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72章

      “为什么南直隶今年的税银只增长了一百万两?”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弘治皇帝就忍不住问道。
    “臣也不知,税收这一块,田税是由地方官府征收,商税则是由直属户部的税务衙门征收,数据也是来自南直隶的税务衙门。”
    叶贤想了想说道。
    “佀钟,怎么回事?”
    弘治皇帝将目光看向户部尚书佀钟,税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的时候弘治皇帝还会被文官忽悠,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刘晋多次强调了税收的重要性,自己也是体会到了有钱好办事的感觉,弘治皇帝对税收这一块是无比重视的。
    “陛下,臣对南直隶的税收情况也是有所了解,南直隶的征税算是大明各地征税最难的地方,税务衙门征税遇到重重困难,不仅仅地方士绅、商人阻碍征税,连地方官府衙门也不愿意配合朝廷征税。”
    佀钟站起来非常认真的说道,在这件事情上,佀钟以前也是和叶贤沟通过的,但是叶贤根本就不鸟佀钟,只是非常随意的敷衍。
    说到底南直隶这个地方比较特殊,这里地处江南,而江南人在官场之中的势力非常的庞大,盘根错节,江南籍的官员占了大明的半边天。
    而江南地区一贯都有抗拒交税的传统。
    以前朝廷要开征商税,江南地区的官员几乎都是一致的反对,谁提出征税就搞死谁,甚至于连皇帝都别想开征商税。
    后来尽管刘晋主导税务改革,又有弘治皇帝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江南籍官员遭到了重创,这才得以税务改革成功,开征到商税。
    但是在江南这边,商税的征收依然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尽管税务衙门的税务捕快也不是吃素的,但江南这边的征税工作依然进行的非常困难,其中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得不到地方官府的配合和支持。
    “叶贤,有这回事吗?”
    弘治皇帝脸色一沉,冷冷的看着叶贤问道。
    “臣,臣已经下令过要求各地衙门配合税务衙门征税。”
    叶贤唯唯诺诺的回道。
    “哼,你已经下令过?”
    “要不要我拿出你我之间的往来书信给陛下看看?”
    “朝廷已经三令五申,陛下也是多次强调了各地衙门要积极配合税务衙门征税,可是你们南直隶呢?”
    “不仅仅没有配合税务衙门征税,甚至于助纣为虐,阻碍南直隶税务衙门征税,你现在还说有要求各地衙门配合税务衙门征税?”
    佀钟顿时就忍不住冷哼一声说道,作为户部尚书,这税收征收工作也是他的考核重点,大明各地的税收增长都非常不错,唯独这江南地区的税收增长极慢,征税难是其中的主要问题。
    “陛下,臣,臣回去之后就配合税务衙门征税~”
    叶贤一听,顿时就连忙跪倒在地,整个人都惶恐不安,他算是传统的官员,反对征税,认为税收过重于民不利,会导致老百姓民不聊生,所以不愿意配合税务衙门征税,信奉无为而治,在南直隶这边也是毫无作为。
    “回去?”
    “你不用回去了。”
    弘治皇帝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了,顿时就冷冷的说道:“立即革去叶贤南直隶布政使之职,连降三级,发往黄金洲为官。”
    第962章 各有不同
    “陛下,臣知错了,臣知错了,回去就改,回去就改啊~”
    听到被贬,还连降三级,要发往黄金洲为官,叶贤顿时就忍不住哭喊起来。
    这好不容易才坐到了从二品的位置,成了一方封疆大吏,现在一下子就丢了乌纱帽,更是连降三级,还要发往黄金洲。
    黄金洲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离大明足足有万里之遥的地方,虽然据说那里遍地是黄金,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大明相比,更不能和花花的金陵相比。
    “太迟了!”
    弘治皇帝厉声的说道:“朕早就三令五申的事情,到了你们地方却是如此的敷衍,圣旨不出京门,就是你这样的官员造成的,连降三级算是轻的了,你要是在黄金洲还如此敷衍朝令的话,朕砍了你的脑袋。”
    弘治皇帝非常霸气的说道,叶贤的问题其实已经不是说不配合税务衙门征税的问题了,这是在抗拒朝廷指令的意思了。
    而且南直隶是大明最为重要的身份,江南之地一直以来也是朝廷的重要税收之地,这里如果征收不到税银的话,对大明的影响就会非常大。
    这叶贤撞到了刀口上,弘治皇帝不杀他已经是很仁慈。
    “臣,臣遵旨!”
    话都到这个份上了,叶贤立即就明白了,只能谢恩了。
    这才第二个述职的人,立即就有一个人被连降三级,贬去黄金洲了,下面坐着的封疆大吏一个个顿时如坐针毡一般,一个个脑海中都在迅速的思索,该如何过了眼前这一块。
    这考成制度也好,述职制度也好,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干不好那是要被贬职的,弘治皇帝对吏治改革的支持力度超乎想象。
    堂堂二品的布政使,说贬就贬,丝毫犹豫都没有,这让其他的封疆大吏一个个都噤若寒蝉,这是来真的了。
    很快,萧敬又扯开了嗓子喊了起来。
    一个个官员陆陆续续的来到龙阶之下,向弘治皇帝,也向再次的朝廷重臣汇报下自己在弘治十五年的工作情况,同时也是接受弘治皇帝和朝中诸公的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