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双阙第35部分阅读

      双阙 作者:未知

    我看看天色,似乎申时刚至。玩味地猜想,益知道父亲要见众臣,这种场合他从未被允许参加,于是只瞅准了用饭的时候来……这做法倒是很识趣。

    未几,益进来,一番见礼后,父亲吩咐他在下首入座。

    我打量着益,发觉他的头发有些显乱,像刚从外面回来。

    “孺子从何而来?”父亲和蔼地问道。

    “益自泮宫而来。”益答道:“君父昨日问起泮宫学子射术,益今日前往查看。”

    “哦?”父亲看着他:“孺子所见如何?”

    益道:“师氏言,泮宫学子向来甚重射御,今日益往观之,中侯者十之七八,诚无虚言。”

    父亲捋须而笑:“如孺子所言,仲秋泮宫会射,却是可待了?”

    益在座上略一欠身:“益浅见。”

    “彼时,孺子可为司射。”父亲道。

    司射?我愣了愣,记得往年泮宫司射都是由觪担任的。瞅瞅益,我终是忍不住,开口问父亲:“不知今年长兄司何职?”

    父亲笑了笑:“彀父往宗周觐见,仲秋未必归国。”

    我一讶。

    父亲却没再说什么,回过头去让寺人盛水来,满面和色地招呼我们洗漱用膳。

    我看着面前的菜肴,心里狐疑不已。父亲的意思很明白,觪下月也未必回国。居然要拖这么久……我闷闷地往俎上切肉,觪不在,父亲又体弱,如果出些什么事……正想着,我忽然发现对面的益正看过来。

    目光相接,他停顿片刻,即淡淡地瞥开,若无其事。

    晚上,我回到宫中,立刻让人将觪暂不回国的消息告诉齐央。没过多久,她匆匆地出现在我的宫中。

    “太子果真要在宗周待到仲秋之后?”还没坐稳,她便开口问我。

    “然。”我点头。

    齐央蹙眉,轻轻叹气:“诸侯朝觐,未有定时。想从前,我君父两月不归也是常有,可如今杞国事情不定,太子却拖延在外……”

    我沉吟,轻笑:“倒也无妨,长嫂若传书于兄长,将国中之事告知,兄长或将归来也未定。”

    “传书?”齐央一愣,随即展眉,稍顷,却又黯下。她为难地看我:“庄,可我从未致书与人,不知如何成文。”

    我笑起来:“那有何难。”说着,起身到架上拿来一卷空白的竹简,递给她:“书信不过传话之物,长嫂将心中所想一一写下即可,无甚难事。”

    齐央眼睛一亮,点点头,随即让寺人调来胶墨,伏在案上认真地写了起来。

    我在旁边隔了一段距离瞅着,只见她敛容沉思,写写停停。几行之后,像是已经把事交代完了,竹简却只用了三分之一的样子。

    齐央抬起头来,看看自己写的东西,转过头来,微窘地问我,能不能在写点别的琐事?

    我说能。

    齐央复而埋头。又写了一阵,她又不好意思地问我,可不可以再写庚?

    我说可以。

    齐央继续笔耕不辍。再写了一阵,她红着脸再问我,当真什么话都可以写?

    我看着她,道,随便……

    当我把沉甸甸的包袱交给使者时,他脸上露出些难色:“君主这信可是要交与许多人?”

    我点头:“不少。”心里暗暗苦笑,那包袱里的信只有两件,齐央的一大件,我的一小件。

    停了会,补充道:“你只须交与太子。”

    使者应诺,把包袱背在身上,骑马而去。

    昨晚,齐央一直写到深夜,最后又驳了两卷才把信写完。我看了看那篇幅,之前写正事的那段早已被淹没在了浩瀚的行文之中。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提笔再写一封,拾遗补漏地把事情再加说明。

    不过,我的信也不单纯是正事。写到末尾的时候,我想了想,添上两句,要觪替我问候姬舆。

    “庄。”身后传来齐央的声音。她望着使者离去的方向,问我:“不知太子接到书信,可会即刻动身返国?”

