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走过那些沉重岁月 作者:枯枝不流泪
消息不是无是处,也没想到因为她们的谈话,会让我认识到生中心痒难耐的人。
回她们谈论到个同村比我年长几岁的哥哥。长的漂漂亮亮的,正好在这个城市打工挣钱。她们说他个月挣九百块钱,不到四年的时间就邮寄了两三万回家修盖了房子。那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可惜文静了点,没读少书。但教养好,比起些人来真的是天囊之别。
她们口中说的哥哥我知道,不过因为我们个在村头,个在村尾兼家境大相径庭从小性格孤僻,所以只是偶尔碰碰面,从没有过相处交谈。他什么时候出去打工了,还邮寄了两三万回家修盖了房子,压根不知道。要是她们不说起这么个人,过上几年,我就彻底忘了。
村里人谈论起个小孩,不管懂事,漂亮,只要没读书,那么定会贴上可惜的标签。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为什么,村里的大人们几乎没什么文化,却脑子里十分清楚执着地信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包括我的奶奶。
村里有些小孩,百般不愿意读书。甚至有些才上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厌学了,在家里为了不读书,以死相争。爸妈自然不会退让,步步紧逼。村小学不愿意上,就送到镇小学去。那时候镇小学要两百块钱的学杂费,算是高额收费。可是爸妈不会心疼,为了能让孩子读书,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是在所不惜。他们找关系花高额把自己的小孩送到镇小学去读书,可是小孩不读书的心思已经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去哪都坚持不了个月。所以有些执拗的小孩就会卷上铺盖,偷偷溜回家。回到家后,不敢直面家长。便拿起从老师那偷来的粉笔,在大门上写着:爸妈,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算是打了招呼。然后仗着身子的灵巧,躲到梁房上去了。
他爸妈天在外不顾风吹日晒地忙活,回到家还没歇住脚,不留神往大门上看,顿时七窍生烟,双脚直跺地,声“我的个畜生崽啊!”话音刚落,差点就要背过气去。等到缓和过来,二话不说,从门缝中抽出根手臂粗的荆条,寻了出去。山坡上,树林里,挨家挨户的小巷寻了个遍,都寻不到。他们是气昏了头了,哪能想到,小孩已经深知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已经在自家的房梁上,呼呼的睡了整天。
每逢有这样的乐事,就会成为村里人拿出来消磨时光的好段子。他们讲着别人家的小孩时,都会在心中拿自己的小孩比较下。然后心理上就会得到安慰,幸好他们的小孩没有不读书,虽然成绩不怎么样。当然,成绩好的,可不会在心中比较,而是嘴巴上已经高调地,使自己的小孩名扬四海了。读书厉害,可是标志着他们的基因优不优良,生的小孩聪不聪明,未来的前途光不光明,自己的脸上有没有光,有亮眼。读书可谓让农村人翻身的唯正当途径,所以读书不得不被看重。
诚然,读书确实很重要。在这里我没有要否认读书的意思。只是对于我来说,如果饭都吃不起,还砸锅卖铁地去读书,还乞讨下跪地去读书。那我就没有这个牺牲精神了。在所有的屈辱面前,读书没有尊严有重要性。所以我的答案很清楚了,要尊严而会选择放弃读书。当然,我的性格怪异也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所做的决定自然让常人难以接受。
第2章 罗峰
从同村哥哥的父母那里,拿到了能够联系上他的电话号码。在城市的街头,对着公共亭里的公共电话,阵白痴了许久,才在傻傻的问了下旁人之后,斗胆地塞了个元硬币,并生疏地按下了号码拨了过去。经过几人接手,终于是找到了他。心中暗自心惊电话这玩意可真难搞定。他接到我的电话时,能够听出来语气里甚是吃惊。所幸他没有不接受我,也没有问,是爽快地告诉了地址,并不厌其烦地指点了在市里哪有公交车能够直达目的地,且遍遍嘱咐末班车在夜里几点,万错过了末班车,可以在火车的候车厅休息,不要钱。
他是个非常热忱的人,声音听起来特别醇厚可靠。我感觉找对人了,心中顿时踏实了许,并相信往后相处起来,不会动不动就打架。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手脚不怎么听话,所以告诉自己,需要找他人帮忙,就得收敛些锋芒(有这样的觉悟,我感觉自己不是小孩子了,可以融入社会了)。
依随着他的描述,很快找到了前往他工作之地的大巴车。来不及欣赏城市的特色(怕错过末班车),乘车左拐右拐颠簸了好段路程,才在人际罕至的地方下车。原来他工作的地方是在郊区的工地上,每天上工做的活是搬钢筋拉葫芦打杂等大大小小出死力气的小工活。天下来三十几块钱,包吃包住,月结。要是下雨,或者遇到特殊情况,导致天没干活,那么这天的工钱就没有。所以意思是,九百块钱个月,还需得每天在工地上做,才能拿足。有晚班的话,累死累活后,个月的工资也许能够破千。
我是在农村里干惯了苦活的,从来不觉得还有比农活累的事。汗如泉水,从身体每个毛孔里涌涌而出。天下来,肩膀淤青,腰腿酸胀。突然直身子,大脑缺氧,像阳光花了眼,眼前是片短暂的黑朦。拍拍脑袋,晃晃头,才能看的光亮。
听人话里谈论,个月挣了九百块钱,不过四年就寄了两三万回家修盖房子,是件么光彩热血的事情。可是每个月的九百块钱,是在血水和汗水的混杂下拿到手的,便觉得再怎么光彩和热血,也会麻木不觉。
当然,不是开始就要抱怨,也不是吃不得苦。咱们来自农村,再苦再受罪也不怕的。在这里只是想要说明,在外面打工挣钱的人,并没有听说的那样光鲜亮丽,个中吃了少苦头,也只有出来的人尝试了,才能切身体会。所以读书,显得尤其重要。
第天上工下来,全身乏力,走在路上摇摇欲坠。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肚子已经饿到前胸贴后背。工地上简单搭建的铁皮屋食堂前,排满了蓬头垢面臭汗熏天的工人。提前打到饭的坐在边的土堆上,狼吞虎咽,吃饭如打仗,生怕别人抢了去似的。还在排队的便时不时地昂首细数前面还有少人,肚子里的咕咕声连在起奏出天然的交响曲。终于轮到我,当真是饿了,这饿,便惊觉于自己的食量之大,没想到那天盆大的碗,吃了两碗。果然是重活之下的体力消耗十分巨大。
同村的哥哥拍了拍我的肩膀。忘了介绍了,他叫罗峰,十七岁出来打拼,如今已经二十岁了。我刚下车那天,时间还不到五点半,很意外他会走上两公里,到马路边上来迎接我,对于大家虽然是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