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庶女攻略 上第30部分阅读

      庶女攻略 上 作者:未知

    不出,那五十两是要出的。”

    “五姐夫一向很精明,又会说话。”十一娘笑道。

    “谁说不是。”大奶奶提起钱明很是欣赏,“五娘也是个有福气的。只望后年五姑爷能金榜提名,出人头地。”

    十一娘问起大太太:“母亲可知道?”

    “依旧没告诉她老人家。”

    “那十娘那里……”

    “你大哥说,总不能躲一辈子。昨一早去了趟王府,告诉了十娘。”大奶奶叹气,“十娘不哭不闹的,竟然一副早就知道了的样子。只是盯着你大哥的目光十分阴沉。你大哥回来来后怕。只怕从此就恨上我们了……”

    十一娘笑着和大奶奶说了些家常,看着天色不早,大奶奶起身告辞了:“……家里现在离不开人。”

    她和大奶奶去给太夫人问安,然后亲自送她到垂花门:“常带庥哥来家里玩玩,也免得他们兄弟生分了。”

    大奶奶连连点头:“得了空就带他过来玩!”

    送走了大奶奶,十一娘把做好的亵衣用白绫绸包着,送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看着那严密的针角,十分喜欢,让杜妈妈收了,等徐令宜回来,在太夫人那里吃了饭才回去。

    徐令宜问十一娘:“贾总管回来了?”

    十一娘笑着应了一声“是”。

    自从那天晚上以后,徐令宜感觉她的情绪很低落。

    他暗暗叹了一口气。

    又过了两天,万义宗给她来回话:“……贾管事说,沙地最好种甜瓜,坡地最好种果树。这两位徐家的田庄里都没有熟手。不过,可以帮着找找。让我来回夫人,如果找到了,是雇了,还是派人去学。”

    “你的意思呢?”十一娘问万义宗。

    “直接雇了最好。”他声音有些沮丧,“派人学,只怕是一时学不会。”

    大周律令。就是徐家这样的公爵之家也只有二十户的奴籍,罗家根本没有资格。而万义宗这样的人,因为贫苦,没有田种,罗家以每所极低的银子雇他们做工。可如果家里遇到了婚丧喜事或是有谁生病,工钱根本不足以支付,就会向东家借银子。一来二去,银子越借越多,每年做的工钱根本不足以还债,时间一长,东家成了最大的债权人,加上有父债子偿这一说法,这些人也就成了虽有自由之身却没办法自由的良民。

    如果十一娘要重新雇人管理自己的田庄,他们这些人就连口饭都没有吃的了,他又怎能不沮丧。

    “你不是有三个儿子吗?”如果连自己的配房都保不住,那些跟着元娘的人又怎么会跟自己呢?十一娘已是骑虎难下。而且,她也不想把自己的几房配房丢下。他们千里迢迢从余杭到京都,也不过是为了一口饭吃罢了。

    万义宗眼睛一亮:“夫人放心,要是能找到学种甜瓜和种果树的师傅,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地跟着学。”

    “只怕没这么容易。”十一娘笑道,“你抢别人的饭碗,别人怎么可能乖乖地把饭碗送给你们。”

    万义宗笑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这个态度还差不多!

    十一娘满意地笑了笑,然后细细地嘱咐万义宗:“你去市面上打听打听那些瓜果多少钱一斤。我们心里也有个数。”

    万义宗应声而去。

    晚上许令宜回来,感觉十一娘的心情好了很多。就问她:“你想回去住几天?”

    十一娘一怔,半晌才回过神来。

    过两天就是十月初十。

    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嫁到徐家一个月了。

    说实在的,她根本不想回家去住。

    “我想想,明天告诉您!”她要去问问陶妈妈,三夫人、元娘和五夫人都各回家住了几天。

    许令宜想到她行事一向谨慎,知道她肯定是去问陶妈妈之流回去住几天合适。遂道:“太夫人那里,我去说!”

    可千万别!

    十一娘在心里暗道。

    哪个婆婆喜欢儿子在自己面前维护媳妇……至少罗家就没这样的事!

    她忙笑道:“娘一向宽和,我又不是怕在她老人家面前说这些。我是真没有想好。”又怕许令宜追究,笑着转移了话题:“今天大嫂来过了。说五姐夫已经和济宁师太说好了,每人每年二十两银子的奉养……”

    许令宜看着她急急转移了话题,不由陷入了沉思。

    是真没想好?还是根本不想回去?