    我勾勾嘴角,道:“依姮之见,不出十日,回书必至;不出半月,兄长车驾必至城外。”

    “当真?”齐央看着我,半信半疑。

    “当真。”我笑得胸有成竹。

    十日后,使者果然携书归来了。

    信件的包袱跟他出发的时候一样鼓,待寺人把封布打开,只见里面的简书依旧是一大一小——觪倒是公平得很,回了齐央一大卷,回我一小卷。

    齐央捧着觪给她的信,还没拆开就已经眉开眼笑,全然没了一丝忧色。

    我掂了掂手中那简书的份量,撇撇嘴,正要打开看,却听齐央“咦”了一声。她从包袱里拿出一个缁布口袋,奇道:“竟还有一卷。”看了看,她解开结头,从里面拿出一卷短牍。

    待展开,她忽然愣住,脸上一红,忙递给我:“你的。”

    我讶然,接过来。只见上面的字写得不疏不密,字体陌生得很,从来没见过。正疑惑,我的目光扫向末尾,一个“舆”字落入眼中。

    心忽而一荡,我怔住。

    “我先返宫了。”齐央起身道,脸颊仍有晕红。不等我行礼,她笑眯眯地抱着简书就往外走,寺人要帮手也不让。

    我没留她,继续坐在榻上看手中的信。

    姬舆话没多少,言简意赅。大致是说他上月回宗周,然后参加诸侯的秋觐和田猎;又说他遇到了觪,觪很好,他也很好;还说小悠最近还好,就是总跑到梓野中找鹿王打架;最后,他说梓土和王城里的宅院都在修葺,如今还差些细处,雪前便可完工了……

    我盯着牍片,这还是姬舆第一次跟我通信……心间的跳动与呼吸的频率清晰可感。

    仔细观察,姬舆的字很不错,笔触优美而刚健,比我那些半方块半象形的线条好看多了。眼前,那个案边的身影似乎隐隐可见,烛光将他的轮廓映在牍上,长着薄茧的大手捉着细细的笔杆,一字一字地认真写划……

    忽然觉得四周静静的,我抬眼,发现寺人衿她们都在旁边瞅着我,目光奇怪。

    我直起脖子,深深吸口气,却敛不下脸上融融的温热和笑意。

    还是回寝室再看。我瞥瞥她们,心里这么想着,把姬舆的信细细卷好,收进袖子里。接着,又打开觪的信。

    觪的信更为简短,除几句安抚,只有寥寥数语。

    等到看完,我懵住,揉揉眼,再看了看,随即怒不可遏。

    觪说,他见姬舆的宅院修得舒适,决定先住上一段时间,待母亲丧期积年之前返国。

    泮宫

    秋风飒飒,从水边吹来,泮宫凉意隐隐。

    众人环坐,注视着大殿正中的益。

    他敛容而立,从容不迫地抽出一 支箭,缓缓拈弦开弓。“铮”地一 声,饱满的弦音在宣榭的大梁下振荡开去,箭头已经稳稳插入大侯质的之上。

    至此,益为司射,诱射四箭三侯,发发中的。殿上一 阵低低的议论声,连上位的宗老和上卿们也露出了 赞许的神色。 “不过射侯罢 ,”齐央抱着庚在我 身旁道, 脸不屑:“太子去年仲秋行猎,可射下了 大鸿。”

    我微微笑了 笑,朝父亲那边望去。他端坐上首,双目注视着殿中,缓缓地抚须,面色平静如常。

    那天 看了 觪的信,我立即去找齐央。到 了太葧起,只见她 也正对着信发愁,一 脸茫然。我 拿出信与她 的对比,发觉言语相差无几,当时又是气恼又是困惑,觪竟然什么都不同我 们说 ,是觉得不急还是另有想法?

    不过,觪做事向来自有主张,对与他的处理能力,我 还是放心的。这 事他既然知道 ,就不会没有一点 安排,跟齐央商量,她 也是这 个意思。况且,陈妫和陈国那边目前也只是有个意向,并未见什么行动,只要觪在母亲丧期积年之前回来,再加上多多注意宫中的动向,事情便没什么可担忧的。

    至于益,半月来他与我 每天 都会见到面,也并没有什么令人不安的举动,相处平和如故。听寺人的报告,他有时会去见陈妫,不过每次待的时间都并不长,似乎只有些礼数上的寒暄。

    当然,即便是 这样,我 对益依然会下意识地有所防备。在父亲宫里,每每遇到他,我 心里总会多少有所猜测,眼睛常常不自觉地瞟向他。开始时,有好几次,益不经意地与我 对上视线,如此反复之后,他似乎也察觉到了 什么,我 望过去的时候发现他也正望过来,居然有默契了一 般。每每到这 个时候,气氛就变得微妙,两人的态度都是淡淡,仍旧没什么话说 ,却似暗藏玄机……

    “无射获,无猎获。”殿上传来益明朗的声音。

    我 回头看去,他已收起了 弓,将扑插在腰间,指挥挑选出的六名子弟组成三耦习射。三耦子弟站到殿上,接过弓矢,众目睽睽之下,表情各自有些紧张。一 轮二十四矢下来, 获人扬旌唱获十次,其余箭矢都中 了侯,无 一落地。

