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越射雕之皇帝难当第2部分阅读

      穿越射雕之皇帝难当 作者:肉书屋

    但很快地,他便恢复了过来:“既然是七公的誓言,昀儿也不能叫七公为难。因此这拜师之事,昀儿不会再提。但昀儿敬重七公为人,仍会以尊师之礼待七公。况且,七公只说不收赵宋子弟,却没有说不收徒弟。那么,非赵宋子弟便有机会拜您为师喽!”

    洪七公哑然失笑:“你这娃子倒是忒机灵,竟把老叫花子用话儿堵住。我倒要听听你要说些什么。”

    “昀儿寝宫那儿有个侍卫叫张宁,性子沉稳,为人忠贞,也不迂腐,倒合了七公的性子,不如七公随昀儿去看看如何?”

    洪七公却道:“老叫花子不想与赵宋官家有牵扯,你却要我摆不脱。也罢也罢,老叫花子随你去看看便是,也了了你这娃儿的心思。”

    苏若沈知洪七公根本不想收徒,到了寝宫估计也不能成,但也算了去了张宁的心愿,便只是笑道:“七公去看便是照顾昀儿了,成与不成却要看张宁的福分了。”

    三人又在御膳房坐了一阵,直到外面渐渐平息了,才由洪七公一手抓一个,施展轻功,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皇帝寝宫。

    突然出现的三人,倒是把几个小侍卫吓了一跳,纷纷拔出佩剑,还算是警惕。

    因皇帝“已睡”,寝宫里外的光线甚是幽暗,只能大概看清人数。

    “张宁!是朕!”苏若沈压低声音。

    “陛下!”

    显然苏若沈的声音让几个侍卫松了口气。

    “你们几个留在这儿,别让任何人靠近!”苏若沈吩咐道,“张宁,你跟朕进去。”

    身后的洪七公和董卫很自然地跟了进去,守着的侍卫也没有多嘴阻拦,就像没看到一样。

    进入寝宫内间,苏若沈让董卫掌灯,然后转身向在一旁恭敬立身的张宁道:“张宁,你可知他是谁?”所指正是洪七公。

    张宁看了洪七公一眼,随即道:“张宁不知。”

    “这位便是你崇拜的北丐洪老帮主。”苏若沈笑道。张宁儿时曾被一个叫花子间接救过,只是当时不知其名,而苏若沈听过之后,却未往洪七公身上想,直到现在,他才推论了出来那叫花子的真实身份。

    张宁一愣,看了看苏若沈,随即反应了过来,立刻对洪七公行了晚辈之礼,道:“晚辈张宁,见过洪老前辈。”抬头直视洪七公。

    洪七公却也不恼,只是乐呵呵地看着他。

    官方对话过后,苏若沈向洪七公拱手道:“七公,您看看他如何?”

    洪七公围着张宁转了几圈,表情越来越凝重,最后直接上手,在张宁身上抓摸了起来。

    苏若沈看此情形,心想有门,便安静地找了个椅子坐下,又吩咐董卫去上壶凉茶,自顾自地吃起了点心。再不时看了看洪七公和张宁,心思百转,盘算着怎么让洪七公收下自己的侍卫。

    初闻可以习武,成就心中的大侠之梦,谁都会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就飞檐走壁、大杀四方,苏若沈也不例外,但现在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其中也是要有许多计量的。

    苏若沈不是郭靖,不是段誉,更不会是金老其它书里的幸运值满魅力值满且人品值到了爆棚的主角,他开不了主角模式,他没有主角光环,不可能几年几个月甚至是几天的就学会牛b的武功,即使人品突然爆发一下,让他遇到牛b人物愿意收他为徒,又或者是走了狗屎运得到一本绝世武功秘籍,那也势必将耗费他很多精力与时间,才会小有成就。

    如果苏若沈只是一个平民老百姓,花上这些时间也没什么,但偏偏他的身份是南宋皇帝——还有几十年就要亡国的南宋的皇帝!他没有时间慢慢磨。

    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苏若沈将会尽自己的一切,去扭转乾坤,去开创一个新的盛世!尽管路途艰难,尽管很难成功,但他会去努力,用尽一切办法,让这个古老却渐渐腐朽愚昧的民族获得新生!

