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7
江湖对我误很大 作者:沐雨聆音
亡的年代。
别说慕容安只是击伤了石桐宇的丹田,就是把他一掌杀了,外人也没话好说。
虽然梁少爷打从心底里认定,能对年仅五岁的小孩下这种毒手,慕容安根本不配为人父。
但毕竟事关至亲,他无从想象这样的经历,更不知当事人又该如何面对……
所以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想要找寻秘法治好石桐宇的旧伤。
可惜梁少爷在中原暂时没什么得用的人脉,倒是上次意外结识的唐神医,不但心地纯善,而且医术高明,正是他求助的不二人选!
他一听贺云阳的话,正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转过身就拉起了唐龄的双手,殷殷问道:“那唐神医,你有办法医治了吗?”
唐神医瞥了一眼石桐宇,又是含羞带怯一笑。
这回不用贺云阳传达,梁御风也知道怎么做。
他立马捉住石桐宇的手臂,恭送到唐龄面前:“请,请!”
石桐宇不想拂却他的好意,只得配合着自己伸出手来。
唐神医眼睛晶晶亮,也顾不得刚沐浴后不宜诊脉,立刻拿来毛巾垫在池沿上,让他搁手,又仔细地给他摸了次脉。
好半天,他垂首不动,陷入沉思。
梁少爷扒在池沿上眼巴巴看着他,心里七上八下。
石桐宇见状,朝他摇了摇头,淡淡道:“无须太过在意,这伤积年已久,早就没有大碍了。”
梁御风撇嘴:“怎么可能?”
气海破碎,丹田受损,对学武之人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伤势!
石桐宇之所以练成迅捷如风的快剑,追求速胜,还不是因为没法积聚内力。
庸手也还罢了,对上真正的一流高手,苗疆的聚气蛊再神奇也无法持久,如果不能在一时三刻之内取胜,那就是必败之局!
更不要说,这蛊用多了还不知对身体有没有别的害处。
这时唐神医终于抬头,他纯净的眼睛里带上了深重的忧郁之色。
贺云阳为他传话时也语调沉重:“阿龄说,你受伤时年纪太小,此等沉疴旧疾只怕是药石罔效。”
石桐宇略一点头:“是。”
贺云阳加重语气:“而且丹田受损还强运真气,与人动武,无论用的是什么法子,都只会加重伤病。他建议足下尽量修身养性,不要好勇斗狠……”
石桐宇早有所料,道:“我明白。多谢告知。”
梁御风却是始料未及,忙问道:“可是重阳比武我们必须参加。真的没办法医治吗?”
贺云阳道:“按阿龄的说法,他暂时是没有。”
这时他再看石桐宇,就不免目露钦佩之色。
天山剑客生性正直,想到这人顽疾缠身,还练就一身好武功,打算参加重阳之会,不免心生敬意。
他想了想,建议道:“或许你们可以试着寻访一下不死不救邪药师。这位神医虽然性格古怪,但于医道上颇有独到之处。”
唐龄在一旁聆听,闻言睁大了眼睛。
梁御风却大失所望。
他当然知道,石桐宇的伤势,早在当年就让邪药师诊治过。
石桐宇淡然道:“多谢。”
对于这个结果他早有预料,因此也没什么可失望的。
他披衣而起,身形颀长,骨肉亭匀,当真是皎如玉树。贺云阳身量比他略高大,借给他的衣物大体合身,稍显宽松。
一袭如雪的白衣穿在身上,十分飘逸,越发显得山岳锺神,孤松挺秀。
要是放在之前,梁少爷肯定要感慨,美人都适合白衣什么的。
但这时他却整个人都蔫了,恹恹地提不起劲来。
唐龄怔怔地望着石桐宇,忽然张口,激动道:“虽、虽虽然,这、这这这……”
贺云阳一愣,忙比手画脚与他沟通了一番,脸上也渐渐露出释然之色。
转过身,他对着两人朗声开口:“阿龄说,虽然这伤势无药可救,但是,如果足下有朝一日能以武入道,进入真正的宗师境界,全身真气便可以天人交感,生生不息,这伤势也就不药而愈了!”
闻言,石桐宇浑身一震。
梁御风的眼睛也终于亮了起来!
第111章 抽签分组
九月初七, 重阳之会的报名终于截止。
九月初八, 以圣居士为首的仲裁小组在蒋山定林院公开抽签分组。
蒋山古称金陵山, 汉代称为钟山, 汉末有秣陵尉蒋子文逐盗, 死于此,后来孙权就将此山命名为蒋山。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 又得名紫金山。
紫金之巅, 重阳论剑。重阳之会选在这紫金山上, 比武时自有一番登临绝顶俯视众生的气势。
而仲裁小组抽签分组的仪式则定在了山脚下的定林院。
定林寺按所处地势有上、下之分, 因世尊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曾藏于此, 六朝时香火极盛, 是佛教圣地之一。下定林寺则位于钟山南麓玩珠峰独龙阜之北。
到了宋朝, 本寺的范围已经大大缩小, 称定林庵,亦称定林院, 是王安石昔年的读书之处。
此地濒临溪涧, 苦竹丛生,附近还有宝公塔、木末轩及三绝碑亭等古迹。
尤其是三绝碑, 极负盛名, 令人叹为观止。所谓三绝,乃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作画、大诗人李白作赞、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的宝志和尚像赞碑, 又称唐贤三绝碑。
三位大名鼎鼎的先贤大家竟然合力给一个和尚题赞。那么,这个宝志和尚又是何许人也?
——宝志是南北朝时的高僧,一生充满了神话色彩。
他生于东晋末年, 历宋、齐、梁朝。他整日提着的杖头上挂着刀、尺、拂,暗示着未来的三个朝代:刀切削整齐,预言齐朝;尺用于丈量,预言梁朝;拂可掸尘,预言陈朝。
因为他的预言灵验无比,名声越传越大,后来还成了梁武帝的国师。
舒州潜山三祖寺后的卓锡泉,也是源于他的传说。
就连千百年来寺庙撞钟的习俗,都是始于宝志。
传说有一次,梁武帝询问宝志如何解救地狱中的痛苦,宝志回答:“惟闻钟声,其苦暂息”。于是梁武帝下诏要天下寺院击钟,从此传承千古。
世外五绝中的清静禅心圣居士,师门便传承了宝志和尚的道统。
传说圣居士早年曾立下宏愿,要效仿先贤宝志,以一己之力解救众生苦痛。
但,不知沧桑苦,谁知其中味?
因此他不出家而入世,行走江湖一甲子,以大慈悲心秉公而为,反赢得了圣居士的美名。
定林院中,钟声鸣响,恢弘绵长,传遍山麓。清净禅心圣居士就在钟声中飘然而至。
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晓光晴影,宛如佛光反照,溪涧潆洄,与之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