    第一卷 第109章 娘家(上)

    过两天,十一娘的小日子来了。她不由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说起来,她的小日子从来没有准过,她正为这事担心。没想到峰回路转,一时心情大好。陶妈妈则提醒她:“您准备让谁做通房!”十一娘一时怔愣住。成亲后,她感觉徐令宜并不是个十分看重美色的人。加之两人又有了夫妻之实,隔壁还住着三个小妾……并没有感觉到徐令宜一定要个通房。陶妈妈见十一娘没有说话,还以为她心中不快。忙在她耳边劝道:“再大,也是您屋里奴婢。要死要活,要抬要压,全凭您一句话。我看,冬青和琥珀都合适。夫人也该考虑考虑!”冬青?怎么提到她!十一娘感到很吃惊。

    陶妈妈笑着解释道:“我看着冬青这么大还没有嫁,以为……”

    十一娘忙摇头:“不是,不是。她从小服侍我,我想给她挑个好的。”

    陶妈妈不太相信,可在这件事上也不好多说,反复叮嘱了几句就退了下去。

    难道一定得准备个通房?

    十一娘感觉很棘手。

    主要是没有个值得信任的人商量商量,不知道这是徐府的规矩还是陶妈妈个人的想当然?

    她决定先看看徐令宜的态度再说。

    但让她告诉徐令宜自己的生理状况她也说不出口。

    想了想,吩咐陶妈妈去说去

    待晚上回到屋里,徐令宜与平日没有什么两样,见她看书还问她看到哪里了。

    十一娘也不知道陶妈妈和他说了没有,笑着和他说了两句话,徐令宜就先睡了。

    她第二天问陶妈妈:“侯爷怎么说?”

    “只说知道了!”陶妈妈的表情好像也有点困惑的样子。

    既然主角都没有意见,他们这些配角也不用瞎操心了!

    十一娘把陶妈妈打发走了。

    通房的事,就这样搁在了那里。

    而太夫人看着十一娘每天神色自若地按时给自己问安,心里不免有些嘀咕。特意吩咐杜妈妈去浆洗房问。知道她没动静,不免有几分失望:“不是说两人挺好的吗?”

    杜妈妈低声笑:“哪有那么快。何况年纪还小,更是不容易。”

    “我年纪大了,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太夫人有些怅然,“也不知道看不看得到。”

    “我还准备再服侍您三十年。”杜妈妈笑道,“我都没有服老,您倒服老了!”

    “三十年!”太夫人听着笑起来:“你还准备我活成妖怪啊!”

    “家有一老,好比一宝。”杜妈妈笑着帮太夫人散了发,“四夫人年纪还小,您怎么也得帮着看顾几年吧!以后给您添了孙子,那事就更多了。她们年轻人哪里懂这些啊!”

    “那到也是。”太夫人自信地笑道:“别的我不敢说,带孩子我最拿手……”

    ……

    到了十月,领了皇历,发了冬衣,乔莲房的病情却不见好转。

    十一娘叫了她的丫环绣橼来问,只说是夜不安眠,忽冷忽热。她又特请了太医院的刘医正问诊。

    刘医正开了一副养心汤。

    十一娘看了方子,请了刘医正每隔五日就来复诊一次,然后让陶妈妈送了出去,派丫鬟将药方传到外院安排抓药。

    正好徐令宜回来:“谁不舒服?”

    “乔姨娘。”十一娘笑道,“特请了刘医正来问诊。开了养心汤。我看着都是些益气补脾、宁心安神的药,就让丫鬟去抓药了。”

    徐令宜点了点头,去看乔莲房。

    十一娘跟着随行。

    她住在东边中间的院子,西头看着黑漆小门。三间带耳房的正房,东、北三间厢房,四面通抄手游廊。正房台阶旁一株木芙蓉,结满了花蕾,院中一个小花圃,因是秋天,各色菊花、杜鹃开得正欢。

    看见徐令宜和十一娘来了,站在帘前的两个小丫鬟一个跑进去禀告,一个跑过来迎接。待他们进屋,乔莲房已由绣橼扶着迎了出来。

    “侯爷,夫人。”她脸色苍白,人清减了不少,原来纤秾合度的身子也变得弱柳般纤细。

    徐令宜明显地吃了一惊。

    “怎么病成这样子了?”

