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决战-风波难平

      唐冢 作者:天高辰远

    数日之后,朝廷便宣布了李适之、皇甫惟明、韦坚的案件的结果。

    三人以结党营私的罪名,纷纷获罪。

    朝廷制书颁下,贬李适之为宜春太守、皇甫惟明为播川太守、韦坚为缙云太守;郑章贬为南丰丞,郑钦说贬为夜郎尉,豆卢友贬为富水尉,杨惠贬为巴东尉;至于韦坚之弟韦兰、韦冰、韦芝及其子韦谅皆被流放;另有数十人也被连累。

    李适之的左相之位为林希烈接任,皇甫惟明的河西节度使职由王忠嗣兼任,韦坚的刑部尚书职由李林甫兼知。

    此案可谓牵连甚广,时间长安朝堂内人心惶惶。

    吉温与罗希奭自此名声大振,长安的bǎi xìng 为其送上个“吉网罗钳”的雅号。此号寓意甚明,自是说吉温善于罗织罪名,而罗希奭谙熟酷刑,二人相配,则可横行天下。

    罗希奭生得黑矮粗壮,张驴脸上爬着只鹰钩鼻子,面目可怖,手段又狠,又被京城之人呼为“骡子”。京城妇人有时为使孩子停止哭闹,动辄呼道:“骡子来了。”说来也奇怪,孩子听到此声顿时惊恐不已,也就不敢再哭出声了。

    东宫之中,三十七岁的太子李亨至始至终密切地关注着此事,日来,每晚都会从睡梦中惊醒。

    李隆基推长立储,李亨由此大捡便宜才被立为太子。此时武惠妃已逝,李隆基新宠杨玉环,然杨玉环并无儿女,且少有野心,李亨的wèi zhì 看似较为稳固。

    李亨尚在母腹的时候,李隆基为避姑姑太平公主的中伤,差点将李亨杀死于母亲腹中。待李亨出生及至慢慢长大,其母早被李隆基遗忘,且二哥李瑛早早被定为太子,则李亨实难引起外人注意,由此他也学会了以默默无闻来保全自己。

    李亨突然间成为太子,其兴奋之余,又想起前太子李瑛的遭际:李瑛为太子二十余年,其间小心谨慎,不过与二位弟弟说了些话,由此遭遇横祸,被废后又被赐死。他举目四观:父皇心思难测,后宫又无可以倚仗之人,那权倾天下的李右相当初支持寿王为太子,自己实为孑然身,无依无靠,除了加倍小心谨慎以外,李亨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

    李适之等三人骤然被捕入狱后,吉温与罗希奭又在城中大肆搜索。李亨与此三人颇有渊源,皇甫惟明为李亨之友,韦坚又是太子妃之兄,李亨从开始便自认此事来势汹汹,其背后矛头定然指向自己。

    李亨有此思虑,却又不敢与人述说,心中唯有暗自焦急。由此心火渐旺,竟然夜不能寐。李亨后来终于明白,不管外事纷纭,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否能存续,只在父皇的念之间。想通这点后,于是便决定入兴庆宫请见父皇。

    李亨此前在东宫读书,并不涉足政事,不过在朝会时能与李隆基见上面。现在李隆基除大朝外,久不上朝,他又在宫中自得其乐,父子相见的机会实在太少。李亨今日zhǔ dòng 请见,李隆基自然明白儿子的担忧,遂准其入见。

    李亨见礼后,就躬身立在李隆基面前,禀道:“父皇,儿臣觉得韦氏不贤,就想将她贬退,不知能得父皇恩准否?”

    李隆基心中恍然,却依旧出言问道:“朕听说韦氏自入东宫后还算贤惠,她出身于名门,应该会恪守妇道的,又如何不贤了?”

