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水煮清王朝第23部分阅读

      水煮清王朝 作者:未知

    着几个大臣为士兵敬酒的时候,一个拿着筝茄的蒙古老头被侍卫带到了他的面前说道。dierhebao

    “好啊,蒙古人的音乐豪迈深远……朕今日看来是有耳福了啊。”康熙不疑有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

    “雪花如血扑战袍,夺取黄河为马槽。

    灭我名王兮虏我使歌,我欲走兮无骆驼。

    呜呼,黄河以北奈若何!呜呼,北斗以南奈若何!”

    听到有人要弹曲子,场上都静了下来,可是,任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几乎所有人都表现的高兴无比的时候,一个弹筝笳的老乐工,居然敢当着康熙的面,唱了这么一首曲子。

    这个自称叫乌力吉的老乐工长得很普通,满头的花发,还有满是皱纹的脸,枯枝一样的手,可是,他的胆子绝对很大。

    虽然他唱的是蒙古语,可是,对康熙,对飞扬古来说,蒙古语并不是问题,他们对这些都精通的很。何况,正在庆贺的人中,还有那么多的蒙古士兵。……

    “请皇上恕罪,老乌力吉他不是故意想破坏陛下的心情,他,他只是……”全场都在这名老乐工的歌声之后静了下来,唯有钟小珍跪倒在康熙面前,苦苦哀求。

    “皇上,您有着如天空般广阔的胸怀……请您饶恕这个无知的老乌力吉吧,他只是一个愚忠的人。”钟小珍的丈夫穆萨尔看到钟小珍为了这个老乐工向康熙求情,也急忙跪倒在了妻子身边说道。

    康熙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还直挺挺地坐在那里的老乐工,目光闪烁,刚才的兴奋之情已经冷却了不少。其他人看到他没有发话,也不敢出声打扰……

    直到有声音打断了这种寂静。

    “那老头唱的是什么啊?”

    “他在为葛尔丹感到悲哀……说葛尔丹本来可以饮马黄河,现在却精锐丧尽、兵败身死……”

    “原来是这样,哼,真没料儿。蒙古好汉,嬴就是嬴,输就是输,哪有这样的?葛尔丹兵败身死是他自己选的,为了这条路,他杀了那么多的人,现在自己也死了,我反倒觉得他拿得起放得下,怎么还有人为他悲哀啊?难道想让他以后像丧家狗一样活着……”

    ……

    “不错,葛尔丹并无可悲之处。凡事都是疚由自取,他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为此负了代价。……如今,他人已经死了,朕也没打算再计较他以前的那些事情,更不会为了他而怪罪其他人。从今往后,朕只希望满蒙汉三族之间不要再为一点点个人的野心就弄得兄弟阋墙,而是从此和睦相处,世代友好,共同昌盛我大清……”

    “皇上仁慈……”

    老乐工在康熙的一番话后被带了下去,穆萨尔和钟小珍带头为康熙欢呼,因为一首曲子中断的庆功宴又如常举行了。

    康熙和大臣们又开始绕圈子敬酒。

    “于大人,马大人,飞扬古谢谢二位大人及时运来了粮草,要不然,让葛尔丹冲过了塔米尔,这仗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哪……”康熙和他的大臣们是分开敬酒,飞扬古走到于中四人所在的桌案前,向两个男的举起了酒碗。

    “不敢不敢,若无飞军门你的尚方宝剑,咱们不仅立不了功,恐怕还要死在陕西呢……”于中和马德急忙站起身来,回敬这个抚远大将军。

    “哈哈,二位大人过谦了,请!”飞扬古也不多讲,先干了一碗。可是,他干完之后,却看到于中、马德两人正看着那盛满酒的大海碗摆出一脸苦相,根本就没有“干了”的意思。

    “二位大人这是?”

    “飞军门恕罪,我……我们的酒量很小,这一碗恐怕得一两斤,我们怕干了之后,就喝不了第二口了……”马德苦笑道。

    “哈哈哈,我还以为二位大人不卖我飞扬古面子呢。”飞扬古喷着酒气,打了一个嗝后,又挥着手说道:“二位大人,这酒可是庆功酒,自古以来,这庆功酒可是非喝不可的……”

    “有,有这个规定吗?”于中小声问道。他和马德的小腿肚子都正挨着身边人“二指禅”的蹂躏,哪敢这么轻轻松松的就答应?