    乔莲房笑中苦涩:“都是妾身不好,半夜看书没有关窗。让侯爷、夫人挂念了。”一双妙目却望着徐令宜,半刻也不愿意离开。

    十一娘原来办案子的时候不知道见过多少这样的情况,心里立刻有几分明白。

    她突然有点明白当初乔莲房为什么会上当了……

    自己是明媒正娶的都不妄望,何况她一个做小妾的……人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时候,是最容易跌入深渊的。

    十一娘不由微微叹一口气。

    而徐令宜好像没多少感觉,或者是,这种目光太多,早习以为常……

    他淡淡地嘱咐了几句“好好易人息,以后要注意”之类的话,然后和十一娘去了太夫人那里。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一起吃晚饭,太夫人兴致好,渐成惯例。

    吃了饭,大家到西坎间喝茶

    太夫人问十一娘:”你准备回去住几天?”

    十一娘笑道:”要是娘答应,我想回去住四天”

    她已向陶妈妈打听过了,三夫人当时回去住了四天,元娘回去住了六天,五夫人却回去住了十二天

    太夫人微微颌首,道”那就回去住六天吧!亲家太太还病着,你回去也可以服侍服侍她”

    十一娘感激地应了”是”

    晚上心情很好,歪着看了会书

    徐令宜见她又恢复了常态,笑了笑,自顾自地去睡了

    过了两天,罗振兴来接她回娘家

    她留了琥珀在家,带着滨菊,竺香辞了太夫人,回了弓弦胡同

    四娘和五娘早已在屋里等。去见了大太太,送上鞋袜,大奶奶几人簇拥着十一娘加顾她原来住的屋子。丫鬟开了箱笼拿了从徐府那边带来的被褥、器皿布置起来。菊则服侍十一娘净脸更衣,然后和大奶奶、四娘、五娘坐着说了会话,杭妈妈来禀说酒席已经布置好了,大家又移到大丄奶奶院里吃了午饭,十一娘回屋歇了,大丄奶奶安置四娘和五娘在原来五娘住的地方歇午觉。下午起来去看看大太太,大家围坐在床边,大奶奶和四娘纷纷给怀孕的五娘支招,十一娘笑盈盈地在一旁听着,很喜欢这种居家的感觉。

    大太太的精神明显地好了很多,晚上就把宴席摆在了大太太屋里。

    吃过饭,四娘和五娘打道回府,大丄奶奶送十一娘回了住处。

    滨菊指挥着小丫鬟们倒水烧汤,服侍十一沐浴更衣。

    “不过去了一个月,怎么觉得这里又小,行事也不方便!”

    十一娘笑起来“由全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那我们还是别难自己了!”滨菊笑着给十一娘铺了床,“好好服侍侯爷,待在徐府。”

    “哦?”十一娘笑道,“你想待在徐府啊!”

    滨菊点头:“至少不用提心吊胆的,怕莫名其妙被人赶了或是卖了。”

    十一娘微微地笑。

    她也有这种感觉。

    好象尘埃落地,再担心、害怕,不过都是些无关生死的小事。

    她心满意足地躺在床上:“终于不用丑时起床了!”

    结果第二天丑时还是醒了。

    生物钟已经被调整过来。

    十一娘望着黑漆漆地帐顶翘着嘴角笑。想起冬青来。也不知道她在城西那个金鱼巷过得怎么样了?万义宗的长子万大显看着不错,不知道两人会不会对上眼?要是冬青成亲,自己怎么也得给她置办点东西?

    想到这,又想到自己空空的钱匣子!

    什么时候才能把它给填满……

    胡乱想着睡着了,竟然日上三篙才起,慌慌忙忙起来去给大太太问安。

    大奶奶早准备好了早餐,见到十一娘打趣她:“还是娘家的床睡着舒服吧?”

    十一娘笑道:“那是自然。”

    吃了早饭,不过是说话聊天。

    十一娘拿了针线出来做。

    大奶奶见是个小孩的大红斗篷,斗篷一角柱杖的仙翁身边有三只神态各异的鹿。她拉着看了半天:“瞧姑奶奶这巧手,这鹿都要跑出来了。”

    十一娘笑道:“这是给五姐绣的。大嫂要是觉得好看,我给丹阳县主也做一个好了——她前两天让我给未出世的侄儿做几件绣活。”

    大奶奶低声道:“你给孩子做几件小鞋小袜就行了。又不是她们府上针线房的人。”

    “我们府上还有太夫人呢!”十一娘笑道,“老人家一心一意盼着添孙子!”

