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章

      薛攀听着心头一动,便试探性地问了句:“殿下自己以为是何缘故?”
    太子沉吟半晌,终于道:“皇阿玛去年九月便就打算南巡,一切准备妥当,叫了我、老四、老十三伴驾。都走到山东了,结果孤病了,拖到德州行宫,还是没好转,皇阿玛便就决定返京,改成今年再出来了。”
    薛攀心道,怪不得去年忽然要弄棺材板子了,感情是生了一场大病啊。
    这么一来就全对上了。
    那也就是说,现在这回都是康师傅第四次南巡了。
    接下来的四五年内,还有第五次、第六次南巡。等那两次南巡一过,太子就会被废了。
    时间果然已经很紧迫了,也不知道被他这个蝴蝶翅膀一扇动,这位殿下这回又会有什么命运了。
    不得不说,这种影响世界命运的感觉实在太刺激,薛攀也不能免俗地稍微有了些期待。
    万一真的是改写了历史,那也算是个奇迹了——毕竟这可是个小说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嘛。
    太子既然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薛攀便也又给他支了个招——“之前先父说给殿下淘换的那块板子,已经得了,但若是殿下信得过草民,不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他附在太子耳边说了这个主意之后,就在太子沉思的目光之中起身告辞了。
    有些事儿,还是不能操之过急。
    虽然一切看上去都有合理的解释,但薛攀总感觉太子这个态度转换得有些过于快了,还是得下来再好好调查调查再说。
    反正,现在他们之间的这些说起来也都是正常交往,万一日后这位太子殿下还是没有悟透,跟历史上一样坏了事儿,再想别的办法也就是了。
    一番畅谈之后,天色已经很晚。薛攀终于还是婉拒了太子留宿的邀请,坚持当夜离开了苏州织造官署的行宫,住进了旁边儿十余里外薛家自己的房子里。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他原本想着顺路去视察一下苏州城里头的薛家铺子,没料到刚刚起身就忽然听见系统上线的提示音:
    “重新定位成功!距离上次查询地点‘玄墓山蟠龙寺’约十公里,宿主是否选择前往‘张友士居所’?”
    作者有话要说:
    精修了一下,不影响剧情。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出自屈原的《九章·橘颂》。这里的时间线是康熙第四次南巡(1703年),1702年农历九月他就准备南巡来着,结果皇太子病了,他十月就回去了。第二年正月又重新出发的,二月二十到的苏州。1705年第五次南巡、1707年第六次南巡,1708年太子就第一次被废了。——整理自度娘资料。捂脸痛哭,人好少啊,大家都不喜欢这种风格的红楼吗?鱼鱼好难过,哭着跑走了。
    第12章 神医
    啥?
    所以说系统你啥时候变成某德导航了?
    还能记录上次查询地点什么的,真是太牛皮了。
    薛攀虽然当场就默默吐槽了一番,却还是忍不住好奇心想去那里一探究竟——张友士的居所欸,张友士不就是上次他为了帮那位玉儿妹妹专门抽奖抽到的那位神医吗?
    也不知道,那位玉儿妹妹有没有成功让她家的家长请到这位张神医去给她弟弟治病。
    在这个年代,小孩子太容易夭折了,希望玉儿妹妹她们姐弟能够一切顺利、全都没事才好。
    难得来了苏州,不如就去找那位神医看看,也好探听一下消息。
    说实话,他很有点儿想知道,这一切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只是幻觉了。
    若是那玄墓山真的有个张友士,那他是不是真的去给人看病了呢?
    一切谜底,只需要去看一下就能揭晓,何乐而不为呢。
    听见薛攀忽然说暂时不进城查看铺子,要先去玄墓山蟠香寺,马六倒是没有什么迟疑地就吩咐人准备了。那叫一个听话,根本看不出之前他还是个刺儿头来着。
    自从昨儿晚上这小子见到薛攀全须全尾地从太子行宫出来,看着他的眼神便愈发不对了——如果说之前只是尊敬,现在已经逐渐往崇拜方向发展了。
    薛攀也懒得干涉,管他们怎么看自己呢,反正,听话、机灵、办事儿利索就好。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至少现在他想干啥干啥、想去哪儿去哪儿,根本没有人多问一句,简直就是把他的话当成圣旨来看了——还别说,这感觉还是挺爽的。
    薛攀听着马六“小声”跟车夫解释“咱们家大爷做事儿,一向有他自己的谋算,咱们看不明白不要紧,只管听大爷的话就对了”之类,简直要笑死在车里。
    不过好在车子及时启动,他便顺势歪倒在车子上休息,顺便看看车窗外的风景。
    还别说,这窗外的风景还真挺不错。江南的二月底、三月初,是非常舒服的时候。
    正是春天,一切都有点儿欣欣向荣的意思,无端就让人心里欢喜。
    薛攀坐在车子里,吹着温润的微风,很快就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眼看着他就要直接睡倒,却忽然听得外头传来一阵嘈杂声,车子也猛然来了一个急停,薛攀顺着荡开的车帘子往前一看,原来竟然是有人倒在路旁,引起围观了。
    就是说十来公里路,怎么会这么快就到了呢,原来是出事儿啦。
    眼见着人越来越多,马六早去探路,这会儿已经跑回来报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