    结果倒是不错。记得去年三耦八获,今年十获,如益所言,泮宫学子射事有所长进。我 看了 看父亲,却见他正微笑着与上卿骈父说 话,似乎兴致很高。

    子弟射后,益又告于父亲,请他与众宾配耦而射。父亲与众卿大夫士人答礼,从座上起身,走出中庭。

    我 和齐央也随着人群走到檐下,只见父亲与往年一 样,同骈父组成一 耦,共射大侯。

    父亲从子弟手中接过弓矢,试了 试弓的韧度,稍候,慢慢拉开。四周的谈话声一 下低了 下去,所有人都看着他。

    “国君当真还可引弓?”齐央看着庭中,小声地说 。

    我 望着父亲那边,没有答话。

    与平日里习射差不多,父亲的控弦动作尚算稳当,瞄准校正亦不慌不忙。刹那间,矢随着弦声 响疾去,钉在大侯质的之上。!”益在父亲身后宣布道。

    众人大声叫好。

    父亲神色仍是沉着,继续开弓。

    接下来三矢却不如头矢精准,二扬一 方。不过,父亲身份特殊,无论射到侯的哪个部分都可以记作获。

    父亲看看大侯,似不大满意,微笑地摇头,将弓交还。

    “我 记得去年国君有二矢中的……”齐央对 咬耳朵道。

    我 略一点 头。

    这 话不假,父亲的身体确是一 年不如一 年,而且他用的弓又大又沉,又要开得满满,必定耗去不少体力的。实际上,从前年开始,父亲每回会射就只射四矢,剩下四矢便交给觪代射了 。

    父亲射毕,轮到骈父。他向父亲一 揖,站到大侯之前,搭箭弯弓。尽射之后,得一 获三方,却跟父亲差不多。

    两人成绩不好不坏,众人仍是看得兴高采烈。接下来由大夫和士们组耦射,场上气氛慢慢活跃起来,喝彩声此起彼伏。

    一 轮之后,乐师在堂下奏起乐歌,益再次走到父亲前,请他射侯。

    父亲看看四周,又看看益,笑笑,将弓交到益的手里,道:“余下四矢,往年皆司射所替。孺子今年既为司射,可代我一 试。”

    益怔了 怔,随即应诺,接过弓矢。

    由益代射吗?我一 讶,与齐央相觑,她 也蹙起眉头。

    “国君。”益正要走到侯前,一 旁的骈父却说 话了 。只见骈父上前向父亲行礼,道:“君以大侯,臣以参侯豻侯,此尊卑之别也。今国君欲公子益代射,当将大侯替以参侯。”

    “哦 ?”父亲看着他,目光矍铄。

    “上卿此言差矣。”这 时,宗伯身边的一 名大夫走了 出来,对父亲揖道:“公子益既代国君为射,自当以大侯,且,往年太子代射,却也不曾替以参侯。”  “子安得出此无尊无长之言!”骈父的脸倏地沉下,向他斥道:“嫡庶有别,太子乃国之储君,岂可相提并论!”

    这 话出口,周围众人纷纷赞成。刚才说 话的大夫不再作声,转身退下。

    益在一 旁看着他们,表情微绷,却无所动作。

    父亲抚须,缓缓颔首:“此言甚是。”他转头,对益微笑道:“孺子同上卿射参侯,也不可懈怠。”

    益望着父亲,片刻,行礼道:“诺。”

    “太子就是太子,岂是什么总角庶子可比。”傍晚回宫的车上,齐央一 边给庚加上衣物一 边说 ,脸上满是胜利的笑容。

    我 笑笑,往车外望去,只见前面父亲的车旁,益骑马的身影在众人中时隐时现。

    回想起刚才泮宫的事,当真是机锋暗含,现在,心中却倍感踏实。觪当太子多年,又早已接触政务,众臣对他的支持程度,从今天 骈父的公然维护中就可以看出来。

    这 就是他安心留在宗周的原因吗……我 思考着。不过说 到宗周,我 又不禁困惑,喜欢姬舆的宅院绝对是个烂理由,那他到底要留在那里做什么?