    “你什么时候也添一个?”大奶奶笑望着她。

    十一娘脸色微红:“还不是时候呢!要等谆哥大一些。”

    大奶奶听了不由眼神微暗,说起这两天梨子正甜,得差人去西大街买些回来让十一娘尝尝鲜。

    十一娘知道她这是转移话题,也顺着她的话说:“嫂嫂也买些新鲜上市的莲藕回来,我们做糯米莲藕吃。”

    大奶奶自然是连连点头。笑道:“不止是莲藕,还差人买些老玉米回来,我们烤玉米吃。”

    说到吃,大家都高兴起来,大奶奶掏了五银子给杏林,让她差人去买东西,下午蒸了糯米,又烧了桂花糖卤、山楂糖卤,各人挑了喜欢的淋在糯米莲藕上吃。

    一时间,家里笑语欢阗。

    第二天特意把五娘接回来。烤了玉米,又让人去买羊头肉、酱肘子、水晶脍来吃。到了晚上,钱明来接五娘,罗振兴留了钱明吃酒,到黄昏时分才回去。次日又来。十分热闹,大太太还吃力地吩咐大奶奶:“买春熙楼的水晶脍。”

    罗振兴大笑:“娘现在最喜欢五姑爷。”

    大太太表情僵硬的脸上也扯出一个笑。

    钱明佯装倨傲状:“那是当然。像我这样有才有貌的女婿,哪里找去!”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十一娘不免感叹。

    钱明能做到现在这样,真正是难得。

    第一卷 第110章 娘家(下)

    如今家里是大奶奶当家,少了很多拘束,大家随意地笑闹了几天。

    到了十月十日,徐令宜下了衙来接十一娘。

    十一娘正和五娘在屋里说话:“……算过账了,那铺子租金一年二百两,货可以先给一半,伙计是自家人,暂时先管饱。一年下来,最少能挣个三、四百两。”说着,五娘讪讪然地笑道,“我知道,你现在不同往日,三、四百两的生意不放在眼里。可有了这笔收入,好歹可以买几盒胭脂水粉。”

    五娘想和她合伙开个卖干果的店。

    十一娘不由暗暗好笑。

    五娘看见自己嫁了徐令宜,还以为自己过得不知道多奢侈富贵。殊不知,她连五娘所说的“各出两百两银子”的本钱都没有!

    而且,听五娘的口气,那铺面在西大街,是顺王府名下的产业。干果从一家盛记干果铺子进,是山东都指挥使吕成家里的产业。他们凭什么去和顺王、吕成谈,说白了,拉了自己入伙,不过是想借徐令宜的势罢了。别说她刚嫁过去根本摸不清这两家和徐令宜的关系,就是知道,她宁愿帮五娘把这铺子做起来,也不愿意入伙——哪家兄弟反目、父子相仇不是为了钱。

    “这事只怕有些为难。”十一娘笑道,“家里几妯娌没一个在外面开铺子的,我又刚进门……”

    没等十一娘把话说完,五娘已嗔道:“你呀,算是白嫁了侯爷一场。”

    十一娘但笑不语。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她要的,不过是个安身立命之所。

    徐令宜已经给了她。

    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事了……

    五娘看着她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恨铁不成钢地道:“西门大街最大的干货店、南栅门的南北绸布店,可都是三夫人和娘家兄弟合伙开的。更别说五夫人在西门大街的永盛金楼了。你啊,在家老实,在外面也不多长个心眼。”

    虽然知道三夫人肯定会弄些私房钱,但公然在燕京最繁华的街上开铺子,十一娘还是感觉很意外:“五姐是听谁说的?”

    “这还要听谁说?”五娘笑道,“燕京都传遍了。谁不知道?”

    也就是说,徐令宜也知道!

    她松了一口气。

    他能年纪轻轻地就创下这样一份家业,虽有先天的条件,也不能不承认后天的努力。既然他都不说什么,自己更不用说什么了。

    “……我们姐妹不过开个小小的干果铺子,你就别担心了。不会有事的。”五娘继续鼓动她,“我们姐妹都好,说出去好听。人情客往也好看。妯娌间也有面子……”

    十一娘微微地笑起来。

    说起来,她认识五娘也有三年了,五娘的见识如何,没有比做为“对手”的她更清楚的了……姐妹们都好,说出去好听,走出去也有面子,她相信是五娘的想法,可三夫人在西门大街开干货店,在南栅门开绸布店,她可不认为五娘有这样的见识。只怕都是钱明说的吧?

    不过,钱明还真说对了。

    十一娘也希望姐妹们都好。

    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个姓。在别人眼里,总是一家人!

    “五姐,你说的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现在也没有个主张。”她笑道,“能不能等我考虑考虑再答复你?”

    五娘略略有些失望,但她知道十一娘一向胆子小,倒也没有觉得泼了面子。笑道:“那你尽快答复我——这眼看着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买果子盒过年、走亲戚。”

    没想到,钱明还有这经济头脑……

    十一娘点头,正好丫鬟来请十一娘:“侯爷来了!”

