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9章

      【陛下带货全球知名!】
    大家:感觉每次听心声都在被塞一种很新的知识。
    嬴政打开盖子,轻轻地吹了一下,火苗顿然而出,跳跃的小火苗好像是一个小惊喜在他眼前扭来扭去,有点物似主人形了。
    尉缭请示道:“陛下,可否予臣一观。”
    李斯堪堪站在尉缭旁边,说道:“陛下,还有臣。”
    王翦王离祖孙以及众武将也赶过来,都用明亮的眼睛看着嬴政,此时夜色已至,这么多人充满了希望的眼神好像是山里冒出来的狼的绿眼睛。
    赵羽抖了抖。
    嬴政递给距离他最近的尉缭。
    尉缭把还跳动着小火苗的竹管盖住,然后打开,呼呼吹气。
    【尉缭,秦朝时期的国尉,因其祖上世代任魏国国尉一职,便以尉为姓,他还是秦王嬴政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尉缭有著作《尉缭子》,其书阐述了很先进的军事思想,同时还分别了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这本书被称为‘武经七书之一’,尉缭因此也与孙武、吴起、孙膑并称为古代的兵家四圣。】
    熟悉的语调,熟悉的我发现了大秘密的语气,让看着面前左右摆动小火苗的尉缭从心底打了个颤。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关于尉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吧。】
    李斯把小火筒夺过来,给了尉缭一个眼神:这时候千万别说话,打断了小国宝带咱们看书,陛下会以为你有不臣之心。
    尉缭沉默地迎接来自自己的八卦。
    第020章 相面
    【传说中,尉缭会相面,他在秦王政十年从大梁赶去秦国,想要寻找那一位能够让他的无双才华得以施展的贤明国君。但是,在看到秦王政的相貌时,尉缭一夕之间遁走,而那句对秦王相貌的评价‘峰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1)就是在这个时候留下的。】
    尉缭狠瞄赵羽,咱们以后都是同僚的,你能不能说我点好呀。
    赵羽还沉浸在脑内书的有趣描写中。
    【据说尉缭看清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真面目当即决定离开时---】
    与此同时尉缭在向他们家陛下强烈表白,微微摇头:臣不是,臣没有,虽然臣心里有时候会想陛下您这个人比较刻薄寡恩,但是臣从来没有说出来过啊。
    可惜大家都听不见尉缭的心声,诚恳的眼神并不能表现什么。
    【秦始皇并没有在意这个投奔而来的小谋士,然而当秦王听到这个谋士准备逃走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位有真材实料的谋,当即前去诚心挽留并授以国尉一职,尉缭自此成为秦王身边的一位重要谋士。】
    赵羽看得心里啧啧不停。
    【6!看不出来这个白胡子老头儿这么有心机,我可不相信他是看出来秦王刻薄寡恩才要逃走的,想要从一干谋士中突出,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光有本领还不够,还要有被上边人相信的能力。
    瞧瞧这多好,上演了一出他逃他追他插翅难飞的重要情节之后,暴君终于意识到了他的小娇妻的重要性。】
    嬴政,脸黑了。
    李斯强忍笑意,这么说也对,当年就是他的《谏逐客书》之后,陛下才大索天下人才,有了尉缭来秦国为客卿的机会。
    赵高则心想,总觉得这个弟弟有把他自己玩死的潜能。
    蒙恬:就,万万没想到。
    尉缭看赵羽的眼神都快成了斗鸡眼,你一个小年轻,在心里这样腹诽老人家好吗?当面说陛下暴君的这是第一个,万一陛下发怒,我这个比较溜的人,要不要帮他说话啊。
    暴君和他的小娇妻是什么鬼。
    赵羽挠挠头,莫名觉得这个说法在这个情节上特别贴切,偷偷嘻嘻了两声,抬头观察了一下情况,蒙恬正在试用吹火筒。
    大家的目光都在吹火筒上。
    赵羽放心地继续看书。
    【后来即使在秦王身边任事,尉缭还是一直被秦始皇的面相困扰,总想着逃离暴君身边,曾有一天晚上带着他那个叫王敖的弟子逃跑,一度不知所往。关于尉缭,史书上可考的记载很少,至于最终他有没有再次被秦始皇诚心请回,便不是我们后人所知的了。】
    所有人:原来还有你不知道呢。叭叭的,连李斯上厕所见过老鼠发出感慨都知道,连秦始皇死了跟鲍鱼一起睡你都知道---
    赵羽不知道所有人都在吐槽他,继续往下看。
    【因为关于尉缭的资料太过稀少,且秦始皇身边很多具有间谍作用的谋臣比如姚贾、顿弱等同样是很少有正式记载的,有的人会把尉缭和顿弱当作一个人处理。主要原因是在史书上记载中,都曾建议秦始皇用重金收卖六国担任重要职位的人员。
    还有一个传说,是说秦王时期的尉缭其实是魏惠王时的那个尉缭子。魏惠王是公元前四百年到公元前三百一十九年的魏国君主,而秦始皇出生在公元前二百五十九年,如果那时候的尉缭子和秦始皇时期的尉缭是一个人,他至少是位一百二十多岁的老人家,这好像不太可能。
    在现代,年龄超过一百岁的老人也是自理都费劲,更别提总是跟秦始皇上演你逃我追的确认自己重要性的戏码了。】
    尉缭:谢谢,你说的那个尉缭子可能是我爹。
    赵羽看了尉缭一眼,尉缭也正巧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