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03章

      他们并没有被带脚镣、手链,身上也没有烙印奴隶的标记,是自由人,他们都是来南洋这边务工的人员。
    南洋种植园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自然而然也是催生了倭人和朝鲜南下来务工,反正朝鲜和倭国都是大明的藩属国,他们都可以自由的往返大明,在大明务工、定居、经商等等。
    “这位公子~”
    或许是看到刘晋一身不凡的打扮,立即有倭人和朝鲜满脸笑容的来到刘晋的面前,点头哈腰的说道。
    “有什么事吗?”
    刘晋看了看眼前的倭人和朝鲜,这两个人应该是这些朝鲜人和倭人的头人,专门负责介绍、组织人来南洋这边务工,从中赚取佣金和报酬的那种。
    “公子,您需要用人吗?”
    “雇我手下的这一百多号人吧,只要包吃包住,大人给五两银子一年就可以了。”
    朝鲜人满脸笑容的对着刘晋说道,他眼力不错,刘晋这一身穿衣打扮,再加上随身带着的仆从,绝对是一个大公子哥,可以雇佣的起自己手下的这些人。
    “公子,连我的人一起雇佣了吧,都是身强体壮的成年人,包吃包住,一年给五两银子就可以了~”
    那个倭人也是同样开口说道。
    “一年五两银子?”
    刘晋一听,也是微微有些惊讶。
    这个价格实在是太低了。
    刘晋可是知道,在京津地区这边,大明人随随便便去工厂里面做事,一个月至少也是有三四两银子,要是自己麾下的诸多产业当中,这工资待遇还要更高。
    这些倭人和朝鲜人千里迢迢来南洋这边做事,一年竟然只要五两银子,不得不说这个价格是真的很低、很低,非常低廉。
    “公子,这已经是市场最低的行情了,这买一个奴隶都需要三四十两银子,我们一年也仅仅只是要五两银子。”
    “我们朝鲜人做事都很认真,也很勤快的。”
    那个朝鲜人听到刘晋的话,以为刘晋是嫌价格过高了。
    在朝鲜和倭国,底层的农民一年到尾辛辛苦苦的干活,其实也是非常的艰难,也一年到尾都吃不上几顿饱饭。
    两个国家都是人多地少,可耕地非常的少,到了底层,很多时候日子比起大明人还要更加的难过。
    在朝鲜和倭国,别说是一年赚五两银子了,一年到尾能够吃饱饭都算不错了。
    但是来大明这边做事、务工,一日三餐顿顿管饱,还有鱼肉吃,到了年底还能够有五两银子拿,这吸引了大量的底层朝鲜人和倭人来大明务工、做事。
    “是啊,是啊,我们倭人做事也很勤快的,我们都非常的老实,也非常的听话。”
    那个倭人也是跟着直点头,他们作为头人是有抽成的,到了年底的时候,这些来大明务工的人拿到了银子,也是要给他们一笔抽成。
    “你们出来做事,怎么连小孩也都带上了?”
    刘晋微微点头,再看看他们身后的那些朝鲜人和倭人,有很多的小孩子,这些小孩子无忧无虑,好奇的再看着刘晋,看着这个眼前的大明公子哥。
    “没有办法,放在家里没人带,只能带出来。”
    “公子,这些小孩子吃的都很少的,而且也可以帮忙放牛、喂马之类的,给口饭吃就行了。”
    朝鲜人立即笑着解释,带着小孩子出来,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很多人来了南洋之后都不打算再回去了。
    只要赚了银子就可以在南洋这边定居下来,他们朝鲜人和倭人也是可以在大明定居,这个政策也是吸引了很多朝鲜人和倭人迁移到南洋这边来。
    因为南洋这边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又急需大量的人口,朝鲜人和倭人只要会讲大明话,在这里也是可以定居下来的。
    当然他们是没有办法享受和大明人一样的待遇,如果是大明人迁移来到南洋是可以获得大量土地的奖励,同时南洋官府这边也会负责给你建好房子,再发给你种子和农具之类的。
    他们这些倭人和朝鲜人就没有办法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既没有土地的奖励,同样官府这边也不会给你建房子之类的。
    想要在大明这边定居,你就必须要在这里自己花钱买房子,或者是自己买地建房子。
    在大明这边定居下来之后,他们也没有办法获得大明人的身份,必须要他们的下一代才能够获得大明人的身份。
    但即便是如此,依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朝鲜人和倭人迁移到大明的南洋来,因为来这里给大明人打工也比在自己国内过的好。
    干个几年,有了银子,买下块地建个房子就可以定居大明了,到了下一代就是大明人了。
    而且在大明这边生活比较轻松,赚银子比较多,又不愁吃,来大明定居的人很多,每天都有一船、一船的朝鲜人和倭人来到南洋这边务工。
    拖家带口,都是准备以后在大明这边定居下来的。
    “你们这都是以后准备定居我们大明了吧?”
    刘晋微微点头,看了看他们,想了想说道。
    “不满公子~”
    “我们确实是打算定居大明,天子圣恩,让我们朝鲜人和倭人也能够享受到大明的一些雨露,我们也是打算在这里定居下来。”
    “这样就可以长期在这里工作了,在朝鲜和倭国,我们连饭都吃不饱,还是大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