    会射忙了一 日,第二天 ,父亲一 早起来又与众臣商议事务,一 去就是半日。待他们散了 ,已经过了 午时,父亲用过些膳食,又同我 在廊下散会步,便回寝室歇息了 。  整日里,我 并没有见到益。跟寺人打听,他们说 益早晨时曾到 了宫外,听说 父亲在议事,又离开了 。

    我 在堂上坐 了一 会,见没什么事做,吩咐寺人如果父亲醒了 到 我宫中通知 一声,便往宫外走去。

    出了 闱门,一 阵风吹在脸上,凉凉的。我 看看天 ,太阳被埋在了 云里,也许要下雨 。忽然, 想起上次母亲宫室漏雨的事。许久没去看了 ,这 段时间下过几场大雨,不知道状况如何?心中一 动,我 不再多想,沿着庑廊向西边走去。

    母亲的宫室中寂静如初。从闱门进去,整齐的房室一 间间地出现在眼前,样貌熟悉无比,。我 看着它们,移动步子,走到主室之中。只见这 里已经收拾得空空的,幔帐之物早已撤去,除了 几件简单的家具,现在连茵席也全收了 起来,露出平整的土面。

    我 仔细地看向屋顶,没有发现渗水的痕迹,只是许久失了 人气,整个房间里充溢着淡淡的霉味。心安稳下来,我 看到母亲常用的大卧榻还在,走过去,在榻沿上坐下。  没有了 褥垫,榻面又硬又凉。留下的寺人们倒是很细心,它虽没了 主人,却还是干干净净的,见不到 一丝灰尘。

    我 的手指在纹饰上缓缓触摸,记忆中,自己曾无数次在这 里,偎着母亲身旁做同样的事……耳边似乎仍回荡有那过往的语声,温柔软糯,如风般拂过。心底的酸楚被阵阵勾起我, 的手停住,忽而不忍再待下去,起身离榻,迈步走出门去。

    后庭中树影姗姗,满眼青黄相接的秋色。

    我 在廊下站了一 会,宫中的几名寺人见到我 ,纷纷过来见礼。我 询问屋漏的情况,他们说 ,上月初将屋顶修整过 一番之后,再也没有漏过水。我点 头,又沿着庑廊走到堂上。

    天 光从堂前透进来,将低垂的缟素映得洁白,却更显寂寥。风从庭中吹入,布条纷纷舞起,将堂上一 人的身影显露出来。

    我 怔 了怔。只见那人束着总角,身披斩衰,正望着堂外出神——是益。  似是察觉到了我 的脚步声,益头望过来,看到我 ,也是一 愣。

    我 犹豫片刻,向他走过去,行礼道:“兄长。”

    “庄。”益随即还礼。

    我 稍稍打量他,表情平和的笑笑:“不想在此处得遇兄长。”  益看看我 ,面上有些不大自然,将目光移向旁边,道:“我 受夫人多年养育,归国许久,今日来此看看。” 我一  讶,这 才记起,他也是母亲的“儿子”。

    “如此。”我 抿抿唇角。

    益看着我 ,没有说 话。

    我 也不再开口,转开视线,往堂的一 边走去。朝上次寺人修补的位置张望,只见遮蔽密实,果然已经修缮完好。再看梁下,地面空空如也。以前,母亲从卫国带来的媵器就摆在这 里,铭文鎏金,气派庄严。而现在,它们也都随母亲永远不见了 踪影……

    “夫人宫中我 只来过三次。”稍倾,只听益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他走到我 身旁,望着的地面,道:“却记得此间器物甚丰,装 点堂皇。”

    我 看向他,讶然:“三次?”

    “然。”益面色平静,道:“头一 次,是 生母携我 同来;其后,生母离世,君父携 我来此拜见夫人。”

    我 想了 想,问:“第三次呢?”

    益的脸上浮起一 丝淡笑,道:“第三次距第二次不过两日,我 以为夫人将来便是如我 生母般的人了 ,就自己从宫中跑来玩耍。夫人见到 ,却命寺人将 我拦下,吩咐我说 以后再不许自己来。”他停顿片刻,继续道:“从此之后,我 便再未踏足。”

    表情凝在脸上,我 看着他,一 瞬不移。他也看着 ,缟素在风中飘荡,光线在他的脸上忽明忽暗,却显得愈发捉摸不清。

    “庄!”突然,齐央的声音从堂后传来。

    我 转头望去,只见她 匆匆地走过来,神色似乎很着急:“我 正四处……” 的话头猛地收住,双眼直直地盯着益。

    “太子妇。”益行礼,声音从容。

    齐央收起诧色,对他略略还礼:“公子也在。”

    三人各自相视,谁也没有出声,一 时安静下来。站了 会,益主动向齐央和 我告辞,齐央没有挽留,点 头答应。

    看着他消失在宫门处的身影,齐央一 脸莫测。

    我 问塔 :“何事这 般着急?”  齐央转向我 ,面带忧色:“还能有何事?庄,方才寺人来报,陈国使者已至城外。”

    109 使者

    我一惊:“陈使两月前才来过,此番藉以何名?

