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7
BT西汉采菊记 作者:梅果
“我去做运粮的?”卫伉问道。
“伉儿,”刘彻道:“朕是很看好你,只是你父亲直怕你只是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所以这次,朕委你以重任,你也要明证你自己是个可用之才,而不是又个赵括。”
卫伉这时神情认真了起来,道:“陛下,这次还是我父亲领兵?”
“是,”刘彻道:“朕本不想让他去,只是你父亲不放心你和去病,所以朕就随了他的心意。只是伉儿,你父亲年军旅,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你此次跟随在你父亲身边,要为他分忧,不可再胡闹。”
卫伉说:“臣不会胡闹的。”
刘彻看卫伉这个样子,就知道这个小混蛋没把他的话听进去,“你最好是不要胡闹。伉儿,军中有军中的规律,你不要以为你在李广的军中待过几年,就知道军中事了。你父亲平日里温和,但入了军中,他定不会念你是他的长子,就对你手下留情。”
卫伉哦了声,卫大将军的“无情”他又不是没有见识过。
“父皇,你要让伉出征?”刘据这时好像才反应过来样,开口问道。
刘彻道:“伉儿已年满十三,他出身将门,自然要去沙场争自己的功名。怎么?太子,你还舍不得你这个表弟?”
刘据看向卫伉,沙场征战,自古可见几人回?他是舍不得卫伉走,
“陛下,”卫伉这时往地上跪,郑重其事地对刘彻道:“臣此次定不负陛下厚望。”
刘据叫了起来:“伉,你真的要从军出塞?”
“太子殿下,”卫伉跪在地上道:“伉本就是从军之人,从军之人只求马革裹尸。”
“这话不准说,”卫伉人还没出征呢,先就给自己来了这么句,刘据是红了眼眶,这个人专会伤他的心。
刘彻倒是喜欢卫伉的这句话,抬手让卫伉平身,道:“好,伉儿你有此心志,朕能放心让你出征了。”
殿中三人正说话间,殿外的大太监又走了进来,禀报刘彻道,李夫人生下的小皇子身子有些不好。
“太医去看了?”刘彻坐着不动,只是问道。
大太监道:“宫人说太医已经去看过,说小王子身子弱,开了药。”
“才生下来就吃药?”卫伉在旁边插了句嘴;
刘彻说:“朕倒差点忘了,你也是个懂医的,刚出生的婴儿不可服药吗?”
卫伉就道:“陛下,是药三分毒,小王子刚出世就身子不好,可见是在李夫人腹中时就没有长好,这以后可要好生养着。”
“你这个胆子,”刘彻有些无奈地看着卫伉。
卫伉不会说拿李夫人的出身说事,反正卫子夫原先也只是女奴,真要论谁比谁卑微,这个李家跟卫家半斤八两,谁也不要笑话谁。“臣只是说实话,宫中有太医,有天下最好的药,小王子定会与陛下样,英伟不凡的。”
“父皇去看看李夫人mu'zi吧,”刘据这时也开口道:“儿臣这就告退了。”
“你与朕起去吧,”刘彻起身道:“太子还没见过你这个弟弟呢。”
卫伉冲刘据使眼色,让刘据跟着去,这个时候心里再不乐意,也要做做样子。
刘据却误会了卫伉的意思,对刘彻说道:“父皇,儿臣与伉还有话说。”
卫伉着就摇头,这也太木有默契了。
刘彻说:“你与伉儿还有何话说?”
“呃,”卫伉忙道:“其实是臣也想看看小王子,只是后宫夫人的地方,臣不好过去。”
“你也就懂这点礼数了!”刘彻手点点卫伉,对刘据道:“我们走吧。”
卫伉拿手赶刘据走,赶紧走吧。
刘据看着卫伉不走。
“伉儿回府去吧,”刘彻说道:“有事明日再说。”
“那乌干达呢?”卫伉问道,你看儿子去了,乌干达的事就不问了?
“他不是要与你沙场上再见吗?”刘彻道:“你就与他沙场上见好了。”
“啊,啊?”卫伉张着大嘴看着刘彻,就这样?那他跑来找他做什么啊?
“那你还想怎样?”刘彻问道。
“下旨全国抓这孙子啊,”卫伉说:“这里离他的大草原还有段路呢,我们在路抓他啊。”
“这个旨朕会下,”刘彻道:“只是朕认为在长安城都抓不住他,在路上我们就抓不住他了。”
“抓个老外能有难?”卫伉无法理解,还是社会主义的严打好啊,那叫人民战争!“这个混蛋还跟我报个假名,我就说哪有爹妈这么不开眼,给儿子取乌干达这么个破名的。”
“你不是也没告诉他真名,说你叫什么艾,什么小艾的,”刘彻说道。
再听小艾这两个字,卫伉原地蹦三蹦,差点抽过去。;
bt西汉采菊记 第卷 229老爹,我需要大夫
“你又疯了?”刘彻着看卫伉抽风。
“伉,你定能抓到这个匈奴人的,”刘据在旁劝。
进殿来通报的大太监脑门就冒汗,刚出生的小王子在那里病着,陛下不急着去看儿子,在这儿看宜春侯上窜下跳,这叫什么事?
“臣回去了,”卫伉抽了会风,垂头丧气地向刘彻告退。
“伉儿,”刘彻就与卫伉起往外走,说:“你不会是怕了这个乌干达吧?”
“臣都不知道这人现在在哪儿,”卫伉不上刘彻激将法的当,“见着面臣定弄死他,刀弄不死他,臣这回弄他几刀。”
“这才像话,”刘彻拍拍卫伉的肩膀,带着刘据走了。
卫伉看刘据边走还边回头看他,便对刘据点下头,这个假妹纸他到现在还能丢开手吗?
等卫伉路心事重重回到卫府,卫青还没有归府;
“大公子,”来福管家来迎接卫伉。
“你边玩去吧,”卫伉说着就进了内堂,先给卫老太太请个安,听说两个小的这会儿还在跟着老师读书,卫伉也就不去妨碍两个弟弟成才了,回到了自己院子里。
卫伉的院子现在就是个工棚,聚着院子的人。
“大公子,”院中的工匠们看卫伉回来了,忙就向卫伉报喜,“我们出了把好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