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横刀十六国 第356节

      李跃称帝的消息传到长安,苻坚长长松了一口气,“先生计策已成,然恐江东非梁国敌手也。”
    苻坚劝李跃称帝,不可能是为了梁国好,而是站在自己立场上考量。
    只要称帝,便会吸引江东的仇恨。
    另一方面,桓温想要再进一步,必然北伐。
    权翼捋了捋长须,“桓温非褚裒、殷浩之流可比,推行土断数年,兵精粮足,且江东人物极多,就算不能击败李跃,亦能束其手脚,无暇西顾,天王当速取凉州!”
    今年一开年便苻雅、苻融两路大军进攻,集合了氐秦一大半的兵力,却始终没有攻破姑臧。
    宋混兄弟坚壁清野,固守城池,生生拖了半年。
    弄得关中粮草有些跟不上,幸亏凉州一些士族豪强提前妥协,支援了不少。
    这也导致苻坚没有精力再去对付攻入河南地的慕容垂。
    朝堂上,已经出现了不少反对声音。
    不过苻坚却咬牙坚持下来,将宫中府库、苻家私藏都拿了出来,奖励凉州作战的秦军,“先生放心,凉州已在朕指掌之间!”
    苻坚一脸的自信。
    妥协的不止凉州豪强,还有另外一股势力。
    “原来如此!”权翼立即就想通了其中关键,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如今天下,燕国退回辽东,无能为也,拓跋什翼健为柔然所迫,能遏制梁国者,唯有江东。陛下当与江东缓和关系,也为他日进谋汉中布局!”
    “与桓温结盟?”苻坚眉头一皱。
    其父苻雄间接死在桓温手上,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权翼小心翼翼道:“先王伐王擢伤重而殂,非桓温……所为,如今梁强,秦晋皆弱,不能联手克强,一旦三五年后,梁国恢复元气,提百万大军西进,关中难以抵挡,愿天王暂弃私仇而顾大局!”
    慕容氏退回辽东,拓跋什翼健、慕容垂都是墙头草,靠不住,以中原的底蕴,再加上一个完整的河北平原,只怕不用三五年,两年时间就能恢复元气。
    苻坚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当年桓温北伐,他其实就在军中,亲眼目睹忠心耿耿的部曲死在晋军的漫天箭雨之下。
    不过报仇也需要实力,生存远大于仇恨。
    秦国亡了,别说报仇,什么都没了。
    苻坚最大的长处便是从谏如流,“便如先生所言,出使江东。”
    权翼松了一口气,脸上浮起敬佩之色,“不必出使江东,以免引起梁国戒备,若臣所料不差,桓温必会遣使关中!”
    李跃称帝,先着急的一定是桓温,而不是苻坚。
    江东最大的凭仗便是正统,梁国手上有传国玉玺,假以时日,江东的正统会大打折扣……
    正如权翼所料,此刻的江东正群情激愤。
    石虎称帝、苻健称帝,他们都能容忍,因为他们都是胡人,无法取代华夏正统,反而能让晋室更深入人心。
    所以当年梁犊兵变、苻洪西进、姚弋仲父子南下都要打着晋朝的旗号。
    但梁国却不同。
    它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华夏王朝,从它崛起的那一刻开始,便打着深深的华夏印记,以中原百姓为子民,以北方乞活军、流民军为刀剑,最终席卷了关东。
    梁国的存在,证明了江东士族的无能。
    无能也就无能吧,江东士族偏安江左,醉生梦死,早已习以为常,但梁国的崛起是来自最底层的崛起,不是乞活军,便是流民、贱民,这让钟鸣鼎食的士族们难以忍受。
    梁国存在一日,他们的根基便永远不会牢固。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朝与狄梁势不两立!”桓温一脸正色道。
    庚戌土断持续了快两年,江东元气恢复不少。
    桓温更是实力大涨。
    梁国的日益强大,令江东士族人心惶惶,紧紧的团结在他身边。
    如今的桓温恰如当年的司马昭,只缺一个名分。
    “狄梁强盛,必图江东,如今江东士气已复,兵甲钱粮已足,当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尚拱手道。
    当年王导与诸士族衣冠南渡,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闻者皆相视流涕,唯有王导愀然变色:“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遂留下新亭堕泪之典故。
    “戮力王室,克复神州”遂成江东精神支柱。
    南渡以来,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相继北伐,虽然因内部掣肘,大多仓皇北顾,但江东一向不缺北伐的勇气。
    当然,桓温北伐是真,借北伐之名行司马懿之事也是真。
    种种因由,让江东北伐的各种条件基本成熟。
    不过就在此时,有人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江东方有起色,梁人锐势正劲,此诚不可与其争锋,不如修养民力,以观天下之衅!”