    齐央道:“仍是陈公遣来探视国君身体,且下月夫人之丧积年……”说到这里,她顿住,冷冷一笑:“竟也好意思摆出夫人。”

    我沉吟,母亲的丧服期满后,另立继室的事便可以提上日程,陈国竟如此心急。

    “长嫂,”想了会,我安慰道:“君父虽病弱,却清明仍在,他既有心授君位与兄长,此事必慎重以待。”

    齐央蹙起眉头,道:“我也曾如此想过,只是,陈地数倍于杞,且有大姬之亲,杞实不及也。若其联合宗伯,国君退避,当真要立继室,如之奈何?我实不敢安心。”

    我低头不语。

    齐央说的我何尝未曾想到过。我也曾考虑过直接去问父亲,但反复地想还是放弃。首先,父亲的态度尚不明却,做子女的在这种事上也没什么发言权,实在无法指望能产生什么影响。其次,正如齐央所言,陈国势大,又是邻国,而且宗伯在些事务上的分量极大,两者联合,父亲即便不情愿,也要顾及他们的压力。

    不过办法倒也不是没有……我琢磨着,心思渐渐沉淀下来,拿定主意,即向齐央告别,快步地离开了。

    回到宫室,我立即叫寺人调墨,自己在案前坐下,拿来两卷空牍,想了想,提笔疾书。写完之后,我浏览一遍,将两卷分别封好,派人唤来使者。

    我将旁边的寺人都遣开,将一卷牍书交给使者:“此书交与太子。”

    使者应诺接过

    我又递去另一卷:“去宗周前,先往卫国,将此书交与卫伯。”

    使者面露讶色:“卫伯?”

    “然。”我吩咐道:“此信甚紧要,你且速往。”

    使者答应,受书退下。

    手头的事情暂时完成了,望向外面仍明亮的光,长长地吐了口气。  交给觪的信很短,只跟他通通消息;而给王孙牟的信里,语气急切,把整件事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王孙牟是聪明人,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他一眼就会明白。

    我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按礼法,既然是立继室,母亲随媵中的人才是最佳人选。

    卫国是母亲的母国,无论势力或亲缘都是陈国无法比拟的,若卫国出面干涉,陈国便无可奈。现在母亲丧期未满,卫国不好先提什么,而陈国之所以这样急切,大概就是想抢在卫国有所动作之前……我起身走到堂前,望着萧瑟的庭院,秋风正紧,黄叶在树上舞动,吹得哗哗作响。

    我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

    说我谨慎也好顾忌也罢,或许因为母亲,对父亲仍然难以敞开心胸。两个月来,我们的感情确实拉进许多,父女两人的相处也不乏主动,却似乎总隔着一道沟,难以逾越……

    麻头蓬乱,擦在简片上,发出窣窣的碎响。

    我清理了几片简牍上的积尘,抬眼瞟瞟前面,父亲和益皆神情专注,仔细地将残简上的麻绳换作皮条,慢慢编起。我复又低下头去,室中静悄悄的,谁也没有话,似乎将一切心思都收纳在了木竹碰撞的清脆声音之中。

    一晃过去三日,陈国使者以关心公子樵伤势为名,一直待在杞国。期间,不出意料,他与宗伯等人来往频繁,还见了几次陈妫。

    不过据我所知,益却没怎么见过陈使。因为陈使到达的第二日,守藏史来跟父亲藏室中积累许多残简,想请父亲遣人帮他整理。父亲听,表现得很感兴趣,此后,他每每空闲下来,必定要叫上益和随他起修补简牍。

    忽然,听到父亲低低地笑起来。诧然望去,只见他将片宽宽的木牍拿着,看了又看,递给我:“姮可还记得此物?”

    我接过来一看。那牍片上画着堆线条,有粗有细,歪歪扭扭,像是画,又更像是字。惑然,是什么?

    “不记得?”父亲看着我,脸上绽开笑容,缓缓地说:“当年你要习字,却不愿画沙盘,只日日来为父处摹牍。”

    我恍然大悟,终于记起,竟是当年认字的杰作。那时,我觉得自己好歹也是受过十几年教育的人,怎么能真和白丁小儿样拿沙盘练字?我不干,死活只要拿笔,用牍片练。母亲拗我不过,于是藏室就成了我常来的地方。

    那个时代的文字虽原始,字形字义也与后世差别很大,但有以前知识的铺垫,我的习字速度还是算很快的,以至于母亲和父亲来检查时,常常吃惊不小。不过,我对书法的研究也始终有限得很,觪就说过,我的字乍看还不错,但仔细观察就会觉得线条怪怪的……

    我端详着牍片,不禁莞尔。以前的情景似在眼前浮现,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阵柔和:“许多年过去,不想竟还在。”

