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节阅读12

      皇帝难为(嫡子难为第二部,强攻强受) 作者:石头与水

    两榜进士出身的御史,当朝被骂的狗血淋头,实在羞于见人,方请了病假,想躲个羞。谁知今儿听你外甥说,皇上将你妹夫的差使派了别人,这可如何是好。”

    “他都病了,时半会儿的当不了差,他那位子,每日不知少事,自然要有人顶上。”李平舟缓声道,“你先让妹夫好生养着吧,这事,也急不得。”

    李氏是听了丈夫的话,来娘家打听消息,听了兄长的话,到底也不敢做让丈夫马上官复原职的美梦,又啰嗦了两句,便回家了。

    待女儿走了,李老太太叹道,“你妹夫真是糊涂,怎么没与你商议声?”

    李平舟没说话。

    李老太太不再操心女婿,她这生经历了无数坎坷,丈夫早逝,儿子遭流,在她看来,除死无大事,女婿顶是罢官,算不得什么。李老太太笑道,“今天太后娘娘派了太监送来了帐本子。”

    “什么帐本子?”李平舟不解的问。

    李老太太慈和的面孔上露出丝骄傲,笑道,“上次太后说开药堂,我不是捐了千两银子么。如今药堂可救了不少人,从药堂开张到这月十五的帐,太后差人给我送了来。说是捐银千两以上的都有份帐目,还在药堂外头张帖了份儿。”

    “太后娘娘可真细致,咱们捐了少银子,用了少,都用在哪儿,如今还剩少,样样的清楚的不得了。”李老太太笑,“其实哪里用这样,信不过谁,咱们也信得过太后娘娘。当初我要捐银子,你还不乐意,不说别的,单是惠及老人这样,就积了无数功德呢,比烧香拜佛都强。”

    见儿子脸色板板的也不附和二,李老太太就有些不大高兴,哼了声,“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觉得这药堂是我们这些女人开的,不应该是不是?”

    “母亲,我可不敢做此想。”李平舟忙道,“我是在想,那善仁堂如今去瞧病的人都要排队呢,天下人都对太后心存感激,若是这药堂能开遍帝都,天下老人都能受惠了。”再奉承母亲句,“这里头也有母亲的份儿辛劳呢。”

    李老太太笑,“都是太后娘娘的主意好呢。”

    李平舟忍不住说句,“皇上早在云贵就提倡过药堂给穷人免费的事,如今善仁堂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而已。”不得不承认明湛虽然平日里不着调,办的事件赛件的漂亮。

    “皇上是个有仁心的。”李老太太感慨,“要不,也想不出这样的主意来,可见是真正把百姓放在心上的。你们在朝廷做官的,你又是这个倔性子,就怕遇上昏君,如今皇上仁德,你也算有时运。”

    明湛当然是个不错的人。

    他的生活简朴,且无不良嗜好,政务也算勤勉,关键是,此人绝不糊涂。虽然如今明湛颇让人摸不着头脑儿,可没人敢说明湛糊涂。

    真是笑话,皇室嫡支都不是其对手,使得明湛以镇南王世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从而登基。这样的人,举动皆有其深意的。

    朝廷中,只有人脑子的,皆认为明湛这叫高深莫测。以至于李平舟打发了妹妹后,大晚上的还在为明湛是否疑他的事失眠。

    李夫人是李平舟的发妻,年纪也不轻了,本就有浅眠的毛病,丈夫还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烙饼没个消停,火气颇大的抱怨,“你今儿是怎么了?平常沾炕即着,自打皇上登基,你怎么倒连觉都睡不着了。”

    若说平常女人,哪儿敢跟家里丈夫这样说话。李夫人在李家地位着实不般,想当初李平舟年轻时得罪了仁宗皇帝,也就是明湛的爷爷,的老婆——方皇后,被流放到岭南。这位李夫人将刚满周岁的长子放在家里交给婆婆看顾,自个儿收拾收拾就跟着丈夫去了流放之地,住就是十几年,在岭南又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相夫教子,夫妻同甘共苦,情谊非常。

    故此,李大人这等地位,家中竟只位发妻,三子三女,皆为嫡出。

    李夫人看丈夫自新皇登基,天天累的跟狗样。别人做了首相都是大权在握、吃香喝辣,怎么到了自家这个,愁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呢。李夫人年纪大了,心疼老头子,故而,火气颇大。