    “没有又如何?飞扬古敬的酒,连朕都不能驳了面子,你们两个难道就敢不喝?”康熙端着酒碗也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笑眯眯的高士奇。

    “皇上……”于中和马德做势欲拜,被康熙止住,只听他又说道:“你们两个虽然为了运粮杀了葛礼,可是,那是代天行令,无罪!有功!而且,你们跟飞扬古都是此次西征的功臣,这庆功酒你们应该喝,就算酒量小,也得喝……”

    “是啊,皇上让二位大人喝,二位大人就喝了吧……这可是圣旨喔!”高士奇笑道。

    “那,那好吧……”既然是圣旨,那就没办法了。于中和马德看着手上的大海碗,缓缓举起来,然后,又同时一闭眼,一咧嘴……“咕咚咕咚”灌了下去。——然后,当天他们又只能去挤在一个小帐篷里睡。

    ……

    康熙三十二年,清军消灭了葛尔丹,康熙由漠北班师。

    亲征西域,并且得胜还朝,使得他的声望再次上升到了一个顶点。从嘉峪关到北京城,一路上都是黄土铺地,净水泼街,欢迎欢送的人群络绎不绝。

    队伍由甘陕入境,由西向东,在康熙三十三年正月,康熙终于率军再次回到了北京城。

    而康熙回到北京城后不久,朝局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珠的案子彻底了结,康熙革去了他散秩大臣的职衔,使其从此与朝廷再无关系,其党羽也不再追究;索额图被罢职圈禁,权重一时的太子党被打压了下去,佟国维成了清廷首辅大臣;张廷玉晋职为吏部侍郎,仍兼上书房大臣之位……

    而相比与朝局的变化,在西征中立下功劳的那些将领们的封赏就显得不怎么显眼了:飞扬古晋一等公,仍为抚远大将军,领陕甘军事;奉天提督萨布素晋一等候;吉林将军苏努晋一等候,改江宁将军;……宁古塔都统马德晋一等子爵,仍任宁古塔都统,并兼吉林参领、布特哈乌拉总管;雅克萨都统于中晋一等子爵,改黑龙江海关提督,兼黑龙江参领……指挥佥事年羹尧升任成都参将……

    等把一切事情都处置好后,康熙因为葛尔丹部将曾袭扰奉天一带,所以,再次摆驾奉天,拜祭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并自陈“罪过”,以求“祖宗宽恕”。而等他拜祭完两个祖先离开奉天的时候,又一件事再次惊动了天下:高士奇罢上书房大臣之位,以待郎衔出使俄罗斯国。至此,熙朝前期的四大宰相全部离开了中枢。而高士奇的职位转换再次掩盖了另一个不起眼的消息:三等伯、奉天府尹费迪南老头头上多了一个“内务府郎中”的职衔;多罗郡主莫睛被录入宗人府名册之中;罗欣正式封为多罗郡主,但名字不录入宗人府与内务府名册……

    (第二卷终)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七十六章 闲聊

    康熙三十五年,夏!

    北京城。

    粤菜馆“醉琼林”,不管外面赤日炎炎,里面依然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而这个“热火朝天”却不是人们在干活,而是说的一群士子,也就是即将参加恩科考试的举人们。

    本来,在康熙三十三年的时候,刚刚举行过一场大比,按说应当是三年之后,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才会再有一场科考,可是,偏偏今年又到了太皇太后的大寿之年,而且是八十大寿。这在皇家是可是极为罕见的老寿星了,何况康熙从小就是孝庄教导看养大的,对这个祖母无比的孝敬。所以,为庆祝孝庄的大寿,康熙特地下旨,大赦天下;同时,还下旨再开一届恩科,让举人们再次赴京赶考。(孝庄实际上在康熙二十六年就过逝了,死时七十四还是七十五来着。)

    结果,旨意一下,读书人无不欢欣雀跃。多一次考试的机会,那可就是多了一次当官的机会。尤其是今年之后,明年,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按照惯例,还会有一场大比,连续两年都有机会参加考试,他们怎么能不高兴呢?

    “我姓万的还就不信了,今年还能遇到那个于成龙……”“醉琼林”,顾名思义,就是琼林宴,那可是进士们才能喝的酒席,所以,这个菜馆的生意因为它的名字而十分火爆,每天为了博个好兆头而来这吃饭聚会的士子不知几何,尤其是开考前三天的席位,更是早就被人以天价订走了。每天,来这里的士子们都打诗喝和,做足了学富五车的样子,也有不少人因而名头渐起。……不过,现在“醉琼林”内最惹人注目的,一个正大声说话的士子,却不是讲的什么诗文,而是在发牢x福。这士子三十左右年纪,好像有点儿喝高了,红着一张脸,正跟身边桌子上的人争辩着什么“于成龙”的问题……