    父亲笑笑,道:“那时存下许多废牍,母亲却总不肯丢掉,如今还能翻出许多。”

    蜗牛微笑,抬眼,看到益正在对面看着,神色深沉不辨。我的视线没有停留,看向案上的散简,伸手将几支拢到面前,继续整理。

    陈国使者逗留几日,终于离开杞国。

    期间还正值母亲丧中,杞国的接待没什么内容,除父亲的亲自接见以外,饭食朴素,更没有乐歌佐宴。不过陈国似乎并不以为意,听寺人说,使者带来的礼品中,有陈君吊唁母亲离世和为父亲身体祈福而作的鼎。

    “却是亏难了陈公,”丘也私下里语带鄙夷地评论道:“陈当年不过以比邻之国送媵,如今这般礼节,倒比卫国还哀痛几分。”

    “陈国以补药贻公子樵,又以贵方良驹赠公子益,竟无一物献于太子,何其无礼。”齐央更是不满。

    当然,宫中并非人人这般态度。陈妫近来气色不错,宫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陈国使者向父亲提出,如今夫人去世,公子益失母,而其本为陈女所生,还当过继给陈妫。父亲没有反对,应允了。

    这事在有心人眼里意义非凡。宗伯那边似乎就等母亲丧期过后着手操办;嫡室边则提起就愤懑不已,抱怨父亲糊涂云云。而面对诸多议论,父亲却表现淡定,任大夫们争执,只各自抚慰番,仍不改心意。

    益则更加低调,除每日探望父亲,几乎闭门不出。他与我之间的关系也愈发显得微妙,话语交流更少,视线偶尔相触,他便很快地收回,像要避开什么样。  我也没有发表意见,只心等待卫国的消息。果不其然,陈国使者离开的第三日,卫国遣名上卿来到杞国。

    除了我,包括父亲在内的所有人都吃惊。谁也没料到风波未平,卫国的使者便接踵而至。

    那大夫携些王孙牟的慰问之物前来,先拜见父亲,又祭悼了母亲,之后,也无多余礼节,直接在正宫中与父亲商谈,一坐就是半日。

    殿堂上除主宾,只许骈父等卿大夫在旁,对于谈话的内容,其余人只能翘首猜测。

    宫中气氛悄然发生转折。齐央抱着庚来到的宫室里,人人都像预见到什么似的,脸上表情轻松,其乐融融。

    “到底是卫国。”丘边帮着齐央给庚换下尿片,一边微笑着:“老妇就知晓,卫伯定不弃太子。”

    齐央也笑,叹道:“我只知担心,竟忘了还有卫国。”想了想,又说:“幸好卫伯遣使及时,却似得信般。”

    “卫伯得信?”齐央的侍姆在旁道:“莫非是太子?”的

    我淡笑不语,只逗着庚玩耍。众人纷纷猜想,却又都觉得不准,讨论了会,这话题不了了之。

    过了许久,寺人终于来报,说父亲他们已经谈完。

    我与齐央相觑一眼,把庚交给她,起身向宫外走去。

    “国君还将与使者共膳否?”往正宫的路上,我问寺人。

    “小人不知。”寺人答道:“方才小人来时,卫伯使者与众大夫已从堂上出来,小人在宫道上遇见公子益。”

    “公子益?”眉头微皱,加快脚下的步伐。

    正宫的堂上空空无人,一路又走到后庭,却见益正站在庑廊下,正与一名寺人话。见我来,那寺人躬身行礼,道:“君主留步,国君已往寝中歇息,且命小人在此守候,无论何人皆不得打扰。”

    我微讶,稍稍向旁边瞅去,益没有看,脸上表情沉静。

    “如此。”,我吩咐那寺人在父亲醒来后给报信,说完,转身离开。

    庭中色暗沉,接近深秋,雨水渐渐又多起来,一片萧索的秋色。

    我踱到阶前,止住步子。心中总有块大石放不下,觉得父亲刻意地告诉我们他不想让人打扰,像是带有情绪的。是方才与使者的会谈有所不快吗……我心绪翻转着,举目望向空旷的四周,西边,母亲宫室的屋脊远远地在飞檐后露出黑乎乎的段。

    忽然想起叔姬。

    叔姬服侍母亲多年,熟悉宫务,又没有子嗣,不会对觪的地位产生一丝妨碍。如果卫国来使与父亲商议再立继室,最有可能推出的人当属她……心中有些唏嘘,母亲对叔姬等媵侍一向不乏防备,亲近而不依赖,最终却还须将命运联结在起。

    这就是宗族的力量,随媵虽不为认同,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合理。只是其中伴随的恩怨冷暖纠缠为何,唯有各人自己知晓罢……

    身后传来一个脚步声,我回头,益正从堂上出来。四目相遇,他的步子似缓下片刻,却没有停下,径直向我走过来。

    “兄长。”我行礼。

    益颔首还礼,走到与我并排的地方,止住脚步。他看看我:“庄在此处作甚?”