    而一个国家是一部巨型机器,每个零件都有每个零件的作用,不可逾越或替代。因此,各司其职,这便显得很重要。

    既然自己无法花去大部分时间习武,那么,便让保护安全自己的人去学习吧——至少,不用再担心死于刺杀。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苏若沈就此放弃了武林梦,如果有到手的武功秘籍,他还是会练的。

    作者有话要说:改bug……

    第六章

    “小娃娃,你过来。”

    苏若沈从思索中惊醒,随即笑道:“七公唤我‘昀儿’便是。”

    洪七公也不和他客气,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我知你这娃儿的心思,老叫花子也不和你多说,张宁这小子我收下了,但必须跟着我。”

    苏若沈笑道:“既如此,便是张宁的福分,七公只管带走。”

    言罢,苏若沈问向张宁:“你可愿意?”

    张宁跪道:“张宁的职责是保护陛下,不敢擅离。”

    苏若沈沉下面容:“张宁,以你现在的武艺,别说是保护我,就是来一个江湖好手,你自己的安全都成问题。如今有名师愿收你为徒,你又年纪尚少,过上些年,学成本事再回来,我的安全就托付给你了。只怕那时,张宁大侠却不将我这个傀儡皇帝放在心上了。”说到最后,他又自嘲起来。

    张宁急道:“张宁是陛下救下来的,这条命也是陛下的,陛下既让张宁随洪老前辈学艺,张宁不敢不从,待学成之日再回来报效陛下!还望陛下保重……”

    苏若沈笑道:“我会等你回来的。如此,你便拜七公为师吧,朕也好做个见证。”此时转换自称,也是暗示洪七公不得反悔。

    洪七公失笑道:“好你个小娃儿,竟然信不过七公。也罢也罢,七公便安了你的心。”又对张宁道:“宁小子,拜师吧。”

    苏若沈微一点头,张宁立刻跪在洪七公面前,连磕三个头:“张宁拜见师父。”

    “好,好,”洪七公满意道,“如此资质,老叫花子收了你也不算亏。”

    苏若沈道:“七公何时启程?不如在宫中歇息几天,昀儿也好尽尽地主之谊。”

    洪七公摇头道:“老叫花子还是今夜就离开的好,在这儿住上几日,只怕到时想走都走不了喽!”

    苏若沈含笑道:“七公这话说的,昀儿还能吃了您?”

    洪七公却道:“你这娃娃忒是机灵,老叫花子是怕了你。”

    苏若沈夸张的一甩头:“当今‘五绝’之一的北丐都怕了我,那我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洪七公被他逗乐了:“你小子这张嘴才算是天下无敌。”

    一旁侍候的董卫将头又低了低,掩住嘴边的笑意。

    苏若沈也不在意:“嘴是无敌的也不错。”接着,他取了纸笔,写了些什么,想了想,又取过一张,写了几句话,盖上了随身印玺,这才将两张纸交到了张宁手上:“出宫之后再看。”

    张宁小心收好,郑重道:“遵旨。”

    待二人走后,苏若沈又想起了寝宫内室的秋月,突然烦闷起来。

    “官家,可是为了那秋月心烦?”董卫在苏若沈身边时间不长,为人却很懂得察言观色。苏若沈不喜秋月,他也是看得出来。

    苏若沈冷哼一声,眼神凌厉地扫过他的面孔,董卫立刻冷汗直冒,一下子就跪在了地上,哆哆嗦嗦的直磕头。

    苏若沈登基以来的早朝上,别的没学会,只是这气势越来越像模像样。

    “别在朕面前耍小聪明。”

    次日一早,苏若沈就得到了自己的“父亲”赵希瓐重病不治身亡的消息。本应该早上数年病逝的赵希瓐,竟然能活到了现在。苏若沈不禁想到,自己还未穿越来之前,就已经有了所谓的“蝴蝶效应”?这只蝴蝶可真够肥的……

    上朝之时,杨太后一党提出了“垂帘听政”,苏若沈也适时地表现出自己尚还年幼,需要长辈教导。

    史弥远无奈,毕竟这也是说得过去的,再加上对于皇权的敬畏,只好妥协于杨太后。对于苏若沈的表现,史弥远只当是杨太后胁迫于小皇帝,并未多想。这也得益于苏若沈平时佯装依赖史弥远。

