巴克什三人之间也开始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首都德里根本就没有人在意北方邦的死活。哪怕北方邦是印度第三大邦。这些人也没有办法。因为,就算他们想在意,也抽不出精神来。而且,南方马拉塔人的反抗也因为奥朗则布的死亡而越发的如火如荼,相对于本土的反抗势力,于中这一万多人马虽然显得更加强悍,但在莫卧儿王朝的高层们看来,却只是无根之木,顶多也就是打打秋风就走了,杀伤力恐怕还跟不上敦多的那三千准葛尔兵,所以,德里的高官们要求北方邦自己“解决”于中。

    这一下,北方邦地贵族,比如那些婆罗门、刹帝利之类的家伙,对德里的不满程度立时大为上升。不过,不满归不满,感到有威胁之后,这些人还是不得不以北方邦总督为首,立即开始组织兵马,准备抵抗于中随时都有可能的攻击。本来,因为敦多事先在北方邦进行过多次抢掠,其来去如风的作战方式让印度人十分头疼,毫不留情的屠戳更是让这些人无比的恐惧。所以,受过他“教育”的那些贵族在组织起军队之后,并没有选择进攻,而是选择了防守,因为这些人害怕于中也是同样的货色。就这样,于中承敦多地情,居然和北方邦的贵族们“和平相处”起来。

    不过,这种状态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看到于中只是在戈勒克布尔徘徊不前,再加上又已经探得于中只是一万多步军,骑兵只有少数,那些人又开始抖了起来。讨论了一段时间,相互打了打气,这些人东拼西凑,又从邻邦借来了一部分,组成了一支五万人的大军,朝着于中“反扑”了过去。

    结果自然是不出意料的。

    于中是处于防守的地位!而且,又是占据了多项优势,轻易就打散了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所谓“大军”。而战后,于中称北方邦“无故挑衅”,遂带领大军主力朝其首府勒克瑙发动了进攻。而此时,于中的兵马已经再次向上涨了一截。人心是贪婪的。不管这些人是出自哪里。……尼泊尔的那些诸候在看到跟着于中做事有利可图之后,又咬牙拼凑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交到了于中手里,同时,班禅也派出弟子。带领各地土司派来的总共四千兵马翻过聂拉木山口过来“支援”于中。(1757年,英国将领罗伯特·克莱武仅以三千人就打败了五万印度兵马,开始了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序幕,相比之下,于中还算差劲的了。)

    将近两万大军,又具有火器方面地优势,勒克瑙被于中一股而下,北方邦首脑也大多被抓拿。印度第三大邦很快就落入了于中的手里。

    之后。于中扶持了原北方邦的一名婆罗门出身的贵族做为傀儡总督,开始在北方邦竖立统治权。同时,于中还割让了北方邦部分领土给尼泊尔贵族,使尼泊尔牢牢与这场侵略战捆在了一起。

    而就在于中对北方邦大动干戈的时候,奥朗则布之子阿柴姆也终于说服各方,放回了南方马拉塔被俘君主桑布吉之子沙胡,使之与马拉塔的新君主塔拉巴伊之间展开了一场派系内战,缓解了南方对北方的威胁。不过,正当德里想重新派兵夺回北方邦的时候,位于北方邦西部地旁庶普邦的锡克人在一个叫班达的人的领导下。也开始了对莫卧儿王朝的抗争。印度最为富庶的农业大邦陷入动乱之中。而更加不幸的是。

    班达等人还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那个人就是……敦多!虽然同样的孤军在外,可是,敦多却十分明白。于中背靠尼泊尔,身后又有西藏和整个大清帝国,面临的是进可攻,退可守地局面。而他就不同了。虽然他想绕道回去准葛尔,可是,那样地话,他必须穿越阿富汗。而这个阿富汗正处于战乱之期。如果要从那里过去,就代表着他必须要随时应付那个地区各种势力有可能的袭击。而且,阿富汗地形多山,不利于他施展拿着的战术。容易受困。何况,相对于印度地富庶,阿富汗也太穷了一些。再加上不知道准葛尔现在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回去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会直接面对清廷的大军,敦多终于还是决定留在印度发展。不过,既然要发展,光凭着手上的不到三千人马自然是不可能的。他不像于中那样有来自一个国家的支持,所以,他就只有选择暂时“帮助”锡克人了。至少。这样能让他摆脱外来人的身份。

    不过,锡克人的叛乱和于中的侵略,对莫卧儿王朝来说还不算是最大地不幸。所谓“屋漏偏适连阴雨”,就在莫卧儿王朝急需振作的时候,他们迎来了新一任的皇帝:巴哈都尔沙。这位皇帝有一个外号,叫做“无头脑者”。而在这位新皇帝巴哈都尔沙的领导下,德里的统治者们暂时“放过”了正陷入内乱的南方的马拉塔人。可是,他们又将手中可以撑握的大军分成了两股,一支派去平定造反的锡克人;另一支,派去驱逐侵略者于中。

    结果自然是很不幸。两支大军全都败了!

