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窃明第9部分阅读

      窃明 作者:rouwenwu

    是也注意到金求德说得这些东西。

    “所以属下当时就怀疑大人是防备孙得功,这样一切都可以很好地解释。后来大人和孙得功定亲,属下还以为是多虑了,但是大人去私会孙小姐后,属下却起疑了,孙小姐是大人正妻,这私会的事情定然是能瞒就瞒。但是大人却不介意杨炉火透露,甚至是有意纵容杨炉火透露给大家知道。”

    算计被看破的黄石忍不住叫道:“我没有纵容杨炉火说我和孙小姐私会,我什么时候告诉过你们我和孙小姐私会过?”

    “大人明着是没有,只是说大人替那三个亲兵出气了,但是稍加追问,谁还不知道大人和孙小姐私会了呢?大人对属下们一直很好,孙小姐要是嫁过来,她的丫环十有八九也是我们二夫人。大人无缘无故就往自己夫人和二夫人身上泼脏水,要说这里面没有特别原因,属下是断然不信的。”

    金求德的话让黄石哑口无言,虽然全身披挂处于黎明前的漆黑中,黄石却有一种全身赤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感觉。

    “属下以为解释只有一个:就是大人想让亲兵和埋藏在大人亲兵中的孙得功密探认为大人和孙家的关系牢不可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人可能并不认为一定会和孙得功结亲,所以随便大家怎么想孙小姐都可以,大人内心深处本也不在乎。”

    “你不担心你猜错了么?”黄石嘶哑地问道,金求德最后的一点分析真是绝妙,称得上是在对黄石的潜意识进行揣摸了。

    “大人说得不错,孙小姐私会这件事情,确实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杨炉火嘴巴不牢靠,所以属下离开镇武堡前还不确信这些分析。可是大人却挑属下而不是杨炉火跟随行,属下就此再无丝毫怀疑。如果大人真的信任杨炉火,并和孙得功豪无间隙,那么今天还是应该杨炉火陪大人去见熊经略,因为熊经略……”

    “停。”黄石清楚金求德下面要说得话,熊廷弼对孙得功的不满已经是广宁军众所周知的事情了。熊廷弼总说孙得功是个小人,如果黄石想对熊廷弼告黑状的话,确实有把不安全的人支开的必要。

    黄石把面前的人反反复复打量了很久,感觉自己真实小窥了天下英雄。不过这个人既然敢说这番话就说明他至少不是孙得功的沙子,黄石自我安慰了一番,然后清清喉咙说:

    “你说得很好,非常好。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告诉我为什么要信任你,说不出来就自己掏刀子抹脖子吧。”

    “大人缪赞了,属下能看破大人的布置,是因为属下根本不信任大人,对大人一直心存怀疑。”

    这话又如同一个霹雳打在黄石眼前,他虽然明白金求德的话,但是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说出来的话声音嘶哑又低沉,几乎不像活人说得话:“你是孙得功派来监视我的人?”

    “是,大人明鉴。孙得功命令属下注意大人和身边亲兵的一切可疑行为,属下前些日子说得话也是孙得功的安排,命令属下以此取信于大人。”

    “应该不止你一个密探。”黄石下了判断。

    “肯定不止属下一个。”金求德也斩钉截铁地回答。

    金求德只是一个密探,孙得功不可能告诉他其他密探的人名,所以黄石也不打算白费力气问这个问题。

    黄石没有追问金求德知不知道其他的沙子,这个举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金求德看到黄石在瞬时的震惊后就能做出准确地判断,也不禁露出一丝佩服的表情。

    黄石的行为让金求德确信自己的眼光不错。如果他刚才缺乏信心,非要确认上一句,那么金求德就会认为此人也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可以用来向上爬的梯子罢了。

    “所以你现在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要背叛孙得功,为什么你不会背叛我?”

    “因为大人是属下见过的最有雄心的人,大人也是属下见过的罕见的一个能白手起家的人。”金求德知道就算他出卖黄石,孙得功也不会让他做千总。

    孙得功是世袭的武将,夹带里面有的是亲朋故旧,提拔的人大多是亲戚,而黄石身边一个亲信没有,所以金求德最后还是选择了黄石。

    “大人,属下相信大人前途不可限量,而大人需要无数走狗才能在这条光荣荆棘路上奋勇前进。而属下自信才能决不只是一个密探。属下非常有能力,一定能证明给大人看;属下一定会是大人最得力的走狗的。”

    金求德令人畏惧的野心从他的话语中迸涌而出,和黄石心中澎湃的野心交相辉映,它们之间发出的巨大共鸣声让黄石松开了紧握腰刀的手,这共鸣让黄石终于点下了头。两个野心勃勃的男人在荒野里对望着,感受着彼此对权势的饥渴欲望。