    对于皇帝身边少了一个侍卫,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苏若沈只说是不喜欢,赶出宫去了。史弥远正好安排自己人补缺,但却被杨太后拦了下来。

    自杨太后垂帘听政以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相权和借助皇室正统的后权相争,已是朝堂之上的主旋律了,只差捅破这层窗户纸。

    此时的状况,最有利的是小皇帝。虽然现在皇权式微,但潜力不小。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正统的观念十分固执。对于弱小好比傀儡的苏若沈,史弥远和杨太后想方设法拉拢,却谁都没放在心上。

    朝堂争斗,第三方的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小皇帝一表态,为数不多的保皇党自然无法反对,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名义而已。

    苏若沈在小心翼翼地平衡着两方的势力,并从中获取最大的好处。他很明白,自己现在的优势不过是史弥远和杨太后都没有把他当做对手,这才让有机会做些小动作;万一自己引起了两方的注意,那他是怎么也玩不过这两只争斗了不知多少年的老狐狸。

    隐忍,这是苏若沈现在唯一能做的。

    苏若沈在悄悄发展势力与心腹的同时,绞尽脑汁的让史弥远以为这些心腹是杨太后的人;而又要让杨太后以为这些人是史弥远派来的。不过好在两人不会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把这些拿出来求证。

    此时朝堂上算是势力平衡了些,史弥远凑请小皇帝将自己的生母全氏和亲弟赵与芮接入宫中,并奉全氏为全太后。此举表面上是为了全小皇帝的孝顺之名,实际上为的是让全氏在后宫可以稍加牵制杨太后。

    尽管杨太后一党明知史弥远心怀不轨,却无法反驳。毕竟史弥远说的句句在理,而小皇帝看上去也十分意动。

    “史相之言甚合朕心。”苏若沈恰到好处的露出一点感激,然后又沉吟道:“母亲自然是要接入宫中的,但是芮弟……以朕之意,还是由沂王叔来照看吧。这些事,还是要有劳史相了。”

    史弥远惊异的看了苏若沈一眼,然后快速低下头去:“臣领旨。”

    作者有话要说:现在开始填这个坑= =

    第七章

    转眼间就到了次年四月。

    公元1217年4月,金军南攻襄阳。朝堂上又陷入了新的争吵之中。

    苏若沈冷眼旁观这些蛀虫的丑态。

    兵部和户部吵得尤为热烈。

    史弥远出列道:“皇上,不如下旨命孟宗政坚守襄阳,再令刘世兴率援军前去,如何?”

    “孟宗政?”苏若沈听到这个名字,顿时心头一亮,面上却露出不明之色:“那是谁?”

    史弥远道:“孟宗政乃京西路兵马钤辖,现驻守襄阳。”

    苏若沈故作不敢兴趣状,淡淡开口道:“就依史相所言。”

    苏若沈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转机。

    孟宗政,字德夫。祖父孟安是岳飞部将,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开禧北伐时,率领义士进行游击战抗金,被任为枣阳县令,后升京西路钤辖军职,驻守襄阳。

    公元1217年4月,金军南攻襄阳,围枣阳,孟宗政与扈再兴、陈祥等率军出击,连败金军,又驰援枣阳,枣阳解围,遂兼权枣阳军使。公元1218年2月,金军主将完颜赛不率军数万攻枣阳,枣阳军使孟宗政在援军扈再兴、刘世兴的协同下,抗击达3月之久,金军不支退兵。

    公元1219年2月,金军再次攻枣阳,在孟宗政多方抗击后,金军溃退。孟宗政又奉命出击金境内的湖阳县城,后任荆鄂都统制仍兼知枣阳军,积官至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左武卫将军。

    公元1223年,病死于枣阳任上。后赠太师、永国公,谥忠毅。

    孟宗政不仅自己战功累累,他还是南宋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孟珙的父亲。而今年,孟珙就会从父抗金,以功入官。这一次就是他的机会。

    苏若沈对于孟珙还是很期待的。此次襄阳之战结束之后,苏若沈打算亲自考察孟珙。

    不过在那之前,他或许应该去拜访一下沂王。

    借着看望弟弟的名义,苏若沈很轻松的得到了杨太后的同意,身边除了董卫和秋月,还跟着一群侍卫。明里说是为了保护官家安全,实际上是杨太后和史弥远监视着小皇帝。

    苏若沈到达沂王府之时,沂王以带着赵与芮领王府一干下人恭候多时了。

    “吾皇万岁!”