    “居然又是这个家伙……难得,他今年又来了,呵呵……”看着那姓万的士子跟别人急得面红耳赤,都快急了眼的样子,菜馆厅堂的边儿上的一张桌子上,一个二十多岁的俊秀后生笑嘻嘻的说道。

    “怎么了?你认识那小子?”听到俊秀后生的话,他旁边一个身穿上等苏绣绸褂的短须大汉故作不悦地问道。而在两人身边,还有一老二少三个人,也是饶有兴趣的看向了那俊秀后生。

    “认识,一个倒霉蛋儿……”俊秀后生对短须大汉的脸色仿佛没有看到,只是笑道,“那小子我记得好像叫什么万振,说是什么万斯同的亲戚……”接着,他就把当年万振为出风头,招人开了一个文会,结果因为在会上大放厥词,被碰巧在场的山东总督于成龙抓到礼部削去考试资格的事情娓娓讲给了几个同伴。

    “不是吧?那于成龙也太过份了一点儿,就因为几句话,就削去人家的考试资格……这关他什么事儿?明明就是滥用职权!”俊秀后生讲完,他身边另一个同样长得十分俊秀的大眼后生禁不住说道。

    “滥用职权?错矣,欣欣,人家于总督这可不叫滥用职权,而是义正词严,一心为国,为民除害,明镜万里……等等!反正,全是好词儿,知道不?”拈起一块糖醋鱼送进嘴里,马德含糊不清地说道。五个人正是费迪南、于中、莫睛一伙,身为“满洲人”,孝庄大寿,他们当然要来祝贺一番。

    “是啊,清官嘛,大清朝的旗帜,怎么会有错?哼!”罗欣撇撇嘴,不屑的说道。

    “呵呵,欣欣,这两个于成龙可都是难得的大清官啊。我可是听说,那小于成龙的儿子在过年的时候买了一只鸡给他祝贺,结果,就被小于成龙打得差点儿断了腿,这种清廉自守的人可是十分难得的噢!……”莫睛笑嘻嘻的给罗欣夹了一块排骨,说道。

    “睛姐,那不叫清廉,那叫小家子气……”罗欣知道莫睛是故意逗自己,以莫睛的出身,岂会瞧得起因为一只鸡都要打人的家伙?吃鸡就等于会变腐败了吗?在罗欣心里,有这种观点的人,不是做作,就是变态。

    “说起这小于成龙,听说他已经是河南总督了?是不是啊?”于中问道。

    “没错。这人啊,清名在外,升官也就快。……几年前,他只是一个山西的小县令,闹洪水的时候,跟知府闹翻了,强行劫了皇粮,散发给了受灾百姓,结果,名动天下啊,咱们那位康熙爷知道后,就升了知府,原来的知府因为无视灾情被捋了官职。后来,这位于知府又改任清河观察使,跟河务总督勒辅因为治河方法的不合经常闹矛盾……本来嘛,那勒辅出身满洲豪门,由安徽巡抚到河务总督,不仅是满洲少有的能吏,而且相当的实心任事,治河也很有一套,为人也很清慎,当时又是河务总督,咱们这位康熙皇上也是十分倚重,于是呢,怕两人闹出事儿来不好收拾,康熙就把于成龙调去了江苏任布政使,旋升为江苏巡抚。可没过多久,明珠案发了。勒辅因为有一次怕明珠找麻烦,耽误治河,从治河银里拿了两万两给明珠的一个门生擦了屁股,结果,明珠案一发,就被郭铁杆和这小于成龙给参了一本,丢了官,还差点儿被治了罪。……”马德摇头叹道。

    “勒辅?前年从漠北回来的时候,路过黄河,康熙见到黄河水清,不是已经决定重新起用他了吗?”莫睛问道。平定葛尔丹之后,康熙从陕甘回军,路过黄河,见到黄河河水不复浑浊,以“海晏河清”为天下大治的标志,大喜之下,对左右谈起要重新重用勒辅。莫睛当时跟着宝日龙梅就在康熙不远处,也知道这件事,只是后来过了山西之后,她跟于中等人与康熙分道扬镳,转而回到满洲,也就没有再理这件事,现在听到马德聊起这治河能臣勒辅,想起旧事,便出言问道。