    “你的野心——”黄石说到一半就停顿住了,他寻找着适合的词汇来形容:“令人激赏。”

    “确实是野心,天下人都认为野心是一个不好的词,但是大人不是、属下也不是俗人。”

    正如圣经所说:只有魔鬼才能认清魔鬼。暗中窥视黄石的金求德终于被目标身上的同类气息所吸引,而黄石在此刻也因为同样一种吸引力而接受了这个同类。

    “你不知道我的野心有多大,那是你难以想象的。”

    “只要是夺取天下,属下就誓死追随!”

    (第02节完)

    双手辟开生死路 第03节

    历史上元末明初有两个很有名的和尚,一个自然是明朝开国太祖,另一个就是姚广孝,姚和尚信奉的就是屠龙术,所谓屠龙术就是杀皇上造反的学问。

    路上黄石和金求德聊过后,发现这也是一个屠龙术的钻研者。金求德是苏州人,家境还不错。但是脑子里就是有一个执著的信念:他就是为了扰乱大明天下而出生的。

    自古有言,中国三百年一大劫,大乱方能大治。从后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这是农业文明发展到了后期,人口压力让社会不堪重负,王朝也因为机构腐化和制度僵化而失去生命力,两相交逼导致王朝倾覆。

    这个时代的人当然没有这个认识,比如这个金求德就莫名其妙的认定自己就是应劫而生的,从小就勤练武艺、骑术,这些他富裕的家庭也能提供。不过到了十六岁以后,金求德就开始把信念付诸行动,竟然离家出走跑去了两淮。

    金求德认定“人心思馒头”,所以企图散发馒头招募一批饥民来组织基本武力,不想他才开始行动就被地方豪强抓住,送到官府告了他一个图谋不轨。这差点没有把他全家吓死,因为这个罪名坐实了可不是一个人能担的下来的。

    总算是钱能通神,再者说官老爷也不信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会想在这太平盛世造反。金求德发散馒头最后被说成是富家孩子行善,组织流民被定了一个类似创建黑社会的游侠罪名。最后把他发配辽东,宗族也趁机把这个祸害开除出了祖籍。

    发配辽东以后金求德不但毫无悔改之心,反倒相信这是“天将降大任”的先兆。虽然他收敛不少,但是在有心人眼里:军户中的金求德仍然有如白砂中的炭粒一样醒目。当被孙得功发现以后,金求德就开始了他的密探生涯。

    聪明机灵的金求德从来没有被其他士兵发现他的间谍身份,他也一度渴望靠这份兼职或得一个向上爬的机会,但是年复一年,孙得功只把金求德当作一个埋在士兵中的耳目而已。

    辽东战火逼近广宁后,金求德再次跪下来感谢上苍赐给他这样一场战争,这在他看来是乱世的先兆。不过很快他就失望地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密探,只不过侦查对象变成了隐藏中的后金间谍。直到有一天孙得功交给他一个新的任务——去监视一个叫黄石的新任千总。

    “你是什么时候决心投向我的呢?”黄石饶有兴趣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金求德骑在马上微微一欠身:“大人可还记得一次关于侦查的谈话?”

    “哪次?”

    “就是半个月前和我们几个亲兵一起讨论行军中的侦查问题。”

    “噢,我记得,不过你没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啊,你几乎没有说过话。”

    “是的,属下对行军侦查确实没有经验。属下记得清清楚楚:当谈到侦查工作很辛苦时,杨炉火说大部分侦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发现敌人是个别情况,大多时候都是白跑。”金求德语气淡淡地回忆起当时的谈话:“赵慢熊说不对,他说这叫有备无患。”

    “赵慢熊说得不错。”

    “他说得确实不错,但是大人说得更对。”

    黄石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哦,我说什么了?当时我大概是随口说得,现在不记得了。”

    金求德还是不动声色地说:“那就请大人再随口说一次吧。”

    黄石低头又想了一会儿:“我确实不记得我说过什么了,但是现在的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有备无患的问题。侦查不仅仅需要发现哪里有危险,也需要发现哪里是安全的,这两者同样重要。侦察到有水源固然非常可贵,但是确认某处绝对没有水源也是有着同样价值的。当我摊开一张地图的时候,上面有标注的地方固然一定要有东西,没有标注的地方也就应该一无所有。”

    “那大人认为对有发现和没发现的侦查人员应该如何赏赐?”