    李平舟对妻子向来敬重,便将事与妻子说了。李夫人是个波辣女子,闭着眼睛道,“这也值得糟心,只要老爷问心无愧,管皇帝怎么想呢,大不了咱不当这个官儿就是了。”又迷迷糊糊的安慰老头子,“要我说,皇上若真心疑你,就不会跟你说那些话。人家是皇上,犯得着动那些心眼儿,你看咱们讨债鬼妹夫,头天得罪皇上,第二天就丢了官儿。皇上犯得着去受臣子的气么?你想了,再睡不着,咱还是去修河堤吧,这首相做着,也没意思。”

    李平舟是以修何固堤闻名的,他任河道总督长道十二年的时间,后被提为工部尚书。

    “睡吧。”李平舟拍拍妻子的后背,闭上眼睛,心里到底安稳了许。

    没有钢铁样的神经,是在武帝朝是很难混下去的。

    李评李平舟两家自然堵心,也有不堵心的。非别人家,皇帝陛下的舅舅永宁侯卫颖嘉就很有些顺心畅意。

    这李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参他舅家表弟——赵喜的御史,李评李天甫。

    虽然他那糟心的表弟干的那缺德事儿死了也不冤枉,不过,卫颖嘉还是乐见李评下台的。

    卫颖嘉回去跟老爹念叨了李评的事,老永宁侯讥笑,“姓李的这是找死呢。若没李相提拔,他焉能做到右都御史。李相虽然河修的好,于这些细务却不大通啊。不过他运气好,太上皇重用,今上也喜欢他,又有个好学生。”

    其实老永宁侯对于李相印象也着实般,只凭以前李平舟打头儿不许卫太后入主寿安宫事,永宁侯府也喜欢他不起。如今,李家倒个霉,老永宁侯也觉得痛快,命人烫了酒,中午与儿子喝了几杯。

    李评下台事,有悲者则有喜者,有喜者自然有见风使舵者。

    有人心思活乏,想着,是不是皇上为自己舅舅家出头儿,才找李评的茬儿呢。

    接着,大家想到件事。

    自明湛登基,太皇太后的娘家由侯府升至公府,可太后的娘家,完全没有动静。倒不是没想到这儿,只是朝臣们以前好像都都众志成城的“忘了”此事。如今明湛发作了李御史,便有人“重新想了起来”。

    世上永远不缺眼明手快之人,李御史作为首相李平舟的嫡系,是被皇上亲自拿下的,李平舟对朝廷的掌控力自然被削弱,第二日便有人上本,请求明湛封赏自己的母族。理由也很充分:圣母皇太后母族,皇上的亲娘舅、亲外公家,如今新皇登基,天下皆赏,永宁侯府自然也要赏。

    明湛并不是没想到这茬,在登基初始,他给承恩侯府进爵时就想到自己的外家,永宁侯府。却被卫太后制止了,卫太后说的明白,“当初你迎我进宫,这些个朝臣就不情愿。永宁侯府已经是侯府之尊,且家里只有你舅舅个,还要如何赏?若赏公爵,我岂不是要与太皇太后比肩,这并不妥。算了,你有这个心就是,哪怕不赏,你也只有那个舅舅个外公,你在位,总亏待不了他们,也叫人少说两句闲话。待日后,若你退位,再高的爵位,也不是那个味道了。”

    没有人比卫太后看得明白,外戚族,仗的便是皇权皇宠,尤其明湛并非皇室嫡宗,将来皇孙继位,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呢,倒不必这样急吼吼的给外家加封。

    今日有人提,明湛尚未说话,出乎意料地,卫颖嘉先出来推辞,“臣上叨天恩,承袭侯爵,已是幸进。且卫家虽是太后母族,亦不可与史上其他太后母族相比拟,承恩爵,实不敢受。”

    明湛大公无私挥手,“就按永宁侯说的办吧。”永宁,这俩字儿好。承恩承恩,暖昧的了不得,明湛想着就牙酸。

    下朝后,明湛理完政,还特意找老永宁侯和卫颖嘉来道用了午膳,解释了回爵位的事儿。

    若是别人,明湛根本不费这劲。永宁侯府自然不比别人家,那是他外公家,他的母族。关键时候,永宁侯府是真给力。

    何况,他还有个老奸巨猾的外公。

    卫颖嘉是个老实人,老永宁侯那可是个心里有数的,出手次数极少,不过出手,就能定住半个乾坤。关键时候,舅家真没少帮忙,明湛也不能没良心。

    何玉远远的迎了把,笑着给老永宁侯请安,“老侯爷好。”

    老永宁侯笑了几声,“何公公啊。”还哆哩哆嗦的往袖子里摸东西,准备打赏何玉。

    何玉哪里敢要老永宁侯的东西,他原是卫太后亲自挑出来给明湛的,忙把拦住,扶着老永宁侯,笑道,“陛下还在理政,交待了,让奴才送您去太后那里,等陛下与内阁说完政事,回来大家道吃饭。”

    老永宁侯加欢喜,顿时手也不哆嗦了,腿脚也俐落了,反倒跟何玉打听,“太后身子向来可好?”