    “你们啊,就是不关心时事。勒辅在丢官之后不久,就病故了……”马德又叹了口气道。

    “病故了?可惜了。听说这位勒中丞在京杭大运河上开了条中河,那可是一大功啊……”费老头缓缓地说道。

    “中河?什么中河?勒辅不是治黄河的吗?又关京杭大运河什么事儿?”于中问道。

    “于哥你常住黑龙江当然不知道。……京杭大运河,跟黄河相联,从运河要过黄河,还要走其间的一百八十多里黄河险道,勒辅开了中河,让漕船只需要走几里黄河河道就可以过中河入京杭运河,这对漕运是十分有利,所以呢,费老才说这是他的一大功绩。”马德说道。

    “马德,你对这勒辅挺清楚的嘛!”莫睛又问道。

    “那当然了。勒辅的几个幕僚和治河时的手下,都在宁古塔呆着呢,他不熟才怪!”罗欣横了马德一眼,对其故意卖弄甚感不满。

    “呵呵,那感情好,马德,你可以跟这几个人打打交情,到时候咱们谋个河务总督玩玩儿,我可是听说,朝廷每年拨下来治河的银子可有好几百万两呐!”于中两眼放着金光,直视着马德说道。

    “得得得,于哥,你少来这套,我可还没活够呢。”马德连连摆手道:“你是不知道,这河务总督那可是风口浪尖。就是因为银子多,所以啊,人人眼红,谁在上面谁倒霉。而且,河务这块儿可不是人干的活儿。勒辅的那几个手下刚到宁古塔的时候,我看着都心疼。那陈潢陈天一,还不到三十岁,看上去都像是五十岁的小老头了;还有那彭学仁,封志仁,都才四十岁年纪,可那模样儿都像六十花甲之人了,你要是把我塞过去,我要是未老先衰,你赔的起吗?”

    “你小子吓谁呢?有那么可怕吗?”于中不信道。

    “于哥你可别不信,这都是真的,陈潢那几个人在宁古塔养了好几个月才恢复过来,那模样儿,看得我都糁的慌……”罗欣为马德做起了证人。

    “这么看来,那于成龙几个人也太过份了一点儿,勒辅和几个手下都是实心任事的人,居然为了一点儿不合就把人给弹劾了,他们是怎么想的?”莫睛皱眉道。

    “嘿嘿,这里面的原因可就复杂了,咱们都是外人,可不好说啊!……”马德摇头笑道。

    “是啊,这婆说婆有理,公说公也有理。你们忘了,去年,那于成龙上本,说奉天米不能入关的事儿?明明知道他说得不算对,可你能说他是错的?不行!因为他也没错。……”费老头摇头苦笑道。奉天稻米种成之后,本来人人都以为可以大大解决一下清廷粮食的事情。可是,这个消息传到江南之后,却使得当地米价大跌。结果,没多久,以于成龙那江苏巡抚为首的一干人员,就以“米贱伤农”为题,上本给康熙,请求罢种奉天米。结果因为这件事又引起了清廷的一场大争论,最后,康熙也不得不顾及一下,下旨奉天米不入关,只在奉天一带修建粮仓,将这米当作储备,这才使得米价回升……为这事儿,费老头很是伤了一回脑筋,要不是康熙曾言奉天米是“祥瑞”,指不定就真的罢种了呢。这事上实心办事的人少,爱捣乱的却决不会少。

    ……

    “喂,这儿……”

    几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尽说一些这段日子听到的朝廷秩事,直到马德看见留着三绺短须的陈梦雷出现在“醉琼林”的门口,这才停下。

    “哈哈……费老大人,于大人,马大人,噢,还有二位大人,好久不见啊,一向可好?”

    陈梦雷看到马德远远的对自己打招呼,笑呵呵的走过来,对几个人见了礼,表现的十分亲热。马德可是他的恩公。前年康熙去祭奠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候,马德派人把他写了好久的那篇赋呈给了康熙,康熙看后颇觉满意,便召见了他,由于面君时他的奏对让康熙很满意,同时康熙也认为他当初从逆的罪名也是因为耿精忠的胁迫,便赦免了他,之后,还封他为翰林院侍讲,负责教三阿哥胤祉读书。从那以后,他就离开满洲,到了北京。如今,他仗着一肚子的学问,已经成了京中的学问大家,虽然没什么实权,却很得人尊重。而他能有如今的际遇,没有马德的帮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对马德一向是十分感激,今天在家里接到马德的口信,就立码来到了这里。

    “陈先生,看你的样子,现在可是神清气爽呀,小日子过得不错?”几人招呼陈梦雷坐下,马德先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哈哈,承大人的福,不错,不错……哈哈哈……”陈梦雷笑道。跟马德处过几年,对马德说话的方式他早就习惯了,虽然没有跟那些翰林说话那么文雅,却听着舒坦实在。

    “几日前就听说几位大人要入京给太皇太后祝寿,本想尽尽地主之谊,却不想,反倒是几位先来请我,陈某实在是失礼,失礼啊……”回答完马德的话,陈梦雷又说道。

    “陈先生太客气了,什么请不请的,大家是朋友,难得聚一聚,谁请谁还不是一样?来,我先敬你一杯。”于中端起酒杯插嘴道。

    “是是是……于大人说的是,请!”