    去锡克人地那支军队死伤比较惨重,打于中的那支虽然没有死太多的人,却被俘了两万多。

    而这两场战斗之后,所有可能阻止印度陷入动乱的契机都消失了。

    曾经辉煌一时的莫卧儿帝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四分五裂,各地总督先后独立割据,就算没有自立的,也大多不再听从来自德里的命令。莫卧儿王室的统治区由一个庞大的帝国立时缩小为仅有首都德里及邻近的一些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依旧不小,比印度最大的一个邦还要大上一些,可是,国家终究还是分裂了。并且,就在他们还能统治的这片土地的旁边,还有锡克人和于中在随时威胁着他们。

    恐惧与不甘蒙上了莫卧儿王室的脑袋。

    而在经过紧张的讨论和争辩之后,一个由巴哈都尔沙的亲信组成的团队开始朝北方邦前进。虽然于中也是侵略者,可是,相对于不死不休的锡克人和虽然同根同祖却十分凶恶残忍的准葛尔人,莫卧儿的新皇帝觉得,还是于中可能比较好说话。而且,于中和锡克人之间谁更加难惹,谁更加有实力,谁的后台更硬,德里的人们也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厉害。厉害,不得了哇!”

    印度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不过,这些事情发生的都很紧凑。

    等到巴哈都尔沙派人去找于中谈判地时候,也才不过是过了四个多月。

    这段时间,于中的南侵在北京所引起了风浪因为康熙不置可否的态度已经消逝了不少。除了少数的一些人,大部分人都把于中和他的一万多大军都当成了死人。虽然还是和原先一样持反对态度,却已经不再怎么提起。不过。于中又岂能让这些人长久的忘却自己?由尼泊尔、哲孟雄、不丹、拉达克、西藏、青海,以及印度北方邦到达北京的进贡使团足以让他的名字再次成为人们口中地常客。

    “听说,这些使团都是翻过了西藏的高山雪原才来到京师的,可还真是诚心啊!”

    说话的是九阿哥胤禟,和他在一起的依旧还是那几个人,一伙人聚在胤禩的府里吃吃喝喝,聊的却是好像与他们本身并不怎么相关的事情。

    “这一仗直接打到了天竺,听说已经有官员要给皇上上尊号了。

    卯着劲儿想给皇上歌功颂德呢!”自从明珠死后,揆叙就一直显得十分老成和精明,此时依然也是如此。一边磕着瓜子儿。一边跟诸人谈话。显得倒是十分悠闲自在。

    “可惜了,要是咱们上一次能让皇阿玛答应派咱们去于中那里,这次怎么着也得有咱们的一份功劳呀。现在。却只能是眼巴巴的看着,干瞪眼!”胤礻我叹气道。

    “别老是做美梦了。这种仗,也只有于中能打得出来。别人,还未必有这个本事。就算皇阿玛上一回允了咱们,咱们也别想捞到什么功劳。”胤禩说道。

    “这话怎么说地?难道那于中还敢不分给咱们点儿功劳不成?”胤礻我不服道。

    “这可难说!依你地性子,能不被人家打回来就不错了。还想争功?”胤禟取笑道。

    “好了,不开玩笑!阿灵阿,皇阿玛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胤禩制止了胤禟和胤干我的口舌之争,又朝一直闷坐,脸色显得很是疲惫的阿灵阿问道。

    “能有什么消息?皇上现在别地地方还顾不过来呢!”阿灵阿苦笑道。今年的事情多啊。而且。忙的不只是康熙,他这个理藩院侍郎也是够忙的。本以为今年也就是西边忙一点儿,可是,就在于中南进之后不久,先是已经到了海对面的大阿哥胤褆发回了消息,说是顺着海岸一路南下,终于找到了一块好地方,一下子圈了方圆千里的土地,着急上火的要朝廷派些人过去。因为这位大阿哥放弃了争夺皇位。又远赴海外,所以,在康熙眼中的地位相比起以前已经是狠狠地升了一大截,他的要求谁敢拒绝?而除了胤褆之外,万正色那老家伙,年纪大了却不消挺,在南洋大开杀戒,各种各样的消息直飞理藩院和六部,要求朝廷派人过去管理地方地奏折几乎就没有停过;另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飞扬古和萨布素已经攻到了伊犁,跟阿拉布坦一攻一守,相持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结果,他们这时候又得到了那个土尔扈特部的消息。据说,土尔扈特人想要东归,本来这也没什么,现在大清国的地盘儿够大,哪里安置不下这么一群流亡的人呐?可是,偏偏这二十多万土尔扈特人后面还有三万俄罗斯大军在衔尾追击……而相比起这些,于中虽然没有什么大事,可他的麻烦却更多:一,于中要求支援。也就是火器方面的。

    虽然据说那?br /免费电子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