    “根据他们侦查的详细程度而定,”黄石不假思索地说:“我关注的不仅仅是不安全的程度,也同样关心安全的程度。”

    “正是如此,大人今天说得更精细了,但是和那天的说法完全一致。”金求德随即叙述起他做密探的经历,虽然他努力工作,但毕竟无论是后金密探还是居心叵测的士兵都是绝对的少数。运气不好的金求德没有遇上过几个,但是他精致地调查了周围的人,确信了大批的绝对安全人员。

    “孙得功对我的工作结果毫无兴趣,只有发现问题的时候才能得到赏赐或者提拔。”金求德叹息着自己一塌糊涂的运气:

    “属下工作再努力,分析再透彻,却总是要和懒鬼或是笨蛋比运气,栽赃陷害属下更不喜欢。以前属下只是叹息自己命不好,只有加倍努力工作然后指望运气。但是那天大人的话让属下明白:不是属下运气不不好,而是属下没有跟对人。如果孙得功有大人的见识,属下本不该被埋没的。”

    “所以你就这样下定了决心?”

    “是的,但不是仅仅为了这一次。大人许多见识都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常常让属下有茅塞顿开之感。”

    “这是我的运气,”黄石笑道:“无论如何你努力工作是没有错的,人可以没有运气,但是当运气降临的时候决不能把它放走。做到这点的人不管有没有运气都是人才。”

    “这话属下也曾听大人说过,当时就感觉大人真是属下的知己,能体会属下的野心,大人的信条也让属下意识到大人的野心。”金求德又是一声叹息:“孙得功要是有大人一半的见识,属下就没机会跟随大人了,以前种种真是天意,一定是上天要属下追随大人,辅佐大人翻天覆地的……”

    “停!打住。饭要一口一口吃,没事不要想太多。”

    赶到广宁右屯的时候天还只是蒙蒙亮,黄石整了整盔甲,肃立在辽东经略大营外。一听到宣他觐见的命令,连忙快步入内,跨进营寨就一头拜倒:“标下广宁镇参将孙得功麾下练兵都司黄石,拜见经略大人。”

    (第03节完)

    双手辟开生死路 第04节

    “起来吧。”

    黄石站起来后小心地打量着面前的人,万历皇帝力排众议,一手提拔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在军帐中也还是身着大红官服,身材不高、肤色黝黑的经略大人此时也严肃地看着黄石。

    看完黄石递上来的王化贞的书函,熊廷弼脸上仍然是古井无波,只是轻轻地哼了一声,似乎在说果然不出所料。

    熊廷弼冷笑着对黄石道:“抚臣口出朗朗大言,今日请饷,明日请兵,怎么?连一个西平都不敢去救么?现在建奴自己送上门了,他往日的大话都到哪里去了。”

    说完这些话以后,熊廷弼扫了一眼诚惶诚恐的黄石,放松了语气说:“本经略料你一个小小督司也不敢这样回话,会给你一个回函的。”

    就在熊廷弼写回函的时候,黄石最后想了一遍腹稿,猛地重新跪下:“大人,卑职有机密禀告。”

    熊廷弼停下笔,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又低下头写信,用波澜不惊地语气道:“说吧。”

    “卑职斗胆,请大人摒退左右。”

    “你们都下去吧。”等帐中关宁军官走得一个不剩之后,熊廷弼头也不抬地继续写信:“你可以说了。”

    “卑职知道按照大明军法,下官毁谤上官,当斩。卑职禀告的事情没有把握,卑职怕死……”

    “停!”熊廷弼一边写一边发出一声低喝:“你只要说你想说得就可以了。”

    “卑职以为,王大人在后金的细作并不可靠。”在黄石的记忆里面,熊廷弼对李永芳是持怀疑态度的,而孙得功叛乱的时候,黄石希望能把自己撇清,所以决心用这个来取信熊廷弼:“卑职认为李永芳非常可疑。”

    熊廷弼又哼了一声,也不说话,还是奋笔疾书。黄石跪在地上一直等到他写好回函,封口。熊廷弼把回函扔到他的面前,才冷声说:“这事你可向巡抚大人禀告?”