    两人笑着去了正屋。

    大家见过礼,罗振兴留了徐令宜吃饭。

    徐令宜自然是应允了。

    不一会,钱明和余怡清、四娘来了。

    四个男人去外院,大奶奶执行女眷在正屋的厅堂吃饭。

    十一娘就看见大奶奶趁着饭后喝茶的时候和五娘悄悄去了东次间。难道这件事大奶奶也有份?

    不由一惊。

    要是这样,就不好办了。

    说起来,大奶奶是她的大嫂……她总不能把娘家人都得罪完吧!

    她就想找个机会和大奶奶说说,偏偏一直到和徐令宜跟大太太辞行也没有合适的时候。

    只有隔几天带信让大奶奶去趟徐府了!

    十一娘神色有些恍惚。

    徐令宜看着不动声色,问她:“还想在家里多住几天?”

    十一娘就把烤玉米、做糯米藕之类的事告诉他:“……还买羊头肉回来,我一口也没敢吃。不过很好玩!”

    徐令宜看她很高兴的样子,实在是不能理解这有什么好玩的。应付道:“你们还可以做玫瑰糖卤?我上次在顺王家里吃过一回。”

    “因为没有玫瑰花啊!”十一娘笑道,“我们差人去买,没有买到!”

    “家里的花房有,以后可以在家里做。”

    十一娘突然有了个主意“侯爷,你给我屋里安排个妈妈吧?”

    徐令易不解的挑了挑眉。

    十一娘羞赧道“府里的规矩我都不懂,又不好意思问别人。”

    徐令易见她很坦白,笑起来“知道了!”

    半明半暗的马车里,他眉角微扬,脸庞有一种欢快的明亮。

    十一娘突然记起来,徐令易今年也不过二十七岁,还很年轻……

    回到家,自然要先去给太夫人行李。

    太夫人看见她虽然露出了笑容,但眼睛里却没有笑意。

    “回来了,亲家太太可还好?”

    “母亲很好。可以自己拿着调羹吃粥了。”十一娘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怎么自己回了几天娘家,太夫人对自己的亲切就全没了。她小心翼翼的答着太夫人的话。

    太夫人和她寒暄了几句,叫贞姐儿和淳哥出来给她行礼,就催着她早些回去歇着。

    十一娘满腹困惑的回到自己院子,迎面却看见秦姨娘,文姨娘,陶妈妈和琥珀,冬青等一大群丫鬟婆子在那里等。

    她有些目瞪口呆的。

    冬青意含着眼泪给她屈膝行礼:“夫人”。

    “这是怎么一回事?”十一娘忍不住问站在一旁的徐令宜。

    “哦!”徐令宜表情平静的说道,“五弟和五弟妹搬到照妆堂去了各房也就不用回避了”

    难道太夫人以为是自己……

    念头一闪而过,又觉得自己自作多情。

    徐令易已到“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先回屋吧!”

    也是。

    十一娘忍着满腹的疑惑由姨娘,丫鬟,婆子们簇拥着进了屋。

    文姨娘忙上前给二人奉茶。

    十一娘发现没有看见乔莲房。

    “乔姨娘的病还没有好吗?”她问徐令易。

    徐令易道:“吃了几服药好了些,这两天又有些反复。”

    “要不要再找个大夫来。”十一娘道。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徐令易道,“先看看再说吧!”

    十一娘点头,由冬青服侍着去更衣。

    陶妈妈却抢着跟了进来。

    十一娘看她的样子,知道她有话说,自己也的确想知道这些天发生了些什么,就没有拦她。

    “夫人,您不在的这几天,爷歇在秦姨娘那里。”然后声音一低,像在强调什么似的,“过了一夜。”

    十一娘思忖了片刻才反应过来陶妈妈所说的“过了一夜”是什么意思。

    放着年轻漂亮的乔莲房去了秦姨娘那里……没想到,徐令宜还挺长情!

    想到这里,她感觉心里又踏实了几分。

    而陶妈妈见十一娘没什么反应,忙告诫她:“以前大姑奶奶在的时候,侯爷虽然每月只在两位姨娘屋里各歇五天。可有时候只是在文姨娘那里歇歇,却从来没有空过秦姨娘的。您可别以为她年纪去了就生出轻怠之心来。”

    十一娘不喜欢陶妈妈说话的口气。

    徐令宜喜欢谁不喜欢谁,那是他的权利,还轮不到自己去管。

    “我知道了。”无意间,十一娘学了徐令宜的口吻,“五夫人怎么搬到花园里去住了?家里人都怎么说?”