    “皇叔免礼!”苏若沈先一步抓住沂王的胳膊,笑道:“皇叔,今日之行,你我只论叔侄,不论君臣。”

    沂王拱手道:“遵旨。”然后亲自引苏若沈入内。

    “大哥!”赵与芮欢快地跳了起来。

    “芮弟。”苏若沈笑容温和,拉起赵与芮的手臂,就入了沂王府。

    赵与芮的老师是真德秀,其曾担任前太子赵竑的太傅一职。当初太子赵竑曾言:“史弥远应该发配八千里。”而引起史弥远恐惧,由此想要除掉赵竑。真德秀得知此事后,怕惹来杀身之祸,便辞去了赵竑老师的职位。

    而赵竑原名赵贵和,乃是沂王赵抦之子。赵竑被史弥远除掉后,沂王却并没有什么动作,就好像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一样。苏若沈也未看出其有什么伤心之状,不由对这位沂王爷心生警惕。

    而如今沂王又要真德秀来给赵与芮上课,苏若沈不得不多想。赵竑是将史弥远与杨太后一起得罪了,真德秀虽明哲保身,却也不受史弥远待见,而赵与芮……

    苏若沈按下心中所想,与沂王一起考察起赵与芮的功课来。

    真德秀教的还不算差,只可惜完全不符合苏若沈的价值观。

    半个时辰后,苏若沈稍皱起眉:“皇叔,朕忽感身体不适,不知王府内可有休息之所?”

    这话说的客气隐晦,沂王却是在阴谋阳谋之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物,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苏若沈的真正意思。

    于是沂王引兄弟二人进了内室,只有秋月一人跟随,连董卫都被拦了下来,更别提史弥远和杨太后所派来监视小皇帝的那些亲信了。

    苏若沈道:“皇叔,你我都是明白人,因此朕也不说假话,希望皇叔亦如此。”

    沂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笑道:“陛下之命,臣岂敢不从?”

    一听沂王此言,苏若沈明白这是自己心急了。

    苏若沈毕竟只是一个现代的普通大学生,即使看过理论上的东西,但实际应用起来,却差了不知多少。

    刚才一摆脱史弥远与杨太后的监视,他就放松了起来。这也不能怪他。

    于是他笑道:“皇叔言重了。”然后拿起一杯茶,慢慢品了起来。

    沂王也不急,也拿起一杯茶,轻轻吹着茶叶。

    见二人打针什么哑谜,一旁的赵与芮倒是有些焦急:“大哥,皇叔,你们在说些什么?”

    苏若沈轻轻一笑,道:“小芮急什么?为兄还准备托付与你几件重要之事,你这毛躁的性子,让我如何放心?”

    一听到“重要之事”,赵与芮两眼放光,但听到苏若沈后面所言,立刻拉着苏若沈的袖子直摇:“大哥!”茶水一下子就洒了出来,幸好苏若沈早有准备,这才没有洒到自己身上。

    苏若沈立刻将茶杯放下,笑骂道:“你看你,这不差点儿闯祸?”

    赵与芮噘起了嘴,不说话。

    苏若沈摇头道:“小芮,你跟着皇叔学学,什么时候你的性子稳了下来,我再交托与你几件事去做。”

    “大哥,不能现在就说吗?”

    见赵与芮还有来拉自己袖子的趋势,苏若沈立即将在一旁笑呵呵看着的沂王拉了进来:“皇叔,小芮让您受累了。”

    沂王微笑摇头:“与芮天资聪颖,性格活泼,正为这沂王府添了几许生气,皇叔高兴都来不及,又谈何说是受累呢?”

    听到沂王言语之中转换的自称,苏若沈心思一转,笑道:“皇叔如此之说,昀儿也就放心了。”

    沂王一听,果然道:“不知陛下所来为何?”

    苏若沈道:“一为芮弟而来。”

    沂王道:“陛下满意否?”