    何玉笑,“太后玉体安康,老侯爷记挂了。万岁爷与太后娘娘也直惦记老侯爷呢。”

    “承蒙天恩,我腿脚也还灵便。”自明湛登基,老永宁侯的那点儿病就不药而愈。人家倒也不高调,只是偶尔出去遛达遛达,跟几个老朋友品品酒赏赏花之类的,不在家里死宅了。

    卫太后的住所极是精致,明湛委屈谁也不能委屈自个儿老娘啊。老永宁侯瞧着院中花草,厅内布局,就心里舒畅。外孙出息了,女儿的日子自然好过了。

    父女相见,先得行礼。卫太后命人扶住,含笑道,“父亲不必礼,坐吧。别院在郊外,这趟也够折腾的。”

    老永宁侯道,“不算什么,为了你弟弟上朝方便,我也跟着来自家园子里住住。”明湛搬家,朝臣都跟着搬,老永宁侯自得笑道,“前儿我还跟你三叔去骑马了呢,他还输了我两坛子好酒。”

    卫太后笑道,“这个年纪,您可要留些心。三叔也不年轻了呢。”又问卫颖嘉,“家里可好?”

    “七姐,家里都好。我在衙门里也都顺利。”

    卫太后点了点头,温声道,“爵位的事,是我跟明湛说的,所以明湛登基直没提起。按我的意思,家里只有颖哥儿个,也不缺爵位。承恩爵,赏的是外戚。这爵位得来容易,可若将来想在朝廷上有所作为,难免会因外戚出身受人诟病。”

    “再者,也得为以后考虑二。”卫太后语焉不详。

    老永宁侯笑呵呵地,“我与太后想到了处儿呢。”

    卫颖嘉亦道,“前头姐姐进宫还有人不乐意,若是给咱们再赐爵,不得叫人红了眼。这般就很好,叫我说,家中子弟有大有脑袋就戴大的帽子。有本事的,自个儿凭本事去搏个前程。没本事的,安居乐业也不错。若是仗着外戚的身份到处惹事生非,就真是作死了。”

    赵家的事给卫颖嘉留下了极深刻的教训,明湛下手之狠,让整个帝都的风气都为之变,起码现在帝都的纨绔们在街面儿上绝对不敢欺男霸女了。

    卫太后对老父笑道,“阿弟有这样的见识,家业可保,父亲俱可放心了。”在卫太后看来,世上不乏聪明人,缺少的却是有自知知明的,卫颖嘉若真能做到所说那般,起码这代,永宁侯府是无忧的。

    老永宁侯谦道,“还差得远呢。”诸儿女中,老永宁侯最得意的自然是小女儿卫太后,卫颖嘉行事稳妥,却少了分洞彻与决断,尚需历练哪。

    卫太后笑,“依我看,阿弟就很好了。昨天明湛跟我说,他打算在勋贵家中遴选些出色的少年,放在身边儿做侍卫,品阶不会太高。就是平日里理政时轮班岗,或是打点笔墨书本,出去伴驾什么的。族中可有出挑儿的少年,阿弟荐上来就是。”

    老永宁侯眼中光芒掠过,笑道,“那敢情好。唉,只可惜你侄儿刚断奶。”卫颖嘉脸上发窘,“父亲,这都怨儿子不争气。”您老生我就生的晚,还怨孙子年纪小。

    老永宁侯笑骂,“混帐东西,还敢顶嘴。”

    宫人上了好茶水好点心,都是家人,很是其乐融融。

    明湛将将晌午才过来,身天青暗纹绣如意纹的松江布袍,腰间系了条金丝如意绦,悬着荷包儿玉饰,大太监方青紧随其后。

    明湛先与母亲见礼,起身后摆手,“外公舅舅不必礼,坐。”到卫太后的宝座上与母亲并坐,明湛接过茶喝了两口,笑道,“这帮子人简直笨的令人发指,点儿小事还要我手把手的教,耽搁到这时候,叫外公舅舅久等了。”

    ☆、第 20 章

    明湛来,气氛加融洽。

    他本身就是活跃气氛的高手,面对的又不是让他堵心的人,自然而然眉目带笑,竟有几分少年的青春可爱。

    话说这人的相貌,凭你如何倾国倾城,看久了也就那样,倒是明湛这生来般的,如今越看越有味道了。

    喝了盏茶不过瘾,明湛吩咐,“换个大杯,倒大杯来。”每次议政完毕,他都渴的要命。

    他与朝臣尚在磨合期,再加上此人是哑巴开金口变成小话痨儿,没事都能叨叨的人心烦,何况对着正经事,明湛是常说的唾沫横飞,口干舌燥才肯罢休。

    明湛灌了两壶茶水,方解了干渴,那模样,不似下朝,所倒如同刚走出沙漠的骆驼般,惹人发笑。

    明湛喝足了水,方对着老永宁侯热乎乎笑嘻嘻的唤了声,“外公,您怎么也不来别院,真是想煞朕了!”