    “没有。”黄石大声回答,但是熊廷弼也只是嗯了一下,然后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大人,卑职不敢禀告王大人,第一是没有证据,第二,”黄石不明白熊廷弼为什么对此毫不关心,但是他来的时候就打定主意要抓住这个漂白的机会,他一咬牙就叫道:“卑职怀疑孙参将也有问题,卑职没有真凭实据,死罪,死罪。”

    说完后黄石就狠命把头伏了下去,终于听见熊廷弼惊讶地咦了一声,然后就听见他说:“抬头回话。”

    “是,大人。”抬起头来的黄石发现熊廷弼的表情松动了,充满了怀疑的神色。

    “没有真凭实据没有关系,你说说你为什么怀疑。”

    黄石暗暗组织了一下语言,但这瞬间的迟疑却换来了熊廷弼的一番鼓励:“无论你说得多么可笑,本经略都不会见怪,所以你不用担心有罪,放心说吧。”

    “王大人命令卑职联系建奴那里的细作,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孙大人不再让卑职插手此事,反倒让卑职检查城防、清点兵员,而且……”黄石举出了一些疑点,同时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孙得功。

    熊廷弼始终一言不发,听到后来开始不停点头,脸上的怀疑之色也渐渐淡去。

    “……孙大人年前突然要把卑职结亲,卑职惶恐感激之余,越想越是不安……”

    “不用再说了。”熊廷弼长叹了一口气:“孙得功对你有恩,而且非常深重,对吧。”

    “是的。”

    “所以难怪你犹豫,而且孙得功是王巡抚的亲信,你说了也不会信。”熊廷弼看了黄石一会儿,点了点头:“虽然你有私心,但是还是忠诚的。”

    “大人责备的是,卑职该死。”

    “本经略从来就不求全责备,起来吧。”

    黄石站起身来以后,熊廷弼转身走回桌子前坐下:“你的情况我调查过,本来我对你是有所怀疑的,不过你这么一说反倒放心了。你也放心吧,孙将军是忠君爱国的。”

    看到黄石犹豫的神色,熊廷弼温和地笑了起来:“你真不愧是孙将军的女婿,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孙将军向我汇报过了,说李永芳不可靠……”

    熊廷弼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是犹豫一下就打住了:“总之,大战在即,你不要对孙将军有所怀疑,安心去吧,你日后自明。”

    黄石已经是冷汗直流,熊廷弼错会了他的担心,又笑着补充道;“我自然不会破坏你们翁婿感情,不过你能公而忘私,倒也是一番佳话。”

    黄石唯唯退了出去,熊廷弼为什么会信任孙得功呢?仅凭他说得那点是不足以赢得信任的,可惜熊廷弼没有把话说完。黄石苦思再三也没有搞清楚这都是怎么一回事,不过眼下他还有任务要做。

    离开广宁右屯以后,黄石向金求德叙述了一下刚才见面的过程,还说出了他的疑虑。金求德听得有些头晕眼花:“大人的意思是孙得功要做乱么?属下完全不明白大人的意思。”

    黄石笑了一下,自己心急则乱,完全忘了金求德只是一个小密探,根本不知道核心的秘密。他对金求德说:“仔细听我下面的话,不要太惊奇更不可以说给别人听。”

    接下来黄石大略地讲述了孙得功的叛国过程,把可以让金求德知道的都告诉他了。既然金求德已经表现了一定的忠诚,黄石也要回报以相应的信任。忠诚不可以没有回报,不可以不回报。

    金求德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他刚得到的情报,这些骇人听闻情报的让他阵阵心惊,而这些秘密更透露出黄石的隐隐野心——同时出卖大明、后金双方的气魄。这种也新让他倾倒:“果然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我金求德的忠诚啊。”

    黄石等他消化得差不多了,开口问道:“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熊经略没有问题。”金求德张口就道,熊廷弼要是有问题,黄石刚才就死在里面了。

    “不必说,这个我知道。”

    金求德点了一下头,黄石没有把握也就不敢说刚才那番话。虽然他没有想明白黄石为什么有把握,但是他也知道知情权是掌握黄石手里的,黄石不主动说他也不问。

    “熊廷弼身边一定有问题。有建奴细作,不是位高权重就是熊经略信任的人。”

    “说得不错。”黄石拍手赞道,金求德的判断和他的很近似。一定存在一个后金细作,用某种方法掩护了孙得功,既然这个细作可以知道孙得功的身份,那他也一定是个关键人物。

    黄石带着回函赶回镇武堡,王化贞看完信件后,气得破口大骂,当即命令大军出发,立刻去增援西平堡。

    身为辽东巡抚,王化贞自然不肯犯险,所以立刻带领近卫返回安全的广宁。他把军权下放给了广宁总兵官陈渠,同时命令孙得功从旁辅助。

    陈渠早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拿到军权立刻下令全军兵发西平堡。由于事先王化贞没有作任何准备工作,陈渠断然下令,炮兵和辎重兵留下,战兵全速出发。

    这个决定遭到了孙得功的反对,认为不能留下没有掩护的后勤辎重。陈渠想想也同意了,广宁军再次分兵,除了王化贞用来保护自己的一万五千军队外,镇武也留下了上万士兵防备后金来掏老窝、抄后路。

