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23章

      明帝曹叡为了遏制这股妖风邪气,兴浮华案,夏侯玄、司马师、诸葛诞、邓飏等人全都被罢黜。
    难道大秦也要大兴牢狱?
    思索再三,只能第二日问一问鲁芝、卫瓘。
    鲁芝是寒门出身,经历过苦难,实心为百姓做事,在杨峥心中才算是真正的士人,而不是嗑五石散、吟风弄月、附庸风雅得来的“名士”。
    一念及此,杨峥心中一动,忽然就有了主意。
    名士、士人的评定权在士族豪强自己手中。
    如果收归朝廷,岂不又是一次削弱士族的契机?
    为何隋唐之后“名士”就销声匿迹了?
    因为科举的大规模兴起。
    简而言之,你要当名士可以,要有真才实学,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音律丹青,抑或文韬武略,要有真东西,不能混为一谈,不能“两眼烂烂、玉山照人”,空口白牙的清谈就成为名士。
    往深层想,若能控制名士的评定权,也就能重塑士人的精神面貌。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和魏晋时代的“士”绝对是两个东西。
    “哈哈,陛下心如电发,所思所想,旷古绝今!”听完杨峥的想法,鲁芝捻须笑了起来。
    “伯父谬赞了,就先由五石散开始?”
    “合该如此,五石散害人不浅,绝不可在大秦泛滥。”鲁芝神情严肃道。
    若秦国的下一代下两代全都沉迷这玩意儿,跟历史上的司马家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秦国不产五石散,这东西从洛阳贩运而来,本身价值不菲。
    以前吸食也就算了,没有将其列入秦法之中。
    现在杨峥将禁止服用五十散列入秦法之中,一经查实,无论身居何位,一概罢免,民间食用,罚没一半家产!
    至于刘珩、杨宏、杜斌、张斅等人,则被杨峥狠狠申斥了一番。
    这一次是申斥,下一次就要按秦法来办。
    连祁王都被申斥了,嗅到风声的官吏们知道皇帝动真格的了。
    其后,杨峥宣布明年春闱之后,举行殿试。
    由皇帝本人会同诸平尚书事一同审阅试卷,除了钦定三甲之外,还会钦点“名士”!
    皇帝承认的名士自然比乡野吹捧的名士要有权威。
    一石激起千层浪,半个月间,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中原和江东的寒门庶族也纷纷向长安赶来。
    第七百零二章 处罚
    洛阳朝堂上,正争论不休。
    “羊祜丧师辱国,错失良机,按律当斩!”太中大夫王览奏道。
    王览也是琅琊王氏出身,王祥有卧冰求鲤之美名,王览亦有“王览争鸩”的典故。
    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正是其曾孙。
    羊祜要斩王戎,王戎却是琅琊王氏的心肝宝贝,两边形同撕破脸皮。
    司马炎心头也怒气狂涌。
    这么好的时机,羊祜手中八万大军,西陵三万,路上还有司马伷的五万步骑,而陆抗只有三万,就算攻不破江陵,至少可以熬到司马伷赶到战场吧?
    司马炎认为此战十拿九稳,所以才把司马伷弄上去,刷刷军功。
    但短短两个月,大战就结束了。
    晋军惨败,步氏兄弟被夷灭三族……
    司马炎才刚登上皇位几年?
    更为严重的是,此战几乎让荆、豫数年累积的军资全部葬送了。
    此消彼长,晋国先南后西的战略,差不多宣告破产。
    反而吴国士气大涨,孙皓在建业叫嚣着要报仇雪恨。
    “陛下继位以来,从未有如此大败,不斩羊祜,何以正国法,正人心?”荀勖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
    荀勖原本是曹爽掾吏,曹爽倒台,荀勖投靠司马家,为时人所轻。
    司马家屡次招揽羊祜,羊祜推辞不就,为时人称赞。
    所以荀勖一直暗中嫉妒羊祜。
    现在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机会。
    司马炎目光闪烁,心中虽然愤怒,但也知道羊祜不能杀。
    其一,他的名声太重了,司马炎不愿再背上擅杀名士的污名。
    其二,羊祜的才干他是知道的,此战未开始之前,羊祜就一再上书,西陵之战时机未到,不可轻动。
    但世事发展太快,谁知道孙皓此人不遵循常理,居然敢冒着荆州失手的风险把窗户纸捅破。
    陆抗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力挽狂澜,也大大超过了司马炎的预料。
    泰山羊氏与琅琊王氏不和,正合司马炎分化士族之心。
    转眼之间,心中有了决定,目视石苞,但石苞闭着眼,又睡着了。
    只能目视贾充。
    贾充朗声道:“臣以为不可,此次战败,乃我军准备不足,仓促而发,羊祜虽有过错,但罪不置死,擅杀一镇都督,其他诸镇作何感想?且胜败乃兵家常事耳,愿陛下明鉴。”
    有人出来给台阶,司马炎就好下台阶,“正是如此,使功者不如使过,羊叔子经此一败,必兢兢业业,诸位不妨以观后效,以待将来。”
    王览六十多岁的人,人老成精,知道司马炎不愿杀羊祜,再劝也是徒然,便默不作声。
    “然战败之责不可不罚,荆州刺史杨肇勇而无谋,削职为民,豫州刺史王戎——”司马炎目光转向王祥、王览等人。
    王戎的黑料不少。