    老永宁侯顿时高亢的笑起来,他这笑声别具格儿,般人欣赏不来,卫太后与卫颖嘉姐弟不约而同的皱眉,若不是怕老父没面子,都恨不能捂起耳朵。

    别要欣赏不了,明湛却能欣赏的来。

    老永宁侯笑答,“老臣亦想煞陛下了。”

    接着,俩人四目相接,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又是阵高亢怪笑双重奏。卫氏姐弟顿时只恨自己不是个聋子,位尊爵高还要受这种苦楚。

    老头儿无赖,俩人对笑片刻,忽然就有了那么点儿不可言喻的默契。

    明湛从卫太后的宝座上跳下来,拉卫老头儿的胳膊,挤股着他那双不大的眼睛,神神密密的,“外公,咱们出去说。”拽着老头儿走了。

    留下卫颖嘉看着卫太后,面露不解,莫非有啥机密事儿要跟老头子说。可老头子是自个儿的亲爹,有事定不会瞒自己的。难道,明湛要瞒的人是自己的姐姐——卫太后?

    卫太后温声笑道,“明湛就是这么个神神叨叨的脾气,不必理他,咱们只管吃茶,会儿自个儿就回来了。”

    姐弟两个依旧说话儿,卫太后虽是女流,对政事走向却比男人加敏锐,少不得指点卫颖嘉几句。

    那边儿,明湛寻了个四面通风的亭子,并不命人伺候。伸手请老永宁侯坐下,自己也坐了,方道,“爵位的事,估计舅舅已经与外公说过了吧。”聪明人说话,倒不必遮遮掩掩。

    “爵位什么的并不打紧,恕老臣直言句,只要陛下在位,谁也亏待不着卫家。”老永宁侯叹道,“老臣是担心太后娘娘。”他自有挂心的事。

    明湛没说话,老永宁侯继续道,“陛下天纵英才,老臣等皆靠陛下的庇佑,太后娘娘是陛下的生母,陛下在登基前有言在先,日后传位于皇孙。老臣这句话也只说与陛下人听,二十年后,太后娘娘尚不到耳顺之年,并不算老呢。”

    那时,明湛若是退位,卫太后如何自处?

    别说什么养育之恩,碰到个有良心的知你情,想你是养他长大,教他道理的人。碰到个狼心狗肺,还得说这皇位早就是他家的呢。

    要卫太后靠人家良心过活,不说别人,明湛自个儿就受不了。

    如果是别人说这个话,明湛肯定先想,这人是不是别有居心?不过话是老永宁侯说的,明湛叹道,“言出无悔。再则,我有不留嗣的苦衷。外公,父皇虽说远在云贵,可这宫里这朝上这天下,能有这份太平,皆是由我此诺而来。再者,我心中有人,不能辜负他。”

    老永宁侯眼里含笑,良久,怅然叹道,“陛下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明湛谦虚,“您真是过奖了。”

    老永宁侯没再说,对于聪明人,点到即可。

    老永宁侯说的也是真心话,以明湛的出身年纪,虽然还借着几分运气,可如果没有实力,他也走不到这步儿。

    走到这步儿的人,明湛还能说句“我心中有人,不能辜负他。”。老永宁侯真心认为明湛已经脱离了凡人的境界,他这皇帝外孙完全是个神人脱生的哪。

    人与畜牲是不同的,人是感情动物,就是老永宁侯也曾经喜欢过谁,可那也只是喜欢,谈不到辜负不辜负的,没有说能不能辜负的道理。若是在别人那儿听到这句话,老永宁侯肯定以为是情种投胎,而情种,是做不了皇帝的。或者说,情种这个品种,即便做了皇帝,那帝位稳与不稳还得两说呢?