    广宁镇拥兵十三万,不算河防军和各堡垒驻军,仅广宁城的野战军就有六万之多。可是最后兵发西平堡的只有三万四千战兵,相对后金的三万战兵,明军数量上已经没有显著优势。

    “战术的精髓就是在决定性的地点上最大程度地集中兵力,这好像是拿破仑说得,”黄石骑马踏出营门的时候,发现军事思想是全人类共通的:“毛爷爷好像也说过,要集中优势兵力来着。”

    既然王化贞决心救西平堡,那傻子也能看明白,这必将导致明军和后金形成战略决战。

    “如果我是王化贞,一定会从各堡抽调兵力,哪怕全部抽空也在所不惜。”

    黄石认为,只要这场野战取胜,那么各堡根本不用防守,而王化贞却将十三万大军分散几十个堡垒去加强防守。

    “历史上沙岭惨败,完成集结的明军覆灭。而指挥中枢广宁失守,王化贞逃跑,剩下的十万大军连集结再战都做不到。”黄石微微露出冷笑,在心里说;“不过既然我穿越来了,就完全不一样了。”

    广宁军先锋官是孙得功,他立刻命令黄石作为前哨出发,和黄石一起走在前面的还有费立国。他是孙得功上任亲兵队长,孙得功扩军以后,费立国这厮也当上了千总。

    虽说黄石是督司,但是手下只有二百人,而费立国一个超编的千总队也有一百二十人。黄石既然通过乖宝宝知道孙得功还没有完全信任自己,那眼下费立国还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

    临行前,孙得功小心嘱咐黄石一定要按照他的部署行事。有费立国这个大钉子在,黄石也知道没有机会搞什么小动作,他索性把指挥权交了出去,一切唯费立国马首是瞻。

    走了不到半个时辰,费立国就跑过来低声对黄石说:“到地方了。”

    (第04节完)

    双手辟开生死路 第05节

    摊开行军地图一看,前面的小丘陵正是孙得功前天给黄石看的第一处墨点处。费立国话音未落,最前面的探马就急急忙忙地赶回,不等马停斥候已经喊了起来:“禀黄大人,丘陵上似有可疑人物活动。”

    在费立国的注视中,黄石一声大叫:“停!”

    前哨马队立刻停了下来。

    “再探。”黄石又是一声令下。

    一炷香以后,两个斥候气喘吁吁地飞马赶回,手上还捧着些东西:“禀黄大人,可疑人物没有找到,但是发现了这些。”

    那些东西是几种百姓的衣服,还有一块损坏的马蹄铁,黄石默契的和费立国地对视一眼,命令马队散开搜索,同时向后方报告发现后金哨探的活动迹象。

    执掌广宁军前锋的孙得功当然立刻停止前进,先锋侦骑四出,搜索了半天才重新上路,得到安全报告的陈渠也跟着催促全军开拔。

    行军不到一刻钟后,又在孙得功的第二处墨点处,一片森林的地方发现了后金的旗帜。虽然还是被证明是疑兵,但是这次又停军近两刻钟。唯一的好消息是,祖大寿带着一千关宁骑兵追上了广宁大部队。

    随后的路途上,又连续多次遇到各种迹象,虽然全部是虚惊,但是大军走走停停快三个时辰,走的只有正常行军的三分之一。

    前哨马队的士兵也都变得神经紧张,仿佛随时都会遭到伏击,后面的广宁大军更是怨声载道。

    走得再慢,这段路程还是有走到尽头的时候,不过作为前哨的黄石早就看到天边西平堡方向渐渐升起一道烟柱。很快他看见几十个后金哨探以小队为单位,出现在他们马队的正面和两翼,他们的后方是翻腾着火光的西平堡。

    “停止前进,向两翼多派探马。”黄石大声地下令,然后他咨询了费立国一下:“费兄,停止好,还是继续前进好?”

    费立国苦笑了一下:“黄老弟你这可是难为我了。我也没有打过仗啊。”

    身边的亲兵更不用说,黄石知道整个前哨马队都没有一个有过当前哨的经验,辽东激战以来,明军精锐早已经损失殆尽,广宁镇绝大多数都是新招募的士兵或者是原本的屯垦兵,打过仗的老兵几乎不存在了。

    “前哨,继续前进,”黄石咬咬牙下达了命令,同时拉过一个传令兵:“立刻回去报告,我部遭遇建奴,可能需要增援。”

