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章

      “你是想说这个词肤浅吧?毕竟一见钟情的确建立在见色起意之上,你参加这个节目是为了谈恋爱的么?”
    陈瞿西还没有回答,池柘煞有其事道:“我可是来找一个真爱的。”
    第6章 鄂伦春旗
    陈瞿西诧异,两人身高相仿,稍微侧身就能看到池柘,他伸出手摸向那个花瓣状的冰灯。
    “我就……感情这种事顺其自然吧。”陈瞿西槽归槽但也憋在心中,想的是这种大帅哥来综艺找真爱,是要按井柳写的本子去发展么。
    “正找你们呢?怎么从外面回来的?”裴光远停下脚步,看到那两人从民宿外走进来。
    “想吃烤地瓜,让他陪我出去买。”这个他指的是陈瞿西。
    “哦哦,池柘你好了么?不烧了吧?”
    “我没事。”
    “行吧,李导让我们去二楼集合,赶快过去吧,找你们有一会了。”
    刚上楼,几个女嘉宾就围了上来,陈瞿西被她们挤到了一旁,见她们缠着池柘问东问西,大致是身体的现况。
    “大家都先过来。”李导在前面招手。
    陈瞿西池柘二人还没走过去又被节目组的副导演拦了下来。
    “你们跑哪去了?”和李辉导演不同,他们组的副导是个沉闷严肃的“成年人”。
    这种形容其实很怪异,但他给陈瞿西就是这样的感觉,不如李导的八面玲珑,大多时候一个人坐在摄像机后摆弄,很少回去管其他事。
    “出去透口气,太闷了。”
    “以后别再一声不响的跑出,全组都在找你们,麻烦你们下次提前打声招呼。”
    但是他又对整个节目组有绝对的掌控力。
    “好的,下次不会了。”池柘认错十分积极,但那神情明晃晃的就是在说“下次再来”。
    副导演哼一声离开,专门负责他两的另二位摄像大哥立马上前。
    李导先是说了几句客套话,其主旨都是围绕池柘展开的,大意就是因为生病,让他在漠河站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体验,不免是一个遗憾。
    池柘很配合的笑着说没事。
    “明天我们就要出发前往旅途的第二站,大家不妨猜猜我们即将是要去哪?”
    “内蒙古,对么?”陈瞿西道。
    到了今天,其实这根本不需要猜。
    “……”李导沉默一瞬,“小西说的的确没错,大家可以猜猜我们要去的是内蒙古的哪个城市。”
    “呼和浩特?”
    “呼伦贝尔?”
    提起内蒙古,大多数外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地方。
    李辉摇摇头,“是呼伦贝尔地区,但具体哪个地方你们再猜猜。”
    “小西妈妈就是内蒙古人,你还知道其他地方么?”沈卉将话题抛了过来。
    陈瞿西顿了顿,迟疑地看向李辉:“呼伦贝尔…总不会是扎兰屯吧?”
    “不是。”
    莫名,陈瞿西松了口气。
    “那我就我不卖关子了,我们这次是去鄂伦春旗。火车和高铁对你们还是我们来说都不太方便,所以决定开车过去,我们总共有八位嘉宾,分成两组,分自驾以及我们负责找司机开车。以及车的型号和种类也不一样,这决定了大家在旅途中的舒适度。”
    “没绿皮火车就行。”大家的要求逐渐变低,有种被pua成功了。
    “明天大家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前往鄂伦春旗都要靠你们自己,现在分别在一张纸上写出已经和你们朝夕相处两天旅友的职业信息,猜出对的越多,就拥有优先选择权,限时五分钟。”
    不让她们互通,就是在这等着呢。
    陈瞿西拿到纸和笔,目光在众人脸上转了一圈,胸有成竹地落下笔。
    时间到后,大家一起公布,答案五花八门的。
    从坐在第一个的沈卉开始,她回国之后开始创业,现在有一家小规模的外贸公司。
    殷延图的话陈瞿西直接写了个老板。
    猜到裴光远时陈瞿西前五个一个未中,可轮到他,异常自信自己不会再错了。
    “你为什么会觉得我是画家啊?”裴光远不可思议,虽然其它几个人猜的也并不准,但只有陈瞿西一个猜得如此离谱。
    “因为你身上有股……艺术家的气质。”陈瞿西心想总不能说因为节目组的台本告诉你是个画家。
    但目前看他的反应好想也不太像是。
    “不是…么?”
    裴光远点头,乐呵道:“没想到你看我竟然还有艺术家的气质,肯定不是,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弄清楚他是开教育培训机构的,也是当老板的人。
    难以置信的是陈瞿西,现在只剩下他和池柘未公布,而他自己肯定不是什么画家啊。
    所以……陈瞿西皱眉,望向池柘。
    “一个搞壁画的。”
    这个答案任谁都没想到。
    “喂,我没艺术家的气质么?”池柘抬起下巴,眼神睥睨。
    陈瞿西没敢跟他对视,目光下移,看到他还拿在手上的烤地瓜说不出话来。
    特么池柘是男二!
    节目组有病?这群人是怎么想的?让我跟他抢人?不纯纯有病?
    话题从池柘身上岔开后就到了他,“小西也有可能还是学生。”
    “我目前没有工作,简称无业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