    苏若沈微笑道:“朕心甚慰。”顿了顿,他又遥指秋月:“二为此女而来。”

    第八章

    “秋月?”沂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似乎他早已料到。

    “不错。”苏若沈道,“朕想向皇叔讨了秋月为妃。”

    “妃?”这次却是出乎了沂王的意料之外,“陛下可知,秋月之出身却是做不了妃子的。”

    苏若沈但笑不语,倒有些高深莫测的味道。

    沂王倒未见面色有何变化,一旁侍候的秋月却是一张俏脸青白交替,看得苏若沈心情大好。

    苏若沈这么一提,赵与芮却不高兴了,他插言道:“大哥与她相处不足年,竟比我们十几年的兄弟还要深情?”

    苏若沈失笑道:“小芮,你我乃是血脉至亲的兄弟,自然是情意深重的。但这与男女之情不同。你尚还年幼,等你迎娶王妃之时,便会明白的。”

    赵与芮辩解道:“怎么不一样!大哥你还不是让她在你身边,我只能留在宫外?”

    苏若沈摇头叹气,也不再多说什么。小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是很大的,看样子自己的弟弟需要学会独立才可以。

    “皇叔以为如何?”

    沂王却道:“陛下之心,臣明白,但此言却实是不妥。”

    苏若沈笑道:“秋月不过一侍女而已,朕纳她为妃乃是她的福气。况且只是纳妃,又不是立后,想必两位太后也不会反对,这又有何不妥之处?”

    沂王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意有所指地道:“杨太后不会同意。”

    “杨太后?”苏若沈笑意更深,“这是为何?”

    “你可知,秋月姓什么?”沂王压低了声音。

    苏若沈挑眉道:“她还能姓‘赵’不成?”

    沂王摇头道:“秋月本姓山丘之‘丘’,她父亲叫丘山。”

    “丘?”苏若沈沉思道,“丘月,丘山,丘……岳?”愕然看向沂王。

    沂王道:“如今,你可明白?”

    “朕早从丘月之言行中看出此女非一般人家可养,却未想到竟是如此身世。”苏若沈淡然道,“既如此,朕便更要纳其为妃了。”

    沂王道:“为何?”

    苏若沈笑道:“大宋鄂王后人别说入宫为妃,就是立为皇后,也无不可吧?”

    沂王皱眉道:“陛下可知先皇为何封岳飞为鄂王,其子孙却未露面?”

    苏若沈也不是蠢笨之人,沂王一提此点,他细心一想,便明白了过来:“大宋无在世之异姓王。”

    沂王点头道:“没错。所以先皇之册封只是做戏而已,若是真有七王后人敢于接下这封位,只怕是早已尸骨无存。”

    宋宁宗曾于嘉泰四年即1204年,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而岳飞被封为鄂王。

    苏若沈没有往下接,只是问道:“朕倒是很感兴趣,为何鄂王后人会被皇叔所照料?”

    沂王道:“我皇室也并不是外界戏子所唱那么昏聩,自然是明白文官武将之区别,也明白文官带兵之利害。但是这一来太祖皇帝之令,不得放任武将掌权;二来却是这么些年早已形成的规矩,现在想改变,却是有心无力。因此也只好继续下去。

    “我们这些闲散王爷所要做的,不过是将这些名将子孙看顾起来,若是以后有用得着的,还是要将他们改名换姓送上前线去,若是用不着,自然是不能放任其在民间自由走动。毕竟名将的声望太高,不利于我皇室的统治。

    “这些事杨太后也是知道的,因此她是不会同意秋月进宫的。这件事还望陛下三思而行。”

    “原来如此。”苏若沈并未想到竟然在这里碰到了被隐藏着的历史。原本他只是想从沂王这里讹出秋月的身份,但现在看来,纳其为妃还是有必要的。

    秋月现年也不过二八芳华,赵昀的身体也十二岁了,相差并不大。历史上宋理宗的皇后是谢道清,现在看来,杨太后对于谢家的偏爱,皇后换人的几率不大。苏若沈可以装作十分迷恋秋月,并用立后之事与杨太后交换,应该可以达到目的。历史上宋理宗迷恋贾涉的女儿,现在迷恋一个秋月,又有何不可?