    跟于中干了一杯,陈梦雷又把目光投向了几个人,等着对方开口。他并不认为马德五人只是单纯的找自己叙叙旧,他虽然才入京没多久,却是十分清楚官场上的事情的,以他现在跟三皇子胤祉之间的师生关系,想走他的门子的人实际上并不少。不过,虽然这么想,可他却不觉得马德几人有什么不对,一来,几个人对他有恩,二来,这是官场通俗,都没有什么。而且,这反倒让他有了一种优越感,以前马德帮他,现在,可是他帮马德了。

    不过,又跟马德等人聊了一会儿,他却没有等到预想中的话语。马德几人都只是跟他闲聊,提一提满洲各地的新鲜事儿,再问一问京城的秩事趣闻,说说笑笑,一点儿也没有想麻烦他的意思。

    “三位大人,这个,不知道你们听说了没有,最近朝中有传闻,佟相好似有意任工部侍郎伊桑阿任黑龙江海关提督,想将于大人提升为黑龙江将军……”

    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马德几个提起什么事,陈梦雷反倒是自己坐不住了,忍不住抛出了一条消息。

    “提我为黑龙江将军?”陈梦雷的话真的让于中一惊。自从跟俄国的贸易开始之后,虽然南方的商人由于满洲的禁令的关系,很难入满洲跟俄国人交易,可是,还是有不少皇商到了黑龙江。而且,费老头头上还有一个“内务府郎中”的头衔,也可以用内务府的名头在南方收购很多瓷器、丝绸、茶叶等奢侈品,再转运满洲。要知道,虽然清廷在南方四省开了海禁,可是,由于供不应求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那些上品、精品之类的东西,欧洲商人很少能够买得到,就算有能弄到的,也只有极少的量。所以,费老头和那些皇商弄的那些上等玩意儿,在黑龙江极是抢手。虽然俄国商人来的也很少,可是,却有俄罗斯沙皇的代理人,以及不少荷兰商人,这些人都是财大气粗,而且都是现金交易,所以,黑龙江海关去年虽然只是头一年开张,进项却也有五六十万两银子,再加上内务府和皇商们的销售所得,清廷的纯利润达到了极其惊人的两百万两,都比得上一个中等省份了。而且,由于老外们都是用的金子交易,这就让缺少黄金的清廷更加重视原本并不怎么起眼的黑龙江海关了。于中身为黑龙江海关提督,由于“成绩斐然”,还得康熙赐了一个红宝石顶戴,可以说,他现在是康熙眼中的红人。

    而且,黑龙江不光是做外国人的生意。由于版图的扩大,黑龙江的范围也大了很多。本来,由于努尔哈赤的禁令,满洲的东西是不能破坏的,树木都不能砍伐,可西伯利亚就不一样了。康熙正在修建“畅春园”,木材与其从南方陆路运到北京,哪里能比得上从西伯利亚直接水运到北京方便?而且相比于南方柳州等地的木材,西伯利亚的那些千年老树,万年老松,材质只会更好……所以,由费老头牢头,内务府出资,黑龙江的大批木材也开始进入北京。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黑龙江的好东西,比如贝加尔湖的鲟鱼、鲑鱼、大眼鱼……由于产地极北,自然也就沾了不少“稀罕”的光,卖出价都是极高。而且由于刚开始往外卖,莫睛又限制了销售量,吃一回产于贝加尔湖的“北海”鱼,在北京,少于几十两银子是不可能的,就更加不要提南方的苏杭一带了……

    这一切的一切,再加上黑龙江还有很多的好东西有待开发,所以,黑龙江现在就是一个宝藏。

    ……

    “妈的,老子才刚弄出点儿东西来,就有人想摘果子了……先前都干吗去了?”对陈梦雷抛出的消息,于中并没有怀疑。所谓无风不起浪,黑龙江这一年多的表现确实是十分惊人,再加上人少,事少,钱多的诱惑,他跟几个同伴其实早就料到有人会朝这里伸手,只是没想到会是佟国维这个权相罢了。