    陶妈妈见她态度冷淡,知道她没有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不过,小姑娘都是这样,仗着自己年轻貌美就不知道天高地厚,等撞了头就知道找谁去哭了!

    她知道这种事急不得,不再提徐令宜到姨娘那里过夜的事,低声道:“是定南侯爷来商量的太夫人,还把五夫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五夫人当天就搬了去花园子,太夫人只好同意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事是侯爷的主意。要不然,还有谁能请得动定南侯。太夫人这几天一直担心着五夫人,生怕她有哪里不妥当。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加上二夫人为了避嫌又搬去了西山别院,太夫人心里就更不舒服了。”

    “二夫人搬去了西山别院?”十一娘惊愕地望着陶妈妈。

    “非要搬去不可。”陶妈妈连连点头,“太夫人也只好答应了。”

    真是个聪明人!

    “那三夫人呢?”

    “三夫人一直忙着厨房采买的事,倒也没有听见有什么传出来。”

    “厨房采买?又出了什么事?”

    “说是从今以后,各类蔬果、干货只在一家进货。免得买办上的人搞鬼。”

    能想到这些,还真有几分本领。

    那她怎么办?

    拿回扣?

    好像这样更低调、保险一些!

    “谆哥还好吧!”

    “嗯。”陶妈妈笑道,“太夫人以前每隔一天就带他去二夫人那里一趟,如今已经会拿笔了。可惜现在二夫人搬出去了,只怕学的这些要荒废了。”

    听口气很赞成二夫人教导谆哥的。

    第一卷 第111章 西山

    十一娘洗漱出来,徐令宜已经上了床,两人倚在床头说话。

    “五弟妹搬到花园子里去住,二嫂就去了西山的别院。我把各屋服侍的招了回来。不然家里肯定要乱套的……”徐令宜把家里这几天发生的事告诉十一娘,“娘年纪大了,二嫂又不在身边,你要帮着多照看她老人家一些才是!”

    十一娘连忙应喏。想到太夫人和徐令宜对二夫人一向礼遇,商量徐令宜道:“要不要差人去问候一声?看二嫂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也好捎一些去。”

    徐令宜见她这样懂事,笑着点了点头,看她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你能这样想就好。她孑然一身,我们这些做弟弟、弟妹要多照顾点她才是。没事你也去她那里走动走动。”说着,提起十一娘的地来,“工部有个叫陈平的主薄,虽是举人出身,但在治水上很有一套。我曾经听说他在大兴种什么果树。找他来问了问。原想请他去你田庄看看的,谁知他听说我有五百亩的坡地,很感兴趣。想以一年一百两银子的价钱租了。我觉得价钱还可以,看你怎么想?”

    十一娘没想到徐令宜的动作这样快。她脑筋飞快的转动起来:“侯爷见多识广,既然说这个价钱可以,想来不会有错。只是我想把地租给了这位陈大人,家里的陪房就没事做了。天天游手好闲,只怕会生出事端来。我听贾管事说,那坡地种果树最好。也不知道他和侯爷细谈过怎样个租法没有?我想,果树也不是一年两年就有收益的,肯定一租就是好多年。侯爷能不能帮我问问,看那陈大人想租多少年?这租金是就这样定死了?还是随着周围低价的跌涨有所调动?”

    她声音清脆如银铃,说了一大堆,却条理清晰,句句说到点子上。

    徐令宜听着不由眼睛一亮,对她颇有几分刮目相看的坐直了身子,道:“陈平想租十年,每年一百两银子定死,一口气先付三年的租金。如若十年后要续租,要以他为先。”

    十一娘听出些道道来。

    那地一亩五两银子,五百亩地,是二千五百两银子,可陈平一口气就付了三百两……

    她沉吟道:“燕京周围像我这样一口气有五百亩的坡地应该不多吧?”

    徐令宜不由笑起来:“不错。要不然,他也不会一出手就是三年的租金。”

    十一娘心里更有几分把握。

    虽然有些饮鸠止渴的味道,可她有了这三百两银子,就可以干些别的了。包括开发那三百亩的沙地。还好徐令宜的人面够广,一下子就给她找了条出路。

    “侯爷派个人去跟陈大人说说吧!”十一娘笑道,“租地的事好说,只是得用我的人帮他管园子!”