    “皇叔,朕只是需要秋月的身份。”苏若沈道,“这可比朕空口无凭的说一百句还要有效。”

    沂王猛的站起:“陛下是想……”

    苏若沈含笑道:“你知,我知,即可。”

    沂王感到自己有些失态,又重新坐了下来。

    苏若沈又道:“此事还需有劳皇叔了。”

    沂王正色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苏若沈也不怕沂王不尽力,现在的局势是赵宋皇室处于劣位,沂王只有帮助小皇帝掌握大权,自己才能有利可图,否则朝堂之上都被史弥远与杨太后瓜分得一干二净,沂王因亲子赵竑之事与史弥远之间唯有仇怨,其又与杨太后又不相合,而小皇帝当过几天沂王世子,现在又是傀儡天子,总的说来,自然是与小皇帝联合才是最理想的。

    而沂王也不怕苏若沈反悔,毕竟现在看来,唯有两方结合,小皇帝才能执掌大权。至于事后,沂王无甚超过与自身的野心,自然无需苏若沈猜忌。

    将早已准备好的密旨赐予沂王,苏若沈又对着赵与芮这般那般了一番,四人这才出去。

    “官家,您可算是出来了!”被沂王的贴身侍卫拦在外面的董卫,一见四人从内室出来,就立马凑上前去。

    苏若沈微一点头,然后道:“回宫吧。”

    苏若沈坐在车撵里,暗自寻思此行得失。这次的出行是有些紧促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己恐怕都无法再与沂王或赵与芮联系,不过好在有个秋月,关键时候或许可用。

    但是与弊端相比,自己所得却是巨大的。一则是知道了秋月的身份,苏若沈以后的计划如果有这个身份相助,将会顺利很多;二则是与沂王合作,自己不方便出面或受限制的事情,沂王却是很合适的人选;三则是交代赵与芮的一些事情,自己现在可以信任的,恐怕只有母亲全氏和弟弟赵与芮了。而如今全氏在宫中,只有赵与芮可以借着年纪小,做这些事情不会引人起疑。

    看了看已经暗下来的天色,苏若沈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

    作者有话要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ps:小苏筒子有一颗起点的心,但是作者我却是在晋江混的。所以小苏乃……唉

    第九章 帝都政变

    公元1218年4月,孟宗政大败金军,回临安听封。

    苏若沈亲自接见了孟宗政及其子孟珙,并与二人相谈很欢。而后留孟氏父子二人于临安城中,想随时与之深谈。

    史弥远与杨太后对于这个小皇帝近些年来的荒唐作为已经是习以为常,并未觉得有何不妥,权当作是小皇帝遇到了与宫中宦官不一样的玩伴,不愿放手罢了。

    小皇帝是这样,赵与芮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教九流来者不拒。果然不愧是兄弟。史弥远为此,还特地去给已继承荣王之位的赵与芮网络一些杂七杂八之人。

    孟宗政回临安之后,史弥远一党中不少官员被杨太后安插各种借口,扁离朝堂,这让史弥远感到危机。

    史弥远的得力助手梁成大、莫泽、李知孝三人一合计,觉得这是杨太后与孟宗政有了什么秘密协议,这次其来势汹汹,恐怕会对史弥远一党不利。因此三人劝谏史弥远“先下手为强”。

    公元1218年5月,史弥远一党突然发难,打了杨太后一个措手不及。杨太后被迫结束持续了一年半的“垂帘听政”。

    事后孟宗政被杨太后借小皇帝的旨意招至宫中,并与之详谈了一番。

    当晚,史弥远死于自家府邸,疑似毒杀。

    次日早朝,史弥远手下“三凶”即梁成大、莫泽、李知孝,联合上书,“请”小皇帝查出真凶,并严惩不贷。

    这时,滞留临安的孟宗政出列道:“臣启奏陛下:昨日杨太后假借陛下旨意宣臣入宫,恐与史相之事有关。”

    李知孝闻言,心中一喜,遂出列道:“陛下,杨太后与史相不和,早已人尽皆知,此事之关联,恐与杨太后甚是密切。”

    苏若沈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惊诧,一分疑惑,略加些动摇,然后沉默不语。

    李知孝眼看有戏,又道:“史相待陛下之心,臣等亦是感动不已。可如今,杨太后为了与陛下争权,竟对史相下次毒手……”言罢,眼中含泪。

    戏演得不错。苏若沈心中冷笑,面上却是动摇之状:“史相待朕甚是细心,朕闻之史相遭此横难,心中很是难过。但杨太后毕竟是朕之母后,朕又如何……”叹息一声,未再言其他。

    杨太后一党却是出列争辩,然后朝堂之上又是一番争吵。

    苏若沈高坐上位,俯视龙椅之下百官丑态,如同看戏一般。

    时近晌午,架是越吵越热闹,但就是吵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苏若沈与孟宗政不经意间交换了个眼神,后者立时明意。

    孟宗政掺言道:“依臣之见,不如将此事交由沂王爷处理,陛下意下如何?”