    “儿臣以为韦氏门素爱生事,其家族枝蔓甚繁,由此良莠不齐,儿臣因此忧心。”李亨回答道。

    “hē hē ,太子有些虑了。昔中宗皇帝之韦庶人最爱生事,却与太子妃韦氏毫无干系。哦,莫非因韦坚案发,你由此忧心吗?”李隆基问道。

    “父皇圣目如炽,儿臣正是因此忧心。”李亨连忙回道。

    “唉,你有些虑了。韦坚虽为太子妃之兄,他犯的事儿又非太子妃指使,你何必心呢?”李隆基叹息道。

    李亨却依旧躬身拜道:“父皇,所谓瓜田李下,难以释疑。儿臣向为胆怯之人,深恐招惹麻烦。故恳请贬斥韦氏,还请父皇为儿臣另择良人为妃。”

    李隆基摇了摇头,叹道:“你为储君,终有日会即位,若如此心怯虑,将来如何杀伐决断呢?韦氏虽家族枝蔓甚繁,她本身并无过错,若旦弃之,朕于心不忍啊。”

    李亨又跪倒叩首道:“父皇春秋鼎盛,可延千秋功业,此为玄元皇帝诏示,儿臣坚信不疑。儿臣能居太子之位,实属圣眷甚隆,请父皇今后万万不可再出此语。至于韦氏之事,儿臣心意已决,乞请父皇垂怜。”

    李隆基;地摇摇头,说道:“起来吧。韦氏的事儿,你自己瞧着办吧。念她终无过错,你若非要将她逐出东宫,须厚赠财货。”

    李亨心中大喜,喜极而泣道:“父皇仁慈之心,实昭如日月,儿臣定将父皇的仁意,转述韦氏。”

    李亨辞出之后,犹感到后背冷汗涔涔,然其心中却舒畅无比:将韦氏逐出东宫后,就彻底洗脱了与韦坚等人的干系,到时哪怕风云再起,说什么也牵扯不到自己身上了。

    因为,李亨已然明白了父皇的真实态度。只要父皇不想废太子,那么自己的位子便能安如泰山。

    按说事态到了如今这步,这场来势凶猛的政潮也到了该jié shù 的时候,这也是朝野上下致的想法。毕竟倒下去的三人,在朝堂中的势力不小,要真是网打尽的话,难度大不说,也易引起反弹,要真的犯了众怒,李林甫zhè gè 宰相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可是,也许是正是因为清楚的认识到了三人残存的势力依旧巨大,何况李林甫也不是个半途而废的人,再者,万德昭的目的也尚未达到……

    自从李适之等人被贬斥出京后,李林甫便暗暗心想,这帮人虽遭贬斥,然他们心中肯定依然奉太子为倚靠,假以时日,他们定有翻身的机会。李林甫行事,向来不会拖泥带水,绝不会留下后患反噬自己,他将诸事思虑清楚之后,便再次入宫面见李隆基。

    “陛下,这是刑部送来的公文,乃是押解李适之、韦坚、皇甫维明三人的官差回报来的路上的见闻。”李林甫双手捧上份奏疏,递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接过后,随意翻看了下,便略有不快的说道:“此等小事,你自己做主便好!”

    李林甫连忙躬下身子,回答道:“陛下,此事,臣实在无法做主呀!”

    “哦?”李隆基脸上挂上了丝yí wèn 的神色,于是便再次认真看了遍,依旧没什么收获,只好问道:“这上面也无不妥之处呀!”

    李林甫只好指着奏书上的段,为李隆基道明:“圣上请看此处!”

