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女配她三辈子孤寡 第71节

      历代王朝几乎都是如此,但因为以前的藩王都有封地,所以分封出去后皇室就可以不管了其他了,都是他们封国自己的事情了。
    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偌大的帝国会被拆散,到最后皇室真正能握在手里的只有小小的一块,等到那时候皇室就是个摆设了。
    本朝不封实封的藩王,宗室都会留在京都及附近安置,各个等级的宗室爵位的花销就必须要皇室自己拨款处理,刚开国几代,每一代帝王的皇子都不多,所以宗室在册的爵位也不多,目前来说这部分花销在皇室支出中不值一提。
    但是万事不能算不能细想。
    在好大儿和自己提出推恩令的时候,父子俩就算了一笔账,姑且算大周能延续三百年,每任帝王执政二十年,十五位皇帝,每一位皇帝册封亲王十人,二年算一代,每位亲王儿子十人……
    只算到第六帝龙子龙孙的数量就已经让皇帝开始咋舌,再一算朝廷养这群宗亲的花费皇帝嘴皮子都开始哆嗦了,等到后面每算一位皇帝,宗亲的数量都是几辈十几倍几十倍的往上翻,皇帝彻底不好了。
    这也就是大周开国到现在的四代皇帝子嗣都不多,这要是四代皇帝各个能生,现在在册的宗亲数量就足够皇帝眼晕了。
    这可怎么办?
    不封肯定是不可能,但是封,不用几代朝廷光是养这些宗亲就要累死了。
    姬长恒给出的解决答案还是推恩令,既然藩王的封地能诸子均分,凭什么爵位不能均分?
    大周的爵位等级可是很细的。
    “皇子封亲王是做父亲的养儿子天经地义,但自己的儿子自己养,从古至今何曾听过子子孙孙让隔房叔伯养的道理?”姬长恒觉得就目前的生产力,连科举都还没有弄出来,世家贵族都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想要直接快进到没有皇帝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对于百姓而言,不管什么形式的制度,吃饱穿暖有上升渠道就是最重要的。
    那么他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以后可能压在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从根子上给它掐断了。
    如果把亲王所享有的一切打包当做一份家当,那么皇帝分封诸子就是给儿子分一份家当,至于分家之后过得如何那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可是……”皇帝想说,话是这样说不错,但是宗室一般是不允许从事其他行当的,这不就直接困死了?
    “给了一份家当不准备管后续了,当然也不能再设置条条框框圈死宗室。”姬长恒将自己的宗室再就业计划【划掉】递交给皇帝。
    允许郡王等级以下的宗室子弟参加书吏考学,参军,经商等各行各业,至于郡王以上一般皇位上坐着的还是亲爷爷亲爹,让他们伸手到各行各业就是去抢钱,就继续圈着吧。
    皇帝受到的冲击不小,虽然觉得好大儿的做法还有很多地方应该细细推敲,但好大儿说得好,这世上没有完善的制度,也没有能一成不变的法令,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慢慢试行慢慢修改的。
    如今宗室人不多,正好合适他们父子试行。
    再不好,还能有百年后让朝廷白养几万宗室不好?
    皇帝听到这里就是一个激灵,一拍桌子:干了!
    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出。
    宴会上,皇帝对于宗室爵位的提议话刚落,宴会上下就一片寂静,大家全都在消化着皇帝话中的意思,特别是一众宗室各个都瞪大了眼,只有皇帝左下手位置上的姬长恒和周明妍神情淡定地端着茶杯喝茶。
    “啪嗒!”宗亲里一位胖墩墩的男子手中的杯子跌落,酒水撒了一地,这样的失仪也毫无所觉,所有人看向他也没有意识到,一张脸苍白的跟鬼一样。
    大家一认出这位王世子猛然就明白了他的脸色为什么那么难看了,因为他爹闵王足足有二十六个儿子,只要皇帝口中的推恩令下来,他这个王世子的位置就要像泡沫一样消失在阳光下了。
    “十三哥?”坐在闵王世子隔壁的是宜郡王的世子,宜郡王并不受宠爱,在宗室地位也不高,他们这一系子嗣也艰难,这位世子更是独苗一根。
    闽王世子看到宜郡王世子,想到这个原来处处低他一等的堂弟很快就会成为他够也够不到的人物时,两眼一黑当场直接就晕了过去。
    而原本好歹能得一个郡王爵位的闵王府其他人脸色也不好看,只是看到一直高高在上的世子这个样子,心里突然有些暗爽。
    “陛下!你这是要皇叔去死啊!”生了二十多个儿子依然老当益壮的闵王,听说后院现在还有怀孕的侍妾,这会儿也顾不得自己的宝贝嫡子了,直接起身扑到了皇帝的台阶下,“陛下你不能这样啊!”