    苏若沈眼睛一亮,拍手道:“沂王乃是朕之皇叔,处理此事实为最佳人选。史相之事,便交由沂王来调查了。”

    见小皇帝主意已定,又因史弥远已死,杨太后身处后宫,两方亲信只得道:“陛下圣明。”

    沂王的速度十分之快,在杨太后一党还未有所准备之时,便断定史弥远之死乃是杨太后主谋,此为下毒的史弥远某个小妾的招供,随后在史弥远一党的全力“配合”下,将杨太后一党迅速收监,而杨太后也因“后宫干政”,擅自毒杀朝廷重臣而被囚冷宫,次日便自缢而死。

    正当“三凶”高歌不已,打算趁势而起,成为第二个史弥远的时候,孟宗政秘密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史弥远一党屠杀近半,一时间,南京城中血流成河。

    “以梁成大、莫泽、李知孝三人为首的史弥远一党妄图谋朝篡位,已被孟宗政所破。”

    此时大局已定,苏若沈不禁松了一口气。

    这所有的局,都是他与沂王、孟宗政三人定下的。利用史弥远与杨太后之间的越来越大的裂痕,制造了这一双方都认为对方迫不及待要除掉自己的假象。而后又让孟宗政表示出愿意帮助杨太后的样子,使其以为时机已到,便动起手来。史弥远反击之后,又让早些年进入史弥远府中做其小妾的女子暗中下毒。最后利用史弥远被毒杀一事除了杨太后——杨太后不是自缢,而是被勒死。最后在史弥远残党庆祝的时候,借口其意图造反而一举铲除。

    苏若沈的心一直悬着,唯恐功亏一篑。直到现在,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苏若沈换下了被冷汗浸透的衣衫,然后令孟宗政将剩余官员全部带到大殿。

    政变之后的慌乱与各个职位的空虚正是肃清朝野的最佳时机。在此期间内,没有人会傻得质疑皇帝的任何决断——即使有,杀了便是,这可是政变。

    冷眼扫视大殿内一群哆哆嗦嗦地官员,苏若沈不禁有了一种掌控生死命运的快感。

    不用再处处受制于人,不用再时时刻刻小心谨慎,唯恐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现在,他才算是真正的皇帝吧?

    嘴边扬起一丝笑意,却又迅速隐去。

    立于高台之上,苏若沈冷声道:“你们——真是朕的好臣子啊!”

    百官跪伏于地。

    苏若沈冷笑道:“史弥远专权不臣,废太后杨氏后宫干政,二人皆妄图控制于朕。而你们——身为大宋臣子,食君之禄,却不思为君分忧!不是倒向史弥远为虎作伥,鱼肉百姓,就是跟着杨氏,整日想着如何争权夺利!我大宋江山被你们这群蛀虫蛀得千疮百孔!”

    见百官之态,荣王赵与芮心生不忍,于是出列道:“皇兄,臣弟觉得,列为大臣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苦衷?”苏若沈冷哼一声,“所谓‘苦衷’便是将忠君爱国放于一旁,只顾着自己的身家富贵?亏得他们还自诩儒学大家!”

    赵与芮劝道:“皇兄,这或许是史弥远权势滔天,列为大人有的是委曲求全……”

    苏若沈态度有些软了下来,但仍是厉声道:“委屈?一个个‘委屈’得油头粉面,脑满肠肥?”

    赵与芮继续道:“当时史弥远可谓是一手遮天,列为大人许是隐忍下来,等待对史弥远一击致命;而那时杨氏也勉强可以对付史弥远,所有有些大人才投靠杨氏。”

    苏若沈面色稍霁,口中也微微降了些火气:“芮弟如何能知,谁又是你所言之人?”

    赵与芮微笑道:“这件事交与臣弟便是。”

    苏若沈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他奇道:“芮弟有何良法?”

    赵与芮神秘一笑:“臣弟自有想法,却是得先保密。”

    苏若沈挑眉道:“芮弟竟吊起朕的胃口来了?”