    却见那奏疏之上写的乃是皇甫维明出了长安城后行到马嵬驿之时,忽而从西面来了数十位骑马的壮汉,并在驿中为皇甫维明摆宴践行。

    这些本也算不得什么,哪怕寻常人家犯了事,流放外地的时候也会有三两亲朋前来送行,何况是皇甫维明这般的高官大员,有几位亲密的好友为其送行,自然算不得什么。

    只是,那奏疏之上却加了几句,言这数十位汉子虽系常人打扮,但互相之间的称呼,却为军中之职。且这数十位汉子生的孔武有力,个个威武不凡,看便知绝不是寻常之人,但是很有军旅之气。

    “陛下,那皇甫惟明看来倒是交友甚广,此番被贬为播川(今贵州遵义)太守,讯息传开后,竟有如此威武不凡的汉子前来送行。”李林甫看见李隆基果然被奏疏所引,陷入了沉思,于是便状若无意的说道。

    李隆基顿生警觉,抬起头来,细细的打量着李林甫,只是李林甫说完话后便老神在在的垂手而立,脸上丝余的表情也无,只好在心中叹道:“唉!看来朕的确老了呀,zhè gè 李哥奴儿如今真是越来越难以钳制了!”

    眼见李林甫装傻充愣,李隆基便只好挑开话头,直接说道:“这些人不是寻常bǎi xìng !而定是军旅中人,妄离军中,即为大罪,此事当真吗?”

    “臣只是听说皇甫惟明行到马嵬驿之时,忽然自西面来了数十人,这些人未穿军服,系常人装扮,他们就在驿中摆宴替皇甫惟明饯行。至于其他,倒是那驿卒言其在旁倾听时,发觉这些人互相之间的称呼,用军中的职事,那驿卒便由此断定,这帮人应为军中之人。”李林甫当仁不让的将责任推到了那位莫须有的驿卒身上,反正不过jiù shì 驿卒而已。

    李隆基摇了摇头,对于李林甫的回答没有少yì ;,却忽然叹道:“皇甫惟明久在军中,且待属下甚为亲爱,由此得属下爱戴。唉,他若无与韦坚私通之事,实为我大唐的位良将。可惜了。”

    李林甫闻言,察觉出了李隆基语气中的落寞,以及心中的那丝不忍,便连忙说道:“陛下,如此正是微臣忧虑之所在。皇甫惟明善于治军,这帮人竟然不顾国家法度前来私会,着实令人堪忧啊!”

    眼见李林甫依旧不肯放手,李隆基便蹙着眉头,语气不耐的说道:“嗯,王忠嗣即日入京,朕嘱他回河西后诫约番即可。”

    事已至此,开弓便无回头之箭,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李林甫此刻也不再顾忌李隆基是否会对自己生出忌惮之心了,便破釜沉舟般的说道:“陛下,王大使虽执掌河西之军,毕竟初来乍到,又哪儿能知其中的幽微之处?微臣以为,此案由三司会审至今,须不留瑕疵之隙,须由三司访查到底,如此也为王大使执掌河西军杜绝了祸乱之源。”

    “祸乱之源?李卿,你许是将事态看得过于严重了。”李隆基此时脸上竟带了丝冷笑,阴沉沉的看着李林甫。

    “陛下,此案具结之后,臣又想了许。此案事发前绝无征兆,而变起骤然,何以如此呢?缘于各人渊源甚,其暗里交往,人莫能知。以皇甫惟明为例,其历任侍御史、司农少卿、司农卿等职,因久在京中,他的那些人脉渊源又如何能详查呢?”既已豁出去了,李林甫便索性放开了手脚,正视着李隆基,脸坦诚的回道。

    自唐初以来,朝中大臣以能出将入相为荣,那么诸人路走来,你又如何能知道他到底有少人脉渊源呢?

    李隆基bsp;mò 不语,心中想的却是今后应如何制约这日渐势大的李林甫。

    李林甫却不顾李隆基的想法,依旧我行我素的说道:“微臣之所以对皇甫惟明忧心,还在于他所历军职太过重要。自从兵制改革之后,边关士卒皆以募兵之法招募,遂使边关兵士相对固定,朝廷不用像此前那样提调,如此边将可以坐拥雄兵。如皇甫惟明在朝中人脉极广,又得属下爱戴,若他有怨怼之心,振臂呼,极易生祸,乞陛下详查。”

    许久之后,李隆基才;地叹息道:“若如李卿所言,这些边将须有忠心才是。万某人起了异心,即为祸乱之源。像王忠嗣兼知陇右节度使与河西节度使,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与平卢节度使,他们若有异心,岂不是祸乱大?”

