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7章

      这些举人落第必会伸冤,但斥责他奸佞误国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一步则是及第之人皆为高官。必定会说及科举舞弊,官僚上下其手,引起德元帝怀疑。
    这事一报到德元帝面前,德元帝为着朝堂安稳和学风清良必会严查。那这时被他提上来的张书意和谢密之子,就会在赵晋的诬陷中下水。
    一句话让他从云中雾中拨开,得见连天山脉。
    “否则李康落第之人怎会轻易得见圣驾呢?”林怀治说,“他最初就走的就是这步棋,只是有人将这件事情快了些时日推到圣前。”
    他的话说完,眼神直直地看着郑郁,眼中水波平静,可平静的水面下又似有窥探一切的神韵。
    “李康见驾是他自己有本事,何来旁人?”郑郁对上林怀治的眼神,平稳从容。
    林怀治嘴角抹笑,“郑砚卿啊!郑砚卿,你做事在他面前差点火候。”
    这句话郑郁要是在想不通就是傻子了,冷笑道:“你跟踪我?”
    “没有跟踪你,只是龙武军中有人偶然瞧见了,连慈说的。”林怀治细细朝人解释,他不想郑郁误会。
    郑郁对林怀治的说辞半信半疑,说:“龙武军看见了,那刘仲山也快知道了。殿下今日对我说这个是为我送别?”
    林怀治沉了眼,表情似是生气,“不,他不会知道。”
    “那殿下是在帮我?”郑郁好奇问道。
    这时屋内没人,他见林怀治知道这件事还帮他抹了去,又开始打趣起人来。
    “这件事迟早会捅出来,早一日晚一日何无不可?”林怀治冷冷道,“在此时是最好的。”
    郑郁:“为何?”
    见郑郁问,林怀治便耐心道:“上月底监察御史奏报刘仲山,有州县刺史贪污五十万贯的税账,因着这里面牵扯到了众多权贵、皇亲,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一直慢拖着不敢下手。这科举舞弊案出来,接下来就是这笔账,最好的原因则是因为你查贪污案,而不是旁人。”
    “我?科举舞弊案只是刀上第一血,这笔税账才是右相最终的目的?”郑郁皱眉不太理解这话意思,又问,“难道这张左相和谢中丞也在这里面?”
    林怀治摇头,转答为问:“不止,这账出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吗?”
    --------------------
    嗯!是的!就是想的那样,林怀治那次很快,然后这件事会被郑郁嘲笑很久!
    第62章 交杂
    郑郁答道:“还望殿下告知。”
    林怀治声音沉着:“岐州刺史姚同身上。”郑郁一时想不起这是谁,林怀治又道:“袁相二女婿。”
    “姚同?师傅的女婿?”郑郁哑声,寒意骤生,“那要是查不干净......”
    “查不干净,拉下的何止权贵,而是会波及到袁相。”林怀治一语点破,“所以你是在是最好的。昨日紫宸殿中,是严尚书提明要你同王瑶光来查这件事,就是顾及到了刘仲山的心思。”
    郑郁肃声道:“所以刘仲山才会让王瑶光来查这科举舞弊?实则是科举舞弊,内里是这笔税账?那还是歪打正着。”
    “而重要的是,这件事情目前只有刘仲山和户部尚书知道,袁相全然不知。”林怀治说,“待明日圣意下后,你再去寻袁相商议,否则过早寻,会引起刘仲山的察觉。”
    对林怀治的话,郑郁总是秉心而信,他点头:“我明白。”
    林怀治言简意赅:“两个案子,可以拉下与他政见不合的所有官员。”
    两个案,拉下尚书左丞相和御史中丞、门下侍郎,更莫说朝中其他官员。郑郁长吁口气,故作轻松问道:“臣斗胆问,殿下处哪一方?”
    林怀治跟他说这些,绝不是因为闲来无事跟下属闲聊,而是在提醒他,提醒这里面的局涉了多少人在。
    空了五十万的税,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人插手,谁能保证?他此刻想知道林怀治的想法,或是说,林怀治也与刘千甫有所歧见了吗?
    太阳还未落下山头,阳光照进推事院的屋内,林怀治身后是金影浮动,他神情严肃郑重的朝郑郁道:
    “爱之所往,便是吾心归去之乡。”
    衣袖随风,人已离去,唯郑郁还留在屋内细细想着这句话。
    彼时黄昏与黑曜交割,殿内烛光亮亮,恰有白雾冉冉相衬,如深梦中的幻境,似真似切。
    宫婢脚下沾着雾,引着刘千甫往浴殿内走。
    刘千甫漫步过内侍宫婢捧着沐浴香料和干净衣物前,隔着垂地的帷帘纱帐。只听帷帘后浴池里水声哗哗,热雾扑面。
    “仲山,进来吧。”帝声从帷帘后传来。
    刘千甫称是,继而进内。
    德元帝赤膊靠在浴池内,身后宫婢为他按肩舒缓,德元帝抬手道:“这池水尚药局的人加了些首乌、丁刃在里面,说是能解乏护身,你也下来试试。”
    刘千甫点头道谢,随之就有内侍前来熟练的帮他宽去衣物。
    进入池中后,德元帝挥手,就有宫婢为刘千甫按肩舒缓。
    “你这背上还是留了疤。”德元帝在刘千甫宽衣时瞥了两眼,一时感慨说道。
    刘千甫语气平淡,“能为陛下挡灾,是臣之幸。为江山保一圣明贤君,臣就算再挨十刀,受千刀万剐也愿意。”
    这疤是当年德元帝做卫王巡临州县时,险些被歹徒所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