    赵与芮一拱手:“还望皇兄成全。”

    苏若沈一摆手:“也罢,朕就成全你了。”

    赵与芮谢恩后,道:“皇兄,在臣弟有结果之前,还请皇兄直诛首恶,方显皇兄仁慈。再者,也好让列为大人为君分忧,若是这段期间做的好,以后即使被查出来是自愿为虎作伥,也可以算是戴罪立功,从轻发落不是?”

    苏若沈沉吟道:“这件事便依了芮弟,希望这些‘大人’领了你这份情才好!”

    赵与芮道:“谢皇兄。”

    苏若沈冷冷地扫视满地的臣子,厉声道:“没有荣王求情,朕非砍了你们!”

    没有在这场政变中丧生的官员,立刻如蒙大赦,叩头谢恩。

    沂王看着这兄弟二人一人唱白脸,一人唱黑脸,直将被吓破了胆的百官收拾得服服帖帖,不由暗下心惊。

    这个小皇帝不简单,荣王成长得速度也太过于惊人了。

    第十章 朝堂改制

    经过刚才的“龙颜震怒”,苏若沈相信,现在再将自己的改革之法说出来,也已经不会再有反对的声音了。刚才之所以没有提保皇派,而是将其与史弥远党、杨太后党放在一起一棒子打死,就是怕有谁仗着自己“保皇有功”,而出声反对。

    现在,都想着怎么去保住性命吧!

    秦孝公有商鞅,宋神宗有王安石,明万历皇帝有张居正,而他苏若沈现在谁都没有。

    没有以后的替罪羊,所以他现在只能采取高压政策。

    至于以后的反弹?那时候他已将军队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了,谁若是活腻了,自然可以随便反弹。

    说到这里,自然就不得不提宋代的官吏制度了。

    宋承唐制,设门下盛中书盛尚书省;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即为三省六部。

    但北宋前期除刑部尚保留审覆天下大辟案的职权外,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已转移至其他机构,其长官也都只作为寄禄官衔,另派升朝官分别主判,以处理残留细务,三省六部制仍是名存实亡。

    元丰改制,以三省取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除正、副宰相外,门下、中书省分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掌原谏院所领谏诤弹劾职务,起居郎、起居舍人掌原起居院所领修起居注职务,又分设门下后盛中书后省,为门下省及中书省下属机构,分别以给事中及中书舍人主管,以给事中掌原封驳司的封驳职务,并以封还词头的方式行使封驳权。尚书省下领六部,由各部尚书、侍郎主管,以原审官东、西院,流内铨,三班院所领职务归吏部,以原三司与司农寺所领主要财政职务归户部,以原太常礼院所掌礼仪职务复归礼部,以原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覆刑狱及三司有关审核会计帐册等职务并归刑部,以原三司有关修造、坑冶等职务归工部,某些次要军务归兵部,并废除枢密院之外的旧有机构,恢复六部下属二十四司。

    宋哲宗元祐元年即公元1086年,反变法派执政,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奏请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实际上使三省合一,后习惯上常统称三省。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又实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时或省并,如建炎三年以礼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兼库部,比部兼司门,工部兼虞部,屯田兼水部等,还省并若干寺监入六部。

    宋孝宗隆兴元年即公元1163年,又进一步省并六部下属诸司,如以司封兼司勋,礼部兼祠部,兵部兼驾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时至今日,苏若沈接手之后,三省六部已经缩水,虽然裁剪了一大批多余官吏,但部下职责混乱不清,国家机器仍运转效率极慢。

    苏若沈想到了明朝之时的内阁。只要调控好内阁之中各方势力的比例,紧紧握住大权,这个制度对于急需君主高度集权的苏若沈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在此之下,枢密院与监察院也是要设立的。只不过枢密院只是行使现代法院判决之责,并不拥有调查及抓捕的权利;而监察院只有举报与调查取证之责。

    “鉴于诸位爱卿平日的劳累,朕决定重新划分三省六部。”苏若沈目光凌厉起来,“有谁反对?”

    大殿之上静默一片。谁敢反对?纯粹找死!

    “既然诸位爱卿都十分赞同,朕便顺应尔等之意。”苏若沈一句话,把那些个臣子噎了个半死:我们的意思?我们是不敢反对!

    苏若沈款款而谈:“三省改为内阁,内阁总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