    不怕你说什么,就怕你bsp;mò 不语!

    李林甫见李隆基开口,心中大定,微笑道:“臣之所以殚精竭虑,即是倾国家之力防范,不许他们坐大,又互为制衡。以皇甫惟明为例,须于其萌芽之时即予扼杀。”

    李隆基闻言没有做声,他此时对边将祸乱没有点忧心:心想自己英武绝伦,那些有觊觎之心之人恐怕尚未生出来。倒是在这朝堂之上,李隆基觉得有些孤立无援,无论是那些嚣张的世家豪门,还是眼前这已经尾大不掉的权臣,都让李隆基大感无力。

    李林甫忙又加了把火,说道:“陛下,其实王忠嗣与安禄山相较,二人稍有区别。王忠嗣毕竟为中土之人,就与朝中之人有了千丝万缕的干系;而安禄山系胡人,他除了效忠皇帝之外,与朝中之人难有什么隐秘的瓜葛。但也正因如此,如皇甫惟明般的中土将领,旦生了反心,那wēi hài 可就大了!”

    李隆基;,知道自己如今已经无法阻止此人了,便只好同意了李林甫奏请清查皇甫惟明与军中之人来往的事。

    李林甫得此圣旨,当然要尽情挥洒回。他唤来吉温和罗希奭,对他们密密嘱咐了番。

    罗希奭带领干人沿着皇甫惟明的足迹追赶,到了蜀州地面终于追到皇甫惟明家。罗希奭就将驿所作为刑堂,对皇甫惟明用尽诸般酷刑,终于得知了到马嵬驿前来送行的军中之人人名。罗希奭如获至宝,看到皇甫惟明已然奄奄息,就授意属下将皇甫惟明活活打死。

    于是,皇甫惟明家财被籍没,其家人也成为流放之人jì xù 前行。罗希奭又带领属下赶至河西,然后按图索骥将送行之人拿下,少不了又是番严刑拷打。待罗希奭返回京城,那道皇甫惟明交结军中之人谋反的奏书早被李隆基和李林甫看过,此事也就真正尘埃落定了。

    当罗希奭西行的时候,吉温也在京城开始行动。他又到处大肆搜捕与韦坚有交往之人,然后塞入牢中逼问韦坚的贪赃之举,那些凶狠的衙役远至洛阳、陕郡动辄拿人,沿途的牢房里竟然人满为患。

    再过月余,李林甫又令罗希奭到李适之和韦坚等人的贬所巡视圈。jīng guò 前案和皇甫惟明之死,罗希奭的大名早已流播天下,其如活阎罗般的手段令天下人胆寒。韦坚闻听罗希奭到了自己的地面,不愿忍受其凌辱和酷刑,遂取索挂在梁上,然后再将自己挂在上面;李适之的死法又与韦坚不同,他得知罗希奭即将到衙中,就取过案上早就备好的茶盏,将其中的毒药饮而尽。

    罗希奭得知二人不见自己之面皆已自尽,遂嘟囔了句:“呵,都是明白人啊!如此倒免了我番手脚。”

    李林甫向李隆基禀报二人的死讯之时,将其死因归于他们自愧有亏,以死相谢皇恩。李隆基心中;,感叹数句后,便只能就此丢开。

    面对着已经再也无人制约的李林甫,李隆基沉思数日,环顾四周,发觉周遭竟无人可用。

    李希烈虽然做了左相,排在李林甫的前面,可他不过是靠着自己提拔上去了,论起实力来,比之李林甫差了不止星半点。至于长安之内另外的人,如今只怕大部分都已成了李林甫的党羽了,为此,李隆基只好将目光放到了长安之外。

    随着通报李适之、韦坚、皇甫惟明案件结果的诏书传遍天下,李隆基亲自书写的份诏书也经由内卫的暗线,飞快地向着豫章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