    “于大人你先不要着急,此事现在还只是传闻,而且,还得得到皇上的同意才行。何况,于大人你还身兼黑龙江参领一职,统管黑龙东八旗旗务,谁敢无视于你?”陈梦雷又说道。

    “是啊,于中,不要着急。这海关可不是说管就能管的,何况还要跟俄国人打交道?皇上不会随随便便派个人来的,这个人选,可不好弄……”费老头笑道。

    “费老说的没错。咱们急什么?跟外国人做生意是这么好办的事吗?何况,黑龙江可不只一个海关提督……”莫睛想了想,也微笑道。满洲皆属八旗,海关开通之后,这些旗人都沾了不少便宜,想来抢果子,至少也得问一下这些旗人合不合作才成。何况,跟那些外国人做生意,没有她莫睛点头,哪有那么容易?

    “行了,行了,说这些烦心事儿干吗?就算不当海关提督了,还有的是可以做的事嘛!以于哥和睛姐你们的能力,大不了入关谋个官位就是了,那时候,肯定比黑龙江更火……”罗欣说道。

    “不错不错,是这个理儿。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也请调,嘿嘿,到时候,我看谁能接咱们的摊子……来,干杯!”马德端起酒杯叫道。

    “对,这话说得对,接咱们的摊子?谁行?……来,干了!”于中被几个人这么一说,想想当今清廷之中,恐怕还真难找出几个能顺利接替自己的职位的人,心胸顿开,心气儿又高了起来。

    ……

    第三卷 物华天宝

    第七十七章 再遇施世纶

    “一群混帐!”

    就在于中等人和陈梦雷在“醉琼林”喝酒吃饭的时候,紫禁城上书房内,康熙却大发雷霆,猛地把龙案上的奏章全部扫到了地上。

    “皇上息怒!”看到皇帝发火,侍候在旁的佟国维和张廷玉急忙躬身说道,说完,两人又开始收拾掉在地上的奏章。……上书房内,只有大臣可进,其他人,包括妃嫔太监,未得圣旨擅入者只有死路一条。

    “息怒?朕怎么才能息怒?安徽大旱,百姓食不裹腹,可是,那些贪官污吏居然还要打赈灾粮款的主意,……两成啊,是两成!发到百姓手中的粮款竟不及总数的两成……层层盘剥竟已到达如此程度,你们让朕怎么息怒?啊?”康熙不住的拍着龙案,大声说道。

    “皇上,奴才以为,应当马上派人严查此事,将犯案官员严加惩处!”佟国维说道。

    “皇上,臣以为此时最为紧要的是马上续发粮款,以免灾民生变闹事……”张廷玉低着头,把拾起来的奏章轻轻放到龙案上,又退后两步站定说道。

    “续发粮款?张大人,朝廷已经发了上百万石粮食,怎么还要续发?这一时让朝廷从哪儿调拨?”佟国维听了张廷玉的话后,眉头微皱,忍不住说道,“难道你还想让那些蛀虫再发上一笔财?”

    “佟大人,灾情紧急,一个不好就会引发民乱,所以,现在的情况,应当先赈灾!”张廷玉面无表情的说道。

    “先赈灾?那这些钱粮岂不是还要经过那些贪官污吏之手?如果不马上派人严查,等赈灾之事一过,那些家伙恐怕就把罪证都消弥的一干二净了。至于灾民闹事,一帮饭都吃不饱的乡巴佬能闹什么事?难道朝廷派在安徽和江苏的兵马是放在那里好看的?”佟国维说道。

    “佟大人,这个时候,处置官吏并不是适宜之机……”张廷玉话说了一半便停下了,转而看向康熙。他的意思很明显,孝庄大寿之日将至,天下大庆的日子要是传出什么不好的消息,肯定会大大有损皇室以及朝廷的威望,所以,就算安徽官员的贪墨行为再过分,再让人愤怒,此时也不能动他们,而同时又不能让灾民闹事,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加派赈灾粮款了。

    “嗯……”佟国维也听出了张廷玉话中的意思,心中一动,立即对康熙躬身道:“皇上,既如此,奴才同意加派赈灾粮款,只是,为免那些贪官污吏继续为所欲为,奴才以为可派一名钦差大臣前往安徽负责赈灾。”

    “钦差大臣?”康熙一时的情绪激动之后,心情已经平稳了下来。听到佟国维的建议,唯有在心中苦笑……钦差大臣?这个佟国维当了两年宰相,虽然手段刚强,做事也有些气魄,可是,有些关节他还是不太明白啊。就算派了钦差大臣,往下分发钱粮的,还不是安徽的那些官员?就算这个钦差大臣再尽心尽力,安徽一个省都在遭灾,这么大的地方,一个人怎么看得过来?何况,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这个钦差大臣恐怕也会被拉进那个贪污的漩涡,那可就丢大人了。