    今天从明湛嘴里说出来,老永宁侯真心认为,明湛面做着皇帝,面当着情种,面还能把皇位坐稳,简直是太不简单,太有本事了。

    老永宁侯觉着自己不必担心卫太后的事儿了,明湛这样的本事,断不会把亲娘留在绝路上的。只要卫太后无忧,卫家自然无忧。

    这样想,老永宁侯就把心给放开了,开始拉着明湛说起别院里的风景来,明湛也乐得转开此话题,他有重要的事想请教老永宁侯,“外公,我直想着动动淮扬的盐课,却又有些踟蹰。有难事,想跟您老人家请教。”

    明湛对于真心尊敬的人面前,向来不用“朕”这种自称。现阶段,对于他而言,没有比永宁侯府可靠的存在。对他帝位的维护,永宁侯府会比镇南王府尽心。当然,镇南王府无涉帝都事,这也是老规矩了。

    老永宁侯未明明湛心意,“陛下请讲。”

    “不瞒外公,自我登基,直有些力不从心之感。”明湛温声道,“我看了看朝中品大员的履历,如今湖广总督沈东舒与户部尚书徐叁都是江南人,族中或或少与盐商都有些关系。说句老实话,这是我看到的,我看不到的,估计还有许。”

    这句话,便足以让老永宁侯心惊,明湛着眼的格局远远比他想像中的加广阔辽远。不过,老永宁侯也只是微惊,略略思量了番道,“陛下,您成功的为云贵盐课改制。云贵与帝都相较,虽大小有别,其他的并无太大的分别。”

    “臣在仁宗朝曾在淮扬浙闽为官,对那里的事也大致了解二。”明湛问的明白,又是诚心相询,老永宁侯自然不会跟明湛打什么马虎眼,组织了下语逻辑,方道,“不瞒陛下,自您立储之日起,盐商们就往老臣这儿送了孝敬。”先把收贿的事儿交待了,老永宁侯见明湛只是淡淡笑,并不以为意,接着道,“这盐商还得从商人说起,仕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仅在奴籍之上而已,商人出身的子弟既不能科举,亦不能从政。不过,最富有的也是商人。盐商虽算是皇商,也难逃其低贱的商贾地位。”

    “这世上,除上盐商,还有浙商徽商晋商,都是帝都中响亮的商贾名号。这些商人,地位虽低,却不能小觑,他们若联起手来,富可敌国。”老永宁侯带着几分郑重道,“即便当初老臣三督浙闽二督淮扬,十几年的经营,行事上还要卖当地盐商些许面子。”

    “商人有钱,可若是只有钱,就好比‘怀璧其罪’的道理。钱势从来是依傍相生,商人们有钱,便想要势,除了结交贿赂,他们还会供养族中有出息的子弟去科举、去做官、去钻营。”老永宁侯道,“就比如沈东舒,沈大人原本是大盐商沈玉生的嫡子,因沈大人自幼读书过目不忘,沈玉生觉着这儿子是念书的好胚子,便将其过继给同族科举过的族弟为子。之后沈大人长大科考,果然少年得志,路高升,这其中定有沈大人生父的支持。这是同族子弟。再者,盐商富庶,在家乡开设学堂资助学子修桥铺路的事儿,是屡见不鲜。”

    “这些事情,不仅让盐商得了美名儿,有其深意所在。”老永宁侯回视明湛,意味深长的叹。

    明湛没说话,只点了点头。

    明湛拉着老永宁侯说了许久的话,老永宁侯在仁宗朝那是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仁宗皇帝虽然性情软弱,倒是真心重用老永宁侯。至凤景乾朝,老永宁侯闲置在家二十余年,如今明湛重又向他请教朝政,憋了二十余年的人开了口,那兴头儿,也不比明湛哑巴初发声时的兴头儿小。

    直到卫太后派的人来相请,俩人才意犹未尽的去卫太后的院子用午膳。

    这顿午餐并不丰盛,明湛不喜欢浪费,不过,气氛极好。

    老永宁侯在午餐后改变了家族前进的方针,他对卫颖嘉道,“我想着,你还是先做好禁军的差使,倒不必急着去西北。族中选几个子弟出来看看。”

    卫颖嘉琢磨着皇上这是跟自家老爹说了啥啊,怎么老头子又改变主意了呢?

    老永宁侯沉声道,“没有什么事比皇上与太后的安危重要,起码在皇上登基这几年,你得在帝都。”

    “这是自然。”卫颖嘉应道,“父亲,可是皇上……”

    老永宁侯轻叹,“皇上是有大志向之人呐。虽有镇南王府,毕竟远在云贵。再者,如今皇上为帝,太上皇去了昆明,镇南王不好直接插手帝都事宜。皇上毕竟刚登基,正是用人之际,平阳侯在西北年,只要太上皇在,平阳侯就忠于朝廷。皇上人在帝都,永定侯是忠心良臣,不过,皇上点了你做禁军统领,就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