    面前的后金探马一直挺进到距离黄石四、五百米的位置才停下来,他们自在地望过来,随着这几百明军小心翼翼地推进,他们也以同样的缓慢速度向西退去。

    黄石感到自己的手心开始冒汗,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士兵,他们也个个脸色苍白,很多人都把手放在武器上,个别人反复把刀抽出来一段,又插回去,发出刺耳地声音。

    “全军听令,抽刀。”黄石终于忍受不了这种声音带来的紧张气氛了。一声令下,前哨纷纷急不可耐地亮出武器,跟着就是一片大出气的响动,士兵们纷纷发出低声的吆喝来给自己壮胆。

    黄石眯起眼睛望过去,对面的后金哨探还保持双手扶缰的姿态,他们的小队散得更开,零零落落地铺满大地,而明军马队则越来越紧紧挤在一起,乍一看,几十个后金探马竟然好像包围了这四百明军骑兵。

    随着越发地前进,黑压压地后金大队开始出现在黄石等明军的视野中。

    “黄老弟,我们应该停止前进了。”费立国感到他已经很难驱使部下继续前进了。

    “敌军离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黄石在邓在马镫上站起来,极目眺望,“我看不清有多少人马。如何向中军报告?”

    “继续前进。”黄石不理愣在一边的费立国,断然下令,士兵虽说是第一次上战场,不过表现也太差了。

    但马队还没有前进,一个士兵就大叫起来:“大人,看。”那个士兵指着一队缓缓向明军靠过来的后金骑兵,人数看起来也有三、四百。

    “我们的背后有敌军。”后面一个士兵突然发出带着绝望腔调的喊叫声。顿时引起一片惊慌地嗡嗡声。

    “住口,都住口。”黄石一边怒吼,一边迅速地拨马向后。明军前哨马队早因为高度戒备而拥挤成一团战斗队形,所以和前锋间拉开了一条口子,黄石果然看到有两、三个后金探马大摇大摆地插进了这个裂缝,跑过去观察起明军前锋部队来。

    黄石回到前排的时候,仍然看不清后金队伍的阵型和人数,但是向他们逼来的后金几百骑兵已经不到两里了。

    “大人,快下令吧。”几个亲兵纷纷开始催促黄石。

    “大人。下令吧。”他周围的士兵也开始自发地喊起来了。

    黄石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命令,也只好无奈地下令:

    “撤退,与前锋汇合。”

    散布开的后金探马在他们周围保持着同样的速度和距离,一直把他们送回明军前锋阵列中。

    “对方先头部队有多少?”一回到先锋军中,孙得功当着大批军官就劈头盖脸地问。

    “回大人,三、四千。”黄石面不改色地回答。

    “晤,那建奴大军共有多少?”

    “四万。”黄石当然没有看见,但是毫不迟疑地立刻回话。

    “你看清了?”

    “千真万确。”

    “胡说,”孙得功突然暴跳如雷,吓了黄石一大跳,只听他咆哮着说:“你怎么可能一下子就看清了,你靠近看了么?”

    黄石连忙拱手道:“卑职不敢大言,建奴确实是四万兵力,卑职亲眼所见。”说完一指呆立在一边的费立国,“费千总也看见了。”

    “不错,建奴确实是四万,卑职也是亲眼所见。”费立国立刻出声附和。

    “军中无戏言。”孙得功仍然不依不饶。

    “卑职绝对不敢。”费立国和黄石齐声回答。

    孙得功默默念了几遍“四万”,猛地咳嗽了一声:“费立国,这可是军情大事,千万不要欺瞒于本将。”

    费立国愕然和孙得功对视片刻,手足无措地回答:“卑职当然不敢。”

    “晤,四万,你们真的看清了?全军停止前进,与中军会合。”孙得功发出了命令,黄石连忙开始招呼部下。

    回想孙得功和费立国的对话,黄石胸中充满了迷惑,隐约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念头在他眼前晃动,却一下子却抓不住它。

    (第05节)

    双手辟开生死路 第06节

    广宁军中军和前军会合以后,立刻摆出了决一死战的阵型,嘹亮的鼓点响彻在大地之间、直达天际之上,明军孙得功等将领的骑兵被一分为二,布置在两翼,左翼的指挥官正是孙得功本人,祖大寿带领的一千关宁骑兵被加强给右翼。