    “朕不能哪样?”皇帝和姬长恒算账的时候可没少说起这位造人机器老皇叔,要是一个个像宜郡王那样,就是全部朝廷养也不算事儿,但要是一个个跟闵王似的,不用算到十五帝,六代七代就要撑不住了。
    “陛下,臣乃太宗之子,您如今就是这样对待太宗之子的?”闵王一贯是老好人的样子,但事关自身,此刻也是面目有些狰狞了。
    “朕便是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对待,闵王叔封王是太宗养儿子,如今朕坐在皇位上,怎么还要朕这个隔房堂侄帮你养儿孙?”皇帝脸色阴沉质问,“这天下何来这样的道理?诸子分了家产之后,世世代代还要让主支养着的?”
    “可,可臣姓姬,是皇室宗亲,如何能与天下普通家族类同?”闵王整个人都在哆嗦,皇帝虽然是他的晚辈,但是登基多年其实骇然,直面皇帝怒火,这位原本老当益壮的王爷此刻似乎一下子就苍老了。
    “怎么不一样?历朝历代皇室一家一姓,如何就不同了?”皇帝一掌拍在桌子上,喝问道,“闵王叔一人生子近三十之数,若是按你所想便是一个亲王二十九个郡王,若是诸子皆如皇叔在造人上这般居功至伟,下一代下下一代会有多少个亲王多少郡王,闵王叔可曾想过?怕是朕的后世帝王要用一半的国库才养得起闵王叔你的子子孙孙了。合着我大周每年的税赋不干别的,就为了闵王叔的子子孙孙们世世代代荣华富贵?”
    闵王被皇帝这么一喝一下子就趴到了地上。
    他生这么多儿子,再看看皇帝一脉那区区几个子嗣,不但心中有了多生些不吃亏的想法,未尝没有其他野心。
    若是未来大周这一支血脉出了问题,那么他子嗣那么多,那是不是有一种可能,皇位还能轮到他这一脉呢?
    当太宗的儿子毫不起眼,但说不定未来也能有被后世子孙抬进太庙的一天。
    但这些心思是万万不能摊在阳光下的。
    但爵位如果诸子均分,那就什么都完了。
    狠还是嫡出这一脉狠,兄弟相争,还要把他们这些庶出的顺手全收拾了!
    第94章 重回京都第五天
    整个宴会现场这会儿已经是一点声响都没有, 倒也不是被皇帝本人的呵斥给吓得,主要是被皇帝话中的提到的内容惊到,然后顺着皇帝的话这么一想, 大部分人都有些骇然。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 一人一代甚至两三代都不一定压能看出什么来,但是抬高视角拉长时间轴, 然后再看一看那可就太吓人了。
    别说这个时代的人,便是姬长恒和周明妍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提出来之前, 也有很多人不曾想过。
    不是不愿意思考, 有些人是真的不知道,不到这个高度根本不可能想到,而到了那个高度的人在面对内外艰难的生存挑战的时候, 就算知道又能如何。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存已经无虞,这时候才有余力去讲什么大层面上的东西。
    否则当前的生活都要走绝路了, 谁还能管以后?
    所以第一世的时候, 姬长恒和周明妍也曾看到很多什么专家告诉普通人, 什么宏观情况, 什么大的困境,其实这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普通人光是想要好好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未来梦想或许还在闪烁但绝大部分都会随着岁月沉淀进回忆里。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x九,脚踏实地一步步在当前的环境中尽量让自己活得好一些, 这才是芸芸众生的常态。
    敢拼敢赌自然让人佩服, 但碌碌无为也从不该被鄙薄, 甘于平凡恰恰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通透。
    扯远了, 回到现在大周这边,你说完全没有人看到这一点?那定然是不可能的, 但看到了,看清楚了就一定要说么?
    不说这宗亲的问题本质上是皇家自家的事情,就算未来会关乎天下那也是未来不知道几代之后的事情。
    他们做大臣的,又何必要去参合,去做这个坏人?要出事都是几代之后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自然有那时候的君臣头疼,他们何必沾染这个是非。
    最关键的是,你报上去提醒了皇帝,不管皇帝有没有采纳你都会把宗室们得罪死。
    若是遇到皇帝靠谱,那在当朝你还能苟着,但也肯定是处处有阻碍,若是遇到皇帝不靠谱,那你可惨了,轻一点自己命丧黄泉,重一点全家都要被皇帝扔出去平息宗室的怒火,到时候又会有谁来救?
    实在是历史上这种给君王递刀,用完刀就被折断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这么多前车之鉴在前面,谁会轻举妄动。
    即便其中有一些自己愿意的,但被皇帝拎出来背锅的更多。
    那些愿意的还好说,他们好歹一个个都名流千古了,但那些背锅的该有多冤孽?
    而且这样铁骨铮铮流芳百世的人又有几人?最起码就姬长恒和周明妍知道的也不过寥寥几人。
    而又有几个人在说起他们这些千古流芳的人物时,记得因此跟着他一起死,或堕入深渊的家人?
