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0章

      周池婉现在深感人手不足,她希望国子监能有更多人。
    “可是前段时间,才将那些女学的老师招进来做教习,再收人的话,御史台的大人们可能会有微词。”
    翰林院那边也不会同意,翰林院的人才储备统共只有那么点儿人,以往是够用了,甚至还会多余出来,毕竟一个官员上任之后,几乎可以在位置上待到死。
    当时的朝廷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周池婉入朝为官,还要先扳倒上官清呢。
    可是现在的朝廷不一样了。
    现在朝廷在新皇上任后就发生了改变,多了许多奇怪的岗位,关键是每一个岗位都有人在忙,不知道在忙什么,但绝对有人在忙。
    不光国子监缺人手,其他部门也很缺人,导致翰林院那边修史的官员都不够了,举荐进朝的官员多了不少。
    问题是举荐的人选,能力参差不齐,要是招进来一个啥也不会的废物,还不如自己多忙一忙,所以举荐根本没办法补上人才缺口。
    周池婉又往嘴里塞了两口饭,咽下去后说道:“就御史台最近招得人多!”
    琳琅迷茫地看向周池婉,“大人,御史台最近没有添人手啊。”
    周池婉愣了一下,难道是她记错了?
    “最近添加人手的是南北宫,尤其是北宫,增加的人手特别多,不过好多都是从禁军和京卫军里招来的武斗好手,没见沈南宫从翰林院招人。”
    琳琅天天在外面跑,对这件事十分清楚。
    一听到“沈”字,周池婉便下意识地眉头跳了一下,她可没忘记,她之所以会这么忙,全都有赖于她的好友沈灼灼!
    想到沈灼灼,就会想起她一力主张的,靠边关军拿回西照九城的主意,而她的亲人就在边关军中。
    “这些时日,府里有三弟的消息吗?”
    不是明面上大捷的消息,是从边关传回来的家书。
    琳琅老实摇头,“大人,您之间说过的,若是府上有了来自燕门关的消息,要马上告知您,这段时间,三公子一直没有传来消息。”
    明明朝廷都已经收到大捷的传信了,怎么边关还没有消息?
    难不成周浩安这小子,他不在燕门关?
    周池婉心中闪过些许的猜测,随后她将这种猜测抛之脑后,单独行动预示着极为危险,一不小心就会丧命,周浩安身为周氏公子,怎么可能身先士卒到单独行动?
    之前他和孙中一人带三千兵去攻城,就已经够大胆了,不可能有更大胆的事情了。
    周池婉拒绝思考更可怕的设想,但她的脸色暴露了她的内心,理智已经告诉她,周浩安绝对是去冒险了。
    她的弟弟她清楚,那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家伙。
    “大人,饭菜要凉了。”
    周池婉被琳琅的提醒声唤醒,她连忙接着吃起来,忙碌可以冲淡许多忧虑,这一点儿也没错。
    只要忙起来,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都没有了。
    她现在也懒得管周浩安了,周浩安远在千里之外,她眼前的京城都管不了,哪儿还能管到千里之外去。
    农学院的名额报到周池婉这里后,等上三五天才会有回复,这已经算是非常快的处理速度了,放到现代,类似的事情也要五个工作日,所以那些报名的学子,还要在京城待上几天。
    报名农学院的学子,大多数是耕读之家,家里有人读书,考取功名,自身也认识几个字,但大多数时间都在地里,跟土地打交道,这些人或许不是太聪明,读书上的天赋平平,但论到种地,他们个个有真才实学。
    每个人都需要读书,但读书不一定非要考取科举,读书最大的作用是培养人的思考能力。
    没有读过书的人,是没有思考能力的,那些人很难作为人才,被安排到各个岗位中去。
    同样的理论,转过来就是另一套说法了,那就是人必须读书,读书才是出路,不光是人的出路,还是国家的出路。
    沈灼灼就是拿这一套话去说服谢秋莳的。
    既然现在人手不足,那就扩大人才储备库,而扩大人才储备库的第一个条件,那就是要让人们识字。
    “农学院还没有折腾清楚,你又要搞什么扫盲了?”谢秋莳揉了揉额头,被好友这一会儿一套的招数打得有点儿招架不住,“没钱,国库打仗呢,哪儿来的钱。”
    “前段时间礼部侍郎说,马上要去边关谈判了,这次咱们大庄大获全胜,肯定能从蛮国那里要来不少好东西,以此补偿大军军资消耗,陛下,国库很快就能有钱的!而且流通起来的钱才是钱,无法流通的钱,那就是铜矿银矿,没有任何作用,所以要多花,才能多赚。”
    沈灼灼在现代的时候,如果能在职场多锻炼一段时间,估计能成为个小领导。
    她这画饼的技术,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花确实要花,可花到扫盲上,那能赚到什么?别提你那套培养人才的话,没个十年八年,谁都看不见回头钱。”
    谢秋莳自然也知道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天天被沈灼灼洗脑,她早就明白了人才才是立国之本,世家为什么能那么强大,甚至联起手来可以左右朝廷?不就是因为世家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培养了最多朝廷需要的人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