    徐令宜笑道:“你想偷师学艺,十年也太长了些吧?不如把人抽出来做些别的。”

    “也算不上是偷师学艺。”十一娘笑道。“只是机会难得,让他们学门手艺,以后也有口饭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徐令宜看她的目光闪过一丝欣赏。

    “明天让白总管去吧!”他笑道,“不过你也别急,如今都快立冬了,要租也是明年的事。”

    “要租就这几日定下来吧!”十一娘想着那三百两的租金,“我也好早把几房陪房安排好。这眼看着要立冬了。”

    “我知道了。”徐令宜说着,躺了下去。

    知道他要睡了,十一娘吹了灯。

    黑暗中,她听着他窸窸窣窣翻身,很想问问徐令宜,是依旧照了以前的规矩,每个姨娘屋里歇五天还是重新定个规矩?可听着他渐渐平息的呼吸声,她决定还是找个机会再说这事。

    ·······

    第二天一大早,送了徐令宜去早朝,琥珀她们在家里整理箱笼,他带着两个二等丫鬟绿云和红绣去太夫人那里问安。

    太夫人正在嘱咐杜妈妈:“······炭多拨些去。把我们这边小厨房的丁妈妈派过去,她的火锅做得最好,这天气越来越冷,吃火锅暖和些。还有去年宫里赏的那月白梅兰竹妆花缎子也都带过去······”

    十一娘一听就知道这是说二夫人的事。

    看见她来,太夫人朝着她招手:“我们等会一起去看怡真!”

    十一娘很是惊讶。

    昨天晚上太夫人提也没提去西山别院的事,看样子是临时起意······徐令宜是今天一早直接去上的朝,肯定不知道太夫人要去西山别院。

    她笑着给太夫人问了安:“娘,要不要跟侯爷说一声。也好多派几个随行的······”

    “放心!”太夫人笑道,“这是在燕京,又不是在苗疆。难道还怕谁劫持不成?”

    十一娘自然是笑着应承了,借口要回去换件衣裳,忙差了琥珀去外院找白总管,让他把太夫人要去西山别院的事去报徐令宜。又匆匆换了件葱绿色四喜纹的褙子去了太夫人那里。

    进门碰到了三夫人。

    她手里拿着账册,刚才太夫人屋里出来。

    “还是四弟妹有福气,可以出去一天。不像我,天天没个空闲的时候。”语气里颇有几分不以为然。

    不关痛痒的事,不必逞强。

    十一娘笑道:“能者多劳。我们没有三嫂,也不能这样逍遥。”

    三夫人听着十分受用,眼底闪过几分得意。和十一娘闲聊了几句,借口事忙告辞了。

    十一娘刚进太夫人的屋子,五夫人来了。

    听说她们要去西山别院,也嚷着要去:“我想去看二嫂。”

    太夫人笑斥道:“我们去给怡真送东西,又不是出去玩。你好好给我在家里待着,可不能乱跑。”

    她就拉了太夫人的衣袖撒娇。

    太夫人这次却铁了心不让她出去:“出了燕京路不平……”想来是觉得她有孕在身,怕动了胎气。

    五夫人见状,笑容就变得很是乖顺,语气也十分甜美:“那让我丫鬟们陪我去丽景轩摘花。”一副小孩子的娇纵模样。

    “好,好,好。”退而求其次,太夫人忙不迭地应了,“可要小心,别让什么虫给蛰了。”

    五夫人笑成了一朵花:“不会的,不会的。”

    太夫人摇头:“怎么这么皮?”脸上眼中却全是笑意。

    ……

    虽然是轻车简从,可十几辆黑漆齐头平顶马车一字排开,里三层外三层的护卫,那架势已十分可观。

    路上行人纷纷回避。

    一群人浩浩荡荡去了西山别院。

    十一娘和太夫人坐在一辆马车上,神情还有些恍惚。

    没想到会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出了徐府……

    她小心翼翼地服侍着太夫人,生怕太夫人身体不适——毕竟年纪大了,这马车又没有什么减震措施,未必经得起这番颠簸。

    太夫人却笑着她的紧张:“没事,没事。”可十一娘的孝顺还是让她心里十分受用。

    走了大约一个半时辰,西山别院到了。

    早有小厮报了管别院的管事,进了垂花门,丫鬟、婆子伏了一地。

    二夫人面带愧意地迎过来:“娘,都是媳妇不好!”又和十一娘打招呼,“让四弟妹拖步了。”

