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
枣儿沟发家记 作者:南侠小展
?”
谭木匠想了想,道:“咱们这山上最的是枣木,却少有成才的,柏木也有,就是硬疙瘩。杨柳木轻,没那么结实。要我说最好的还数槐木,结实,不招虫,成材的料子也。不过,这槐木可不算名贵,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得上眼。”
他可亲眼看见了,江逸房里有整套的黄花梨木家具,就连装书的箱子的都是金丝楠木的。要是摆两张槐木床放在他屋里,要打眼有打眼。
江逸摆了摆手,“什么名贵不名贵,结实舒服就好。”
谭木匠拍大腿,“那行,就槐木吧!”
之后三人又定好了吃过午饭就上山,又说了几句闲话,江逸两人这才告辞离开。
“逸哥,这谭木匠人还挺好!”大山边走边感叹。
江逸点头,的确出乎他的意料,虽然他不了解明朝物价,但个包子文钱他是知道的,四百文两张床,即使只是手工费也太便宜了。
“你说我病着时,谭大叔还来过?”
“嗯,还拿了篮子鸡蛋。”大山道。
江逸点点头,庆幸民风淳朴。
******
没想到,进家门,家子人都在堂屋候着,江逸出现,姐弟几个全了起来,那架势把他吓了跳。
“怎么了?”江逸疑惑。
“逸哥儿,你看今天这饭……”夏荷没说完就红着脸低下头,既是因为即将出口的话,也是因为江逸不修边幅的形象。
大山首先明白过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心直口快道:“逸哥,昨天我们吃了你做的饭谁都不想让长姐做了,今天你还做呗?”
江逸牵起嘴角,“行。”
听到江逸答应得如此爽快,众人全都松了口气。
“等等!”苏云舒拦住正要往厨房走的江逸,“逸哥是不是要先去……换身衣服?”
因为夏天将至,天气变热,江逸把裤管和袖子都挽了上去,露出大片肌肤,在谭木匠和大山面前倒没什么,当着夏荷姐妹的面就有些不合适了。就连梅子这个泼辣的小丫头都没好意思往他身上看。
江逸抱歉地笑笑,再怎么小心谨慎,也终究和古人有太大差距。他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这才去厨房里忙活。
江逸进厨房,就被那么大篓子野菜给惊到了——这是……把河边的马齿苋都给拔光了吧?
看来苏家人吃了顿马齿苋,似乎是吃上了瘾。
小宝特自豪地表功:“我和阿、阿姐,还、还有二哥,很、很早起来,摘的。”
怪不得大早就没看见人。江逸真不知道是应该夸他们下,还是应该骂他们顿。
要说这个季节,漫山遍野的天然食材,还真饿不死人,实在不用单盯着马齿苋祸害。
江逸边收拾边琢磨着给他们换换口味。
“小宝,”江逸嘴里叫着小宝,余光瞄到厨房里支愣着耳朵帮忙顺便偷听的几个人,稍稍提高声音,“好吃的东西很,马齿苋……算是很般的。”
“阿、阿姐说,我们没、没钱,不、不能像以前样。”小小的身子低落地缩成团。
江逸腾出只手,揉了揉小宝圆圆的脑门,不甚熟练地安慰:“别担心,不花钱。”
小宝眼睛亮,“真的?”
“嗯,真的。”江逸点头,话锋转,“可是要干活,小宝怕累吗?”
“不怕!”这句倒是干脆利落,没有结巴。
说话的工夫,江逸就把马齿苋洗好剁碎、用鸡蛋拌了,做粥的高粱面调好放在灶台上备用。
梅子在边帮着生火热锅,个油锅下去,几个圆溜溜香香脆脆的鸡蛋马齿苋饼就做好了。
小灶上,砂锅里的水也开了,江逸指导着夏荷把高粱糊倒进去,慢慢搅拌,过不了几分钟就成了锅浓稠、清香的高粱粥。
要说这江家先前绝对是大户人家,这个厨房只是主屋旁边的厨灶间,就有大小两个灶口,应灶具十分齐全。后院还有个大厨房,想来是人的时候吃伙饭用的。
这样的配置即使在县里也算是殷实人家,江逸不得不佩服江家主人,绝对是个会享受的。
这顿饭虽然只有高粱粥和鸡蛋马齿苋饼,但量足味美,大家吃得心满意足。
第6章 进蛇岭
这是江逸第次进入蛇岭山。
沿着两个山包间的谷地直往北,有条山民们踩出来的小路,驴子拉着平板车“得得”地走着,恰好能通过,就是走得慢。
江逸来之前就存了个心眼,他特意让夏荷用旧衣服缝了个大布袋,打算采些山货回去。
谭木匠和大山都是健谈的人,两人坐在车前边赶车边闲聊,江逸就走在旁边挖棵野菜,摘把野果,倒也没落下。
谭木匠在旁看得新奇,忍不住说:“小逸呀,我看你忙活了半天,可是有什么收获?”
“当然。”江逸看着满山的野酸枣,心情十分不错,“刚刚拔了丛野韭菜,味足着呢,比买的强了。”
“呵,你整天读书,还懂这个?”
江逸从容应道:“叔,你不知道,这书也分很种,有教人道理的,也有教人农事的,还有介绍各地风物的。我从书上看到,咱们这片的野生韭菜可是十分有名的。”
听他说,不仅是谭木匠,就连大山都惊奇地问道:“逸哥,真有这样的书?”
江逸挑眉,“你不知道?”《齐民要术》可是在北魏时候就有了,唐宋元明几代农业方面的著作是不少。
大山不好意思地笑笑,“逸哥,我从小在京郊农庄长大,整日里跟着农庄上的伙计们胡玩,没有好好读书。”
“咦?”谭木匠好奇,“你不是苏家少爷吗?怎么在农庄长大?”
“我外公是农庄的管事,只有我娘个女儿,我娘生我的时候难产走了,我父亲就把我送到农庄陪他老人家,直到前年外公也走了我才回到本家。”
江逸了然,怪不得大山憨厚的性格及行事作风和云舒他们大不相同,原来是有这么出。
这也算是探听人家的隐私了,谭木匠适时转移了话题,“小逸啊,你回来也有个月了吧?在村子里生活着可还习惯?”
“没什么不习惯的,只是前面直病着,邻里们走动得少,对这边的风土人情也不了解。”
“咱们这边呀,就是穷。山地少,光凭着土里刨食真得把人给饿死。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常听我爹说老家那里有座宝山,药材遍地、野物成群。”
谭木匠甩了把皮鞭,继续道:“我爹常说的句话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哎,谁知道为啥就遭了灾!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这山呀,除了能捡点柴禾,实在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