    数万明军步兵作为中路,长兵走在最前,后面的刀斧兵则在军官的带领下,人人刀剑出鞘,有节奏地敲打着自己的盾牌,喊着激昂的号子跟在后面。

    后金军和明军逐渐靠拢,双方的将旗都升起,在这个没有无线电的时代,几万军队全靠旗帜指挥,每一个军官都看着上级的旗帜,然后用旗帜指挥手下的军官和士兵。

    随着总兵丈六红旗的轻轻挥舞,明军的各副将、参将也调节着迈进的步伐,用旗帜向各督司、守备发出命令。

    孙得功的丈二参将随后也摇摆着发出命令,一只看着它的黄石流畅地发出命令,身后亲兵立刻高高擎起他的一丈督司旗。

    虽然黄石手下缺乏军官,但在杨致远、金求德的全力控制下,也没有什么乱子,赵满熊躲在队伍的最后,警惕地让士兵和亲兵顶在前面。

    明军中央是厚实的重步兵集团,骑兵掩护两翼。几万人拉出一条漫长的战线,随着阵型中央不断前出,很快总兵旗帜就和黄石的位置平行了。

    标准的中央突破阵型,黄石没有想到几万人一字排开竟然有这么长。从他所处的阵末向中央望去,就是一片旗帜的海洋,醒目的丈六的总兵旗也变成了一个牙签。

    后金军中央停止移动,两翼则继续前进,明军摆出的满月阵是为了克制对方的机动优势,只要中央先突破到后金帅旗下。那后金军就只能后退,不然就会丧失指挥而各自为战。而只要后金后退重整,明军士气上不说,接战时双方伤兵就都落到手里了。

    反之,后金如果在中央被突破前,两翼先迂回到明军将旗后方,那明军就会惨败。

    黄石和他的部下当然处于左翼,孙得功派亲兵把他叫了过去:“黄石,一会儿开战,你立刻带领部下脱离明军,冲到大金那边去,然后倒戈。”

    “倒戈?”惊讶至极的黄石差点大叫起来:“阵前倒戈?”

    “对,你把红布扎在头上,就像这样,大金看见系红布的就知道是我的人了。”孙得功一边说指着自己脑门上的一方红巾。

    “那我的部下怎么办?现在也来不及说服他们了。”黄石的思维有点乱,这计划明显和历史不符。

    孙得功神情古怪地看了黄石一眼,“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管你不放心的部下做什么,你和你的亲信系红布去大金那边,然后回头大叫‘弃兵者免死’,明军必然大乱而不知所措,就会有一个停顿,加上我在阵后倒戈掩杀,自然会混乱。其余你不放心的都死了也无所谓,只要这仗赢了,广宁军就完了。”

    “就是这样?”

    “简单吧,哈哈。”孙得功得意地一笑,“战场瞬息万变,你们的行为只要让明军愣一下就够了。这是汗王亲自定下的计谋,我为了保密,现在才告诉你,快去准备吧。”

    “是,卑职明白。”黄石勉强地应到,忍不住还是问了一句:“那大人呢?”

    “我会在阵后大喊明军败了,让明军乱上加乱。”孙得功毫不迟疑地回答:“你们在前面捣乱,我在后面捣乱。”

    这个倒是对的。看黄石还在沉思,孙得功催促起来:“还不快去准备!”

    “是,属下立刻就去。”黄石有些口不应心地回答。

    想不到孙得功哈哈大笑起来:“小黄,估计这是你最后一次自称属下了,这仗结束,我就给你成亲。”

    “谢大人。”黄石谢了一句:“不过日子属下还没有想好。”

    “哈哈,我等不及了。算了,不管吉利不吉利了,我帮你定一个好了。”

    “谢大人。”

    “千万小心,千万小心不要临阵犹豫,喊完就赶快躲到大金军背后去,不然乱战一起,你就危险了。切记切记。”孙得功最后还加了一句:“我可不想让我的女儿做望门寡啊。”

    黄石返回自己的马队只要半分钟,他感到这个安排不对,孙得功在明军背后大叫战败了是没错,可是阵前倒戈他不记得有啊。

    这样确实有很大的局部优势。一个倒戈会引发大面积的混乱。但是阵前倒戈的都是孙得功的人,这样不会引起别人怀疑么,几万明军不可能一个也跑不掉啊。那孙得功如何在广宁起事呢,难道真的一个都逃不掉么?

    “黄老弟,”一声叫喊打断了黄石的遐想,原来是费立国头上系着一条红巾拍马赶来。他满面笑容地看了黄石头上的红巾一眼,冲着黄石狡猾地眨了眨眼。

    “费兄啊,”黄石挤出了笑容:“费兄,你也和我一起么?”

