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38章

      “督主!”年修上前奉了碗筷。
    栾胜坐定,拿着公筷就往苏幕的碗里夹了点小菜,“进来的时候,杂家问过了李忠,说是你的伤愈合得很好,只要平素稍加注意,就没什么大碍了。”
    “是!”苏幕垂眸。
    栾胜点点头,长长吐出一口气,“五天后,杂家带你出城。”
    “出城?”苏幕捻着筷子的手稍稍一滞。
    她不想去。
    “杂家要带你去个地方。”栾胜说,“此事已禀报皇帝,皇帝已经知道,过些日子杂家会离开殷都城。”
    苏幕没吭声,默默的吃着碗里的小米粥。
    “你不愿意?”栾胜音色微沉,兀自捻着筷子,吃着早饭。
    自打她入了东厂,虽然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站在了栾胜的身边,但是像现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与他同桌用饭,确实是少之又少,屈指可数。
    只不过最近有点邪门,他跑得有些勤。
    苏幕低头想了想,莫不是冲着沈东湛来的?有些话栾胜不好当面说,又不好当面做,所以就动一些歪招。
    比如说,苏府外头的那些暗卫。
    说是暗卫,倒不如说是看门的。
    她让年修试过,别人经过都没事,就沈东湛与周南一经过,他们就开始沸腾,显然是奉命防着沈东湛的。
    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栾胜不让沈东湛进门,苏幕偏不答应,悄摸着给沈东湛开了偏门。
    有苏府的人在,这些暗卫不敢轻易作死,毕竟督主下令,不许惊动苏府里的人,于是乎这苏府外头的包围圈便出现了开裂。
    正因为如此,天亮之前,沈东湛和周南才能进了苏府。
    栾胜知道,所以就过来了。
    屋子里的气氛,似乎是有些诡异。
    两个人吃着饭,最后都是一言不发,明明各怀心思,面上却相当和谐。
    年修立在外头,听着里面的动静。
    什么动静都没有?
    “你干什么呢?”奈风问。
    年修转头看他,“提督府换厨子了?”
    “什么?”奈风一愣,转而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没有。”
    年修皱了皱眉,“那是为什么?”
    “督主说……”奈风清了清嗓子,“苏府的饭菜,做得甚合口味。”
    年修:“??”
    苏府的厨子是最寻常不过的厨子,做的也就是家常菜,说白了,大街上随随便便寻个便是,因为之前苏幕并不常在府中住着,对于饮食更是没有要求。
    刀头舔血的人,能活下来都是庆幸,压根不在意这些口腹之欲。
    可提督府的厨子就不同了,栾胜是宫里出来的,伺候过皇帝,嘴刁得很,不是那些精细的东西是绝对入不了他的口,所以提督府的厨子,那可是能跟宫里御厨相提并论的。
    “你确定?”年修问。
    奈风白了他一眼,“督主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得,问了也是白问。
    年修抿唇,“咱家的厨子,就会做点家常菜而已……”
    “就因为是家常菜,才有家的味道。”奈风意味深长的说。
    年修顿了顿,眉心微微拧起。
    家?
    督主什么时候,想有个家了?
    这倒是稀罕。
    “哦,柔妃被赐死。”奈风道,“这消息,千户大人也知道了吧?”
    年修点点头,“知道了。”
    “太子殿下重伤,想着让苏千户进宫伺候。”奈风开口,“被督主拒绝了。”
    年修骇然瞪大眼睛,“还惦记着呢?”
    第818章 找个理由弥补
    “是!”奈风点头,“所以没有必要,千万不要随意走动,若是宫里有消息,记得第一时间通知提督府,千万不要贸贸然的应承。”
    年修谨记在心,“明白。”
    若是东宫的人找来,第一时间通知提督府,不要贸贸然接见,只要对方没开口,就不算是承命,也不算违背命令!
    一顿饭吃得那叫一个如同嚼蜡,好在苏幕吃得不多,栾胜也没有久留的意思。
    吃过饭之后,栾胜便让年修搀着苏幕,去了园子里逛逛。
    瞧着这园子,栾胜眉心蹙起。
    年修与苏幕对视一眼,各自有些心虚。
    “哦,义父莫怪,我这园子底下人打扫打扫也就算了,往日里我不长住,弄得再精致也是无用,何况我也不喜欢那些个花花绿绿的东西。”苏幕解释。
    栾胜瞧着满院子的树,再看看苏幕略恢复些许血色的面庞,不由的叹了一声,“总归也得像个园子吧?”
    “我这,没人会来。”苏幕说。
    栾胜的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下。
    大实话。
    谁也吃饱撑的,跑东厂千户的府上,看风景看园子?
    莫不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太长?
    “杂家知道你的性子,不喜欢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总得先备着,若是来日家里进了客人,你当如何?”栾胜问。
    苏幕想了想,自己这苏府还能来客人?
    除了他栾胜,能进来的也就是沈东湛和周南,还能有谁?
    显然,这是栾胜的借口。
    “义父,我不在意这些。”苏幕行礼。
    栾胜摆摆手,“不必多说,杂家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