    桓温目光扫过去,发现是王彪之,心中暗怒,此人是会稽王司马昱的党羽,当年与司马昱、殷浩、荀蕤没少给桓温添堵。
    “依王领军之言,何日北伐?”桓温逼视王彪之。
    王与马共天下,王彪之出身琅玡王氏,极有远见,曾预言殷浩北伐必败。
    北伐他是赞同的,但桓温北伐就另当别论了。
    “何日北伐当依天下形势而论,不可鲁莽,莫非桓公忘记北伐关中之败乎?此次北伐若有不测,只恐梁军渡江而来!”王彪之直接翻起了旧账。
    “今日不伐,明日不攻,神州何日克服?”桓温眼中怒气翻涌,却无可奈何。
    王彪之不是一个人,背后有一群人,桓温动他,自然要思量思量。
    更何况王彪之也不完全反对北伐,“时机未至,安可强行北伐?彪之乃是为桓公计,为国家计!”
    眼看气氛僵持,郗超向桓温使了个眼色,“王领军公忠为国,江东之福也!”
    桓温脸色变了变,收起愠色,“王领军之言是也,北伐当依天时而定,王领军才干过人,不如调入军中,一同参决军机。”
    王彪之留在朝堂上只会坏事,而将他弄到身边来,朝堂上少了一个隐患。
    桓温北伐之心早已不可更改,更不可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引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这是?”王猛一脸惊讶的盯着李跃递来的表录。
    “此乃算法口诀!”李跃得意道。
    既然决定大兴文教,就要把该弄得东西都弄出来。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李跃连元素周期表都准备写下来……
    “这是三字经,勘合之后,一同发布天下,教百姓习之。”李跃又递过去一份。
    寻常百姓常用口语字体也就那么千把字,三字经绰绰有余,可惜李跃记的不全,又让文学馆的人补充了一些。
    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奠定了华夏的根基。
    如今梁国治下,诸族庞杂,羌语、匈奴语、鲜卑语互相混杂,加上地方俚语,交流起来,非常不方便。
    所以李跃弄出一套基于三字经的普通话,推行全国。
    要同化一个族群,必先同化其语言,然后断其风俗,两代之后,也就融入华夏了。
    至于算法口诀,则是李跃的私心。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梁国能不能突破王朝周期律的宿命,其实就在这上面。
    数性至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推广数学,等于间接重塑华夏文明的骨架。
    其实汉魏以来,不缺惊才绝艳之辈,汉朝的张苍、耿寿昌、张衡、许慎、崔瑗、郑玄,曹魏的刘徽,在数学上都极有建树。
    没有玄学儒学,人照样活,没有数学,一个国家根本运行不下去,一年收支预算多少,国中丁口几何,田地清丈,都要用到数学。
    “陛下此举功在千秋!”王猛自然能看出其中的深意。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很多大儒都精通算学。
    “功在千秋,亦利在当下!朕准备设算学堂,与尚武堂、工学堂、医学堂并列,然后寻访遗落民间孤本,编纂成册,传于后世。”李跃笑道。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算学、儒学、兵法都起源于那个时代。
    秦汉之所以强大,本质原因都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思想传承。
    就像文艺复兴,奠定了西方现代世界的基础一样。
    秦汉时代的士人精英,能文能武,真正做到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到了魏晋,士族越发腐朽堕落,其原因便是思想和精神出了问题。
    学术上更无成就,是以阴阳之术谶纬之学大行其道。
    “如此,我大梁便能超越大汉!”王猛眼中泛起光彩。
    李跃却摇摇头,“若无数代之功,谈何容易?”
    汉朝的强大不是一朝建立的,而是连续几代的明君一同打造,历史上也算绝无仅有。
    李跃这一代筚路蓝缕,但下一代下两代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
    曹操大概不会想到雄才大略的他,仅三代之后就被人鸠占鹊巢……
    宋武帝刘裕气吞万里如虎,却生了一窝禽兽……
    十六国南北朝,不乏雄主明君,人还没闭眼,兄弟子侄就提着刀来争位了。
    唯一的办法,是多活几年,将根基扎牢固一些,外建赫赫之武功,内修煌煌之文明,达到天下人仰望的高度。
    只要子孙不是太稀烂,两三百年的国祚跑不了。
    李跃已经下令,宗室子弟,七岁之前,延请名师在宫中教诲,七岁之后,入尚武堂,与其他孩子一同成长。
    人只有沾沾地气,才不会活在云里雾里。
    “陛下,凉州急报,苻雅、苻融围攻姑臧半年,城中僧人大造流言,蛊惑人心,起僧兵八百,里应外合,攻破姑臧,宋混、宋澄而人力战而死,太后郭氏率张玄靓出降!”刘应和卢青匆匆赶来禀报。
    “和尚?”李跃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是佛门的人助了一臂之力。
    刘应道:“苻坚于关中推行仁义,允诺大兴沙门。”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