    我弯弯唇角:“无他,望望秋景。”

    益略一点头,没说话,也不挪步子,与我一道望向庭中。大风从墙垣外吹来,卷起淡淡的尘沙,将庭中石板走道扫得干干净净。

    “卫伯使者是招来的。”沉默了会,我只听益沉声开口道。

    诧然望去,他的眼睛肯定地看着我,神色莫测。

    我心中并无慌乱,不置可否地笑笑,没有回答,反问道:“兄长可中意那鬼方良驹?”

    益有怔,看着我,眉间掠过摸暗色:“何意?”

    唇边莞尔:“兄长以为何意?”

    益的表情稍稍敛起:“曾入夷阵救出陈国公子,此驹乃陈公谢礼。”

    “原来如此。”我仍是笑,却盯着他的眼睛:“那姮当再作他问。兄长,姮一直在想,那日若无上卿阻止,兄长可仍将射那大侯?”

    这话瞬间挑明,益的目光凝注,瞬间炯炯。

    物品与他直直对视,毫不相让。

    “君主!”正在这时,堂上的一声呼喊打破沉寂。名寺人急急地跑过来:“国君方才在室中晕厥!”

    110章 庙告

    我大惊:“晕厥?”心里一紧,再顾不上益,立即快步与那寺人走向后庭。

    只见内室中一片忙乱,父亲躺在榻上一动不动,一名年长的寺人正一边用手掐父亲的人中,一边急急地叫旁人将父亲的衣领敞开。

    我在榻旁不断地唤父亲,他的眼睛闭得却仍闭得紧紧的,面色苍白。我又惊又急,问室中侍从父亲怎么晕厥。

    他们神色无措,嗫嗫嚅嚅,只说父亲从堂上回来之后就独自进入室中,方才他们在屋外听到里面有一声异响传出,心觉不妙,忙进去查看,竟发现父亲倒在地上。

    我见问不出什么,焦急不已。

    这时,医师赶到,寺人们纷纷让开。医师来到榻前,向我匆匆一礼,即检查父亲的病情,动手施救。

    没多久,父亲的眼皮终于动了动,缓缓地睁眼,众人顿时松下口气。“君父。” 我一喜,忙轻声唤道。

    父亲的眼睛朝我看来,停顿片刻,却又将眼合上。

    “君父?” 我愣了一愣,正欲再开口,旁边的医师道:“君主勿忧,国君此番晕厥乃为劳累过度而起,并无大碍。现下国君方清醒。小臣还须施砭,君主可暂往事外回避片刻。”

    我看看医师,又看看父亲,他至始至终没有再睁眼,像是睡熟。我心中仍惴惴, 却还是咽下了话头,微微颔首。

    室外, 我看到益正站在廊下。灰白的光下,他眉头微锁,似乎也来了许久,却不知有没有进去过。

    “君父现下如何?”对视片刻,他问。

    “已无恙。” 我答道。

    他点点头,神色稍解。

    刚才在堂前的情景又回到脑海中,两人各自沉默, 却愈发觉得不自在。稍倾, 我瞥向他,“医师正为君父施砭,还须等候一阵。”

    益看着我,过了一会,道:“无妨, 我稍后便回宫,并不入内。”

    我讶然。

    益却神色不改,目光意味深远:“君父现下,无论何人皆不欲见。”面前的光线忽而被遮住了一些。他稍稍凑近,看着我的眼睛,声音低缓而清晰:“庄当真以为君父一无所知?”

    我的表情凝固在脸上,双眼依旧直直地看着他。

    这时,闱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似是妇人的声音。有寺人从那边疾走过来,向我禀道:”君主,陈妫等庶夫人闻之国君晕厥,要来探望。”

    陈妫? 我微微皱眉,瞅了一眼益,迈步朝闱门走去。

    还没到门前,陈妫的声音已经能听到,似有怒气:“…… 我等虽庶妇,然夫人既薨,当此国君染恙之际,身侧无人, 等岂可坐视?竟连探视也……”廊道尽头的宫门豁然出现在眼前,所有人的目光一下都朝我射过来,话音戛然而止。

    只见陈妫及几名庶室正在门外,脚已经上阶,两名寺人将身体挡在道口,似在试图阻拦。

    我看着她们,缓步上前。

    陈妫敛起僵色,盯着我,稍稍昂首。

    “姮见过诸位庶母。” 我走到她们面前,行礼道。

    陈妫等人还礼,稍候,只听陈妫不紧不慢地说:“不知君主也在此。”