    “廷玉啊,你怎么看?”康熙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得把眼光再次投向下方。西征之后,他一直没有再提拔其他的上书房大臣,高士奇卸任之后,只留下了佟国维和张廷玉一满一汉两大宰相,现在看来,人还是太少。

    “皇上,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张廷玉无奈的说道。神有神道,鬼有鬼道,上位者对下面官员的行事手法不清楚,就很难做出相应的举措,而清廷上下能够做到上下皆通的,到现在为止,他只知道两个人,这两个人曾经都做过乐丐,为人也都很聪明,也是一满一汉,可是,现在这两个人却不能随便提,因为,他们是明珠和高士奇。明珠虽然满人,官职从小做到大,加上为官初期曾多次担任钦差,并且,善于揣摩人心,又有一大帮子党徒,上上下下的门道自然清楚;高士奇在为官之前则是一直处于民间,行走天下十几年,对下级官员的道道也十分了解。可他张廷玉一上来就是京官,而且,没几年就升到了上书房,相比起这两个人来,目前还差得远。想到这里,张廷玉又禁不住为明珠和高士奇摇头,高士奇还好些,凡事都沾边儿,却凡事都不是主要人物,前年出使俄罗斯,一年多来倒是招来了不少西夷使团,使皇上和朝廷过足了“万国来朝”的瘾,年初回来的时候就被封了个礼部尚书,还算是不错。可明珠就不行了,明明是个聪明无比的人物,怎么就老是看不到圣忌呢?弄权弄到把自己都弄下了台,可叹啊。

    “罢了,加派粮款吧……”虽然张廷玉的话早在意料之中,可康熙听了之后还是感到一丝不悦,如今的两个宰相,一个刚强有余,认知才学不足;另一个,才能还可以,却太年轻了,底气不足啊。

    “臣(奴才)遵旨。”既然康熙已经下了旨意,佟国维和张廷玉也只得领命。

    “佟国维!”

    “奴才在!”不明白康熙为什么会突然又叫自己,佟国维急忙躬身肃立。

    “太皇太后的大寿是你负责的,办理的如何了?”康熙问道。

    “回禀皇上,所有一切差不多都已经准备就绪,就等老佛爷圣诞之日了……”佟国维答道。

    “那就好。太皇太后为我大清操劳了一辈子,朕希望她的这个大寿能过得好,过得舒坦,……廷玉,恩科的事情如何了?”康熙又转而问向了张廷玉。

    “回皇上,礼部和贡院都已经准备妥当,各房监考也都定好了人选,就等皇上拟定主考官员了!”

    “如此就好……你们看,这主考官让何人出任为宜?”康熙又问道。

    “皇上,奴才以为,新任吏部侍郎陈元龙可矣。”佟国维急急说道。

    “陈元龙?”

    “陈元龙,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次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后被劾结党营私、招纳贿赂,罢官回籍。二十七年,复任,迁侍讲转侍读。二十九年迁右庶子。三十年,出任广西巡抚,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广建谷仓。三十三年,任陕西乡试主考官,后迁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三十四年,也就去年,以尚书衔,领吏部侍郎。”看康熙一时没记起陈元龙,张廷玉在旁解说道。

    “呵呵,原来是朕点的榜眼,竟险些都记不住了。”康熙笑了笑说道。

    “皇上,陈元龙学识渊博,亦曾出任地方,各方面都很不错,奴才以为他是主考官的不二人选。”佟国维听到康熙的话后,心中一突,既然皇上说没记住这个人,难道说陈元龙没希望当主考官?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笼络到的一个手下,文事,政事都是一把好手,他正想通过此人从此次恩科之中找几个人才出来充充门面,如果康熙不同意的话,这个打算可就落空了。

