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9章

      小太监将加急奏折呈递上来,皇上打开一看,额头就冒出了汗。
    余沐白躬着身子,也有些紧张。
    半晌,皇上才无力说:“泰州知州在奏折里写道,泰州有些水井水位突然上涨,有的井水甚至溢了出来,还有的井居然出了热水,水发黄浑浊。鸡傍晚不肯进窝,猪从圈里偷跑了出来,这些都不是一户两户人家发生的事。”
    余沐白显得很惊愕,惶恐地说道:“这些异常,怕是地动的前兆。”
    皇上叹了口气:“莫非是朕失德,上天要降罪惩罚朕?”
    余沐白忙说:“怎么能是圣上的过失呢?从天象上来看,是心前星异动,才会导致天降灾祸。”
    这个说法,自然令皇上心里更好受一些,是五皇子无德无能,不是他这个九五之尊德行有亏。
    于是,皇上命令:“来人啊,去五皇子府,让五皇子焚香沐浴,去宗庙跪着,求祖宗保佑我大梁江山稳固,国泰民安。非诏不得出。”
    曹众心里着急,忙派人去知会五皇子,很是懊恼,他不会押错宝了吧?
    皇上命余沐白退下,另外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最终决定,这段时间,让百姓们尽量都待在户外,在泰州搭建许多帐篷,只要愿意的百姓,夜晚都可以入住大帐篷。
    大臣们准备帐篷等物资,又准备赈灾粮食等。
    皇上另外着工部派人,召集劳工,前去泰州,为泰州百姓免费加固房屋。
    一时之间,朝臣们忙得不可开交。
    这一日夜里,薛景睿搂着林婉棠,说道:“我想去一趟泰州。”
    林婉棠看向薛景睿,薛景睿闷闷地说:“我总隐隐不安,觉得除了地动以外,泰州恐怕还要发生大事。”
    林婉棠实在想把前世发生的事情告诉薛景睿,便说:“夫君能不能寻一张舆图?我们观察观察泰州。”
    薛景睿也睡不着,干脆坐起来,拿出舆图,好好研究起来。
    林婉棠坐在薛景睿旁边的看了一会儿,说道:“若是朝廷赈灾不利,可能会激起民变。而且,你看,这里有一个乐陶山,盘踞着一窝山贼。难保他们不趁机作乱生事,煽动百姓。”
    薛景睿目光灼灼地看向林婉棠:“没想到你能很快抓住重点,你平时很关心政事吗?”
    林婉棠心里一惊,她哪里是目光敏锐,她一下子就能指出来,是因为这些事前世发生过。
    林婉棠笑道:“我爱读史书,又爱看舆图,猜也能猜出来一些关键。”
    薛景睿骄傲道:“我的夫人当真厉害,你若为男子,也可以在朝堂上有一番作为。”
    林婉棠撒娇:“知道自己捡到宝了吧?”
    薛景睿忍俊不禁:“知道了,知道了,宝儿,我们接着看舆图。”
    林婉棠害羞地捶了捶薛景睿的胸口。
    薛景睿一把握住了林婉棠的双手,道:“别闹,接着看舆图,你还看出了什么?跟夫君说说。”
    林婉棠看了一会儿舆图,说了两处无关紧要的事,然后又指着穿城而过的玉带河,说道:“夫君,你看,玉带河的上游有一个大湖,名为普泽湖,就在泰州城外不远。如果有心人在普泽湖动手脚,普泽湖水倾泻进玉带河,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淹了泰州城。”
    薛景睿神色惊讶:“你竟然能看到这一点,比朝堂上那些人还要强上几分,我的妻子,真可谓女中诸葛。”
    林婉棠却面色凝重,她想起前世,五皇子为了平叛的功劳,居然在把普泽湖的堤坝掘了口子,让湖水顺着玉带河淹了泰州城。
    占领泰州城的叛军被淹死了不假,好不容易在地动中幸存下来的泰州百姓死伤大半,简直惨绝人寰。
    当时,人们以为是地震造成普泽湖堤坝坍塌。
    五皇子后来落败失势之后,才有当时经历此事的人为了减罪,将此事供了出来。
    细查之下,人们才知道果然如此,个个都对五皇子愤恨不已,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
    今生,林婉棠希望泰州百姓不要再受这种苦。
    前世,薛景睿有旁的差事,没有关注泰州的事情,今生,薛景睿既然想插手进来,林婉棠相信,结局应该会有所不同。
    薛景睿道:“如此看来,我一定要去泰州走一趟了。”
    林婉棠问:“我可以和你一起去吗?”
    薛景睿怜惜地说道:“此去凶险,你还是不去更好。”
    林婉棠道:“我想为泰州百姓做些事情。我的绸缎铺子、胭脂铺子和粮油铺子在泰州都有分号,多少都应该能帮上些忙。”
    薛景睿笑了起来,将林婉棠揽进自己怀里,道:“好,你我同去。”
    侯府开始为林婉棠夫妇出行准备起来。
    三天后,薛景睿与林婉棠跟薛承宗告辞,并叮嘱薛景和照看好侯府,然后,小两口坐上马车,离开了侯府。
    第126章 你别乱叫
    薛景睿和林婉棠一离开,薛景和顿时感觉轻松愉快了很多。
    他再也不用像以前的那样处处束手束脚,唯恐被薛景睿责骂,唯恐被林婉棠抓住小辫子整治了。
    薛景和壮着胆子去找杨氏。
    谁料守着杨氏院子的粗壮婆子们,一点不给侯府二公子面子,她们冷着脸说,没有大少爷或者大少奶奶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进去探看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