    我看看她,道:“君父方才昏厥,姮正在照看。”

    陈妫与旁边几人对视,略颔首,眉间柔和些:“我等也是挂念,虽知庶室不得擅入正宫,但还是担忧国君身体,可否……”

    我唇边淡笑:“庶母安心勿虑,君父已无恙。”

    陈妫的脸再度绷起, 我视若无睹,向她们再度一礼,又对门边的寺人吩咐道:“国君须静养,汝等当多加看守。”

    寺人应诺。

    我不再说什么,此时情景也无须多说,转身朝宫内走去。背后似乎能感觉到汇集而来的犀利视线,心因为一番按捺而碰撞起来。此刻,我的脑中却忽而浮起母亲雍容的脸庞,不禁想,如果她看到这幕,唇边是否仍会浮起那抹嘲讽的笑?

    再回到父亲的寝室前,益已经走了。寺人告诉我,医师已经施砭完毕,父亲方才醒来,说想休息。

    我望向房室,门紧闭着,将里头的一切都遮在后面。益刚才的话似仍在耳旁, 我默然,命人好生照看,离开父亲宫室。

    接下来的时间里,正宫那边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派人去询问,也只父亲无恙。近来难得在自己宫中用膳,丘们也好奇得很,不住的问是不是在那边吃腻了,国君今可要与卫国使臣一起用膳等等。

    我没有回答她们,对着案上的食物,一点食欲也没有。

    父亲的反应也我曾猜想过,但情急之下容不得考虑许多,现在,我明白地感受到父亲的恼怒。但尽管如此,我很明白,如果让时间倒流, 我依然会做同样的事。父亲已经答应陈妫收养益的要求, 与他给母亲的承诺毫不相干;如果卫国不介入,他也极可能在宗伯和陈国的压力下答应纳陈妫为继室, 同样与他给母亲的承诺毫不相干。两者加在一起,便是觪身后莫大的隐患,父亲又已是老病之年,即便有心意在,他可撑得住一切?

    我无法笃信父亲一定会做到什么程度,也无法任由事情的发展交托出去,而自己只在一旁等待……

    夜晚的觉睡得很不踏实,梦境纷纷扰扰。

    我一会看到觪, 一会又看到父亲。觪的神色悠哉,似乎正骑在马上奔跑;父亲坐在案旁,不说话,脸色阴沉地吓人……光影交错,小悠忽而出现在面前,我大喜,正要过去,又发现旁边什么时候多了个身影,姬舆的脸在我眼前放大,清晰无比。心中一漾,想唤他,却怎么也开不了口;他也并没有看我,只低头捉笔,敛眉沉思。纠结间,突然,一声“姮”从身后传来。我讶然回头,迷蒙中,只见有人影若隐若现,似曾相识,却辨不清是谁。

    “姮……”那声音又唤了一遍, 我猛地怔住。记忆通透而飘渺,似隔着时空般遥远,又似从未离开过。不由地迈步朝那边走去,却曲曲折折,无论如何也无法靠近。只有那声音不断地唤着,一遍遍地愈加清晰,突然,我发觉它改了声调,叫:“君主……”近得如同就在耳边。

    “君主……”

    我睁开眼睛,寺人衿的脸就在上方。晨光透来,我不适地闭起眼睛,艰难地转过身去。手上传来被褥的触感,自己真实地躺在床上。

    “何事?” 我嘟哝道。

    “君主,”寺人衿语气匆忙:“方才国君遣人来,请君主往公宫。”公宫? 我反应了好一会,从床上坐起。撩起幔帐望了望门外光景, 疑惑地问寺人衿:“今非祭祀之日,为何往公宫?”

    “小人也不知,”寺人衿边拿来衣服边说:“小人得话,便即刻来唤醒君主。”

    “ 哦。” 我心中疑惑,却没有耽搁,起身穿衣洗漱。

    当赶到公宫的时候,只见里面已经来了许多的人,皆冠冕楚楚,有骈父等卿大夫,有宗伯等族中长老及成员,还有众公子,益也在其中。父亲还没有到,所有人都议论纷纷,表情困惑。看到齐央也抱着庚来,站在众妇中。

    “庄。”齐央向我打招呼。

    我走过去,两人互相见礼。庚伏在齐央的肩上瞅着看我,嘴里含着根手指,“呜呜”地出声,似乎很兴奋。“庚。” 我笑笑,拍拍他的脸蛋,没有伸手去抱。经过几次抓头发的经历, 我已经学乖了。

    “长嫂可知今日为何来此?” 我问齐央。

    “ 我也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