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
【盗笔同人】绝境出击 作者:风子风残
我添。”我冷笑着抱怨句,开始仔细查看文件内容。
“那是他觉得你是个值得麻烦的人,像我们这样的,跪舔都不配!”胖子还在打量手里的那张纸,口里啧啧有声。
我不再理他,把注意力收回来,专注于手中的文件。文件夹内是几张档案及就职协议的复印件,上面写着:张海华,28岁,香港藏海户外运动培训公司*名誉董事。
尽管今天天的时间已经够我消化“名誉董事”四个字带来的冲击了,但我仍然想象不出,以闷油瓶那种淡然的性子,怎么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争名夺利,杀进杀出。在我看来,在商界唯适合他的位置,除了刷脸就能当的代言人外,就只剩下慈善家了。
我翻了几页,找到理论上会附带的证件照片,果然是闷油瓶,于是又翻回第页看简历。胖子还在我旁边絮叨,不停地要我注意这个公司。“你知道他这公司上市资产有少吗?”
我看了看这公司的上市证券号,心里反推了下,培训算是教育产业,应该是创业板上市。又回忆了下香港上市最低市值是四千六百万港币,也不知道如今汇率是少,就随便给他比了个四,说道:“四千万?”
胖子神秘兮兮地把他之前偷藏起来的页纸拍到我面前,大笑道:“再加两零!”
我听身后王盟倒抽了口气,我却没有什么反应。般来说,虽然我之前干过经侦,也经手过很大数额的账目,但只要金钱数目超过六位数,我的头脑就完全没有概念了。
被胖子藏起来的是张该培训公司的简介及资产评估。不知是从哪个黄页上下载下来的,字号有点小,但还是能看清关键内容的。
我没去关心它的资产构成,留意去看了下公司真正的董事会。公司的董事长叫张瑞桐,下设董事会里除了闷油瓶,还有张隆半、张海客、张海杏两个名字。我看便确认了,如果“张海”不是个未发掘的复姓的话,那这还是个家族企业。
只是无论他有少家当,我也没怎么走心,反而看着白纸黑字上这个名字非常别扭,觉得和闷油瓶的气质比特别违和,心说无论家里给孩子留下来少钱,也不能随便就起个六十年代女性名啊,这说出去伤自尊,都可能是成长的阴影,要不他现在闷得要死。
晚上开会时,大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有干刑警的资质,已经调查过闷油瓶在之前四起案子中的不在场证明了。
“我联系了总公司人员,他们说,这个人第起案发时确实在香港,不仅能提供人证,还有出席些场合的照片,另外港澳台通行证上的出入境记录也能证明,因此,可以说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
“但是当我问到为什么找不到人的时候,他们公司人员也承认,这个上司确实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据他们透露,在第起案发后不到个月,他就进入内地了,可是除了高层也没人知道他在哪儿。
“直到五月份接了考察的任务后,他才与公司人员汇合。可是自从来到咱们市后,基本上只在会议上露过面,其他时间没怎么出现过。
“解连环案发当天,他早上确实和公司人员会过面,起去科技大厦考察,但是中午会餐的时候人就不在了,所以没有不在场证明。”
“我们也在对这个时段他可能出现的场合进行搜寻。”负责案发现场录像的黄严立刻发言道,唯恐错过这个证明自己办事很积极的关口。
三叔在桌子前,有点烦躁地走来走去。“但是这个手部特征,我感觉,应该不会是完全的巧合。这样,咱们先保持对他的掌握,先把人找到。”
“哦对了,”大奎还是没有改正他说话没条理的习惯,补充道:“我联系他们总公司的时候,他们公司说马上会有另位董事过来,到时能把相关证据带过来,也能帮咱们找人。那人叫什么——张海客?说到时让我们联系他。”
第五十章
三叔又问了大奎几个问题,专案组也就新线索展开了讨论,我却还在默默消化信息。
之前闷油瓶天天在身边孽缘样闲晃的时候,我光顾着在意他身份身份身份。现在好了,身份查到了,性向也乱了,人却没有了。时我也不知是喜是悲。
大奎到底新手,三叔的指示也给得很细。要求他继续查证闷油瓶在各起案件发生时的不在场证明,督促出入境管理单位把证明传真过来,务必做到确实证据。旦找到人立刻锁定,及时汇报,然后由他来决定是否与其接触。
趁着三叔反复提醒大奎不能打草惊蛇时,我在底下忙着搞小动作:随手从大奎身前拿来资料,偷偷摸出手机,装作看短信的样子,把闷油瓶档案的那页拍照留存。
当然不是为了留念,我还没那么矫情;而是为了再见到时,把手机摔他脸上。妈的,有钱有房的干嘛装失忆?真当我们会讹你天价治疗费吗?
之后专案组的焦点转向了潘子拿到的心理测写。
重大案情有个行规,哪怕是攀高枝请的专家,也要把出结论的死线卡在五天左右。但我们这案子充分验证了“三个和尚没水吃”那句俗话,两个不对盘的专家争论不休,愣是拖拉将近半个月。
说实话,在中国教育产业化之后,虽然出于人口基数的缘故,各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抓大把,但是真正教育出来的高精尖学问人却少之又少。而那些肯钻研,又能实实在在拿出成果混出头来的,鲜少是没留过洋的,这就导致了很学术机构、机关院所在表面上的“崇洋”——旦有这么号人物,各组织结构那是立刻争抢不休,恨不得人人给安个头衔,哪怕当个客座也成。
林其中大概就在回国后遇到了这样的热情,被惯得性格乖张。这俩人平日没少在局里、旅馆争吵,我们也都听得真切。单从几次言谈判断,看得出来理论基础相当好,就是太脱离中国实际,学得手“西方特色的心理学”。
他是力主张解连环案前后凶手不致的,哪怕至少是情绪上的不致。认为凶手有提供道具的协作者,但又选择单独涉险犯案,白白增大风险,与之前的沉稳有度大相径庭。由此判断此案与之前系列案件缺乏内在致性,同时说明凶手性格孤傲却又寄人离下,难免性格偏激。
虽然在直觉上,我也认为此案确实有那么点不同以往的感觉,但他的口气里总有种要给闷油瓶按个罪名的意思,并且明里暗里责怪我放跑了他,让我很不喜欢。当然,我不能因为个人冒犯我就给他按个“坏人”的帽子。因为人类冒犯我尊严就要降罪什么的,那是上帝干的事。
只不过案件不是学术争论的美好殿堂,在他俩的争论上,专案组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