    姬长恒和周明妍佩服这样为国为民有风骨的人,但他们若是处于臣这个位置上是绝对不会那么做的。
    天下大势只有站在绝对的高位,或者掌握绝对的武力才有可能力挽狂澜改天换地,否则不过是徒劳。
    混在贪官群里活得长久真的为百姓周旋的人,绝不同流合污处处刚硬处处被打压最后转瞬之间全家赴死的人,哪一个更好一些?
    侥幸姬长恒和周明妍两人身处的位置更接近于君,大周朝堂也还能看,他们不用面对这种拷问人心人性的选择。
    如今他们要做这个事情,当然不可能推臣下出来顶锅,别说他们不在意这个名声,就算在意也不是在意当下。
    其他人看不到几百上千后,而他们就从那里来,还有什么顾忌?
    “当然朕也不是那冷酷无情,不顾及血缘,刻薄寡恩的君主,总不会把闵王叔这样喜爱子孙满堂枝繁叶茂的宗亲逼上绝路的,其中细则之后朕会和诸位爱卿一同细细商议,到时各位宗亲也请来听上一听,若是有好的提议也不防提上一提。”皇帝嘴巴说的很好听,好似这事还有商量拉扯的余地。
    但仔细听就能明白皇帝什么意思了。
    让你们来听一听是给你们面子,你们只要带耳朵就行,别不识好歹瞎巴巴,若真的忍不住嚷嚷了,我给你们面子让你们提一提,至于采不采纳,和你们就没有关系了。
    倒不是皇帝现在就开始心疼养宗室的钱,而是和好大儿商量好之后的当天晚上他翻来覆去横竖睡不着。
    可能是不甘心,也可能只是单纯出于好奇,于是最后自己又爬起来拿着笔开始算,誓要算到十五帝。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几何倍数翻滚的数值真的吓到了皇帝,以至于父子俩商量的时候,皇帝自己虽然拍板了,但心里其实是想了很多补偿给现在宗亲的措施,但是算完之后的皇帝已经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了,心里别说外头的宗亲,看自己还没有成婚的几个儿子都有些碍眼了。
    比起大周社稷的稳固,比起姬家江山的传承,儿子是什么东西,闪一边去。
    庆祝皇太子和准太子妃归来的晚宴,在宗室们哭丧着脸中结束,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在姬长恒和周明妍的计划中科举制度是必然要推行的,因为在这种时代科举真的已经是最公平的制度了,但是考试的内容选择和当做教材的东西一定要一开始定下基调,免得弄到最后完全走了样。
    就像后世那些酸儒,怕是被称为儒家师祖的孔圣人压根不想要这样的学派弟子。
    学派的发展可以百家争鸣可以突破天际,但是治理国家的人需要什么才能,建设国家需要什么人才,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必须要清楚。
    第一世的古时候科举得以推广开,除了隋唐周三朝的杰出皇帝和世家贵族不停博弈之外,真正得到切实落实公平,还是宋之后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就是唐末世家贵族直接被黄巢杀穿了。
    把持朝堂的大世家都死光了,自然就没有挡路的人。
    然而其中还有一些不能忽略的基础,那就是唐朝的文风盛还有长久的承平和盛世,再加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大力发展,几项叠加之后,这才给了当时很多人识字的条件,才有了科举的基石。
    就像大周现在,99.99%都是一个字不认识的文盲,精通经史有眼界的也都是大世家培养出来的杰出子弟,寒门子弟虽然也能读书但是底子实在差太多了,便是能用也排不上大用场,和那些世家子弟简直天壤之别。
    至于普通百姓那就更不要说了,识字这种事情他们压根不会觉得和他们有关系。
    所以即便姬长恒和周明妍心里知道推广科举该怎么做,但是最根本的读书人出身和数量就足够让两人暂时按耐下来。
    只不过此时虽然不是推广科举的好时候,但对于已经在岗位上的和马上要上岗的世家子弟他们可以来个严选。
    皇室都没有要另外提拔人抢世家蛋糕的意思,但也不能你送什么上来皇帝都点头吧。
    你看皇帝连自家宗室血亲都不愿意白养,凭什么要白养别人家的蠢货?
    而且皇室总要给宗室们一条活路吧,所以那种小地方或者不重要的位置世家得让出来,让皇帝安排给有能力的宗室担任。
    当然,大家一起考,谁行谁上。
    当今皇帝本就羽翼已丰,如今更是顺利拿到了西北军权,东北也安定,南边最忌惮的死了,西南靖王府也暂时安生,谁还能让他有顾忌?
    这样客客气气愿意给大家一个公平的机会,即便有几个心里还是觉得吃亏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
    有那忍不住想要说上两句的,就听到面带微笑的太子问上一句:怎么,大人对自家家族子弟的本事没有自信?本宫可还等着见一见诸位家中的青年才俊呢。
    听到没有,这不单单是现在皇帝的考核,还是储君在挑选未来倚重的俊杰贤才。
    你就说愿不愿意家中子弟在储君这边留下姓名吧!
    这不是废话?谁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