    “是啊。”费立国默契地回报了一个微笑:“一样的任务。”

    费立国是孙得功的心腹,看来这个安排不会有错了。

    可是黄石的眉头还是不由自主地皱得越来越紧,这么一搞,自己想推说对孙得功密谋什么也不知道就不可能了。

    “还不让你的部下扎红巾?”费立国看来准备招呼部下了。

    “到阵前再扎,现在太显眼了。”满怀心事的黄石随口回答,一不小心还把心里的抱怨吐出来了:“太匆忙了,人心隔肚皮,万一有一个人喊一嗓子不就全乱了。我反正到最后一刻再说。”

    “是啊,那我也再等等。”费立国也打消了立刻通知部下的念头。

    “我去准备了。”费立国猛然发现自己还在黄石身边,连忙跑去指挥他的掌旗兵。

    这时,到达预定位置后明军和后金军已经停下来开始对峙,黄石还在思考怎么度过眼前的难关。明军溃败以后,自己确实能接着赶去广宁,但是这么多人都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根本无法向明廷解释啊。

    要是真这么干,自己就只能一条心跟后金混了。

    “不过还是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吧。”黄石命令士兵扎上红头巾,最后扫了孙得功的旗帜一眼,还停留在自己的后方不远。

    “大人有什么吩咐。”金求德第一个扎好,急吼吼地问道。

    “一会儿……”黄石正要说话,却觉得这个计划实在危险,如果有败兵抢先逃回广宁,孙得功大叫败了好解释,部下倒戈却无论如何也说不清。而孙得功确实是要回广宁造反啊,这段历史黄石记得清清楚楚。

    “等等,”黄石的喊声打破了阵前的寂静,一夹马腹,不顾周围士兵诧异的目光跑到费立国身边。

    “怎么了?小声点。”费立国吓了一跳,他刚要下令扎红头巾,不满地轻声埋怨:“你过来干什么,回你那里去。”

    黄石焦急地问:“孙大人以前有没有这么匆忙过?”

    “什么?”

    “费兄,你跟孙大人这么多年,孙大人不是一个粗心的人吧。”

    “当然不是。”费立国眼神虽然有些茫然,但仍然毫不迟疑地回答。

    黄石更无二话,回头招呼了赵慢熊他们一声,“跟我来。”就当着大批目瞪口呆的明军,绕过侧翼开始向后方跑去。

    就在黄石的部下纷纷赶马跟上的时候,明军的战鼓声开始响起,黄石侧面的明军士兵直愣愣地看着他,但是黄石不为所动,毫不犹疑地朝孙得功军旗方向冲去,朝面前的明军大喝“让开,让开。”

    紧盯着孙得功旗帜的黄石抽出了马刀,头也不回地高呼一声:“全体拔刀。”

    历史改变了。

    但是马上黄石就看见孙得功的军旗在自己的视野中倒下,同时阵后腾起一片烟尘,还有嘶声大喊:“败了,败了。”

    黄石冲到阵后的时候,遥望见中军的丈八红旗,陈渠的总兵大旗已经轰然倒地。失去了旗帜的指引,黄石完全不能在几万人中找到孙得功,到处都开始飘起惊慌的呼喊声。

    黄石颓然停住马,喃喃自语:“陈渠被孙得功害死了么?失去了总兵大旗,几万明军在这一时刻都以为是别的防线已经崩溃了,而且广宁大军已经失去了指挥,每个明军官兵从这时刻起就开始自行撤退和各自为战了。”

    “历史确实改变了,但是不是我黄石改变的,而是为了我黄石而改变,为了杀我而改变。”

    “这,这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费立国也领着部下跟上来了。

    黄石哼了一声,一言不发地驾马向西,他的部下也连忙跟上,身后是费立国和他的部下,再后面的战场也在此时响起震天的杀声。

    在他们的前方,一队拖着“祖”旗号骑兵也在逃窜,以令人惊异的速度绝尘而去,他们所在的位置说明他们离开战场的时间要早过黄石、费立国一伙儿,而且他们的旗帜仍然昂扬,上千骑兵保持着良好的队形。

    虽然是在骑马飞奔,费立国看到这种情景还是忍不住了:“这是?”

    “辽西名将祖大寿!”黄石又是一声冷哼,无论他如何快马加鞭,但是还是被前方的关宁军越拉越远。

    广宁之战中祖大寿展示了他令人叹为观止的敌前撤退技巧,一个不拉地把部下完整带离战场,发动时间比私通后金的孙得功还早。

    黄石恶毒地联想起十年后的大凌河解围战:

    数万来自浙江、两淮和四川的明军企图帮助两万关宁军脱困。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在交战前的刹那突然指挥右翼的关宁军向后转进,四万来辽东增援的明军全军覆灭,祖大寿只好投降,这是第一次。

    还有二十年后,祖大寿和数万关宁军被包围在锦州,洪成畴率领秦军——明朝最后的战略预备队来拯救他们,并在松山展开明清的战略决战。吴?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