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37章

      便越大越活泼又爱笑。
    她成绩不算好,英文字母也好,刑烨堂教的中文也罢,写的都不怎么样。
    但手工唱歌跳舞和演讲,却做的不错。
    和有天赋的孩子比,比不上。
    可家人喜欢夸奖。
    她便越来越自信。
    第一学期末。
    文棠得了三朵小红花。
    一朵是讲故事大赛拿了第一名。
    一朵是话剧中白雪公主的扮演赢得满堂彩。
    一朵是司意涵给的模范小学生。
    文棠感觉得到了全世界。
    兴冲冲的回家。
    第一时间找出电话手表。
    唠唠叨叨的告诉司烨霖,自己真的真的真的不是个废物了。
    司烨霖不可能回复。
    文棠自然等不到。
    而这年过年,司烨霖依旧没来。
    因为司烨霖上大学不过一年,才十六岁,就进了一个顶级大拿的研究团队。
    里面的科研人员人均三十五岁。
    他是其中的骨干。
    要在里面进行为期一年的保密研究。
    如果研究成功了,不止会直升研究生,这项研究成果还会造福全人类。
    文棠蔫蔫的,晚上问想哥哥的十四岁刑烨堂,什么是报效祖国?
    他们的国籍是海城。
    司烨霖所为不算是报效祖国,更准确的形容,是造福人类,比报效祖国要更伟大。
    刑烨堂告诉了文棠。
    九岁的文棠问:“什么是承欢膝下。”
    承欢膝下就是在父母身边尽孝。
    刑烨堂从小到大没和哥哥长时间分开这么久过,这次甚至要一年都见不到,不止,连通话都不行。
    没什么精神的随口道:“说好听点是承欢膝下,说难听点是此生碌碌无为,平凡并且平庸。”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么活都是对的。
    成为国之栋梁也好,承欢膝下也罢,都是对的。
    人的这辈子只有一次,不遗憾就好。
    可文棠不懂。
    只觉得,她在司烨霖心里,也许永远都会是个废物,也只是个废物。
    因为她的小红花,和司烨霖的红花,根本不是一个阶层。
    就像是蚂蚁和大象。
    量级不同,也永远无法相同。
    是个人都不想被讨厌,尤其是被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讨厌。
    文棠很不想,却接受了,因为她改变不了。
    尤其是文棠慢慢的长大了。
    她所在的学校因为司意涵独特的教育方针还有理念。
    慢慢的,衍生成了人人想进的海城最高学府。
    学霸也好,学神也行,人才和天才,塞满了文棠的世界。
    她还是活泼开朗乐观爱笑。
    小红花常拿,奖状也有。
    但却不可能在人群中闪闪发光。
    也会。
    方向不同。
    因为她长得漂亮,性格好,像一朵含苞待放却不会扎人的玫瑰花。
    可身边在各个领域闪闪发光的人太多。
    文棠并不觉得因为长相而被人多看一眼,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随着司烨霖研究成功,十七岁直入研究生,并且成为第一个未满十八便在知名领域刻下名字的天才。
    而她的成绩还是不好,学科大多是b,参演的话剧也好,比赛也罢,反响平平。
    文棠不止接受了自己该被司烨霖嫌弃废物,该被他讨厌的事实,还接受了自己的平庸。
    因为司烨霖……回不了家。
    研究成功后的他更忙了。
    而且没多久就再次进入了一个封闭性的研究。
    不止回不了家,连和家人打个电话的机会都没有。
    小小的文棠觉得。
    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很好、被万众瞩目敬仰也很好,可更好的是陪在自己的父母身边。
    和妈妈一起逛街买衣服,吃爸爸做的饭,泡在洒满爸爸亲手摘的玫瑰花瓣里洗澡。
    晚上再睡在香喷喷软软的床上,真的很幸福。
    文棠甘愿平庸。
    十二岁的文棠弄丢了自己的电话手表。
    得到了一个崭新的手机和用她身份证办的手机卡。
    她认真的存了不少人的电话。
    爸妈的、叔叔婶婶的、小哥哥的、同学和朋友以及闺蜜的。
    唯独少了个司烨霖的。
    文棠一直没收到过司烨霖的回复,也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和被他讨厌。
    理所当然的,不存他的电话,并且再没给他发过短信。
    文棠的小学顺利结束了。
    她豁达乐观开朗爱笑并且依旧自信的迈进了初中。
    司意涵创办学校的初衷本就是为了文棠。
    自然而然的,随着她上初中,衍生出了初中部。
    文棠的初中还在这个人才济济满是大神的学校里。
    文棠的初中过得还行。
    撇弃了自己没天赋,也算不上热爱的兴趣爱好。
    想拔高自己的学科成绩,却效果一般。
    她真不是这块料,于是便按部就班的跟着走,一直是班级里的中等。
    初中三年的文棠见了两次司烨霖。
    一次是初一那年的新年。
    十九岁的博士生司烨霖回家了。
    两家人一起吃饭,一次是初二那年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