    十一娘忙上前和二夫人见了礼。

    太夫人则呵呵地笑:“我来看看你住得惯不惯!”打量着周围。

    西山别院古树深深,粉墙青砖点缀其间,宛如一幅水墨画般淡雅清远。院子里青石甬道干净整洁,黑柱落地柱擦得发亮,石栏杆上摆了新开的菊花。

    太夫人满意地点了点头,由二夫人扶进了屋。

    画案上还散着朱丹黄褐,笔墨纸砚。显然她们到来之前二夫人正在做画。

    太夫人就走到了画案前。

    是幅西山红叶图,正要着色。

    二夫人笑道:“娘,您别担心我。我在这里好着。”

    太夫人又打量了一眼屋里月光般皎洁的白色帷帐,景泰蓝三足象鼻香炉,高几上青花花觚上插着的木樨和芙蓉,笑道:“你喜欢就好。”

    “这里风景别致。”二夫人扶着太夫人坐到东次间临窗的大炕上,丫鬟结香奉了老君眉给众人喝,“每天起来在林子里走走,然后回屋里或做画或读书,十分的惬意。”

    太夫人听着笑意更深

    二夫人就和十一娘寒喧:”昨天刚回来吧?大太太可好?””一切都好.”她和二夫人客气了几句.

    太夫人让杜妈妈把二夫人带的东西拿进来.

    丫环们鱼贯进出.松软轻柔的大迎枕、晶莹剔透的水晶盘子、掐丝珐琅的手炉、莹莹如玉的羊角宫灯、银鎏金簪花暧砚盒……林林总总堆了小半个炕。

    二夫人很是不安:“娘,我用不了这么多东西。”

    “这里不比家里,要什么都不方便。”太夫人不以为然,“你要是缺什么,可不能放在心里不做声。只管告诉我。”

    二夫人忙曲膝行礼向太夫人道了谢,让结香把东西收了,陪着太夫人喝茶,问起太夫人的身体,有妈妈百来示下:“午饭摆在哪里?”二夫人就望着太夫人。

    太夫人笑道:“就摆这里吧!”

    那婆子笑吟吟地曲膝退下,让人端了桌子,二夫人亲自摆箸。

    十一娘当然也不会闲着,帮着打下手。

    刚布置的差不多了,有小厮跑进来禀道:“侯爷来了?”

    这么快?

    十一娘微微有些吃惊。

    就看见徐令宜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穿着大红色官服,补子上的狮子昂首挺胸,气势雄伟。

    第一卷 第112章 商量(上)

    太夫人笑望着十一娘:“是你通风报信的吧?”

    十一娘笑:“侯爷也是担心您!”

    “你这孩子……”

    徐令宜已道:“娘,您来西山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这一路颠簸,要是有个哪里不舒服的,孩儿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胡说什么?”太夫人嗔怪道,“青天白日的,什么死啊活的!”又道,“我不过是出来走走,你不用大惊小怪的!”

    徐令宜还欲说什么,十一娘已拉了他的衣角:“侯爷远道而来,还没有吃饭吧?我们也刚坐下来。”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他也只是一时心急,被十一娘一挡,立刻反应过来,笑道:“我也没吃饭!”

    二夫人也笑着让丫鬟服侍徐令宜更衣。

    三个围着太夫人吃了饭,二夫人催太夫人回去:“路上慢点,免得颠簸。”。

    太夫人见二夫人一切都好,放下心来,嘱咐了半天,这才由徐令宜陪着回了荷花里。

    徐令宁、徐令宽在大门口等,看见徐令宜,都松了一口气。在垂花门下车,就看见了三夫人和五夫人,两人齐齐上前问候太夫人:“您回来了。”只有三夫人曲膝行了礼,五夫人被一旁的人扶着。

    太夫人看这阵势笑起来:“还怕我走丢了不成?”

    “娘,您年纪大了,可不能再这样了。”徐令宽扶了母亲,“四哥听说你一个人去了西山,吓得脸都白了。”

    “不是有十一娘陪着我吗?”太夫人笑道,“你们也太大惊小怪了!”

    正说着,小厮跑过来:“侯爷,坤宁宫的公公来了。”

    太夫人听着一怔。

    徐令宜忙道:“皇后娘娘吩咐我下了朝去见她的,因要去西山接您,所以让人禀了一声。可能是派人来问出了什么事吧?”

    太夫人脸上闪过一丝不安:“你去跟娘娘说一声,她在宫里,还不知道急成什么样子呢!”

    “您知道就好。”徐令宽扶了母亲往西院去,“以后要去哪里,先和我们说一声。我们好歹有个安排。这样冒冒然,说走就走,可把我们给吓坏了……”

    徐令宜则说了一声“我去看看”,然后随着小厮往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