    “罢了,这一次,就让高士奇出任主考官吧,他是礼部尚书,正好负责此事。陈元龙嘛,就让他和马齐一起当副主考吧。”没有理佟国维的话,康熙想了一会儿,做出了安排。

    “马齐?”佟国维和张廷玉都是一愣。高士奇刚刚立了功,虽然不再是上书房大臣,却依然是宠臣,而且学识渊博,康熙想要让他当一回主考官,也算说得过去,可那马齐……

    “皇上,马齐学问不显,让他当副主考,好似有点儿说不过去……”佟国维嚅嚅道,一脸的不情愿。马齐,并不是姓马名齐,这个马齐其实是满人,而且是上三旗中的镶黄旗人,姓富察氏。其父米思翰,熙朝前期的户部尚书,是清廷之中第一个提出撤藩建议的名臣,平三藩时立有大功。马齐生于顺治年间,18岁时即任工部员外郎。康熙二十六年,他因能力出众,做到了山西巡抚,而且官声甚好,即便是当时掌握大权的明珠也对他十分拉拢。不过,马齐为人很是有些刚直,并不卖明珠的帐。明珠案之后,郭琇去了江南,马齐又因为刚直之名,接任左都御使之职,后来,理藩院尚书阿尔尼战死沙场,康熙又命他兼任理藩院尚书,并授予议政大臣之位。而在此期间,马齐向康熙上奏说:“奴才办事理藩院,见凡所题所理之事,止用满洲、蒙古文字,并未兼有汉文。今请……兼用汉文注册,庶化服蒙古之功德,昭垂永久。”后来,这项建议被康熙采纳,虽然时间尚短,可是,意义却已初显。如今康熙又让马齐当副主考,其用意让佟国维颇有些费思量。(马齐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在康雍两朝都是宰相,侄女富察氏是乾隆的第一个皇后,其侄傅恒是乾隆早期的军机大臣,也就是宰相,侄孙是福康安,官至郡王!)

    “马齐自幼爱好汉学,虽然学问比不上高陈二人,可是,为人刚直,做了这届恩科考生的老师,也好起个表率之用。至于看文章,高士奇一个就能顶俩,不怕看不过来……何况还有那么多的考官也在。”康熙对佟国维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自顾自的说道。

    “既如此,奴才遵旨。”佟国维也无话可说,康熙是说一不二的,他可没那个胆子顶撞。

    “好了,今天就先议到这儿吧,如果没什么事,你们就都先下去吧,……安徽的事情要快些办好,不可怠慢!”

    “臣(奴才)遵旨!”

    ……

    “宫里安排的是咱们后天见皇帝,也就是说咱们还有两天的空闲,堂堂的北京城,咱们总该找地方好好溜溜儿吧?”从“醉琼林”出来,跟陈梦雷分手后,在街上逛了一会儿,于中就向身边人问道。

    “香山!”

    “玉泉山!”

    “八达岭!”

    于中话音一落,莫睛、马德、罗欣马上就提出了各自想要去的地方。

    “嘿嘿,依我看,还是逛逛北京的胡同吧,怎么样?”费老头慢条斯理的笑道。

    “对啊,老北京的胡同可是一大景观,不逛逛太可惜了!”罗欣点头附和了一下自己的“伯父”。

    “对对对,我早就听说过‘八大胡同’的名头了,就是没机会去看一看……啊!”于中话音未落,就被莫睛拧了一把。八大胡同是北京有名的青楼荟萃之地,他在莫睛面前提及,自然是找k没商量。

    “费老,北京的胡同那么多,咱们去逛哪一条啊?”鄙视了一下于中,马德按捺住自己听到“八大胡同”之后有些荡漾的心情,向费老头问道。

    “北京最有名的胡同有哪些呢?”费老头笑呵呵的向几个晚辈问道。

    “我就知道一个‘八大胡同’。”于中的话又惹来了一次人身攻击,不过,看样子他是甘之如饴。

    “大栅栏?”

    “前门楼子怎么样?”

    “我倒是比较喜欢琉璃厂,那里可是古董的聚集地啊。”莫睛得意洋洋地对马德和罗欣两个小市民表示了一下自己的优越感,结果得到了两个卫生眼。

    “那些地方是胡同吗?你们啊……”费老头摇头笑道。

    “依我看,还是不要去什么胡同了,咱们去天桥怎么样?”于中说道。

    “对啊,天桥好啊,有吃有玩有看的,咱们就去那里好了。”罗欣雀跃道。

    “欣欣,你还真是没立场唉,一会儿想去这里,一会儿又想去那里,……”莫睛取笑罗欣道。

    “既然睛姐你这么说,那我就选定天桥不变好了。”罗欣也笑道。

    “好吧,既然大家都没意见,咱们就去天桥看看吧……”费老头看了看几个人,见没有人反对,带头迈步,可是,才走了一步,他又不得不站住了脚,“这个,你们谁认识路啊?”

    “……”

    “问路吧!”愣了一会儿,还是马德脑子转得“快”,抢先想到了“解决办法”。

    于是,一行人开始问路。

    “兄台,请问天桥怎么……咦,是你?”莫睛问路问到了熟人。

    “这位兄……您有事?”被莫睛问到的那个人拱手问道。他本想说“兄台”来着?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